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苏格 《广西蔗糖》2011,(1):29-32
绪言 时间已经进入到2月中旬,按照大部分糖厂在11月下旬开榨的时间计算,目前各地的榨季生产已经进行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从各地已入榨甘蔗的进度分析,广西大部分糖厂基本上已经接近完成甚至超过了三分之二的榨季生产任务。随着榨季生产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聊城市1999年至2001年棉花衣分的变化同与其相对应的气候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可知:8月中旬,9月下旬的光照时数;8月上中旬,9月中旬的降水量能够较大的影响棉花衣分,8月上旬的光照时数,9月上旬的降水量对棉花衣分也有一定的影响,生产上可通过尽可能地改善或充分利用这些气候因子以提高棉花的衣分。  相似文献   

3.
周小芬 《中国茶叶》2014,(10):32-32
本刊讯 9月中旬,浙江省首条投产“工夫红茶可视化连续自动化加工生产线”落户武义更香茶厂。该生产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叶阳研究员团队牵头、华中农业大学等9家单位共同开发,已被列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工夫红茶关键加工智能化装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研制与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4.
小麦收后种植红麻(即麦茬麻),播种期一般在6月初旬,有的延迟到6月中旬,比正常播种的麻延迟一个多月,如何夺取麦茬红麻高产j实现粮、麻双丰收,这是当前红麻生产上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漳州市春耕春播期间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情况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体分析2018年漳州春耕春播期(2月中旬至4月上旬)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总结漳州市春耕春播期主要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期为技术人员编写服务材料提供参考;为气象部门农业气象服务技术人员开展春耕春播期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春耕春播农业生产抵御气象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台湾农富肥料公司研制1至7号的活性菌液体有机质肥料,作为农作物叶面肥喷施,可以弥补农作物有机质营养。这种新型肥料无毒、无污染、使用方便,不仅具有肥效,亦可兼防治螨类害虫,在台湾已广泛应用于粮食、蔬菜、水果等生产。1995年秋由厦门金达国际贸易联合公司引进我省,我所通过1995年秋茶与春茶两季对比试验,发现该肥料促进茶树生长效果非常好,特此汇报供推广。一、试验时间1.1995年秋季(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即秋茶萌芽至秋茶采制。2.1996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下旬,即春茶萌芽至春茶采制。二、试验地点安溪县茶科所铁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收集洞庭湖区不同生长期的芦苇,并对其主要生长指标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主要化学组成进行测量分析,以期获得用于乙醇生产的芦苇适宜收获期。结果显示,芦苇全杆干重在整个生长期呈增加趋势,其中7~9月中旬,干重增加较快,单株干重平均每天增加2.10 g左右;芦苇的纤维素含量在41%左右,单株纤维素产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7~9月中旬增长速率较快,9月中下旬纤维素产量增加缓慢;半纤维素含量在整个收获的时间段内变化不大,含量为37%左右;木质素含量最低为20.70%,最高为25.87%;单株木质素产量5~8月增长较快,9月后增长速率趋于平缓。综合考虑芦苇的干重、半纤维素、纤维素及木质素产量等,初步确定用作乙醇生产原料的芦苇适宜收获时期为9月中旬前后,此段时间芦苇干重较高,木质素含量低,而纤维素、半纤维素产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淮北夏大豆生育进程及适宜气候因子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大豆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同。淮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6月中旬至9月中旬,雨热同季,气候因子变幅大。常年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夏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笔者根据多年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提出了夏大豆不同生育时段适宜的气象因子指标和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永丰县是首批“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早春大棚辣椒生产是其主导产品。常规做法是在4月中旬前后掀去棚膜后,在辣椒畦中央开果蔗定植沟,实行辣椒与果蔗套种栽培,由于果蔗属常规季节栽培,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据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早春塑料大棚的增温保温性将果蔗提前定植到棚内,与辣椒共享棚内优越的光温肥水条件,辣椒与果蔗套种优势凸现,果蔗的上市期大为提前,套种模式取得了每亩产值6500元以上的好效益。  相似文献   

10.
茶甬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Anderson),幼虫吸食枝茎汁液,严重影响茶叶生产;在四川,年有一代,卵于8月下旬开始孵化,9月中旬为孵化盛期,田间10月中旬左右有一至三龄幼虫.为了快速、有效地防治,初步试验了多杀菊酯等三种农药的效果,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