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2008年以来的新疆棉花纤维品质变化,分析新疆棉花纤维品质的整体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新疆陆地棉纤维品质改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2018年我国棉花公证检验检测数据,分年度、分区域整理,分析新疆棉花纤维品质演进趋势。【结果】 11年来,新疆棉花公检占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2008年的65.1%增长到2018年的98.3%。纤维长度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到平稳的趋势,2018年已达29.2 mm,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16~2018年提升较快,“30~32 mm”棉包所占比较2011~2015年提高8.3个百分点;新疆棉花平均纤维比强度呈波动变化趋势,2017~2018年提升明显,2018年平均为28.4 cN/tex,比强度“≥29 cN/tex”的棉包占比达34.2%;新疆棉花纤维整齐度变化较小,高于全国平均值,且新疆地方棉花优于兵团,较后者高0.3个百分点,“高级及以上级” 整齐度占比新疆棉花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其中地方棉花下降态势较明显;新疆棉花马克隆值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A+B级”平均占比高于全国。兵团棉花马克隆值好于地方,“A+B” 级年均占比较后者高出5.5个百分点;新疆棉花品级呈现出向好的方向发展,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棉花质量优于兵团。【结论】 新疆棉花对全国棉花贡献日益增大。近3年来,新疆棉花在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品级均明显提升,但也存在比强度较差、平均整齐度下降,以及高比强度、高整齐度棉花占比偏低等问题。在新疆棉花品种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及加工体系建设等方面,制定科学可行的产业政策,为实现新疆棉花适度规模、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各大棉区的公检数量增加迅速,全面覆盖了我国主要棉花主产区.分析自公证检验以来新疆棉区棉花纤维品质变化,了解我国主要棉区棉花纤维品质的整体状况及发展趋势,为育种及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2006 ~2013年我国棉花纤维公证检验检测的纤维品质为研究对象,划分不同区域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国储政策的深入实施,八年来,我国棉花纤维长度、比强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1 mm和0.16 cN/tex.新疆地方棉区纤维长度优于内地和新疆兵团棉区,年际间分别较二者高0.2~0.3 mm和0.3~0.6 mm,>28 mm长度级范围内新疆地方棉区棉花所占比显著高于内地及兵团;在纤维比强度方面,全国平均、新疆地方与兵团年均下降0.16、0.28、0.32 cN/tex.近三年来强度中上水平(>29 cN/tex)皮棉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表现为内地棉区占比较高,新疆地方棉区次之、兵团最低;在纤维整齐度方面,全国平均、新疆棉区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新疆地方棉花优于内地和兵团;在马克隆值方面,表现出A级所占比整体下滑、B级微升、C级逐年增加趋势.[结论]新疆棉区棉花主要纤维品质下降严重,应启动优质手采、机采棉新品种培育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棉花吐絮后延迟采收时间对纤维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中棉所50、石早3号和327品系共3个品种(系),于2014年和2015年9月1日挂牌吐絮棉铃600个,分别于9月1日、9月15日、9月30日、10月15日采收50朵,重复3次,测定棉花纤维品质。[结果]延迟采收时间对棉花纤维比强度、反射率与纺纱均匀性指数均有显著影响,10月15日采收与9月1日采收相比,纤维比强度下降幅度在0.3~1.4 cN·tex~(-1)之间,反射率下降幅度在2.7%~8.2%,纺纱均匀性指数下降10~16,而纤维长度、马克隆值、长度整齐度、伸长率则无明显差异,3个品种(系)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吐絮后推迟采收时间显著降低了棉花纤维的比强度、反射率与纺纱均匀性指数,但对马克隆值、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与伸长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2001—2005年农业部对13个主产棉省主栽品种抽查样品的测试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十五”期间中国棉花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8项品质指标的分布情况,并运用STATA统计分析系统分析了各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十五”期间,中国生产领域的棉花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8~29mm,整齐度指数主要分布在82%~84%,断裂比强度主要分布在27~29cN.tex-1,马克隆值主要分布在4.0~5.0,可以满足纺织工业纺中、低档棉纱的要求。各纤维品质指标在年度间有波动。按生态区划分,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纤维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等指标上优于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但马克隆值偏高,色泽特征差,品级较低。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纤维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色泽特征等方面处于其它两个棉区之间。西北内陆棉区的马克隆值和色泽特征最好,品级较高。统计分析表明,长度与比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7156,呈高度正相关;整齐度指数与比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5300,呈中度正相关;纺纱均匀性指数与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均呈高度正相关。与国际乌斯特公报进行比较,中国“十五”期间棉花纤维综合品质达到国际中等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棉花单株纤维品质差异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个代表不同类型棉花品种植株内不同果节纤维品质性状的研究发现,各品种植株内不同果节纤维的多项品质指标均存在较大差异,按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马克隆值、黄度、纺纱均匀性指数、断裂比强度、反射率、上半部平均长度、伸长率、长度整齐度指数.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株内纤维关键品质指标变异程度比较,以抗虫杂交棉最大,抗虫棉居中,常规棉最小.  相似文献   

6.
棉花烂铃与健铃比,衣分和绒长分别降低22.8%、23.4%,强度下降49.3%,产量直接损失10%~30%,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棉花烂铃与健铃比,衣分降低22.8%,绒长降低23.4%,强度下降49.3%,产量损失10%~30%,严重影响棉花品质.  相似文献   

8.
棉花烂铃与健铃比,衣分降低22.8%,绒长降低23.4%,强度下降49.3%,棉花烂铃造成直接产量损失10%~30%,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陆早系列品种的品质分析,新疆种植的棉花以29~30mm,比强度在19~21cN·tex-1的普通陆地棉为主,缺少比强度24cN·tex-1,绒长在31mm以上的棉花品种;没有27mm以下的陆地棉品种,品种抗性单一;通过拓宽遗传基础来源、多种育种方式结合、加强抗逆筛选力度等方法选育不同品质类型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机械化采摘发展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新疆地方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品种选择机采棉品种应具备的条件:一是立足早熟,生育期严格控制在130天以内;二是叶片大小适中,果枝夹角较小,Ⅰ-Ⅱ式果枝;三是内在品质好,比强度30 cn/tex以上,马克隆值4.5以下,绒长30毫米以上,衣分40%以上;四是抗病性、含絮力较强;五是铃  相似文献   

11.
对2011─2020年新疆早中熟棉花区试品种主要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2011─2020年期间,新疆早中熟棉花区试品种的生育期、果枝始节位、果枝数和籽指均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株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霜前花率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单株铃数、总铃数、铃重、籽棉单产、皮棉单产、霜前皮棉单产均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仅衣分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比强度、黄度、纺纱均匀指数均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马克隆值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但尚在正常范围内,伸长率和反射率均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综上,近10年来,新疆早中熟棉花品种的生育期缩短,株高稳定在75 cm上下,单产提高,马克隆值适中,纤维品质总体得到了明显提升,基本上能满足机械采摘对棉花品种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不同早熟棉品种的纤维品质差异,对制定早熟棉育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06~2016年河北省共审定转基因早熟棉品种16个,依据NT/T 1297-2007,对各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近几年培育的转基因早熟棉新品种多为中、短绒类型,其中,断裂比强度是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类型的主要因素.由于断裂比强度指标的下降,造成审定品种不得不归为低一级的品质类型,从而影响了棉花品种商品棉的利用价值.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重视高断裂比强度种质资源材料的利用,以提升棉花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3.
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棉花产业关系着棉农的经济收入,也关系着棉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在棉花品质指标中,棉纤维长度与强力是皮棉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为此对棉纤维长度及强力进行快速准确测量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设计棉纤维长度、强力(断裂比强度)测量仪器,并进行试验,和 HVI 进行比对,建立棉纤维不同回潮率和不同温度情况下补偿模型,同时建立环境温湿度对棉纤维长度和强力变化的补偿模型。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对我国10个主产棉省的211份棉花样品的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9项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8mm档,整齐度指数主要分布在83%左右,断裂比强度主要分布在29cN/tex,马克隆值多数分布在4.3-4.9。棉花纤维整体品质可以满足纺织工业纺中、低档棉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疆棉花在长度、色彩等级、短绒含量、断裂比长度等方面都比国外棉花有明显的优势。但当前棉花生产仍存在品质类型单一、结构不合理及品种多、乱、杂的问题,提高棉花质量的关键是选用优良品种和加强质量管理,指导棉农采摘棉花进行“四分”(分摘、分存、分晒、分售),防止混等、混级;使用棉制品包装物,禁止异性纤维混入,是保证新疆棉花质量打开国内外市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科学研究和创制棉花种质资源,进一步培育出棉花新品种,统计了2018、2019年42个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的4个产量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多元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比强度、衣指和籽指的变异系数大;整齐度和伸长率的变异系数小.当欧式距离值为6.7...  相似文献   

17.
豫棉 68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特优质陆地棉棉花新品系 ,适纺高支纱。 1 998~ 2 0 0 0年由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中心连续 3年测试 ,平均 2 .5 %跨长 33.5mm ,比强度 2 5 .3cN/tex ,马克隆值 4.0。纤维长度、比强度最高年份分别达 34.2mm、2 6.1cN/tex ,并且纤维品质的稳定性好。尤其是纤维强力达到美国原棉品质新标准高强等级 ,比国内自育品种强度高出 2 0 %以上。1 998~ 2 0 0 0年品系比较试验 ,平均籽棉产量3795kg/hm2 ,霜前籽棉产量 32 62 .5kg/hm2 ,皮棉产量 1 5 1 6.5kg/hm2 ,霜…  相似文献   

18.
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三大棉区:长江中下游棉区、黄淮海平原棉区和新疆棉区, 其总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0%以上.70年代未80年代初,由于植棉的比较效益下降,长江中下游棉区逐步萎缩,并向黄淮海平原棉区转移,致使黄淮海平原棉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80年代后期,黄淮海平原棉区因病虫害严重,效益下降,棉花主产区转向生产条件优越的新疆棉区.1995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13.7%和20. 8%,至此新疆棉区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棉(省)区,肩负着保证国家棉花储备,促进我国棉纺工业发展的重任.1996年,国务院根据当时棉花生产形势,决定于"九五”期间在新疆建成国家特大型商品棉基地.随着国家棉花基地建设项目的启动,带动了新疆棉花迅猛发展, 1998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已达99.93×104hm2,总产140×104 t,分别占全国的22.4%和31.1%.目前,年播种面积500×104hm2,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1/3 ,棉花总产量350×104~400×104t,具备了生产优质陆地棉、优质中长绒陆地棉、超级长绒棉等多类型原棉产品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条件,是我国惟一的长绒棉产区.新疆棉花素以原棉品级高、色泽洁白、纤维长、经济产值高、生产成本低而著称.据统计,新疆棉花生产单位纯收益和成本收益率较其它棉区高40%左右;在新疆种植业商品产值中棉花产值占65%~70%;农民纯收入中35%来自棉花收入,南疆棉花主产区则占到60%以上. 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在新疆特大商品棉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发挥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品质和发展多类型棉为突破口,以转换流通体制为保证,坚持"主攻品种,调整结构,改进质量,降低成本,发展产业,提高效益”的指导方针和"稳定高效优质棉区,彻底退出低产风险棉区”的基本原则,将新疆棉花生产纳入我国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的战略布局之中,定位于国际市场和国内优质棉市场,通过品种优化工作、无公害植棉工程、植棉全程机械化工程、节水灌溉与科学施肥工作、无形市场网络工作建设和技术服务体系、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改革基地建设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加强生产、流通、企业、科研、服务之间的联合,使棉花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单纯原棉生产向棉产业综合发展转变,逐步摆脱依靠国家补贴的被动局面,使新疆棉花生产真正成为依靠自身优势 ,按照市场规律发展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棉花生产是新疆农业生产的支柱型产业,北疆棉区棉花总产量占全疆总产的35%以上,棉花总体品质水平优于南疆棉区,在新疆的优质棉生产上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据新疆统计局信息:2018年新疆棉花产量再创新高,总产量511.1万吨,比2017年增长11.9%,总产量占全国的83.8%。新疆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连续24年位居全国第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棉花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但是前些年,棉花产业也曾因盲目追求产量而导致质量下降,可纺性不强,经济效益走低,种植面积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