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38年Qu in等人首先提出在动物机体上安装永久性瘘管技术以来,该方法广泛用于胃肠道代谢的研究。动静脉浓度差测定法是目前定量研究动物吸收代谢产物较好的方法之一。对山羊来说,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瘤胃和肠道,经瘤胃静脉和肠静脉汇入门静脉。因此,为了研究营养物质在山羊  相似文献   

2.
山羊瘤胃静脉插管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rcroft等(1944)首次应用动-静脉血管插管术.此外,国外和国内学者进一步研究营养物质在反刍动物内脏组织的代谢规律,对这项技术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绵羊上,且对门静脉、肠系膜动静脉插管术的研究较多.为了研究营养物质在山羊瘤胃中的代谢规律,可在瘤胃壁上安装动静脉插管,借助动静脉中养分的浓度差来测定营养物质在瘤胃内的净吸收.在此,笔者将山羊的瘤胃静脉插管术结合临床实践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研究营养物质在山羊瘤胃中的代谢规律,可在瘤胃壁上安装动静脉插管,借助动静咏中养分的浓度差来测定营养物质在瘤胃内的净吸收。在此,笔者将山羊的瘤胃静脉插管术结合临床实践做一介绍。1 术前准备选择体况良好的山羊,术前进行清洁拭擦,以减少切口感染机会。避免消化道胀气和粪尿污染,术前禁食24小时,禁水12  相似文献   

4.
动静脉养分浓度差测定山羊营养物质净吸收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动静脉养分浓度差测定山羊营养物质净吸收时血管导管的安装和血流量的测定方法,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方法学上部分解决了研究动物吸收代谢的定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瘤胃内环境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在反刍动物营养代谢过程中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大部分营养物质在瘤胃中消化,然后被消化道吸收利用。因此,为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对瘤胃内环境的调控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瘤胃在反刍动物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神经内分泌对瘤胃代谢的调节以及影响瘤胃内环境的人工因素。  相似文献   

6.
瘤胃在反刍动物营养代谢过程中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大部分营养物质在瘤胃中消化,然后被消化道吸收利用。瘤胃内环境的稳定是保证瘤胃微生物正常发酵的前提条件。本文综述了瘤胃内环境的特点、调控措施以及评价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海南霉素不仅能改变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向丙酸型转化 ,而且能改善营养物质的吸收 ,直接或间接影响肝脏的代谢。添喂海南霉素对器官代谢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试验用慢性血管瘘方法 ,研究添喂海南霉素对后肢代谢的影响。以8头羯山羊平均体重(16.0±2.2kg)为试验动物 ,每头山羊均装有股动脉、股静脉和颈静脉慢性血管瘘。自由采食青干草 ,每天每头补喂精料200g(14.03 %CP)。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 ,试验期在日粮中添喂海南霉素(0.05mg/kg W d),测定股动脉和股静脉中主要物质的浓度和血流量。结果显示 :添喂海南霉素使后肢血流量有所下降 ;股动脉血液中NH3-N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 ,股动脉和股静脉FFA(p<0.05)和α -AAN(p<0.01)浓度明显增加 ;后肢FFA(p<0.05)和乙酸净流量降低(P<0.05) ;但后肢NH3-N和α -AAN净流量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 ,添喂海南霉素能影响后肢代谢 ,主要是促进后肢对FFA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瘤胃微生物生物区系,对改善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反刍动物瘤胃纤毛虫研究的基础上,其对瘤胃内环境指标和营养物质代谢方面的影响予在系统阐述,旨在对纤毛虫的去留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9.
瘤胃微生物生物区系,对改善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反刍动物瘤胃纤毛虫研究的基础上,其对瘤胃内环境指标和营养物质代谢方面的影响予在系统阐述,旨在对纤毛虫的去留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0.
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等多血管瘘管安装技术是研究营养物质在门静脉排流组(PDV组织)及肝脏中转化和利用的关键技术,对研究机体代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一套经过多年操作实践研究应用的悬吊式腹腔镜"三孔法"手术安装山羊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管瘘管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选取3只体重33 kg左右,安装瘤胃左静脉、肠系膜静脉插管的徐淮白山羊,研究不同植物源性蛋白质日粮对山羊瘤胃左静脉和肠系膜静脉氨基酸及小肽吸收的影响.试验采用4×3不完全拉丁方设计,选用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玉米酒糟四种不同植物源性蛋白质日粮,按13%粗蛋白质水平配制单一蛋白质源日粮(精粗比3:7).试验结果表明:瘤胃左静脉游离氨基酸(fluid amino acid,FAA)和肽氨基酸(pcptide amino acid,PAA)总浓度以豆粕组最高,吸收进入瘤胃左静脉FAA中含量较高的是谷氨酸和精氨酸,PAA中含量较高的是苯丙氨酸,肠系膜静脉FAA和PAA总浓度以玉米酒糟组最高,吸收进入肠系膜静脉FAA中含量较高的是丝氨酸和亮氨酸,PAA中含量较高的是丝氨酸、精氨酸、缬氨酸.  相似文献   

12.
瘤胃上皮不仅是瘤胃微生物附着、生长并进行消化和代谢的主要部位,也是营养物质吸收、转运、代谢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瘤胃内环境与血液循环系统之间的一道重要生理屏障。因此,维持瘤胃上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保持反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循环式尤斯灌流系统的基本构造、注意事项及反刍动物瘤胃上皮机械屏障的评定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维持瘤胃上皮屏障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硒是人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无论何种形式的硒都不在瘤胃内吸收,但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及硒存在形式的不同,硒会在瘤胃内发生状态的改变,同时会对瘤胃发酵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硒的生物利用率及日粮中营养物质的降解和利用.文章就微量元素硒在瘤胃中的代谢及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反刍家畜具有复胃,特别是较大容量的瘤胃,这是与单胃家畜有区别的显著标志。由于瘤胃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因此反刍家畜在饲料利用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方面与单胃家畜存在显著差异。近几10年来,国内外对反刍家畜营养学特点、瘤胃及其内容物评定饲料营养价值、非常规饲料的利用和人工瘤胃饲料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简述如下:一、反刍家畜瘤胃的消化特点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有较大影响的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单宁和高单宁饲粮条件下添加聚乙二醇(PEG)对绵羊和山羊瘤胃总细菌、总厌氧真菌、原虫数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1.5~2.0岁、体重45 kg左右、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和绒山羊各4只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共分4期进行,第1期饲喂基础饲粮(Ⅰ组,对照组),第2、3、4期除饲喂基础饲粮外再分别添加占采食量2%单宁(Ⅱ组)、6%单宁(Ⅲ组)、6%单宁+12%PEG(Ⅳ组);每期试验30d,其中预试期12 d,正试期18 d。结果表明:1)山羊Ⅲ组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Ⅳ组干物质(DM)、OM、CP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绵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晨饲前(0 h)山羊Ⅲ、Ⅳ组,6 h绵羊和山羊Ⅳ组瘤胃原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 h绵羊和山羊试验组瘤胃总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 hⅡ、Ⅲ组山羊瘤胃总厌氧真菌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在饲粮中添加单宁会降低瘤胃总细菌和总厌氧真菌数量以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PEG可削弱单宁对瘤胃总细菌生长的影响;山羊的瘤胃微生物区系受单宁的影响程度比绵羊更大。  相似文献   

16.
新生反刍动物从出生到断奶,瘤胃组织从未发育完全、不具有功能逐渐发育成为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位点,为动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与此同时,伴随瘤胃的发育,进入肝脏的营养物质种类和组成也发生变化,引起肝脏代谢和功能发生改变.本文综述了新生反刍动物瘤胃的发育、调控和对肝脏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伊普异黄酮对山羊瘤胃代谢及瘤胃液性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研究伊普异黄酮(IP)对山羊瘤胃代谢以及对瘤胃液雌二醇和睾酮含量的影响.全文包括2组试验:试验Ⅰ为体外培养试验,瘤胃液来自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成年雌性山羊,以0.6 g草粉和0.3 g精料为底物,研究不同浓度IP(0、10、50、100和200 mg/L)对山羊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Ⅱ为动物试验,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成年山羊,采用自身对照设计,试验期在精料中添加IP(1 mg/g精料).试验Ⅰ结果表明,培养液中IP浓度为100和200 mg/L时能显著加强瘤胃代谢,pH水平显著下降,氨态氮(NH3-N)浓度和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显著升高;试验Ⅱ结果表明,IP有加强瘤胃氮代谢趋势;显著提高乙酸(A)含量(P<0.01)及其比例,使丙酸(P)比例及丙酸/乙酸(P/A)比值显著下降(P<0.01);瘤胃液中17β-雌二醇和睾酮含量显著上升(P<0.05).提示,IP可以直接作用于瘤胃微生物,加强瘤胃氮代谢,改变瘤胃糖代谢,改变瘤胃微生物发酵类型;显著提高瘤胃液17β-雌二醇和睾酮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精料饲粮条件下反刍动物瘤胃适应机制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喂高能、高淀粉饲粮是集约化生产中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常用策略,但高精料饲粮易引起一系列的营养代谢疾病,其中以瘤胃酸中毒最为常见。反刍动物瘤胃不仅具有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瘤胃上皮亦是重要的免疫屏障,故瘤胃健康对反刍动物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反刍动物采食高精料饲粮时其瘤胃组织形态、瘤胃上皮适应分子机制和瘤胃微生物区系3个方面的变化进行阐述,以期为高精料饲粮条件下瘤胃适应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代谢和营养吸收最重要的场所之一.瘤胃内分解产生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大部分通过瘤胃上皮直接吸收,因而瘤胃上皮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完善直接影响到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伴随着反刍动物机体的发育,从胎儿期到出生期直至成年,瘤胃上皮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都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生长发育受到日粮营养水平(如日粮营养水平、饲料的精粗料比例、物理性质、代谢产物和饲喂制度等)、瘤胃内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葡萄糖、多胺等)、神经内分泌(如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生长抑素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笔者主要对瘤胃上皮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调节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随着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的深入,如何最大化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量,增加瘤胃后非降解蛋白(rumen undegraded protein, RUP)的消化率,合理搭配日粮,减少氮的排放量,通过日粮途径改善乳蛋白含量和产量,提高氮的利用率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同时,蛋白质、氨基酸和肽营养在瘤胃、小肠、大肠和乳腺中的代谢机理、影响其利用的因素还不是很清楚,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血插管技术和动静脉差异技术在蛋白质、氨基酸和肽的转运、吸收及乳蛋白合成机理上的应用,为深入研究其转运、利用机制提供了可能。牛奶中的活性功能成分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也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作者主要从蛋白质如何在瘤胃内代谢及影响因素、小肠内代谢及影响因素、大肠内代谢及影响因素、乳腺内代谢和乳蛋白合成、乳中的免疫活性蛋白等方面对蛋白质营养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