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清。即清塘消毒。水深1 米的池塘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50千克化开后全池泼洒,以杀灭传染源及增加钙质营养调节鱼池酸碱度,改善鱼体环境。 2.防。即搞好鱼病预防。要做好鱼种、工具、食场饲料的消毒。在放养前用10毫克/升漂白粉对鱼种浸洗15分钟:木制工具用5%漂白粉洗刷或日光曝晒;网具可用10毫克/升硫酸铜浸洗 15~20分钟;对食场可用装有漂白粉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的袋子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2015,(6):63
江苏省镇江市网友问:春季鱼病该如何防治?答:春季常见鱼病有水霉病、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病等,应采取预防为主,定期用药泼洒消毒。防治水霉病可每15天用治霉灵1毫克/千克对水泼洒1次;预防细菌性鱼病从4月份开始,一般每15天用漂白粉1毫克/千克或生石灰20毫克/千克对水泼洒1次;每月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7毫克/千克或90%晶体敌百虫0.5毫克/千克,均匀泼洒1次,以预防  相似文献   

3.
1.山塘准备山塘养鱼首先要做好清塘消毒等准备工作。池塘留水深10厘米左右,每亩(1亩=667平方米)用生石灰90千克或含氯30%漂白粉4千克,均匀泼洒消毒,然后灌满池水,亩用漂白粉12千克,均匀撒布,1周后即可放养鱼种。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鱼病的发生都在4~10月这段时间流行.因此,掌握鱼病的发生规律,针对不同鱼病的发生季节,在鱼病发生前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对控制鱼病的发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1.体外鱼病的药物预防主要采用全池遍洒法.预防体表细菌性疾病,常用漂白粉,使池水成1毫克/千克的浓度,每隔15天左右泼洒1次,可预防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等;也可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每亩鱼池平均水深1米时,用生石灰15~20千克.预防体外寄生虫鱼病,如车轮虫、小瓜虫、中华鳋等,可每月泼洒1次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使池水成0.7毫克/千克浓度,或用晶体敌百虫(含量为90%)用量为0.3~0.5毫克/千克浓度.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1999,(6)
1.腐皮病甲鱼受损伤后,四肢、颈部、尾部及周边皮肤糜烂、组织变白、发黄、坏死,严重时骨骼外露,爪脱落。防治:(1)控制甲鱼饲养密度,及时分养,经常更换池水。(2)每周用1~2毫克/公斤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3)及时隔离病甲鱼,用2~3毫克/公斤生石灰或漂白粉反复药浴病甲鱼5~6天,确认痊愈后,放回原池饲养。(4)用鳖速康20~40毫克/公斤全池泼洒,每天1次,并常换池水,2~3天后即会停止死亡。2.出血病病甲鱼出现出血点或出血斑,咽喉上  相似文献   

6.
<正> 1.水霉病。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运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因衰弱而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止鱼体受伤。②池塘在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消毒。③用20毫克/千克的碱性品绿溶液,在水温10~18℃时洗浴鱼体20~30分钟,可有效预防鱼类水霉病。④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泼洒。⑤每667平方米用菖蒲叶2.5~5千克、食盐0.5~1千克,再加入12~20千克人粪尿全池泼洒。 2.赤发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  相似文献   

7.
一、饲料和工具消毒 1.饲料消毒:养鱼必须使用新鲜、干净的饲料。动物性饲料不能用腐臭变质的。螺、蚬等一定要洗净后投喂。陆生饲草可不消毒投喂。水草投喂前应在6毫克/千克漂白粉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或将1毫克/千克漂白粉溶液直接洒在水草上至湿润,一小时后再投喂。鱼池用农家肥肥水时。每50千克粪肥应加入12克漂白粉混匀消毒后再泼洒。投喂配合饲料时,  相似文献   

8.
一、清塘消毒。在鱼种放养前选择晴天放干池水,667平方米用生石灰60~75千克;或667平方米用10千克含氯30%左右的漂白粉,带少量水清塘。  相似文献   

9.
淡水养殖的主要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林 《新农村》2009,(7):25-26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鱼、虾类易感,水温15~30 ℃时多发. 症状病鱼、虾体色发黑,游动迟缓,呼吸困难,鳃丝溃烂,附有污物, 重症时则开"天窗". 防治 (1)彻底清塘.(2)发病季节用生石灰20~30毫克/升或漂白粉1毫克/升等消毒水体.(3)药物拌饲:恩诺沙星1~2克/千克饲料,大蒜素或金霉素1克/千克饲料,拌喂 4~6天.  相似文献   

10.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在养鱼管理上应抓好以下“六早”: 1、早清塘消毒 及早清理整修池塘,清除过多淤泥,疏通进排水渠。放养鱼种前7-10d,用生石灰化浆全池遍洒杀菌消毒,干池每亩(1亩=1/15ha)用生石灰75kg,带水清塘,水深1m每亩用生石灰150kg。消毒也可以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水深1m每亩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水深1m每亩用漂白粉13.5kg。  相似文献   

11.
汪络 《当代农业》2014,(23):43-43
一、池塘改造利用冬闲时节进行池塘改造,小塘改大塘、浅水塘改深水塘。经过改造,既能增加池塘的容水量,也改善了池塘环境。条件好的池塘也要进行整修,放干池水,经过太阳暴晒后挖去过厚的淤泥,铲除杂草,加高加固塘埂。二、池塘消毒修整好的池塘,要用药物清塘消毒。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但以生石灰消毒效果最好,还能起施肥作用。清塘消毒应选择在晴天进行。干池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或漂白粉10千克,对水后均匀泼洒全塘。三、培肥水质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后5~7天,即可灌水施肥。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7,(2)
<正>1.水霉病(1)临床症状该病由霉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是伤口处附有白色棉絮状菌丝。(2)预防措施(1)鱼塘应定期用生石灰清塘消毒。(2)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3)苗种放养时必须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3)治疗方法 (1)可用0.4~0.5克/米~3食盐与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2)每亩(1亩=  相似文献   

13.
《农家参谋》2015,(2):47
鱼鸭混养是一种综合立体养殖的好模式,目前已被渔民采纳。这种立体养殖模式,不仅是生态养殖良好的典范,而且经济效益突出明显。但如果养殖户经验不足,管理不当鱼病时有发生、损失较重。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放养前要做好清塘消毒与鱼种消毒。鱼种未下塘前,每亩1米水深用茶麸50千克打碎泡水一日一夜后全塘泼洒,接着用生石灰100千克溶水全塘泼洒,杀死野杂鱼、寄生  相似文献   

14.
<正>池塘消毒放干池水,经太阳曝晒后,于放养前10天进行药物消毒。池水深5~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50~80千克,或用漂白粉5千克化水均匀泼洒。调节好池塘冰深、水质早春鱼塘池水不宜太深,在池塘消毒后进水0.8~1.0米左右,让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饵料生物大量繁殖。池塘消毒后5~6天,每亩施入畜粪400~500千克,培育水质,使池水变成油绿色或黄绿色,保持池水肥、活、嫩、爽。以后至4月底或5月初,随着水温升高和鱼体长大,逐渐加深池水。  相似文献   

15.
一、放养前的准备 按常规池塘消毒方法进行清塘消毒,即放养前20天左右将池水排干,铲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使淤泥保持在30厘米以下,连续曝晒数天,晒至龟裂状,清除塘底杂物.然后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带水清塘进行消毒,以杀死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也可用30克/米3漂白粉(有效氯32%)消毒.  相似文献   

16.
一、放养前的准备 按常规池塘消毒方法进行清塘消毒,即放养前20天左右将池水排干,铲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使淤泥保持在30厘米以下,连续曝晒数天,晒至龟裂状,清除塘底杂物.然后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带水清塘进行消毒,以杀死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也可用30克/米3漂白粉(有效氯32%)消毒.  相似文献   

17.
1.斜管虫病当水温在12℃~23℃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斜管虫会大量繁殖,侵袭并布满鱼的皮肤、鳃及鳃丝缝隙,皮肤、鳃等组织因受刺激而分泌大量粘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随之鱼大批死亡.此病对苗种危害严重.防治方法:①池塘在放鱼前10天用适量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用8毫克/千克硫酸铜洗浴鱼种20~30分钟;③用0.7毫克/千克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二者之比为5:2)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00,(4)
1.腐皮病由细菌引起,病鳝行动无力,头伸出水面,体表有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严重者表皮腐烂成漏斗状小洞。防治方法:①经常更换池水,保护良好水质;②注新水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毫克/千克,连用3天,③每立方米水体用红霉素2.5万单位全池泼洒1次;同时,每50千克黄鳝用5克磺胺噻唑拌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6天。 2.烂尾病多见于高密度养殖或运输途中,病鳝尾部  相似文献   

19.
幸奠权 《新农村》2014,(12):29-29
1.水霉病临床症状:病鱼体表可见菌丝大量繁殖,多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运动失调,食欲减退,最后衰竭死亡。防治方法:1防止鱼体受伤。2放鱼前池水用生石灰彻底消毒。3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泼洒。4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用菖蒲叶2.5~5千克、食盐0.5~1千克。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池塘主养1.池塘条件。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的鱼池,面积1000~5000米~2,水深1.2~2.5米,要求池底平坦,淤泥不厚,水质清新,苗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40千克/667米~2全池泼洒消毒。2.鱼种放养。根据鱼种规格和设计产量确定放养量。粗养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