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在头季稻收割后采用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使收割后的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一季水稻。再生稻的栽培已有很久的历史,但由于品种的原因,一直难以获得较高产量,近年来随着籼粳交杂交品种再生优势上的突破,加上目前粮价较低,劳力农资成本不断上升,种粮效益难以保证的形势下,采用再生稻的栽培技术,可以使粮食生产产量稳中有升,省工节本增效,同时达到减肥减药绿色环保的目的,为此我们实施了再生稻栽培试验示范,旨在筛选适宜再生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摸索再生稻高产技术,走出一条增产又增效的粮食生产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是利用主季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通过合理的栽培与管理,使之萌发的再生蘖,并抽穗逐渐成熟,最后收割的一季水稻,也是实现灾年减灾的一重要措施。该文通过对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为农民增加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省工、省种、省秧田、少耕田、少栽插和节肥,同时减少农药对环境和稻米的污染,使稻米品质变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再生稻的发展、生育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定适宜区域、选用优质品种、适时适量早播、种好头季水稻、增施促芽肥料、适时收割头季、恰留稻桩高度、加强再生季田间管理等内容,阐述了其发展前景,以期为该地区再生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推动再生稻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杂交水稻川农优528的品种特、头季中稻高产栽培措施以及作为再生稻栽培时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作为再生稻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在头季稻收割后,采用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使收割后的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一季水稻。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6.
正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是指通过种植再生能力强、两季丰产稳产性好的优质品种,利用头季收割后的稻桩休眠芽萌发长成稻株,抽穗成熟,再收一季的高产高效稻作技术,具有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等诸多优势。从2014年开始,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湖南农业大学唐启源教授团队一起试验研究湖南省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播期、密度、肥料、留桩高度等试验,形成了湖南省再生稻"四防一增"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即防再生季低温抽穗扬花、防头季高温危害、防倒伏和防纹枯病,增强水稻再生出苗能力。近年来大面积应用生产示范情况显示,该技术已成熟,可全省复制、推广。  相似文献   

7.
常山2018年引进甬优1540作再生稻栽培,以2季相加百亩示范方平均产量17 390.25 kg·hm-2的成绩打破浙江省再生稻高产纪录。尽管获得了较高产量,但由于对甬优1540特性掌握不够,对其高产栽培所需的配套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本研究于2019—2022年继续从适期播种、科学施肥、插秧密度、留桩高度、头季稻收割技术、水浆管理、病虫绿色防控等方面探索甬优1540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2022年在极端干旱天气条件下百亩示范方2季产量相加产量超18 000 kg·hm-2。本文结合近年围绕甬优1540再生稻高产栽培所做的试验示范,分析总结浙西地区甬优1540百亩示范方2季产量相加超高产技术要点,为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醴陵市再生稻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合醴陵地区栽培的再生稻品种,研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通过试验,记录比较13个水稻品种的播种期、收获期及生育期及各品种头季产量和再生稻产量,筛选出适合醴陵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的再生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608"、"Y两优9918"、"准两优199"等作为再生稻品种,其产量高、再生能力强、生育期适中,适合在醴陵种植。通过总结近几年再生稻栽培示范的经验,提出了再生稻品种选择和田间管理的技术建议,对于促进醴陵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现实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再生稻已经成为浙江常山种粮大户增产增收的好模式。为筛选不同生育期类型适合在常山及周边地区栽培的再生稻优良品种,2019—2021年常山农技人员引进了20多个再生稻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其中甬优4901表现出生育期短、米质优、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不仅适宜在常山及周边作再生稻栽培,而且在浙江省宁波、绍兴以及湖南、江西等地也表现良好。为探索甬优4901作再生稻栽培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2021年农技人员对甬优4901头季稻插秧密度、头季稻收割留桩高度、再生季施肥等关键技术点进行试验研究,并开展百亩高产示范。本文将甬优4901再生稻在浙江常山试验示范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甬优4901作再生稻栽培的技术体系,为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再生稻“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再生稻是通过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休眠芽继续萌发生长成穗后再收一季的水稻,该技术特别适合在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方种植,能达到"一种两收"多产稻谷的效果。本文就达州市适宜发展再生稻的片区作了简明介绍,其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选用良种、秧田管理、科学移栽、大田管理、收获留桩等,以期为达州市更好地发展再生稻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经过肥水管理,使头季稻的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长成稻株并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的优点。宜优673水稻品种株型好,茎杆粗壮,穗大粒大,抽穗整齐,成熟度好,分蘖能力、抗逆能力、再生能力较强等优点,2012年在沿山镇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高产栽培示范片面100亩,2012年沿山镇农技站对上樵村村民张小明种植的宜优673再生稻实时收割验收,该品种在沿山镇示范种植表现为株高为133.8厘米,穗长为24.5厘米,每穗总粒数为150粒,千粒重31.8克,头季亩产  相似文献   

12.
从2012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开始大力推广“一季优质稻+再生稻”高效栽培模式。为了提高再生稻单产,积极组织推广、土肥、植保等方面的专家开展高产栽培技术攻关。经过多年努力,灌阳县再生稻百亩攻关片的单季平均产量从2012年的260.78 kg/亩提高到2017年的552.1 kg/亩,被袁隆平院士誉为“灌阳再生稻甲全球”。通过开展“一季优质稻+再生稻”科技攻关,探索总结出适合当地的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1)选用良种;2)推广健身栽培,提高根系活力;3)完熟期收割,保留稻桩高度30 cm;4)在收割前15天施尿素15 kg/亩作促芽肥;5)化学调控。通过推广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全县的再生稻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扩大到4.6万亩,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生产实践证明,种植再生稻具有种一季收两季,省工、省种、增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宁德市在海拔300-500米,种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中稻区,可以发展再生稻的稻田有4万多亩,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总结出再生稻高产栽培的八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总结天优3301在沙县高砂镇冲厚村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的种植表现。介绍天优3301作再生稻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畦厢栽培,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管水;重施芽肥,提高成穗率;十黄抢晴收割,适当高留稻桩;再生季田间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5.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稻桩上的潜伏芽(休眠芽、再生芽)萌发,在适宜的温、光、水、肥条件下培育出的一季稻子。为了研究再生稻喷施九二○对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设立本项试验。现将有关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航2号2009~2010年在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作再生稻示范栽培,表现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适应性广、米质较好、再生力强、丰产稳产特性。再生高产栽培必须注意适时早播早插,实行垄畦栽,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特别要注意足肥催生再生芽,适当高留桩,足黄收割等技术环节,才能确保再生高产。  相似文献   

17.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是单季中稻收割后留桩萌芽再生培育成的一季水稻,是一项新的增产技术措施。我们在鸾凤乡中坊、十里铺、君山、双门等村抓再生稻示范片500亩,品种是Ⅱ优航2号、Ⅱ优明86等,头季平均亩产600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260公斤,两季平均亩产860公斤。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再生稻栽培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再生稻栽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适宜再生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有甬优4949、甬优4953、甬优1540、甬优4149等,同时总结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Y两优9918水稻留蓄再生稻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Y两优9918在耒阳市小水镇四都村作"一季稻+再生稻"示范种植,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分蘖力强,群体整齐,抽穗整齐,穗大粒多,产量高,经测产,头季稻产量达8 430 kg/hm~2,再生稻产量达2 295 kg/hm~2,2季合计产量为10 725 kg/hm~2。本文总结了Y两优9918作再生稻栽培的种植表现,介绍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播期、育秧方式、栽插模式、促芽肥施用、头季稻不同收割时期、"九二0"喷施等再生稻高产关键技术要点试验,探究"中稻-再生稻"产量形成影响因素,以期建立一套完善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促进水稻产量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