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草原畜牧业,天然草场是最主要的物质条件。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面积13亿亩,占我国草原总面积的30%,其中可以利用的草场草原有10亿多亩,在我国居第一位,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发展基地。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一个草原面积比较大的国家,拥有各类天然草场近4亿公顷,占我国国土陆地面积的41.7%。天然草原是一种可更新的宝贵资源,养育着大量牛、羊,成为我国牧区畜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由于牧区分布在我国"老、少、边、穷"的西部地区,对我国西部开发、边疆建设有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牧区技术推广的特点也值得深入剖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草原资源较为丰富,草原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左右。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草原保护不够,加上不合理的利用,草原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草场退化严重,有的已经沙漠化,本文就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等问题与广大草原工作者交流。  相似文献   

4.
新疆天然草场可利用面积7.56亿亩,草场蝗虫鼠害面积2亿亩,草场严重退化面积已达1.2亿亩,超过了现有农田的1倍。天然草场产草总量下降20~40%。虫、鼠害每年损失的牧草量比每年人工打草的总量还多。草原保护日趋重要。据八一农学院草原保护所近几年调查,新疆草原上除了已知的蝗虫鼠害之外,现已查明的新疆天然草场上的食草昆虫:禾本科牧草昆虫81种,豆科牧草昆虫42种,藜科牧草昆虫48  相似文献   

5.
对西部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国 《甘肃农业》2003,(11):36-37
一、西部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及潜力 我国共有60亿亩草地,其中西北(含内蒙)有近40亿亩,西南有近15亿亩.大面积的天然草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草原总面积36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7%左右,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3%.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抵御沙漠的前哨阵地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都流经原区.  相似文献   

6.
朱京炜 《现代农业》2006,(12):86-87
北方典型草原区由于土壤抗蚀能力低,侵蚀外营力大,在超载放牧的情况下,极易产生侵蚀。致使草场退化沙化面积不断扩展,生态环境恶化,不但造成当地畜牧业发展缓慢,而且使京津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该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科技支撑力度,强化管理,提高治理效率,采用围栏封育、划区轮牧、草场改良、建立草场防护林网及人工草地、发展草原节水灌溉等有效措施,以实现草原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草原面积60亿亩,相当于全国农田面积的4倍。草原地广人稀,素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风光,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遗憾的是,随着草地环境的恶化,牧草退化,草地沙化,草原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一些闻名全国的高产草场已是草不遮土,成为风吹草不动,沙尘藏牛羊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21,(9)
正草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一种具有多功能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草原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拥有天然草场近4亿公顷,占全球草原面积的13%,占国土面积的41.7%,是耕地面积的3.2倍,是森林面积的2.5倍。草原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分、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诸多作用。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理念,习主席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银山。"说明了保护草原的重要性、战略性。  相似文献   

9.
(一) 牧草是草原生产的第一性产品,是发展畜牧业重要的物质基础。牧草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是影响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新疆草原辽阔,毛面积12亿亩,可利用面积7.56亿亩,居全国第二位,而且草场类型丰富,牧草种类繁多,发展草地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闻名中外的伊犁马、新疆细毛羊以及福海大尾羊、焉耆马、卡拉库尔羊等许多优良畜种的育成都是与我区优良的草场资源分不开的。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区畜牧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84年牲畜年终存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是我国的五大牧场之一,其面积占我国牧场总面积的9成以上,但近年来,青海省草原破坏情况愈发严重,天然草场地面积也大幅度缩小。为此,青海省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其目的是提高草原牧民的综合素质,减少草原放牧总量,补偿牧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修护草原所遭受的损害,保障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嫩江地区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但无特有种,是周边植物区系成分相互交错的地带,以中生、中旱生植物占主要优势。草甸草原是该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全区植被类型可划分为3个植被型、13个群系、31个群丛。该地区草原面积较大,是我国最好的天然草场之一。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草原面积日益缩小,植被覆盖率下降,优良牧草减少,产草量逐年降低。本文就加强草原管理、防治草原退化提出若干建议,为实现草原畜牧业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地区基本上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不仅经济落后,而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草场退化、沙漠化面积扩大,乱砍滥伐屡禁不止,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开采过渡,水源和大气污染加剧等等,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中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西部牧区部分草场面临着草原沙化,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西部地区居民的生产与发展。本文立足于西部牧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过程,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实现牧区草原的循环发展、支持国家"西部牧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集成应用"项目,努力实现西部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来,昆仑山牧区草地螟发生严重危害草场牧草,给当地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造成严重影响。试通过研究草地螟的发生规律,为草地螟的防治提供依据。一、草地螟对草原的危害昆仑山牧区以高山荒漠性草场和草甸草场为主,全区天然草场面积262.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的草场面积199.0万公顷,海拔在2 100~4 300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盐池县干草原草场、荒漠草原草场、沙生草原草场和盐生植被草场4个类型的面积、分布、土壤与水资源条件、主要植物组成、平均覆盖度、产草量、生产力等指标,提出了各草场改良的主要措施,以期促进天然草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藏是我国传统的五大牧区之一,拥有各类天然草地12.3亿亩,仅次于新疆,可利用草地面积8.25亿亩。如今,西藏草场退化问题十分突出。单位面积生产的畜产品质量低,部分地区经营粗放,生产方式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人、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超载过牧,鼠害、虫害、草害(毒草)猖獗,加快了草场的退化、沙化和荒漠化趋势。要解决以上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农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西部的天然草场是中国的优质草场之一.近年来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面积在不断战少,而且草场的退化程度逐渐加剧,草场生态环境恶化.本文描述了吉林省西部草地的退化现状,分析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草场退化的影响.有针时性的提出了恢复治理的时策.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我国草原鼠害发生状况及今后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军 《西北农业学报》2003,12(3):115-118
2002年我国新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四川、宁夏等省(自治区)草原鼠害发生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对鼠害发生区的草原以及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也造成严重破坏。草原鼠灾发生的主要特点是:害鼠以小型群居鼠类或地下生活的鼠种为主,草原害鼠加剧了草场退化和荒漠化进程,过度或不合理放牧是鼠灾“爆发”的诱发成因。为此本文提出防治鼠害发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草原面积60亿亩,相当于全国农田面积的4倍。草原地广人稀,素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风光,成为人们向徙的旅游胜地。遗憾的是,随着草地环境的恶化,牧草退化,草地沙化,草原成为沙尘暴的发原地。一些闻名全国的高产草场已是草不遮土,成为风吹草不动,沙尘藏牛羊的荒凉环境。对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力图改善草原环境.恢复草地生态.但成效甚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草原超载过牧的牧户异质性,利用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四子王旗和陈巴尔虎旗3个旗县的320户牧户样本数据,对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下草原超载过牧的牧户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小牧户是草原超载的主体,草场经营面积越小,载畜量的草地面积单位越低。中小牧户是草场租入的主体,草场承包面积越小,租入草场的概率越高。大牧户是雇工放牧的主体,草场经营面积越大,雇工放牧的概率越高。在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下,草场面积是影响牧户是否超载和超载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草原生态保护,实现草畜平衡,在制定和完善一些政策措施时,应该瞄准草原超载的主体,重点关注草地资源禀赋较差的地区和牧户。在草地资源禀赋适中的地区,应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牧户进行草场流转,扩大草场经营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在草地资源禀赋较差的地区,应该反思围栏的必要性,尝试探索新的草地管理模式,例如集体草场的社区参与式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