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间采用不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92份玉米种质同步进行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和穗腐病抗性评价与筛选, 明确了东北春玉米产区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最佳接种方法:茎节注射法在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精准鉴定中可更好地评价玉米种质的抗病性, 综合考虑接种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菌土覆盖法对大体量的规模化种质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更具有优势; 双牙签法对玉米穗腐病抗性鉴定中在种质接种后发病的严重度?田间进行接种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均优于花丝通道法?同时筛选出对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稳定的种质52份, 对穗腐病抗性稳定的种质66份, 对2种病害均表现稳定抗性的兼抗种质33份?  相似文献   

2.
玉米品种抗茎腐病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1 ̄1995年采用自然发病和土壤接种方法鉴定了1550份玉米品种对茎腐病的抗病性,表现高抗的397份,中抗304份,中感364份,高感485份,经重复鉴定,筛选出76份抗性稳定的自交系和杂交种。不同抗性品种用肿囊腐霉菌和串珠镰刀菌接种测定,抗性反应基本一致,人工接种比自然发病鉴定效果好,通过病圃自然发病初筛,人工土壤接处复选,可准确鉴定大量材料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3.
 从浙江宁波雪里蕻上获得97株呈花叶症状的病毒样品,利用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AS-ELISA)在97株雪里蕻花叶样品中均检测到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所有的样品都没有检测到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利用免疫捕捉反转录PCR (IC-RT-PCR)对部分TuMV样品中的CP和HC-Pro基因进行了扩增,所有样品都得到约0.8kb和1.4kb的2条特异条带,因此宁波雪里蕻花叶病的主要病原是TuMV。对53个雪里蕻栽培品种在温室和大田进行了人工接种,共鉴定出抗病品种7个,耐病品种22个,感病品种24个,未发现高抗品种。总的来说,细叶型品种比花叶型和板叶型品种抗病。利用TAS-ELISA方法对接种的53个雪里蕻品种中的TuMV浓度进行测定,在接种后10、15、20和30d,TuMV检出率分别为45.28%、90.57%、100%和100%,大多数雪里蕻OD405值随接种后天数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说明TuMV可以在雪里蕻抗性品种内繁殖,抗性品种的抗性主要表现为耐病。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对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水平, 采用温室苗期与田间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评价20份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的抗病性。结果显示, ‘衡0628’苗期表现为抗病, ‘山农22’等6个品种苗期表现为中抗, ‘冀麦585’等5个品种成株期表现为中抗, ‘石麦15’和‘藁优5766’ 2个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中抗。抗性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苗期病情指数与茎基部组织中病原菌DNA含量有极强的相关性, 成株期病情指数与白穗率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 ‘石麦15’和‘藁优5766’两个品种的抗性水平较高, 且抗性稳定, 可利用苗期茎基部组织中病原菌DNA含量及成株期白穗率分别作为评价小麦茎基腐病苗期及成株期抗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我国甘蓝主栽区黑腐病菌株种类与致病力水平,为优化抗病性鉴定方法、筛选抗病品种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分别采集了10个省域的黑腐病病叶,经过分离纯化与分子鉴定,获得了26个典型甘蓝黑腐病菌株;选用5个甘蓝抗、感品种作为鉴别寄主,以甘蓝黑腐病菌株的悬浮液为接种体,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致病力。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省域的黑腐病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致病力最强的是YU,病情指数平均值为38.31;致病力最弱的是SH,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7.03。来源于不同海拔高度的甘蓝黑腐病菌株致病力最强的是G1500,病情指数平均值为37.93;最弱的是G800,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9.80。根据鉴别寄主抗感反应将26个黑腐病菌株划分为12类致病型,发现来自不同地域的甘蓝黑腐病菌株间存在着显著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对甘蓝品种的致病力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菌株YU致病力最强,菌株YU可作为甘蓝抗病性鉴定的主要致病菌株,指导抗病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我国甘蓝主栽区黑腐病菌株种类与致病力水平,为优化抗病性鉴定方法、筛选抗病品种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分别采集了10个省域的黑腐病病叶,经过分离纯化与分子鉴定,获得了26个典型甘蓝黑腐病菌株;选用5个甘蓝抗、感品种作为鉴别寄主,以甘蓝黑腐病菌株的悬浮液为接种体,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致病力。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省域的黑腐病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致病力最强的是YU,病情指数平均值为38.31;致病力最弱的是SH,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7.03。来源于不同海拔高度的甘蓝黑腐病菌株致病力最强的是G1500,病情指数平均值为37.93;最弱的是G800,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9.80。根据鉴别寄主抗感反应将26个黑腐病菌株划分为12类致病型,发现来自不同地域的甘蓝黑腐病菌株间存在着显著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对甘蓝品种的致病力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菌株YU致病力最强,菌株YU可作为甘蓝抗病性鉴定的主要致病菌株,指导抗病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7.
制备接种体是玉米穗腐病抗性鉴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用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病粒制备接种体的简易方法, 即将上年的拟轮枝镰孢穗腐病带菌病粒按一定重量加入无菌水洗脱制成接种体。田间接种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本方法简易制备的接种体接种后可获得与常规制备接种体相当的接种效果, 且在-18℃冻存15 d仍可达到新鲜的常规制备接种体接种后的水平。使用简易制备接种体对33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穗腐病抗性鉴定, 21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或高感。与实验室常规培养制备接种体的方法相比, 本制备方法简便易操作, 用时短, 成本低, 无需专业仪器设备, 能够一次制备大量接种体, 可广泛用于玉米种质材料和新品种的拟轮枝镰孢穗腐病田间抗性鉴定及抗性材料筛选等。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系统对黑腐病菌入侵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白菜抗病品种秦白2号和感病品种06J31为材料,研究其接种黑腐病菌种YL-17后保护酶活性、超氧阴离子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后不同抗性的材料总体上表现为超氧阴离子(O2-.)含量先降后升,SOD活性逐步降低,POD活性MDA含量逐步升高,CAT活性则二者变化不一致(抗性材料表现为升-降-升,感性材料表现为先降后升)。由此表明:黑腐病菌侵染大白菜后,抗病材料与感病材料相比,能迸发较多的O2-.并刺激抗氧化物酶SOD和POD活性升高,使MDA含量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利于提高秦白2号抗黑腐病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种甘蓝黑腐病接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崇刚 《植物保护》1994,20(5):35-35
一种甘蓝黑腐病接种新方法肖崇刚(重庆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630716)甘蓝黑腐病是甘蓝产区常见病害,此病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选育抗病品种。抗病鉴定中过去常用的剪叶接种,此法不能真实地反应品种田间抗性;而喷雾接种,由于侵入途径的局限常出现菌体不能进入水孔,...  相似文献   

10.
81份春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病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合苗期分小种接种和大田成株期自然诱发条件下对供试的81份春小麦资源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分析其抗条锈病情况、抗病类型及抗病性关系,结果表明:具全生育期抗条锈病类型的资源有7份,具成株期抗条锈病类型的资源有39份,有30份资源为含有成株期和对部分小种失去抗性的全生育期抗病性的抗性类型;苗期分别接种7个小种后,表现抗病的资源数为9~25份不等,表现中抗的资源为2~6份不等,表现感病的有50~69份不等,成株期表现抗病的73份,表现中抗的3份,感病的5份,即供试种质资源大部分表现为苗期感病,而成株期具有抗病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81份种质资源抗性聚类相对分散,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研究结果为小麦育种提供优良的抗条锈性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水平、不同抗性指标的相关性,以及茎杆和籽粒中镰刀菌毒素积累情况,在采用苗期茎基部滴注法和成株期混合播种法进行抗性鉴定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小麦茎杆和籽粒中6种常见镰刀菌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的20个小麦品种中,苗期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的分别有‘百农207'等4个、‘郑麦7698'等7个、‘周麦18'等 4个和‘矮抗58'等5个,分别占20%、35%、20%和25%。成株期表现抗病、中抗和感病的分别有‘周麦18'和‘中麦895'共2个、‘济麦23'等 8个和‘矮抗58'等 10个,分别占10%、40%和50%。抗性鉴定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苗期和成株期抗性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毒素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籽粒中均未检测到毒素,茎秆中均检测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及隐蔽型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3G),含量分别为4.03~17.65 mg·kg-1、0.09~1.28 mg·kg-1和1.93~16.82 mg·kg-1。根据研究结果,认为‘矮抗58'和‘郑麦7698'可作为感病和中抗对照品种。本研究结果为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抗性品种培育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Phomopsis longicolla(或Diaporthe longicolla)等拟茎点霉(间座壳)属真菌引起的拟茎点茎枯病是我国黄淮海等地大豆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茎部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为构建一种大豆对拟茎点茎枯病的室内抗性鉴定技术体系,用于抗病资源的快速筛选,本研究比较了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切茎接种法、黄化苗接种法、种子接种法和菌丝块贴茎法等5种接种方法,发现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具有操作简单、试验周期短、易于判定结果、结果稳定性好的优点。选取5个具有毒力强弱和地域代表性的P. longicolla菌株为鉴别菌株系,建立了抗性结果评价标准,形成了抗性鉴定技术体系。对2020年从黄淮海等地收集的62份大豆主栽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发现对强毒力菌株DT3-3-1和弱毒力菌株ZZ1-1高抗的品种分别占31%和68%,有13个品种同时高抗5个菌株(占21%),表明我国大豆主栽品种中存在对拟茎点茎枯病的抗性种质资源。本研究为挖掘大豆对拟茎点茎枯病的抗性资源提供了新的候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黑颖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黑颖病的发生和表现典型病状的温度为22℃,发病的适宜光照强度为160000勒克斯·小时,结露和充足的湿度是发病轻、重的主要因素,接种体浓度每毫升含0.75~24.0×10~8个菌体均可。比较了几种接种方法,证明剪叶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做定叶接种、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鉴定了2883个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表明各品种抗性有明显差异。比较研究了140个不同抗性等级品种的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的相关性,两者的正相关率为45%,有50%以上的品种苗期抗性较强于成株期抗性,一般成株期抗性比苗期下降1级。苗期抗性鉴定可以用于初筛,对苗期表现高抗和中抗品种,再进一步做成株期抗病性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高抗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西瓜资源,以24份西瓜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苗期喷雾接种法分别接种分离自甜瓜上的瓜类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菌株pslb96和ZZ-1,鉴定各品种资源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苗期抗性。结果表明,24份西瓜品种资源中未发现有对2株菌株表现免疫的材料,有7份资源对菌株pslb96表现高抗,12份资源对菌株ZZ-1表现高抗;9份资源对菌株pslb96表现中感或感病,7份资源对菌株ZZ-1表现中感和感病;对2株菌株均表现高抗的品种资源有野生型种质资源A9及商品种华欣、申蜜968、申选958和申抗988,占总品种资源的20.83%。部分品种资源A4、A13和申蜜7号对菌株pslb96和ZZ-1的抗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相同寄主来源的2株不同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2004年采用混合生理小种,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进行灰斑病鉴定筛选研究,从中鉴定出钢9491-2、九三97-40、绥98-6074等22份抗灰斑病资源材料,并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抗性调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蚕豆锈病是由蚕豆单胞锈菌 [Uromyces viciae-fabae (Pers.) Schroet ] 引起的蚕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提高蚕豆锈病抗性种质筛选的效率及准确性,本文采用混合菌株在温室条件下苗期接种、成株期评价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以抗病材料K0772和感病材料K90315为对照,对1416份材料(3个年度鉴定材料数量分别为290、517和609份)进行鉴定试验,其中重复鉴定材料77份。抗病对照K0772历年均表现为抗病(R);感病对照K90315分别表现为感病(S)、感病(S)和高感(HS)。不同年份间的病情指数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品种K0772和K90315及重复鉴定材料的3年重复鉴定结果间差异并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重复鉴定材料组间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年度间的重复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通过3年重复鉴定,获得高抗(HR)材料12份,抗病(R)材料47份,中抗(MR)材料18份。因此,利用混合菌源进行苗期接种和在成株期对蚕豆品种锈病抗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可以用于蚕豆锈病综合抗性材料的筛选和抗病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7.
 蚕豆锈病是由蚕豆单胞锈菌 [Uromyces viciae-fabae (Pers.) Schroet ] 引起的蚕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提高蚕豆锈病抗性种质筛选的效率及准确性,本文采用混合菌株在温室条件下苗期接种、成株期评价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以抗病材料K0772和感病材料K90315为对照,对1416份材料(3个年度鉴定材料数量分别为290、517和609份)进行鉴定试验,其中重复鉴定材料77份。抗病对照K0772历年均表现为抗病(R);感病对照K90315分别表现为感病(S)、感病(S)和高感(HS)。不同年份间的病情指数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品种K0772和K90315及重复鉴定材料的3年重复鉴定结果间差异并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重复鉴定材料组间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年度间的重复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通过3年重复鉴定,获得高抗(HR)材料12份,抗病(R)材料47份,中抗(MR)材料18份。因此,利用混合菌源进行苗期接种和在成株期对蚕豆品种锈病抗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可以用于蚕豆锈病综合抗性材料的筛选和抗病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甘蓝根肿病的人工接种体系与抗源材料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欣  王超  张晓烜  王帅 《植物保护》2015,41(5):121-126
试验分别比较了不同接种方法、不同接种浓度以及不同土壤pH条件下人工接种甘蓝根肿病后甘蓝的发病情况,筛选出一套甘蓝根肿病苗期抗性鉴定与评价的最佳接种体系:最佳接种方法为菌土法;最佳孢子接种浓度为1.6×108个/g基质,最佳土壤pH为6.0。利用最佳人工接种体系,对东北农业大学甘蓝课题组提供的20份甘蓝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其中抗病(R)材料3份,中抗(MR)材料9份,感病(S)材料7份,高度感病(HS)材料1份。  相似文献   

19.
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育成品种(系)在黄淮麦区的大面积推广,该研究对83份西农新育成的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鉴定,成株期抗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和赤霉病鉴定,并在田间自然环境下对其抗性进行鉴定及对相关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中,有63、29和16份小麦品种(系)分别对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表现出抗性,9份小麦品种(系)对3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出抗性;有10、3和0份小麦品种(系)分别对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生理小种E15、E09和A13表现出抗性。在成株期人工接种鉴定中,有23、15、28和62份小麦品种(系)分别对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和赤霉病表现出抗性。在83份小麦品种(系)中有6份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对小麦条锈病表现出抗性。在田间抗性鉴定中,有57、6、65和40份小麦品种(系)分别对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及叶锈病表现出抗性。在83份小麦品种(系)中,3份含有Yr5基因,22份含有Yr9基因,3份含有Yr17基因,2份含有Pm24基因,14份含有Lr1基因,所占比例分别为3.6%、26.5%、3.6%、2.4%和16.8%。  相似文献   

20.
不同向日葵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根接种法鉴定不同向日葵种质资源对黄萎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40份供试向日葵品种依据抗性划分标准共分为3类,其中中抗品种有5份如:‘118’、‘新葵杂5号’等;低抗品种有8份如‘767’、‘KJ003’等;其余27份供试材料均呈现感病;没有鉴定出免疫和高抗的向日葵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