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2.
《林业实用技术》2016,(11)
按照营造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立地条件进行划分,将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选择不同立地类型的幼、中、近、成4个林龄段的典型油松林分设置面积为400m~2的样地,进行复测,固定样地取自未被人为干扰及未遭受自然灾害的自然生长的林分样地40块。没有经过间伐有两次不同监测值的样地共设置34块400m~2的临时样地参与模型的拟合,拟合采用ForStat2.2软件进行计算。建立了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林分8个林分整体生长预测模型,各参数的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均方误都小于11%。获得的全林整体模型可对小陇山林区不同条件下的油松林分的生长进行预测,可对间伐进行预测分析,绘制不同立地指数条件下的林分密度控制图,从而指导小陇山林区油松林分的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3.
4.
5.
根据固定标准地调查材料,对杉木人工林胸高断面积、胞径、树高、立木材积的自然生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指数的杉木林分,上述各因子的自然生长是一组Richards函数或Richards函数的多形曲线。 相似文献
6.
7.
蒙古栎林全林整体生长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汪清林业局1997年、2007年森林经理调查的61块蒙古栎林的固定样地数据建立了蒙古栎林全林整体模型。全林整体模型是一组非线性联立方程组,它由8个非线性模型组成。利用Forstat2.0软件中的\"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求解模型参数,保证了模型的无偏性。\"刀切法\"检验结果表明各林分因子的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均方误差均在15%以下。应用全林整体模型可以进行不同初始条件林分的生长分析及制定不同立地条件的林分密度控制图,为蒙古栎林的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通过利用度量误差模型方法,研究建立了地上生物量与干、皮、枝、叶4个分量的相容性方程系统。首先,从各个分量所占比例变化特点分析入手,采用比值函数分级联合控制和比例函数总量直接控制2种方案构建了以地上总生物量为基础的相容性方程系统,其中对地上总生物量模型的估计,又采取了独立估计和联合估计2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分级联合控制方案和总量直接控制方案效果基本相当,而独立估计方法和联合估计方法也几乎没有差异。然后,还对一元、二元和三元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解释变量的增加,估计值的标准误差和平均预估误差会有所下降,但对模型效果的改善幅度并不大。最后,对各个分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比例随直径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材生物量所占比例随林木直径的增大而提高,干皮和树叶生物量所占比例则随林木直径的增大而下降,而树枝生物量所占比例相对比较稳定。本文所建立的相容性生物量方程系统,地上总生物量的预估精度达到95%以上,树叶生物量的预估精度最低,但也达到了85%以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绥芬河斜拉桥施工参数识别和误差调整,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其在斜拉桥悬臂施工过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云杉实测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利用度量误差模型方法和分段建模方法建立相容性的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无论常规模型还是分段模型二元立木材积模型的相关统计指标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而二元地上生物量模型的相关指标与一元模型相比差异不大;常规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在小径阶下存在明显的偏差,分段模型从整体上能够有效地解决系统偏差问题;所建的分段一元立木材积模型和地上生物量模型的平均预估精度分别到了90%和95%,同时分段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和地上生物量模型的平均预估精度均到了97%。 相似文献
11.
林分生长模型建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分生长模型建立中,通过分析变量间的显著影响选择变量.研究模型的评价与检验指标等方法,为建立优选模型提供参考.文中对最小二乘拟合模型中的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权最小二乘法、逐步回归剔除法等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14.
15.
16.
广西速丰桉树人工林二元胸高形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速生丰产按树人工林719块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优选模型结构,以模型本身为权函数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法求解模型参数,研究建立了速生丰产按树人工林二元胸高形数模型。经检验,模型用于林分蓄积估计的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均在±2.0%以内,小于规定的±3%;模型总体预估精度达99%以上,大于规定的97%;满足林业数表建模要求。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