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徐州五山公园内的广山边坡修复工程为例,探讨了以地形改造、砼筑围堰、筑造种植槽为基础建设的高陡边坡复绿施工方法,经观察,该项边坡绿化工程后期边坡稳定性佳,植被生长良好且逐渐覆盖整个边坡,边坡复绿效果好,为高陡岩质边坡生态复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厦门市根据裸露山体形成原因、类型特点进行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效果.选用植物覆盖状况、绿化美化效果、坡面稳定性、治理显效时间4个评价项目11个评价因子对生态复绿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取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对裸露山体的生态复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吴玉梅 《绿色科技》2014,(8):160-161
主要阐述了福建高速公路高边坡锚索框架挡墙复绿施工技术,采用生态袋填充垒砌框架挡墙,使边坡挡墙坡面在同一水平线;结合CS混合纤维喷灌植被技术进行绿化复绿施工,解决岩石界面绿化困难的坡面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态袋又称植生袋,因其使用简单方便,植物出苗率高,坡面绿化效果持续稳定,是荒山、矿山修复、公路等边坡绿化中重要的施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花都区"2014年全区泥石场复绿工程",是2014年花都区主要建设宜居环境的22个工程项目之一。通过分析花都区5个泥石场的场地坡度、坡长、土壤性质等基本情况,应用锚杆挂钢丝网喷混植生的边坡复绿技术,综合乔、灌、草混合种植方式及综合节水的给排水系统设置,对泥石场进行生态复绿,坚持实地分析应用,为废弃的泥石场建造及恢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喷混植生及乔灌草混合种植的生态效益,为废弃泥石场的生态修复,乃至构建立体、多样化的生态植物群落结构提供技术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6.
《浙江林业科技》2005,25(4):17-17
由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洪利兴研究员主持的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山体坡面人工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经过项目组全体同志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已进入项目示范阶段,先后与海宁市治江围垦管委会及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施了“海宁围垦区鼠尾山露采矿山植被修复技术示范”项目及“航民村露采矿山植被修复技术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7.
以宁波市某废弃矿山为例,结合矿山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恢复与治理。通过山体边坡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基本消除了矿山安全隐患,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的绿化措施,逐步恢复和重建矿山的生态环境。结果表明:通过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山体边坡的诸多安全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石宕剖面是露天开矿采石形成的脆弱生态系统。其典型特征表现为表土流失、废石堆积、植被缺失、生态失调。该文通过对江阴花山石宕剖面植被混凝土复绿工程技术的应用实践,对该技术的技术流程、施工工艺、植物选择与配置、养护管理方法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植被混凝土恢复技术能够达到边坡绿化、恢复生态、保持水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喷射厚层种植基材绿化技术是运用专用设备将含有植物种子的有机种植基材喷射到坡面,使坡面迅速恢复自然植被的一种边坡生态治理技术。该技术在治理边坡风化剥落方面,具有非常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库库区是城市中水环境保护的重要生态敏感区域,水源保护管理要求对库区岩质边坡植被恢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深圳清林径水库库区岩质边坡黄土裸露治理工程存在的边坡坡度和高程大、地质结构不稳定、水库管理对外源客土和灌溉水限制等难点,采取了配置适宜的客土营养基质,应用FS(Fence-Stripe)客土喷播技术,优化植物种类、配比和养护管理技术等措施。施工完成12个月后开展生态修复效果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高陡边坡植被生长状况良好,草本植物覆盖率达95%以上,周边自然生长的乔灌木开始向坡面溢生,裸露的高陡岩质边坡进入植被自然演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由于爆破采石出运导致岩体破碎松动,水、土、肥流失,部分残留土壤长期雨淋溶解,有机质流失严重、团粒结构差、肥力下降,植被难以生长,从而形成大量裸露的山体。为此进行破损山体排险,采取修建挡土墙、挂网、喷播等方式,消除地质灾害,人工复绿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山体裸露面积,以进行城市破损山体复绿及景观营建。以黄陂区长岭街十棵松村山体复绿工程为例,分析了山体复绿过程中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工序,提出了山体复绿工程中具体的技术、方式、方法。将破损山体复绿工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缓坡复绿工程,第二部分为斜坡挂网喷播复绿工程,重点探讨了第二部分,旨在对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污水处理厂污泥结合植被种植可用于矿山废弃地的土壤恢复,探讨了生态修复后土壤的肥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矿山废弃地植被重建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能得到提高,特别是土壤有所增加;伴随修复的进行,土壤中有机质、水解N、速效P、速效K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依然保持较好的水平,能够支撑植物生长;使用污泥覆土修复后,各种植物生长良好,起到了较好的废弃地复绿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闽南地区公路边坡裸露所引起的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生态问题,以福建泉州大坪山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耐干旱贫瘠的相思树种和固土植物爬山虎为绿化材料,运用穴状整地、客土伴磷肥和雨天种植的技术措施在边坡不同坡位栽种,可在2~3 a内恢复裸露边坡植被和森林生态系统,而且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边坡绿化的意义与基本原则,分析了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从全植物防护、三维空心网格植物防护、挂网式坡面防护、铺植草皮4方面介绍了边坡绿化的主要形式,同时提出了全岩石边坡绿化、土石混合岩坡绿化、高硬度土质边坡绿化、破损边坡绿化的处理方法。最后提出了边坡绿化养护管理的方法,以期为今后提高高速公路的景观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琅琊山周边废弃采石宕口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滁州琅琊山周边废弃采石宕口为对象,针对该类立地生境严酷、植被恢复难度大和山体断面的坡度、高度、平整度、喷播基质等具体问题,结合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和生境条件,对植被恢复最佳物种配置和裸露岩壁喷播复绿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筛选出构树、柘树、爬山虎、狗牙根等20多种适生乡土植物种的同时,提出了适合的喷播复绿的施工工艺和植物材料,为采石宕口的近自然生态修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黎母山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成效,采用现场调查和资料查询方式对黎母山破损山体修复植被现状调查物种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破损山体人工修复技术采用客土喷播技术进行,植物以草本和小灌木为主;自然修复木本植被覆盖度高于人工修复,但存在个别特例,草本植被覆盖度恰好与木本植被相反;从物种群落特征指数分析表明自然修复物种复杂程度高于人工修复;从植被现状反映,人工修复野生树种比较少,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植物;自然修复木本植物有山乌桕、中平树等野生乔灌木,草本以乌毛厥和粽叶芦为主。黎母山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效果有成效,自然修复物种丰富度高、多样性复杂,人工修复物种单一,结构简单,可进行乡土树种种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杨岭废弃矿山山体开采破坏严重、植被稀少,影响周围风景区景观等问题,采取整地并客土回填、完善排水系统、工程和植被护坡、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措施,以达到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弥勒市石锁高速公路面山砂石采空区选择植被恢复难度较大的4个采空区,分别采用漂板种植、挂网喷播、设台降坡挂网喷播、客土降坡植苗等技术进行生态修复治理试验。结果表明,对立面型采空区采用挂网喷播+漂板种植比单独使用漂板植苗修复效果好,对立面边坡混合型采空区采用客土降坡植苗比设台降坡挂网喷播技术见效快、景观效果好。通过试验结果的推广运用,目前已完成对公路沿线39个砂石采空区的生态修复,实施面积达76.3万m~2,使石锁高速公路面山裸露山体基本恢复了植被覆盖。  相似文献   

19.
破坏山体植被恢复中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增加了社会对能源及矿产资源的需求、交通及水利等的基本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山体原生态植被破坏、动物栖息地破坏、水土流失,出现了大量石质边坡和裸露山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恢复和重建山体的自然生态植被势在必行。但破坏山体通常不具备植被赖以生长的土壤、养分等条件,并且坡度一般都较大,雨水极易冲刷坡面,故破坏山体绿化及植被恢复一直是生态建设中的研究热点和施工难点。规划设计作为前期工作对于破坏山体绿化及植被恢复的成功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  相似文献   

20.
矿山废弃场地植被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大规模地无序开采矿产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修复迫在眉睫。近年来,遵化市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力度,在矿山废弃地的土壤改良技术、矿山废弃地的植被选择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好的实践成果。1矿山废弃场地生态修复措施1.1边坡的治理措施对废弃场地不稳定部位优先考虑采用放坡、清坡、卸渣等整理措施使坡体达到稳定。通过清除危石、降坡削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