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验证秸秆腐熟剂不同用量模式下的使用效果,探索腐熟剂的腐熟效果和化肥适宜用量,通过开展使用腐熟剂腐熟秸秆同不施用腐熟剂腐熟秸秆的种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表明使用腐熟剂腐熟秸秆可以加速秸秆腐熟进程,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不同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验证不同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在永福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示范区进行不同秸秆腐熟剂品种应用效果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腐熟剂对秸秆腐烂程度和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通过田间各小区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研究不同秸秆腐熟剂腐熟秸秆还田对土壤提供养分状况。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腐熟秸秆还田可以加速秸秆腐烂,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各种养分...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同田不同品牌秸秆腐熟剂,以及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中增施秸秆腐熟剂与不施秸秆腐熟剂效果的对比试验,验证评价增施秸秆腐熟剂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中的效果及不同品牌秸秆腐熟剂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在试验的4个品牌的秸秆腐熟剂中,武汉瑞阳、鹤壁人元和江苏生久牌秸秆腐熟剂产品效果相对较好。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增施腐熟剂可以提高水稻产量330~1050kg/hm~2,最高增产率达13.49%。  相似文献   

4.
不同秸秆腐熟剂的玉米秸秆堆腐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3种不同秸秆腐熟剂的玉米秸秆还田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腐熟剂玉米秸秆腐熟效果差异明显,元骏牌秸秆腐熟剂秸秆腐解程度和释放养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2013年郎溪县秸秆腐熟剂筛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秸秆腐熟剂品种均能提高秸秆腐解速度,采用秸秆还田并添加秸秆腐熟剂与无秸秆还田和采用秸秆还田而不使用秸秆腐熟剂相比,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籽粒千粒重,提高品质,并且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因此应用秸秆腐熟剂对秸秆进行腐熟还田值得在郎溪县小麦-水稻种植模式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秸秆腐熟剂有利于秸秆快速腐烂,提高土壤中的有益营养元素,促进农作物产品和品质的提升。采用随机排列法,研究了2个秸秆腐熟剂新品种对麦秸秆的腐熟效果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秸秆腐熟剂能加快秸秆的腐烂进程;同时,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较不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能显著地增加水稻产量。该结果可为筛选、应用低耗高效、使用方便、质优价廉的秸秆腐熟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稻秸秆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能明显促进秸秆腐烂。施用30天后,秸秆颜色达到深黑色,秸秆拉力比施用灭活的有机物料腐熟剂减少51.3%,比不施用任何腐熟剂减少79.7%,有机物料腐熟剂的腐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秸秆腐熟剂在河南省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秸秆腐熟剂在河南省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了绿状元有机物料腐熟剂、秸秆腐熟剂、谷霖微生物腐秆剂和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剂4种秸秆腐熟剂对麦田土壤理化性质、秸秆腐熟程度、小麦成产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前提下,4种秸秆腐熟剂均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和pH值,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小麦分蘖数和群体数,从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幅度为8.18%~9.27%,增产效果为谷霖微生物腐秆剂>绿状元有机物料腐熟剂>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剂>秸秆腐熟剂。  相似文献   

9.
动物粪便、尿素和秸秆腐熟剂对稻草秸秆腐熟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氮与秸秆腐熟剂对稻草秸秆腐熟效果的影响,在秸秆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动物粪便、尿素和秸秆腐熟剂,从而筛选出适宜的处理方式.结果表明:添加了动物粪便和尿素的处理效果好,秸秆腐熟剂能促进动物粪便和尿素对秸秆的腐熟进程,而未进行任何处理的秸秆和只添加秸秆腐熟剂的处理腐熟效果不理想.理想的秸秆处理为处理Ⅰ(100 g秸秆+ 100 g动物粪便+1g腐熟剂)、处理Ⅱ(100 g秸秆+100 g动物粪便)、处理Ⅲ(100 g秸秆+1g尿素+1 g腐熟剂)和处理Ⅳ(100 g秸秆+1 g尿素).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不同秸秆腐熟剂在上高县水稻翻耕耕作模式下的使用效果,筛选出适合推广应用的秸秆腐熟剂品种,根据项目安排,2014年在翰堂镇中楼村进行了腐熟剂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谷霖牌秸秆腐熟剂水稻产量最高,施用大华牌秸秆腐熟剂和天利牌秸秆腐熟水稻产量次之。  相似文献   

11.
以水稻秸秆为代表,研究了4种腐熟剂对秸秆腐解性能的影响。基于施用腐熟剂后的秸秆腐解率和碳氮比,选择其中1种腐解性能较好的腐熟剂,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其秸秆腐解条件进行优化,主要考查腐熟剂用量、温度、含水量和外加氮源(浓缩沼液)量等4个因素。结果表明,腐解温度、含水量和腐熟剂用量对腐解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最佳腐解条件是温度29.6 ℃,含水量90%,腐熟剂和浓缩沼液氮添加量分别为秸秆质量的2.0%和0.17%。数学模型分析预测得知,在该条件下腐熟剂添加后25 d水稻秸秆腐解率可达63.25%,与验证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的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明显,与单施化肥的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容重下降。添加了秸秆的处理都比单施化肥的对照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500.00 kg/hm~2,增产率为7.62%;添加了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均比不添加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的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438.34 kg/hm~2,增产率为6.62%。化肥+麦秸+腐熟菌剂与化肥+油菜秸+腐熟菌剂的稻谷产量最高。不同的秸秆还田处理都比单施化肥处理的有效穗多。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小麦-玉米两季秸秆全还田条件下,探索不同有机-无机运筹模式对作物产量、氮效率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小麦-玉米一年两季种植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和科学培肥地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设计化肥与不同用量有机肥配合并结合施用秸秆腐熟剂措施,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运筹模式对产量构成、氮养分吸收、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等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F处理(单施化肥),FA处理(化肥配秸秆腐熟剂),FM1处理(化肥配1 500 kg·hm-2有机肥),FM2处理(化肥配3 000 kg·hm-2有机肥),FM3处理(化肥配4 500 kg·hm-2有机肥),FAM2处理(化肥配3 000 kg·hm-2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 【结果】(1)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不同用量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均可显著增加小麦-玉米籽粒产量,其中FM3处理产量最高,小麦增产20.6%,玉米增产10.6%,FAM2处理小麦增产19.5%,玉米增产8.2%。产量增加源于产量各构成要素的协同提高,小麦以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较为显著,玉米以行粒数增加最为显著。(2)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可以促进氮素向籽粒运移,提高氮素收获指数,随有机肥用量增加,小麦和玉米氮素积累量均增加,其中FM3处理和FAM2处理籽粒氮素累积量和收获指数均较高,与F处理达显著差异。配合施用秸秆腐熟剂的FA和FAM2处理较不施菌剂处理周年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3—1.6 kg·kg-1。(3)增施有机肥和施用秸秆腐熟剂显著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其中FM3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最高,施用2年后相比F处理全氮增加0.17 g·kg-1,有机质增加1.97 g·kg-1。各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比例。 【结论】连续2年试验表明,增施有机肥、配施秸秆腐熟剂可以增加小麦-玉米产量,促进籽粒氮素吸收和转运,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地力,推荐FAM2处理作为本地区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有效的增产及土壤培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稻麦轮作下秸秆不同利用方式还田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还田能够促进土壤固碳,但秸秆不同利用方式还田对稻麦轮作系统中甲烷(CH_4)排放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本研究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太湖地区秸秆不同利用方式一年还田下稻麦轮作系统中CH_4排放规律进行田间原位观测。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常规处理(NPK,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秸秆还田处理(NPK+S,氮肥、磷肥、钾肥与秸秆均匀混施)、秸秆生物炭处理(NPK+B,氮肥、磷肥、钾肥与黑炭均匀混施)和秸秆与腐熟剂配施处理(NPK+SDI,氮肥、磷肥、钾肥、秸秆与腐熟剂均匀混施)。不同处理下CH_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与NPK处理相比,NPK+S和NPK+SDI处理均增加CH_4排放,增幅分别为12.7%和20.9%,NPK+B处理减少了7.5%的CH_4排放。与NPK+S处理相比,NPK+SDI处理CH_4排放显著增加7.3%,而NPK+B处理CH_4排放显著降低17.9%。除NPK+B处理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其他处理对产量并无显著影响。与NPK处理相比,NPK+S和NPK+SDI处理显著增加了单位产量甲烷排放,增幅分别为23.7%和18.4%,NPK+B处理降低了单位产量甲烷排放,幅度为19.9%。与NPK+S处理比较,NPK+SDI与NPK+B处理单位产量CH_4排放分别降低了4.3%和35.3%。结果说明秸秆配合腐熟剂还田或秸秆炭化还田可减轻由秸秆直接还田所带来的环境损害,且炭化还田的减排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秸秆促腐还田条件下沿淮地区不同氮肥运筹对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为秸秆还田后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通过沿淮麦田的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稻秸还田+腐秆剂(CN52,C/N=52∶1)、稻秸还田+腐秆剂+增基减拔施N肥(CN11,C/N=11∶1)、稻秸还田+腐秆剂+常规施肥(CN17,C/N=17∶1)和稻秸还田+腐秆剂+减基增拔施N肥(CN22,C/N=22∶1),并对耕层土壤养分、不同形态碳素、不同形态碳素有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土壤碱解氮以CN17最高,为166.23 mg·kg-1,而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以CN11最高,分别为22.12和138.75 mg·kg-1;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和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率均以CN11最高,分别为15.52 g·kg-1、11.87 g·kg-1、38.04 μg·kg-1、76.49% 和0.25%;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也以CN11最高,为204.19;土壤养分含量、碳素有效率与土壤碳库指数的相关性最高。总之,沿淮地区稻秸促腐还田施用氮肥调节土壤初始C/N至11时,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中活性组分含量及其有效率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提升效果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低温启动型且具有纤维素强分解能力的复合菌系HT20作用下秸秆腐解的影响因素。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通过响应曲面优化法Box-Behnken设计建立HT20添加量、温度、秸秆含水率和尿素添加量与秸秆腐解率之间的模型,结合大田微区模拟试验验证HT20实际田间应用效果,并与常用的4种秸秆腐熟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秸秆腐解率受HT20添加量、温度、秸秆含水率的影响显著,且各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对秸秆腐解率影响显著,尿素添加量与HT20添加量之间交互作用对秸秆腐解率影响不显著。与不添加腐熟剂(CK)和常用腐熟剂相比,HT20腐解速率提高20.10%~81.46%,腐解时间缩短17.62~183.41d,养分提高5.44%~71.49%,微生物数量增加1.57%~76.14%。表明,低温复合菌HT20在冀东滨海稻区还田秸秆腐解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研究结果为本地秸秆还田中低温复合菌系HT20的施用提供理论指导,为我国北方稻区秸秆还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秸秆堆肥还田的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同时其还可以起到 改善优化土壤理化性质的效用。在农作物秸秆堆肥还田的处理工作当中使用秸秆腐熟剂,能进一步 的加快秸秆的讲解效率,提高其肥效。本文主要就秸秆腐熟剂的构建以及秸秆腐熟剂在秸秆堆肥还 田当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正确的认知秸秆资源的发展现状以及秸秆还田的重要价值,遵守秸秆腐熟剂 的使用原则,掌握好秸秆腐熟剂的使用要点,将秸秆腐熟剂的效用更好的发挥出来,推动我国北方区 域秸秆还田项目的发展进程,让其农业可以始终维持一种良好的可持续化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8.
秸秆腐熟剂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草还田施用不同秸秆腐熟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后施用秸秆腐熟剂,可以加快稻草腐熟速度,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的主要性状,增加经济效益;以北京京圃园和佛山金葵子生产的腐熟剂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9.
杨桂梅  凌钊  唐新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326-5326,5458
[目的]为了验证秸秆腐熟剂产品在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秸秆腐熟剂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秸秆腐熟剂能够加快稻草腐熟。[结论]秸杆腐熟剂对有机质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产量对比上表现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石家庄地区,连续2 a进行了不同土壤湿度及填充物对高温闷棚地温及茄子黄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粪+尿素+速腐剂为填充物对高温闷棚提高地温效果最佳,并且与土壤相对湿度为85%耦合时增强了高温闷棚防治茄子黄萎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