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昭荣 《农电管理》2012,(11):64-65
他就像一台永不生锈、快速旋转的发电机,搬到哪里就给哪里送去光明,创造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河南省南乐县电业局供电所长队伍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做事雷厉风行,做人从容执着;对工作无私忘我,对职工体恤入微,对客户热情周到;他身上有热情、有激情、有憧憬、有向往,有韧劲、有拼劲,更加地有所坚持。他用心谱写了一曲供电所长的赤诚之歌,他就是一贯雷厉风行的该局县直供电所所长赵军伟。领导说他是"金牌带头人""在基层当了12年供电所长,能数十年如一日地把农电管理工作做得如此规范,又能持续创新地开展工作,这是我们所长队伍中的楷模,是  相似文献   

2.
<正>在民权县龙塘镇,有一个年届古稀人送外号"白傻子",名叫白本正的离休老干部。人们为何称呼他"白傻子"?他究竟做了哪些"傻事"?这还得从他痴心农技、乐助农事说起。"要不是老白送给的那些化肥,俺的庄稼去年也不会取得好收成!"3月12日,龙塘镇龙新村的王根生听说来采访白本正,一见面就打开了话匣子。白送给人化肥,这不就是"犯傻"吗!原来,王根生家去年遇到了难事,手头紧种庄  相似文献   

3.
幽默笑话     
推 理一个4岁的小孩老是吃拇指,他的母亲想尽了各种办法都不能把他的这个坏习惯改掉。他母亲吓唬他说:“如果你再吃拇指,你的胃就会胀得像气球一样。”稍后,她带着儿子到公园散步,看见一个孕妇正坐在一条长椅子上。小男孩深思了一下,对孕妇说:“噢……我知道你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正杨虎诚,看到名字,就会让人想起抗战时期"西安事变"中的杨虎城将军。可看到国网甘肃华池县供电公司南梁供电所所长杨虎诚,感觉他真不像个"将军",中等个头,一张常年风吹日晒的黑红脸庞。他经常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偶尔穿穿正装就像穿了别人的衣服一样,用他老婆的话说是"真土哇"。可是他"挂帅"的南梁供电所,各项事务井井有条,供电所连年获奖。提起他,南梁镇的老百姓直竖大拇指。  相似文献   

5.
校林 《当代农机》2012,(11):26-27
"企业不能仅为今天而活着。"胡朝阳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开创者出生于河北定州的胡朝阳从部队转业后,刚开始做消防器材生意,一度干得风声水起。消防器材生意很挣钱,不过也与危险共生,一次客户的意外事故,把做代理商的他也给捎带上了。这成了他人生中"成长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正>(1)玉米收割机。罗马著名农学家老普林尼在公元一世纪曾提到一种收割机,它有两个轮子,形状像马车,由马或牛拉到庄稼地里进行收割。机器前端的铁齿把玉米剪断,使玉米穗子掉进车里。之后在19世纪初期,苏格兰和英格兰就颁发了数十项关于收割机的专利。1814年,一位职业是演员的发明家,首次在舞台上用他发明的收割机来"收割庄稼"。1826年,一个叫帕特里克·贝尔的苏格兰人发明真正能实用的玉米收割机。他做了若干三角刀,将其安在"收割机"前  相似文献   

7.
他是一位农民,小学文化,1975年创办缫丝厂,1979年发展磁性材料。改革开放后,办企业办得如鱼得水的他,却出其不意地开了小差,开始折腾起办文化产业。他想让自己所在的村在几百年后成为中国文化的荟萃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人说他胆大妄为,一位官员还劝诫道:就你这点文化,还做什么文化产业?但他却坚持要做。当他听说CCTV要拍三国水浒,他主动上门请求承建影视拍摄基地,工作人员讥笑他说: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村,怎么会有人去拍电视?他像一只受伤的狼,发狠地说:我会做上去的!我将来要把你打倒!你的景点全部被我打倒!他孤注一掷,先后建成了广州街、香港街、清明上河图、武打片、古战场等11个影视拍摄基地  相似文献   

8.
<正>编辑同志:胡适先生曾写了一篇名为《差不多先生传》的文章,文中提到,差不多先生在一家钱铺做伙计时,十字常常写成千字,掌柜就骂他,他总是笑嘻嘻地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笔者认为,供电企业员工,不能做"差不多先生"。"差不多"思想是"马虎人"的思想。在电力生产作业中稍有疏忽,潜在的危险就可能转化为人身和电网  相似文献   

9.
今年35岁的田仁龙,是吉水县冠山乡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从小就经历过"面朝黄上背朝天"的艰辛,决心以后改变传统的种田方式,为农村人做点事情.于是在1995年他参加了县农机部门举办的农机技术培训班,1996年开始经营农机产品及配件.在他的细心经营下,经营项目由单一品种变为多种,经营规模由小变大,还为用户制作各种农机液压管件.生意一年比一年做得大,2003年将农机经销点由冠山乡迁到吉水县城,经销点的名字更改为吉水农机配件大全.  相似文献   

10.
1999年9月,寇志伦同志就任秭归县郭家坝镇农机推广管理站站长,当时,还有许多人说:怎么把寇志伦调到郭家坝镇当站长?他能把那个乱地方的农机工作搞好吗?的确,郭家坝镇的农机工作在全县是最不好做的,而寇志伦又属于性格内向、温和的人,一说话脸就红得像个大姑娘家,但是他却凭着自己的忠厚老实、踏实恳干的精神,使郭家坝镇的农机推广管理工作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就位居全县之首,为全县农机推广管理工作树立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1.
<正>国网陕西商洛供电局山阳分局照川供电所副所长王治民,人称"蔫怪"。说他蔫,是因为:一双布鞋、一套工作服不离身,不修边幅,少言寡语。说他怪,是因为:五十多岁的他,上杆就像一溜风,装盘架线,样样都是行家里手。熟悉他的人都夸他是为农电事业甘愿负重的"老黄牛"。以身作则狠抓管理农电体制改革前,王治民在山阳县城附近的葛条乡电管站任电管员,他所管的台区,各项经营指标年年在该站名列前茅,电价控制在全乡最低水平,深得群众  相似文献   

12.
<正>吴华平、华丰合作社,不知从哪一天起,已成为网络热词。走近吴华平,50多岁,中等个子、平头,穿着干净整洁,嗓门较大,一个地道的中国农民,朴素得就像秋天田野里的一棵高粱。走进田间,他躬耕田垄,以身示范,社员们对他交口称赞;跨上讲堂,他神情自若,侃侃而谈,专家教授都投来赞许的目光。高品质展现吴华平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石庙村一个农民家庭,兄妹7人。1979年,全家超支400多  相似文献   

13.
<正>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枝江农民学子,1989年大学毕业后,他毅然放弃分配到教育部门的机会投入到农机的怀抱,成为枝江县农机学校一名光荣的农机教师。他对当时枝江县农机局局长孙复华说:"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想用我毕生的精力去改变传统农作方式,为农业实现机械化而奋斗"。他怀着满腔的热情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农机新人。正是他对事业孜孜不倦的态度、忘我工作的精神,让组织部门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很快将他调整到领导机关,想不到这一离开就  相似文献   

14.
<正>吴华平,华丰合作社,不知从哪一天起,已成为网络热词。走近吴华平,50多岁,中等个子、平头,穿着干净灵醒,嗓门较大,一个地道的中国农民,朴素得就像秋天田野里的一棵高粱。走进田间,他躬耕田垄,以身示范,社员们对他交口称赞;跨上讲堂,他神情自若,侃侃而谈,专家教授都投来赞许的目光。1高品质展现吴华平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石庙村一个农民家庭。1979年,兄妹7人,全家超支400多元,因交不起  相似文献   

15.
石夯     
正现代的农村和往昔的农村,最见差别的就是人们的住房。走进现代的农村,平整的砖房,许多人家还贴着瓷砖,两层的小洋楼随处可见。而往昔的农村,茅檐草舍柴扉矮墙,农民能住上三间土坯外贴一层青砖的"表砖房"就已经是条件相当好的人家了。盖房子,先得做基础,房子盖得不一样,基础当然也做得不一样。现代的人盖房子,基础做得又深又牢,用料都是钢筋水泥,比较阔绰的人家还要做"满堂红"。旧时的人家,房子盖得简单,基础也  相似文献   

16.
张善伟 《农电管理》2013,(11):63-64
像这样举手之劳的事情,王凡刚做了不少,他自己做过了,也很快就忘记了。真正能够做到善小而为的人,是不需要被人记住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2月,原平市北郭下宏伟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确定为示范农机合作社,这让社长李宏伟兴奋了好久。李宏伟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平川地带长大的他很早就结识了拖拉机。那是玉米收获后,秋耕的拖拉机"突突突"地进了村,还是顽皮少年的他和伙伴们跟在拖拉机后面看那"铁牛"像魔术师一样将硬实的土地变松变软而激动不已。爷爷说:"土地松软了,来年收成就会好。"长大了我也要开拖拉机,一个梦想的种子便播在了少年李宏伟的心中。带着这个梦想,初中毕业的他给同村的一个养车户打零  相似文献   

18.
现年57岁的陆宝庆是江苏宝应县供电公司营销部计量班一名普通员工。199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朋友家看到了一枚夜光毛主席像章,此像章黑暗中闪闪发光,晶莹剔透,把主席的神情表现得栩栩如生,于是他劝说朋友把这枚像章“让”给他。经再三劝说下,那位朋友看他如此喜欢这枚像章便“让”给了他,这就是他收藏的第一枚像章。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人从事什么职业代表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农民是一种职业,就像治病救人的医生、教书育人的教师、操作机器的工人等职业一样,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这种职业反映了农民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在中国古代社会,讲究身份等级,"民"被分为"士农工商"四等,当时"农"的等级并不低。然而到了近现代社会,"农"的地位急剧下降。这与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马年伊始,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在垂柳吐絮的季节,笔者慕名走近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略带传奇色彩的普通女子,聆听她对"职业农民"的诠释和在这片热土上的追梦之旅。她,就是高密市咸家工业区山丰村的种粮大户王翠芬。种一大片地,是她少时的梦想"大伙说让我接受媒体采访时穿得土点儿,像个农民。可我觉得自己是新型农民,要有新型农民的样子。"刚刚落座,面对采访,略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