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11月8日上午,随日本与南通友好代表团来南通访问的日本丸一水产株式会社社长石原一、涉外部部长本多光好,在江苏省、南通市外事办及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外事,科技人员的陪同下,抵达如东县,把日本从南朝鲜引进的39公斤杂色蛤苗种投放入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东海海水试验场的贝类养殖池暂养,待检疫合格后将投放如东县北渔乡滨海村滩涂养殖,放养杂色蛤在南通市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2.
日本丸一水产株式会社社长石原一等,将39公斤杂色蛤苗种赠送给如东县。这批杂色蛤苗种先投放在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东陵海水试验场的贝类养殖池中暂养,待检疫合格后,在如东县北渔乡滨海村滩涂养殖,教养杂色蛤在南通市还是首次。这种杂色蛤味道鲜若文蛤,生长迅速,产量也比较高,日本市场年需要量达3~4万吨,比文蛤还受欢迎。(仇学林)  相似文献   

3.
<正> 1987年11月8日上午,随日本与南通友好代表团来南通访问的日本丸一水产株式会社社长石原一、涉外部部长本多光好,在江苏省、南通市外事办及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外事、科技人员的陪同下,抵达如东县,把日本从南朝鲜引进的39公斤杂色蛤苗种投放入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东海海水试验场的贝类养殖池暂养,待检疫合格后将投放如  相似文献   

4.
杂色蛤(Venerupis variegata)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辽宁、山东、福建沿海产量较多,是我国出口日本的传统贝类,出口价格较高.江苏省南通市自2000年开始从外地引进杂色蛤小苗进行养殖,获得成功,养殖效益显著,发展很快,养殖面积已达250公顷左右,但杂色蛤的苗种来源紧缺,已制约了杂色蛤的养殖业发展.笔者于2003年8月夏秋季节开始在江苏省如东县进行杂色蛤工厂化人工育苗工作,兹将有关技术和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杂色蛤(Venerupis variegata)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辽宁、山东、福建沿海产量较多,是我国出口日本的传统贝类,出口价格较高。江苏省南通市自2000年开始从外地引进杂色蛤小苗进行养殖,获得成功,养殖效益显著,发展很快,养殖面积已达250公顷左右,但杂色蛤的苗种来源紧缺,已制约了杂色蛤的养殖业发展。笔者于2003年8月夏秋季节开始在江苏省如东县进行杂色蛤工厂化人工育苗工作,兹将有关技术和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祖国各地     
日前由江苏中洋集团和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共同承担的“工厂化养殖东方鲀病害控制技术研究”项目在南通市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钱冬主任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华元渝、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许璞、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孙建中、  相似文献   

7.
“对虾文蛤混养”项目通过鉴定由江苏省如东县对虾综合养殖场承担、以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如东县渔业技术推广站为技术依托单位的国家星火项目“对虾、文蛤混养”项目于1991年底在如东县通过了国家科委组织、江苏省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1990年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如东县渔业技术推广站进行了“对虾、文蛤混养”的小型试验并取得  相似文献   

8.
美国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又称小圆蛤、北方帘蛤或美洲帘蛤。该贝属广温、广盐性种类,对环境耐性强,适应于不同底质养殖,生长速度较我国产的文蛤快,2周年即可达到壳长50mm以上的商品规格。为增加南通市海洋贝类养殖品种,挖掘广阔的浅海与滩涂潜力,同时也为发展规模化硬壳蛤增养殖提供种苗资源,笔者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合作,引进美国硬壳蛤亲贝,在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某育苗基地,进行人工育苗试验。现将有关具体技术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瞭望塔     
《中国水产》2000,291(2)
江苏启动“紫莱养殖加工出口产业链开发”项目1999年12月99,江苏省水产局在南通市召开首批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紫菜养殖加工出口产业健开发”项目实施新闻发布会。据悉:全国参与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的申报项目有633个,经过激烈竞争,首批入选项目20个。“紫菜养殖加工出口产业链开发”项目是全国唯一入选的水产项目,该项目由上海水产大学承担,江苏省水产局主管,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推广和生产企业参加,具体在南通市实施。该项目的实施,将为大规模紫菜养殖加工出口产业链的开发提供完善的技术体系和配套技术规范,不仅带动…  相似文献   

10.
3月20-21日,由中国渔业协会、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江苏省渔业协会、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如东县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南通·如东)第二届河蟹苗种交易会暨河蟹苗种管理论坛在江苏省如东县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渔业部门的领导、河蟹育苗企业和河蟹养殖大户200  相似文献   

11.
一个集科研、规模化生产与增殖、滩涂生态修复为主题的研究中心——南通市滩涂增养殖渔业与生态优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9年1月10日在江苏启东揭牌成立。该中心以启东市黄海滩涂开发公司近16万亩的滩涂及围垦地为基地,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和科技成果,以三疣梭子蟹、中华绒螯蟹、脊尾白虾、西施舌等当地的重要经济品种为研究对象,实施良种扩繁、疾病诊断与治疗、养殖水环境生态优化与调控、水产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及无公害健康养殖等项目,在此基础上开发一系列工程研究项目,并逐步将成熟的项目成果向社会推广。该中心的成立,将促进我国沿海滩涂增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生态优化工程技术研究的开发。近期该中心已被定为南通市市级水产良种基地。  相似文献   

12.
《现代渔业信息》2009,(1):I0003-I0003
南通市滩涂增养殖渔业与生态优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南通市科学技术局(通科条[2008]第163号)文件批复正式立项。该中心主要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和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开展南通市滩涂增养殖渔业产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6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江苏省贝类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研讨会上传出喜讯:由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南通富洋水产品有限公司等16家单位共同承担的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之一--滩涂经济贝类青蛤产业化链式开发项目,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青蛤苗种繁育基地,这标志着拥有百万亩滩涂的江苏省即将创建以青蛤为主体的又一经济贝类的产业.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如东县古坝乡龙马村六组许金友,是一位远近闻名鲜为人知的特种水产养殖大王。从1985年开始,发展了内塘养蟹业。一开始他在一亩半的池塘中投放了100kg 蟹苗进行养殖。经过试验、探索,获得成功。1989年又发展了外河养蟹,放养  相似文献   

15.
为增加本地区养殖品种,江苏省南通市水产良种场承担了南通市科技局下达的为期2年的笋壳鱼引进与试养项目,5月间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引进了体长为3cm~5cm的澳洲笋壳鱼进行专池苗种培育,夏花入池25天~30天后部分鱼种表现出异常症状,经现场鱼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确定为小车轮  相似文献   

16.
各地信息     
农业部渔业局柳正副局长谈中国对虾养殖特点本刊讯:农业部渔业局柳正副局长在中国国际对虾健康养殖研讨会上谈中国对虾养殖的主要特点:1.对虾养殖产量稳步回升,近年出现了加速上升趋势;2.养殖重心由中国北方向南方转移;3.养殖生产投入增加,养殖设施向高标准方向发展;4.南美白对虾的引进与推广;5.养殖模式趋向多元化。(农京)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张洪彦厅长谈杂色蛤优势产业本刊讯: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推进,辽宁省以庄河海洋村成功养殖模式为代表的杂色蛤养殖异军突起,并已初见规模。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张洪彦厅长扼要地概述杂色蛤成为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300万尾南美白对虾苗放入江苏如东县中水水产科研有限公司的对虾养殖大棚,由扬州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生物絮团技术"正式进入应用示范阶段。该技术一举解决了养殖水体水质富营养化的技术难题,为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技术手段。"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由于饵料溶失和养殖动物排泄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导致的水质恶化。"该研究所技术专家包卫洋副教授介绍说,"我们从海洋中分离出了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采用生物絮团技术,一方面将养殖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转化并聚集到絮团内,实现了治理水质的目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学》1983,(2):49-50
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专业委员会“海带幼苗病烂”学术讨论会于83年5月10-14日在大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农牧渔业部水产局海洋处,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山东海洋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浙江省水产研究所、辽宁省养殖公司、大连市水产局、养殖公司及石庙、付家庄、长海县育苗场、长海县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厅养殖处、莆田海带育苗室、  相似文献   

19.
正文国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虾蟹创新团队养殖水环境调控与尾水处理岗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养殖技术,养殖水环境调控与修复,养殖工程优化。"养虾先养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文国樑近日接受《海洋与渔业》记者采访时表示,在  相似文献   

20.
2023年水产养殖饲料原料价格一涨再涨、水产品消费市场疲软、价格下跌、病害增多等诸多不利因素,对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的冲击很大,很多养殖户出现了弃养。为了更好地帮助养殖户了解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和前景,《科学养鱼》采访了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万夕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雷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栾生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