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可取得种植、养殖的双赢。本文结合五河县实际情况,从稻虾种养准备、亲虾和苗种投放、水稻栽培和收稻收虾等方面总结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以供种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户或合作社在稻田中进行小龙虾养殖。本文总结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主要包括田间工程建设、虾苗种投放与管理及"稻虾共作"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是一种稻田与虾综合种养的模式,是指在种植1季稻田中养殖两季虾,实现虾和水稻之间共同生长。具体来讲,就是在每年收割水稻之前在稻田间投放亲虾,或者在收割完水稻后投放幼虾,在第2年的第2季度收获虾,并再一次投放幼虾,随后再种植水稻,再在第3季度收获虾,如此循环下去,从而形成良好的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笔者针对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希望有助于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二虾一稻综合种养模式的各个技术环节,具体包括田块准备、龙虾养殖、水稻种植等,分析了其经济效益,与一虾一稻种养模式相比,二虾一稻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增产小龙虾26%以上,该技术适宜在低产、低效、低洼田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可以减少水稻种植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同时能够减少小龙虾养殖带来的水源浪费和污染,因而能够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在分析稻虾共作种养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鄂州市稻虾共作种养技术特点,分析该模式下的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注意事项,以期为稻虾共作种养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龙 《中国农垦》2019,(2):36-36
近日,安徽华阳河农场与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签订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服务合作协议,依托中化稻虾种养技术力量,助推农场稻虾产业发展。华阳河农场稻虾种养发展迅速,面积由2017年的0.6万亩发展到目前的5万亩,稻虾种养技术成为制约农场转型发展的瓶颈。农场一方面利用职业农民培训的政策机遇,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来先进技术,确保稻虾种养健康发展。协议约定,由中化公司协助农场编制适合本地的《小龙虾健康养殖模式》和《稻虾田水稻绿色种植模式》口袋书,并派驻专人现场指导稻虾种养、提供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会昌县稻虾共作的种养技术,分别详细叙述了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和优质水稻种植要点,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分析了该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以期为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提高种养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分析了当前苏南地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好处,提出可靠的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方案,为水稻种植、龙虾放养提出了合理的茬口时间安排建议,重点介绍了稻虾综合种养前期准备、水位调节、龙虾喂养管理、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要点,为苏南地区稻虾综合种养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推荐以地方为整体打造区域品牌销售模式,促进农民丰产又丰收。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根据近两年在马鞍山市本地开展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示范推广成功经验,开展有机稻作有机肥施用的改进试验和稻作后经饲作物种植试验,分析了虾稻连模式下的有机稻作可行的技术措施和水稻收获后种植一季经饲作物的可行性,提出了"虾稻连作+经饲作物"生产模式,同时指出生产中应当掌握的技术要点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是利用龙虾和水稻生长季节对水分要求以及养分需求的互补原理,实现水稻秸秆与龙虾排弃物的循环利用,很好地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实现稻虾双丰收。通过实践总结了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流程,阐述了水稻种植与龙虾养殖技术要点,对开展推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要:稻虾鱼连作种养技术的推广和实施,为水稻种植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模式,能够在优化水稻种植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种养农户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稻虾鱼连作种植以及养殖技术的要点进行了总结,以促进此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深入调查安徽省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基于生态学理论,对稻田内的生态条件进行改善,通过适当稀种水稻,搭配饲养小龙虾等水生动物,利于构建稻渔良性循环、资源节约的农业生产模式。文章结合青阳县农业发展实际,对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进行介绍,以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为例进行了技术要点的总结,并结合青阳县明峰家庭农场稻虾综合种养效益进行分析,为该技术在青阳县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将水稻种植与鱼类养殖有机结合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充分发挥了水稻和鱼类共生互利的作用,促进水稻生产减肥减药、绿色增效,同时获得安全水产品(虾、鱼、鳖),提高了稻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回顾了安徽江淮稻鱼类综合的发展历程、产业现状,重点分析了霍邱县三流生态综合模式的技术特点与优势;建议因地制宜、因水优化布局安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优选三流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加强技术创新,稻渔并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开展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比较试验,对庐江县稻鱼、稻鸭和稻虾3种主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生育期、产量构成指标、产量及模式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稻虾连作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稻鸭共育模式成本投入最低,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简单易操作。因此,稻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可作为庐江县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江苏里下河地区水稻+克氏原螯虾共(连)作绿色种养模式中"三大、二水、一网"的配套工程建设,稻前虾、稻中虾和稻后虾"一稻三虾"种养时空耦合技术,以及绿色施肥、绿色防控以及水位调控和投饵技术,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四收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上海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规划和打造地产优质大米的战略部署,崇明区形成了技术路径可推广、绿色福利可共享、商业模式可持续的稻虾共作综合种养关键技术集成标准化体系。为促进稻虾共作模式的推广应用,现分别对稻虾共作模式中的水稻种植技术要点和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稻虾综合种养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通过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的充分结合,促使稻田综合生产能力与产出效益实现提升,也达到改善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目的,最大限度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在应用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后,也能保证粮食产量与品质的提升,为人们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本文将简述稻虾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对粮食数量安全的影响,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2023年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处理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稻虾生态种养技术与国家粮食数量安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户采纳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导致水稻总产量下降43.975%,稻虾生态种养技术会带来粮食数量安全问题。2)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对粮食数量安全的威胁效应是非持续的,随着农户稻虾生态种养技术采纳的持续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对粮食数量安全的威胁效应可能会逐渐消退。3)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对粮食数量安全的威胁效应存在着禀赋条件异质性,小农户采纳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对粮食数量安全的保障作用有限,规模农户采纳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则对粮食数量安全有着显著的威胁效应;相比非农就业和低家庭收入的农户,未参与非农就业和高家庭收入的农户采纳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对粮食数量安全的威胁效应更大。4)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土地禀赋及要素投入是影响农户稻虾生态种养技术采纳行为和水稻总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普及标准化生产,同时强化对稻虾生态种养技术的监督,有针对性地推广稻虾生态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分析了长丰县稻虾综合种养中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稻虾种养中水稻的栽培技术措施,分析了稻虾种养模式产生的效益,以期为充分挖掘长丰县水稻"提质、降本、增效"潜力、提高稻虾米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