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现在我国山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个有计划、规模较大的建设活动已经开始,其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理论界、学术界提出了一些新论点。一是林、农、牧、渔、副新排列次序论。复旦大学教授兼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张薰华在所著《生产力与经济规律》一书中提出一个新的论点:认为农、林、牧、副、渔这种排列次序不够科学,应改为林、农、牧、渔、副。理由是:“由于农业应是生态农业才有  相似文献   

2.
致富规划变成了现实何德云,姜维瑞,杨文岗,商建红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田坂村是建新安江电站蓄水成湖而形成的库边村。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制定了“高山养林,低山种果,坡地种桑,田里产粮,库塘养鱼,家家养猪,户户养蚕”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致富规划,并...  相似文献   

3.
里下河地区林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扬州市里下河水网地区.1977年开始建立以人工林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1984年在南京林业大学组织下成立科研协作组。目前已建立的开发类型有林-芦、林-水生作物-渔、林-渔、林-渔-农、林-农、林-牧-副-渔等六个类型。开发后的经济效益是开发前的10~30倍,工程投资回收期为0.2~1.36年,产出投入比为2.05~7.54,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科院广西大青山热带、南亚热带特用珍贵树种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实验局),是根据《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关于建立若干农、林、牧、渔现代科学实验基地”要求而建立的,是国家农委、国家科委于1979年提出在全国建立11处农、林、牧、渔热作现代  相似文献   

5.
钱塘江流域是浙皖两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重要地域。主要灾害有洪涝、干旱、潮灾,其中水土流失造成地力下降,产量减低,水库失效。建设全流域林业生态工程是控制和消除危害的治本措施。本文就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总体布局、实施对策等方面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6.
伊盟防沙治沙工程成效显著宁志一,毛云峰伊克昭盟在1978年被列为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地区,特别是1991年全国防沙治沙会议以来,把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围建小生物经济圈作为沙区最大的基本建设,实行沙、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取得...  相似文献   

7.
阳泉市郊区义井镇生态园林化小康示范工程,是山西省“双十”林业科技示范工程之一。该工程的建设目的在于依靠科学技术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坚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建立以森林为主的生态型体系,实现生态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各地都在研究农、林、牧、副、渔的综合发展。为适应农业改革,实现两个转化的需要,要求农业有一个合理配置的规划,作为农业生产进行宏观科学决策和控制、调节的依据。为了这个目的,制定各地区综合农业区划和各业的专业区划,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发展生产,特别是发展商品生产,首先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省内各级林业区划,是在各级综合农业区划指导下的部门专业区划,也是全国林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实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以使用方便、准确迅速、用样量小等为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林、牧、副、渔、医药、环保、冶金、物理、化工和钢铁等各个领域,成为实验室必备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大桥镇八角村是我省唯一的生态林业村。自1983年建立八角林场以来,该村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以林为主,把发展生态林业当作一项振兴村级经济的长期事业来抓,走出了一条山水田林综合治理,立体开发,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均衡发展的路子,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湖南衡阳段为对象,建立了适合于当前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特点,科技发展水平的系统的、多层次、多角度的长防林农林复合经营优化结构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对所有定性化指标进行了定量化排充陛过实际运用验证了本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湘南丘陵防护林体系建设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目的意义 ,论述了以县为单元的防护林体系中林种、树种、林分结构优化以及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强调了示范在提高县级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技术显示度的积极作用。在分析研究资源、环境、社会特点和防护林建设现状的基础上 ,制定了试验与示范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根据技术路线 ,布设试验示范林 ,并编制了项目分解与研究流程图。依据国内外文献和检索资料 ,从防护林的效益、林种结构、林分类型及作用、农林复合经营及其水土保持作用等方面概述了研究的动态和趋势。为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及防护林配套技术研究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雷发斌 《林业科技》2003,28(4):35-37
江西竹类资源丰富,竹制家具企业应抓住机遇,优化企业结构与布局,创新企业体制,加强交流合作,通过人才培养,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江西竹制家具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方法,以定量分析为核心,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起衡阳县长防林体系林种、树种、林分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调整了林种、树种、林分结构,为该县林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湘南丘陵幼林林下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削减缓坡梯土幼林地的水土流失,设立1000m^2迳流小区,进行定位观测。探讨了植被覆盖对板栗幼林林地土壤侵蚀的影响。丘陵红壤区域开垦的缓坡梯地是绿化达标后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在无植被覆盖条件下,年土壤侵蚀蚀量可达6.4778t/1000m^2。植被覆盖能很好的削减土壤侵蚀量,种植面积为24.2%-58.4%时,年土壤侵蚀量可减少35.49%-57.55%,迳流系数平均减少24.09%,输沙率平均减少40.02%,覆盖度每增加0.1则输沙率减少0.0019-0.0027。加大幼林地地面植物覆盖面积和覆盖速度,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油-花生套种或连种是一保土功能很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控制丘陵农林复式分布区的水土流失,增加农民收入,在37块样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理论(Ⅰ)量化因子指标,通过模糊聚类,将试验示范区分成5个立地类型,采用综合数值分析法和相对系数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排序,再根据每个立地类的生态环境特点和树、草种特性,分类型组配置农林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湘南丘陵区林下间种作物生产量与泥沙流失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湘南丘陵区林下间种农作物和泥沙量的定位测定研究,分别对林下间种的花生、油菜的覆盖度与输沙率和花生、油菜各组成部分的生产量与泥沙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林下间种花生、油菜覆盖度的动态变化与输沙率的关系式和花生,油菜各种组成部分生产量对泥沙流失量影响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9.
丘陵缓坡梯土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保土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湘中丘陵缓坡梯土的定位研究,对6个试验迳流小区和一个对比迳流小区的迳流系数、输沙率在未间种作物时进行探讨,揭示了7个迳流小区的保土保水能力,对林下间种的花生、油菜覆盖度与输沙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出了花生与油菜的覆盖度的动态变化对输送率的影响。并对时间模式与年迳流量、泥沙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防护林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近年来国内外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研究策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1.防护林功能经营区研究;2.树种选择;3.防护林带结构、优化模式研究;4.特定森林、树冠截流、树干茎流的研究;5.防护林效益计量与评价;6.防护林经营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