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一、蚕桑生产的概况近几年来,我县的蚕桑生产发展较快。一九七九年全县种桑六百五十亩,产茧七百八十担,到一九八四年,全县有十七个区一百五十五个乡一万一千八百六十六户种桑养蚕,共种桑一万三千五百亩,饲养蚕种六万五千张,产茧二万八千二百四十九担,比一九八三年桑地面积扩大三千六百七十九亩,蚕茧增加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四担;而比一九七九年桑地面积扩大一万二千八百五十亩,蚕茧增加二万七千四百六十九担。一九八五  相似文献   

2.
我县的蚕茧商品生产,继1983年增产丰收的基础上,1984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产.蚕桑生产发展迅速,83年全县桑园5987.8亩,产茧9079担,84年桑园面积发展到6870.6亩,养蚕35870张,产茧13930担.比83年增长53.4%,实现了产茧超万担,并且涌现了许多高产典型,全县蚕桑收入超千元的有41户,收入万元的有4个村.蚕桑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我们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林天秀 《四川蚕业》2005,33(2):43-46
蚕桑生产作为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过较大贡献,在历史最高水平的1995年,全县有桑树5000多万株,全年养蚕6万多张,产茧3万多担(1担=50kg,下同),农民茧款总收人1400多万元。但近年来我县蚕桑生产急剧萎缩,到2004年底全县仅有桑树400多万株,年养蚕1万多张,产茧7000多担。为探讨我县蚕桑生产急剧萎缩的原因及今后应采取的对策,笔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杨波 《广西蚕业》2003,40(4):24-27
近年来,象州县委、县人民政府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桑蚕生产作为重要经济支柱来抓。全县上下掀起了种桑养蚕的热潮,桑蚕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到2003年上半年,全县种桑面积达到8.7万亩,养蚕农户有4万多户,桑蚕业初具规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县有幸迎来了“广西蚕桑优良新品种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在我县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我县蚕业发展的步伐。1 我县桑蚕生产基本情况 从1999年开始,我县桑蚕生产进入了正常发展轨道,通过几年来的大力发展,桑园面积增加了十几倍,1999年全县有桑面积0.37万亩,养蚕2.2万张,产茧1.2万担。到了2001年,…  相似文献   

5.
从二十年代开始,我县农民已有利用河堤、地边等零星土地种桑、自育自繁蚕种养蚕吐丝被或织土丝布。到六十年代初期,全县桑面积超过一万亩,年产茧二千多担,并在秋林建起了缫丝厂。但由于当时粮食未过关,种桑养蚕的收入不大,蚕桑生产受到严重影  相似文献   

6.
八三年我县试种桑22亩,采桑叶养蚕生产蚕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随后逐年扩大种植面积,至九○年,桑园面积达18000亩,产茧40000担,收购蚕茧30000担,成为我省的蚕茧主产县之一。蚕桑生产是种养结合的劳动集约产业,需要掌握种桑养蚕技术,才能种好桑,多养蚕,养好蚕,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蚕桑业才得以巩固和发展。我县是新蚕区,蚕户种养  相似文献   

7.
德庆县马圩公社是一个蚕桑新区,是我县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的公社之一。从七八年八月在公社农场试种三亩桑开始,八一年便发展到十一个大队,七十六个生产队,种桑943亩,投产776亩,六十九个生产队养蚕,收入174350元(纯茧款)第一次跨进产茧千担公社。今年有八十二个生产队种桑1389亩,投产943亩,七十一个生产队养蚕,全社蚕桑持续增产,蚕茧造造丰收,全年养蚕2283张,收入219694元(纯茧款)产茧1323.45担,比去年增长26.16%。  相似文献   

8.
我县桑蚕生产,从一九七四年开始种桑养蚕,十二年来,坚持抓好桑蚕生产的发展工作,已建成了桑蚕茧生产万担县,成为全省桑蚕重点县之一。到目前止,全县有桑蚕生产的有十五区,136个乡,有7047个养蚕户,桑地面积15840亩,到五月二十六日止,全县发出蚕种21705.5张,到五月中旬止,全县产茧4604.08担。十多年来,蚕桑生产将迅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县蚕桑生产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少养蚕重点户专业户,接着是蚕桑专业村也不断涌现和发展,从84年十个增加到85年七十个增长6倍。蚕桑专业村大大推动了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从84年产茧只有3909担增加到85年10167担增长1.60倍。全县85年70个蚕桑专业村桑地面积达3680.5亩,占全县桑地面积38%,其中产茧50担以上的蚕桑专业村有32个,桑地面积2484亩,饲养量9848张占全县养种量49%,养蚕总收入1084034  相似文献   

10.
<正> 栽桑养蚕是我县的一项传统性副业生产。建国后,我县蚕桑生产有很大发展。1958年全县产蚕茧20020公斤。1985年全县桑园面积曾达16734亩,1984年养蚕703张,产茧24680公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栽桑养蚕已成为我县群众的扎根副  相似文献   

11.
覃光族 《广西蚕业》2000,37(4):45-46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3.
我县业务部门遵照县党委和政府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种桑养蚕的指示,坚持搞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蚕桑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桑园面积和产量由一九七六年五百一十由,养蚕一千五百九十三张,产茧五百六十担,增加到一九八一年二千三百九十五亩;养蚕六千零六十五张,产茧二千一百四十担,一九八一年与一九七六年相比,种桑面积和养蚕产茧量分别增长三点七九倍和一点二倍;八二年在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二大精神鼓舞下,桑蚕生产又有新的发展,桑园面积发展到二千七百九十九亩(其中良种桑九百九十八亩),养蚕达一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情况我县地处雷洲半岛北部,全县有21个区镇,100万人口,耕地92万亩,其中水旱田70万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调整农业结构,把发展蚕桑事业作为一条致富的主要措施来抓,因此,各级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大家都用好田好地种桑养蚕,使我县桑地面积迅速发展,蚕茧持续大幅度增产。至85年,全县有16个区,143个乡,11807户种桑养蚕,共种桑16500亩。蚕茧产量由79年的800担,至82年突破万担关,84  相似文献   

15.
我县地处雷州半岛北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种桑养蚕。全县有二十一个区。三百三十八个乡,九十九万多人口,耕地面积九十二万亩,其中水田七十万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县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布局,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治穷致富的一项主要措施来抓,使蚕茧生产获得持续增产。一九七九年,全县种桑六百五十亩,产茧七百  相似文献   

16.
我县桑蚕生产是1976年开始的,种桑45亩,产茧1.5吨,1986年桑园已扩大到4800亩,有11个乡镇48个村共4475户农民种桑养蚕.前后经历十年时间,桑园面积增长100倍,1986年总产茧403.1吨,十年增长268.8倍,比1985年总产茧314吨增长28.6%.全县亩桑产茧由1976年33.35公斤,至1985年上升到87.2公斤,去年在自然灾害较多的情况下,亩桑产茧仍与1985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7.
一、蚕桑生产形势很好我县地处赣东北,有耕地面积34万亩,其中水田29万亩,全县人口接近60万,人平耕地0.50亩多一点,是个人多田少的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但桑园面积不大,产茧不多,最高年产量只有300多担。三中全会以后,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我县人民发展蚕桑生产,无论是决心之大、规模之广,都是空前的。因此,在短短的两年中,使蚕桑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概括起来是:桑园迅速扩大,茧量成倍增长,队伍不断壮大,基地初具规  相似文献   

18.
我县有11个乡镇,耕地40多万亩,总人口58万多人.1981年蚕桑生产分布在四个乡镇,桑园242亩,产茧不足50吨.1985年蚕桑生产已遍及全县11个乡镇,桑园扩大到3219亩,养蚕农户2927户,全年养蚕11651张,总产茧2344吨.总产值991441元.我县蚕桑生产发展之所以比较快,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并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9.
我县从一九七二年发展蚕桑生产,开始试种桑10亩,养蚕种10张,产鲜茧4.6担,到一九七八年发展到2500多亩,养蚕种6172张,产鲜茧2080担,产量不断提高,并涌现了一批稳产高产队,其中最高的是西河公社文尔大队大营生产队,今年达到亩桑产茧571.6斤,亩桑产值640.80元.几年来,我们在开展科学种桑养蚕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着重抓好下面一些措施:一、栽桑方面:着重抓紧土、肥、水、密和合理采伐等综合措施,提高桑叶产量,为多养蚕多产茧创造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 茧丝绸是中江县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1995年全县有桑树2.5亿株,小桑园4.5万亩,制合格蚕种19万张,养蚕农户28万户,发蚕种35万张,产茧15.6万担,收购鲜茧14.2万担,年产干茧2750余吨,蚕农茧款收入5700余万元。全县目前有蚕茧收烘站五十个。其中:国营茧站40个,乡办代收烘蚕茧站10个。全县从事蚕茧生产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