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是近几年水禽饲养场普遍存在、广泛流行的疫病之一,尤其是该病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对水禽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病原特性鸭疫里默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不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010年6月初,曲靖市麒麟区珠街乡一野鸭饲养场发生了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的混合感染病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5年3月份以来,我市郊区沙塘镇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仔鸭相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鸭的急性、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禽的急性、出血性、渗出性、败血性传染病。两病均能使不同日龄和性别的番鸭感染发病,尤以2~5周龄的番鸭易感。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番鸭养殖较为集中,番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较为多发,现将一例雏番鸭混合感染的诊治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侵害2~5周龄幼鸭为主的败血性传染病,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相对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比较多,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投药效果不太理想,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李长梅  王宪芳 《禽业科技》2007,24(19):35-3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1-8周龄的小鸭,经常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其特征是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关节炎及麻痹。自2007年3月份以来,我市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家鸭和其他家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今年盛夏我县频发此病.由于此病的存在,使鸭抵抗力降低,继发大肠杆菌病,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5年3月份以来,我市郊区沙塘镇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仔鸭相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患病鸭群7只病死雏鸭进行了剖检,无菌采取鸭心血、肝脏、脾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离到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和4株大肠杆菌。初步确定这起雏鸭死亡的原因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细菌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和生化试验,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鸭的急性、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禽的急性、出血性、渗出性、败血性传染病。两病均能使不同日龄和性别的番鸭感染发病,尤以2-5周龄的番鸭易感,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番鸭饲养量较大,已成为畜牧业的一大支柱产业,故番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颇为多见。现将2004年该区黄石镇混合感染的诊洽方案简述如下,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1.
雏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原主要侵害2~7周龄的鹅、鸭,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该病连年来在本地区时有发生,常会引起大批雏鹅发病、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危害养鹅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现将笔者对雏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主要感染鸭、火鸡和多种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自2003年以来,我县陆续发现一些雏鹅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造成大批雏鹅死亡,未死鹅病愈后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县养鹅业的重要细菌性疫病之一。从临床资料分析,20-30日龄的雏鹅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常引起大批幼鸭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1雏鸭群免疫(1)雏鸭3日龄左右,应用病毒性肝炎活苗皮下注射免疫。(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ml。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以三炎(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为主要病变特征,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鸭和雏鹅等多种禽类的接触性传染性病[1]。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可引起鸭特别是雏鸭的大肠杆菌病,以败血症、腹膜炎、输卵管炎、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等表现为特征[2]。鸭疫里默氏杆菌和鸭大肠杆菌常常同时存在于鸭群及其环境中,两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在季节交替、温度较低、饲养环境较差、鸭舍通风差和地面潮湿时,两者常交替或同时暴发,均可引起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鸭感染,2~6周龄雏鸭易感,可造成雏鸭大量死亡,耐过的雏鸭生长发育受阻,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现将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是一种急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各日龄阶段鸭均能感染,2~3周龄鸭感染后死亡率最高。鸭场一旦发病,细菌可长期存在,很难根除,给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以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精神沉郁、头颈歪斜、共济失调为特征;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雏鸭精神不振、拉稀,育成鸭或蛋鸭呼吸困难、产蛋量下降为特征。鸭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病后,抵抗力降低,继而感染大肠杆菌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养鸭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以来,笔者诊治了多起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现将诊治情况和体会总结如下。1发病情况2003…  相似文献   

18.
马明 《江西饲料》2011,(2):45-46
1雏鸭群免疫雏鸭病毒性肝炎活苗免疫:雏鸭在出壳后3日龄左右应用该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d内须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d后免疫的雏鸭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mL。新鸭疫(鸭流感)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  相似文献   

19.
雏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致病性菌株引起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率与死亡率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有较大的差异。该病常与鸭巴氏杆菌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瘟和禽流感等并发或混合感染,对养鸭业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