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湖北省荆门市彭山林场不同林龄的湿地松纯林、火炬松纯林和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木材解析法,比较研究了湿地松、火炬松两个树种在纯林和混交林的生长特性,以了解两树种混交效果是否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在15年时,湿地松和火炬松在混交林中直径分别增加了12.05%和10.60%,材积分别增加38.91%和24.25%。在所有5个混交林中,湿地松和火炬松的相对产量均大于1。湿地松和火炬松混交在生长量和材积上表现出正效应。在混交林中,湿地松获得更多的效应,但无论在纯林还是在混交林中,火炬松均比湿地松生长得好。  相似文献   

2.
麻江引种国外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麻江开展湿地松、火炬松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和火炬松的各项生长指标都高于乡土树种(马尾松),说明在麻江引种湿地松和火炬松,从初期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湿地松,火炬松造林密度与整地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湿地松,火炬松密度试验早期测定结果,湿地松、火炬松造林初植密度为107 ̄167株/667m^2,湿地松可偏小,火炬松可偏大。  相似文献   

4.
2种国外松与马尾松生长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福建闽侯南屿林场火炬松、湿地松及马尾松家系子代测定林连续10 a的跟踪调查分析表明,火炬松家系不仅在胸径、树高及材积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且与湿地松、马尾松的生长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火炬松早期生长明显优于马尾松,但是随着树龄增长,马尾松生长速度明显加快,7年生时生长量超过火炬松家系平均生长量,10年生时超过火炬松最好家系生长量;湿地松生长趋势与火炬松相似,即前期生长比马尾松快,后期生长落后于马尾松,但湿地松早期生长稍落后于火炬松,后期生长优于火炬松。  相似文献   

5.
结引种火炬松、湿地松人工林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分析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提出火炬松和湿地松人工林的材种经营最佳密度与期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婺城区引种火炬松(PynustaedL.)与湿地松(P.elliottii Engelm.)2个树种生长情况调查测定,对火炬松与湿地松在生长情况、抗病虫害和抗雪灾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提出优先发展火炬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湿地松、火炬松胸径、根径与材积的相关关系的分析,用最小二乘法编制可供使用的湿地松、火炬松一元材积表。  相似文献   

8.
湿地松,火炬松木材密度变异和优树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轩  夏晓敏 《林业科学》1996,32(3):248-253
研究了影响湿地松、火炬松木材密度变异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对木材密度进行综合选择的选优方法,选出湿地松,火炬松优良单株73株。  相似文献   

9.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inus taeda)原产美国东南部,是重要的建筑材、纸浆材、胶合板材、矿柱材等速生树种。我国南方各地从70年代开始大规模引种栽植,普遍生长良好。但至今未见湿地松、火炬松在紫色土地区生长的有关报道。究竟紫色土能否适宜湿地松、火炬松生长?带着这问题,我们于1989年9~10月,对造在紫色土上的湿地松、火炬松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区从1974年开始,引种了美国优良速生树种——湿地松、火炬松。至1981年全区已发展达六万六千余亩。在重点发展县布设33个样方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综合分析如下: 一、国外松原产地与本区发展县的生态条件相近。1674年至今所营造的幼林生长看,表现良好。如1982年5月在资中县国营林场调查300亩湿地松,100亩火炬松。8年生的幼林。结果湿地松八年生平均胸径11.28厘米,最大胸径21.05厘米,树高7.06米,年平均径生长1.41厘米,年平均树高生长0.88米。火炬松八年生平均胸径生长10.21厘米,树高7.36米,年平均径生长1.28厘米。前三年火炬松亩平均蓄积0.56立方米,后五年平均增加蓄积湿地松0.6961立方米,火炬松0.5496立方米。两者比较径生长,湿地松大于火炬松。高生长则是火炬松优于湿地松。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黔中地区建立坑木和纤维和材基地树种选择作参考,对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三树咎调查结果,湿地松和马尾松商品材出材率接近,但湿地松树皮率较高,营林成本:马尾松大于火炬湿地松,湿地松大于火炬松,营林周期不宜超过25年。  相似文献   

12.
本省先后引种国外松达20多种,经多年栽培筛选,目前可以在我省推广的有湿地松、火炬松、晚松、长叶松等。湿地松、火炬松已在全省大面积造林;晚松、长叶松因缺种源,只有零星种植.多年的引种实践证明,湿地松、火炬松生长快、干形好、抗病虫害能力较强、适应性广,是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火炬松(Pinus taeda Linn)原产美国东南部,七十年代初我国南方各省进行引种试验,由于湿地松、火炬松具有生长迅速,树干通直以及抗松毛虫等特性,所以在我省各地普遍受到欢迎。但随着较大面积人工纯林的出现,病害也逐渐发生,为了弄清我省湿地松和火炬松病害种类及发病情况,自1982年以来我们先后到庆元县林场、龙泉县林场、建德县建德林场、临海县林场等20个林场进行了调查。发现我省湿地松、火炬松的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利用4类松树杂种(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火炬松×巴哈马加勒比松、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湿地松×巴哈马加勒比松)在浙北7 a和6类松树杂种(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火炬松×本种加勒比松、火炬松×巴哈马加勒比松、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湿地松×本种加勒比松、湿地松×巴哈马加勒比松)在皖南9 a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指标,研究了不同杂种在不同地点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杂种类型在不同地点的生长差异非常显著。在浙北余杭试验点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生长最好,其中材积增长超过对照40%的杂交组合有PTCH20、PTCH12、PTCH41、PTCH17、PTCH61和PTCH16共6个,全部是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占该试验点所有杂交组合的11.11%;在皖南太湖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杂交组合多为湿地松×古巴本种加勒比松,少量为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同时该地区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杂种也有生长较好的杂交组合,该地区优良杂交组合(材积超过对照40%)包括PECC1-37、PECH12-9、PTCH13-24、PECC18-55、PECH42、PECC18-32、PECC10-6共7个,占所有杂交组合的28%,包括3个杂交组合类型(湿地松×本种加勒比松、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该结论和国内外关于杂种松的适应性及生长优势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对我国南方不同地区发展速生杂种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我省1947年首次引进湿地松、火炬松(下称国外松),该批种子于1950年播种育苗,1951年造林,现仅长沙市保存湿地松27株,火炬松35株。该批树于1961年后开始结实,1966年春用其种子育苗并造子代对比林。我省对湿地松、火炬松的引种推广工作十分重视。1973—1984年共进口湿地松种子29,524公斤,火炬松种子10,182.5公斤。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5年全省国外松造林面积100余万亩,湿地松占70%,绝大部分营造在低山丘陵中的酸性红壤地区,生长良好。为了探讨湿地松、火炬松在我省的适生环境与造林技术,在省林业厅领导下,由省林科所负责组成了国外松协作组。全省按不同生态区域及研究内容设置了19个重点引种试验点,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25℃恒温、RH90%的条件下,对萧氏松茎象成虫在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黑松、雪松、杉木、金钱松和罗汉松共8种植物上取食、繁殖及生活历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虫取食湿地松的量最大,为83.9 mm2·头-1·d-1,其次是马尾松、黑松和火炬松;取食金钱松和罗汉松的量最小.成虫取食湿地松的产卵期最长,为57.4天;产卵量最大,平均为14.3粒,取食马尾松、黑松和火炬松的次之.取食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黑松和雪松产的卵孵化率均在80%以上;取食杉木的最小,为50%,取食金钱松和罗汉松的雌虫不产卵.取食湿地松、火炬松和马尾松的成虫历期较长,取食杉木、罗汉松和金钱松的历期较短.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四年我厂进行火炬松、湿地松育苗,当年苗平均高23厘米左右。一九七五年造林,五年来生长良好。生长速度都超过油松,而火炬松又好于湿地松。个别株已经结果。今将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仅供参考。一、育苗地选择与整地:火炬松、湿地松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树种。为育出好苗,在低海拔区选择了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在丘陵地区引种湿地松、火炬松的效果,特别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取得的效果。实践表明:引种湿地松、火炬松后,在立地条件差的山脊、山顶等部分,湿地松、火炬松都能广泛适应,生长良好,能耐干旱。郁闭度达0.50以上,遮盖了大部分地面,枝叶截留大量的降水,渗入土内,大大减轻地表径流,保护了水土,避免水土流失。另外,对松毛虫的危害表现了特有的抗性。提出了林业部门应大力推广引种,把湿地松、火炬松扩大为广东省重点的生态树种的建议,使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参加国家“六.五”、“七、五”重点攻关课题“湿地松、火炬松衙 源试验研究”,以美国全分布区的湿地松、火炬松种源在我省7-8年生时的生长表现,对其生长量的是上期相关及与原产地气象地理因子的要上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明,湿地松、火炬松种源生长早期相关显著,而与原产地气象地理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根据湿地松、火炬松密度试验早期测定结果,湿地松、火炬松造林初植密度为107~167株/667m2,湿地松可偏小,火炬松可偏大。根据整地试验研究,本着降低营林成本的原则,湿地松采用中穴(50cm×50cm×50cm),火炬构采用大穴(70cm×70cm×60cm)和中穴(50cm×50cm×50cm)整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