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王建 《农家致富》2023,(9):36-37
<正>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器官表面广泛性结节,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生长缓慢,产奶量下降等症状。该病扩散快、病程较长,严重降低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疙瘩病或牛疙瘩皮肤病,主要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临床以发病牛只持续高热、皮肤出现大量疙瘩样结节为特征,与牛痘病毒差异很大,但与牛疱疹性乳头炎(牛疱疹病毒2型)、牛皮蝇感染、牛伪结核性皮肤病、嗜皮菌病等疾病等临床症状相似,这种病毒具有嗜上皮性,主要在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中复制繁殖,该病不传染人,不是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3.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名牛结节疹、牛疙瘩皮肤病,是一种由疙瘩皮肤病毒引起的牛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在2019年8月于新疆地区发现并确诊该疫病,由于该疫病具有非常高的传染性,一旦发生会造成大面积传播,会对我国食品安全、牛养殖业发展等都会造成直接影响。必须重视牛结节性皮肤病,做好该疫病的防疫工作,保证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冯智慧 《新农业》2023,(20):60-61
<正>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主要感染牛和水牛的急性或亚急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会导致病牛全身出现结节,虽然致死率不高,但会永久性损伤病牛健康,并且有严重的后遗症。1病原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这是一种双链DNA病毒,有囊膜,可以在细胞浆中复制。病毒多寄生在牛皮肤和损伤部位,少数寄生在鼻液、精液和肌肉里。该病毒热敏性较强,在55℃的条件下可存活2小时,  相似文献   

5.
吕海源 《新农业》2023,(5):54-55
<正>牛结节性皮肤病又被称为疙瘩皮肤病,该病为全身感染的皮肤病,传染性较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种类的牛均可感染此病,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皮肤血管炎等情况,对母牛影响严重,母牛会出现不孕不育或导致妊娠期的母牛流产等情况。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造成牛只的死亡,给牛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1疫情发展现状1.1世界疫情发展情况1929年,牛结节性皮肤病首次发现于非洲赞比亚,随后在非洲广泛传播。1989年此疫病传入中东地区,2013年开始向东欧与中亚逐渐蔓延。  相似文献   

6.
<正>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局限性坚硬皮肤结节为特征的传染病,又称牛疙瘩皮肤病或牛结疹。该病属于外来疫病,不属于人兽共患病。一、病原特性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具有热敏感、耐低温、耐酸性等特点。对热敏感,在55℃条件下2小时或65℃条件下30分钟便可灭活。对低温不敏感,常温状态下,  相似文献   

7.
<正>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牛只持续高热、皮肤出现大量疙瘩样结节为特征。该病于2019年8月首次传入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要求通报的疫病,我国暂时按二类动物疫病处置。  相似文献   

8.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牛急性、亚急性全身感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在全球多数地区有流行发病史,并呈逐年扩增趋势。作为一种近几年新传入我国的病毒性传染病,受气候环境因素影响,有明显季节性,多发于高温潮湿季节。该病传播途径多元化,农产品往来、动物贸易流动、野生动物流窜迁徙、饲料调运、患病牛精液配种等均可导致病毒传播,引发牛出现以皮肤硬状结节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传染性强,易造成大面积传播,对养牛业产生极大的危害性,严重制约牛产业有序健康发展。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该病毒的特性,本文整理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全球流行史,通过流行病学分析,综合阐述了发病临床特征,并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期为预防该病发生和建立综合性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提供帮助,从而确保牛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
一、牛疥癣病 牛疥癣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此病是一种传染性的皮肤病,由疥癣虫寄生所引起.病畜的主要症状是发痒,皮肤患部被毛部分或全部脱落,脱毛部和健康组织间往往有明显的界限,边缘上有细小颗粒样小结节,后变成水泡和脓泡,破后形成痂皮,以后皮肤变厚变粗糙而且发硬,病牛迅速消瘦.……  相似文献   

10.
牛结节性皮肤病简称LSD,也叫牛结节疹、牛疙瘩皮肤病、牛结节性皮炎,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的LSD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感染疫病.山羊痘病毒属还包括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三者之间亲缘关系很近,并存在交叉免疫保护.该病主要危害养牛业,是OIE法定报告的疫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管理.  相似文献   

11.
疙瘩皮肤病(LSD)又称结节性皮炎或块状皮肤病,是国际兽医局(OIE)规定的A类疫病之一。LSD是由LSDV引起的以牛的发热,皮肤、黏膜、器官表面广泛性结节,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为特征,严重时会引起死亡。该病能大幅度降低产乳量,并且损坏皮张,所以常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在非洲和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发生流行,我国还没有发生该病。但了解其现状和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仅就疙瘩皮肤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与病理、诊断(病毒分离培养与实验室诊断)、预防及控制等方面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牛疥癣病多发生在冬季,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皮肤病,由疥癣虫寄生所引起。病畜的主要症状是:皮肤患部起初发痒,被毛部分脱落或全部脱落,脱毛部和健康组织间往往有明显的界限,边缘上有细小颗粒状小结节,之后变成水泡和脓泡,破后形成痂皮,皮肤变厚、粗糙且发硬,病牛迅速消瘦。防治:  相似文献   

13.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现状、病原特征、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正>瘙痒性皮肤病是反刍动物牛、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由单纯螨虫或单纯真菌引起,也可由螨虫、真菌混合感染引发,发病牛、羊表现皮肤剧烈奇痒、增厚、被毛脱落、鳞屑、结痂、红斑、皮疹等临床症状,并因瘙痒磨擦墙壁、木桩或其  相似文献   

15.
牛结节性皮肤病原是“牛结节性皮肤病毒”,该疾病起源于非洲,2019年我国出现该病,本文主要介绍牛结节性皮肤的流行特点,提出疫情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郑延平 《农村科技》2003,(12):18-18
牛疥癣病由疥癣虫寄生引起,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一、症状病畜的主要症状是发痒,皮肤患部被毛部分或全部脱落。脱毛部和健康组织问往往有明显的界线,边缘上有细小颗粒状小结节,后变成水泡和脓胞,破后形成痴皮,病牛迅速消瘦。二、防治 (1)平时要搞好牛舍卫生,并勤刷牛体,使其皮肤保持清洁;(2)用2%精制敌百虫溶液涂擦患部;  相似文献   

17.
狗的皮肤癣菌病是寄生于狗的被毛与表皮、趾爪角质蛋白组织中的真菌所引起的一种以脱毛或断毛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本病为接触性感染,人畜共患,在皮肤上出现圆形脱毛斑,皮肤出现小结节,渗出或鳞屑、结痂等,狗表现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18.
<正>狗的皮肤癣菌病是寄生于狗的被毛与表皮、趾爪角质蛋白组织中的真菌所引起的一种以脱毛或断毛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本病为接触性感染,人畜共患,在皮肤上出现圆形脱毛斑,皮肤出现小结节,渗出或鳞屑、结痂等,狗表现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19.
牛痘、假牛痘(副牛痘)是牛的良性皮肤病,为奶牛常见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挤奶牛乳房和乳头的皮肤。一般通过挤奶工人的手、挤奶机的污染、洗乳房的水、擦乳房的毛巾等传染给其他牛只。干奶牛、育成牛等很少患此病。  相似文献   

20.
羊螨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引起的羊皮肤病。螨虫有疥螨和痒螨之分。由疥螨寄生于羊皮肤内所引起的皮肤病称疥螨病,又称"疥癣病、疥疮"等;由痒螨寄生于羊皮肤表面引起的皮肤病称痒螨病。羊螨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往往在短期内可引起羊群严重感染,影响羊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皮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