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不断提高,养殖数量越来越多,在现代化高效集约饲养情况下,若爆发传染性畜禽疾病,死亡率会非常高,如随意丢弃病死畜禽,不仅会造成病原菌传播,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从源头抑制病原菌传播途径,控制病原菌的扩散,有效减少疾病爆发,提高畜禽养殖环境安全等级,降低养殖业经济损失。本文就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无害化处理技术关键技术,推动无害化处理技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禽的养殖密度不断加大,饲养环境日趋恶化,对控制畜禽疾病发生带来困难,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成了养殖业的一大难题。传统采用柴油焚烧、挖坑掩埋等方式处理病死畜禽,费工费力,成本高,处理不彻底,极易造成病原传播和交叉感染,对畜禽养殖业构成新的威胁。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起源于口本民间,在日本、韩国被大力推广和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畜禽养殖业规模不断增加,畜禽在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中常因各种因素(物理性、病理性等)出现死亡。部分地区能够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比例较小。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病死畜禽,不仅会成为畜禽疫病传播和扩散的重要传染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对动物和动物产品食品安全构成威胁,甚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养殖动物疾病的无害化处理已成为畜牧业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不容忽视的问题。病死动物尸体已成为影响人畜健康造成疫情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如病死动物尸体不能进行规范的无害处理,不仅会导致疾病传播蔓延,造成环境污染,容易危及动物食品安全,甚至影响健康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强畜禽养殖环节中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措施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禽的养殖密度不断加大,饲养环境日趋恶化,对控制畜禽疾病发生带来困难,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成了养殖业的一大难题.传统采用柴油焚烧、挖坑掩埋等方式处理病死畜禽,费工费力,成本高,处理不彻底,极易造成病原传播和交叉感染,对畜禽养殖业构成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就畜牧养殖业来看,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动物病死的情况,如果这些病死的动物不能够及时得到合理的处理,就会成为传播和扩散疾病的重要源头,对畜牧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本文以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为立足点,通过对现行处理体系问题的分析,就提高动物无害化处理水平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全面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意见》明确,从事畜禽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病死畜禽及时进行处理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畜禽死亡及处理情况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负总责。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发现的  相似文献   

8.
正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积极探索病害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动物疾病的传播与流行,对确保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人民群众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未经无害化处理或任意处置病死畜禽,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重大动物疫情,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畜禽养殖集约化程度还不高,加之个别养殖户、贩运人,甚至屠宰加  相似文献   

9.
张丽 《河北农业》2013,(9):48-50
当前,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方式的改变和畜禽养殖数量快速扩张,养殖过程中存在大量病死动物,但由于养殖户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防病灭意识以及受利益驱动等方面原因,使养殖环节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问题迟迟不能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给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因此,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关系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效预防动物疫病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其无害化处理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畜禽业养殖规模的急剧增长,病死畜禽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是任何一个养殖场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我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现状、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的很大程度的提高,对各种畜禽及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极大地促进了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毫无疑问,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养殖者的收入,然而养殖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对病死的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是众多问题中的棘手问题。本文从养殖场病死畜  相似文献   

12.
病死畜禽是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来源,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到畜牧业的发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否到位更是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一直受到部省市级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也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当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将会成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越来越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家畜家禽饲养数量大,但畜牧业总体生产水平仍然较低,大多数畜禽养殖从业者水平偏低,散养比例仍然较高,畜禽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受各种病因影响,造成病死畜禽数量加大,无害化处理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随意处置、不规范处理行为时有发生。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清洁环保、及时处理、合理利用为目标,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全面监管”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杜绝病死动物随意抛弃和流入市场的现象发生,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防控人畜共患传染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体健康。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不当带来的危害、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4.
畜禽动物养殖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种病害的威胁,一旦预防不到位就会导致出现大面积的动物死亡现象,面对这种问题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方式对病死畜禽肉进行处理,降低其对养殖户和群众生命安全的危害。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病死的畜禽肉上市销售,给群众的生命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找出解决对策,更好的促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就病死畜禽肉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病死畜禽肉无害化处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殖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养殖规模和种类日趋增多。随着养殖行业的兴起,也伴随着各种环境问题,其中病死动物的尸体处理问题尤为突出。病死动物对周围环境和社会存在极其不利的影响,病死动物不仅容易传播各种传染疾病,还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威胁,同时也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损失。有效防范应对病死动物,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是当前我国养殖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病死动物无害化的处理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家畜饲养数量多,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病死畜禽数量较大,无害化处理水平偏低,随意处置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不良商家甚至将这些死因不明的生猪投入市场进行售卖,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威胁了群众的饮食安全。因此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保障群众饮食的安全,我国建立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笔者就自身的理解和经验浅谈如何建立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机制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病死畜禽是动物疫病发生的重要传染源,实施源头全量化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废物资源化利用是有效防控动物疾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随着畜牧产业规模化进程加快,畜禽养殖数量持续扩增和活畜禽市场流通飞速发展,动物疫病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1现阶段连云港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现状1.1制定方案,细化责任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养殖业大力支持及河北省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重视,为大力发展养殖业,保障养殖业及畜产品卫生安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相关的文件和各项保障措施也相对趋于完善,据河北省养殖业现状来讲,相关政策执行起来仍有部分不足之处,现将部分不足及建议整改方案整理如下。1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中不足之处1.1养殖场(户)不能做到及时  相似文献   

19.
正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模式研究与化制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比对选择适合本地的集中无害化处理新技术,寻求灭杀效果好,运行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的方法,加以推广应用,有效提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水平,为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驾护航。病死畜禽是畜牧养殖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垃圾"产物,是动物疫病传播和扩散的重要源头.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引发重大动物疫情,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危  相似文献   

20.
夏季湖 《油气储运》2006,(11):54-54
养殖场户要保证畜禽健康,防止和减少畜禽发生疾病,有效地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畜禽体的清洁卫生,病畜隔离治疗以及病死畜禽的处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