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山东省以及浙江省部分地区,番茄陆续出现茎秆严重腐烂现象。发病初期,番茄茎秆、枝条上出现椭圆或条状灰褐色腐斑,然后逐渐扩散、腐烂。湿度大的情况下,植株表皮湿腐,伴随异味产生,茎秆很快腐烂直至整株死亡,给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对番茄软腐病虽有调查报道,但未见该病原的分离鉴定研究。因此,明确该病原菌,尤其是该病原菌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可行依据,从而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2.
魔芋软腐病病原传播途径及无公害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富源县89·1%的魔芋软腐病是地下种球先发病腐烂,病原菌沿维管束传至地上部,茎秆、叶柄和叶片才出现软腐症状[1]。种球软腐由部分腐烂发展到全部腐烂。种球部份腐烂后病原在魔芋植株上沿着与腐烂部同侧的维管束向上侵染,最终与种球腐烂部同侧的叶片表现黄化,叶柄生长缓慢、腐烂、折落。与腐烂部相连的茎秆表皮内侧的组织,从表面看都正常,但已开始腐烂,若顺延致枝,则分枝的主茎外侧发病,发病初期在茎秆内部腐烂,中、后期外皮层也腐烂,在茎秆上形成一条凹沟。1传播途径1·1远距离传播种传是魔芋软腐病病原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形式[2,3]。富…  相似文献   

3.
李松  费甫华 《植物医生》2000,13(6):25-25
魔芋软腐病与根腐病是魔芋上两大病害,在生产上造成损失占病害损失总量的40%以上,有时成为主要发生的病害种类。二者症状既有相似且不易分开,防治上也有侧重点。一、症状及区分方法魔芋软腐病为细菌性病,主要危害魔芋块茎、茎秆及叶片,造成茎秆软腐、流汁、叶片黄化|块茎腐烂。魔芋根腐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根部,造成根部腐烂,叶片黄化、萎蔫。2种病害的区分方法为:软腐病腐烂部位有臭味,茎秆容易倒伏,叶片及茎秆腐烂流汁,拔起植株及块茎,根部少有腐烂或根数量不减;根腐病无臭味,上部叶片变黄后茎秆不腐烂无流汁现象,根及块茎拔起观…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软腐病是大白菜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发生面积广,危害损失大。我市常年损失20~35%,严重年份达75%以上。1982年因软腐病严重发生,大面积的大白菜几乎全部腐烂。市蔬菜公司只好从山东调入数万斤大白菜供应市场,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的北菜南调的局面。为了摸清软腐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自1980—1988年通过大面积观察、定点调查,对比试验等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软腐病的发生与气候、品种、生育期等关系极其密切。一、气候与发病的关系1、发病与降雨量的关系。我市从1983年开始,以栽植山东杂交一代大白菜品种为主。一般是8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至次年元月收获。软腐病发生时间从9月中  相似文献   

5.
最近,日本德岛县果树试验场部分猕猴桃发现了软腐病,虽然现阶段为害现象极少,但随着猕猴桃产量和销售量的增加,将会带来很大问题。猕猴桃软腐病症状有两种:一种是果皮内侧有白色腐烂斑点的白斑点型;另一种是果实先端部分变软而产生白霉的白霉型。对于猕猴桃出现软腐病的原因,目前有  相似文献   

6.
秋、冬季蔬菜的骨干品种大白菜是十字花科蔬菜 ,在合川市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之一是软腐病。软腐病的病原菌 ,主要是软腐欧氏杆菌。大白菜多在摊大盘、包心期后感病。其症状表现较复杂 ,主要是外叶萎垂 ,茎部腐烂 ;根髓及叶球内部变褐色腐烂 ;心叶呈水浸状腐烂 ,外部叶片生长发育正常 ;叶缘呈褐色枯焦 ,不扩展 ,干燥后易脆裂。甘蓝多在包头期后感病 ,其症状表现为外部叶片萎垂 ,色淡或逐渐变黄 ,叶球露出 ;根髓腐烂 ,有恶臭气味。受害的蔸根呈水浸状褐色软腐 ;病、健部分界限明显 ,并常有汁液渗出 ,有臭气 ;留种株往往蔸根外观完整 ,心髓则…  相似文献   

7.
魔芋软腐病、白绢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症状和发生特点1 .1 症状(1 )魔芋软腐病 :苗期即可表现症状。如果出苗期苗尖弯曲 ,叶不能完全展开 ,则下部叶柄和种芋腐烂或仅种芋腐烂。魔芋展叶后发病 ,有的叶片向叶柄弯曲 ,株型呈蘑菇状 ,叶片稍黄 ,有的叶片不展开 ,两者地下种芋均腐烂。生长期发病 ,植株半边发黄或整株发黄 ,有的叶片略显萎蔫 ,病害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整株枯死。半边发黄则地下块茎半边腐烂 ,整株发黄则整个块茎腐烂 ,严重者块茎只剩下一块空皮。生长期发病还可表现为叶柄茎部腐烂 ,导致折断倒伏 ,由于发病快 ,叶片仍为绿色。也有的叶片先发病 ,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暗…  相似文献   

8.
长阳青岗坪海拔1100m ,夏季气温低 ,夏季平均温度25℃左右 ,适宜种植反季节蔬菜 ,如白菜、萝卜、辣椒等。但由于近年种植蔬菜面积不断扩大 ,且连年种植 ,病害防治措施不力 ,导致白菜软腐病大面积发生 ,发病株率高达30 %以上 ,严重影响了白菜的品质和产量 ,造成白菜种植户极大的经济损失。1高山白菜软腐病的发生特点长阳高山白菜软腐病发生时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上旬 ,连作田发病较严重 ,发病部位为根、叶基部、心叶。田间发病多从结球期开始 ,先在接触地面的菜帮基部出现半透明状浸润斑 ,不久柔嫩组织呈淡灰色至淡褐色腐烂 ,病部…  相似文献   

9.
邹华珍 《江西植保》2002,25(4):110-111
兰花是我国和世界的名贵花卉 ,近年来 ,“兰花热”风靡世界 ,兰花的炒作使许多花卉爱好者又增添了一个花卉品种。然而 ,要栽培兰花 ,纵使精心养护 ,也难免病害侵扰。如何防治兰花病害发生呢 ?这就要了解病因 ,对症下药 ,根据植物病害分类法 ,现将兰花病害分为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害。1 细菌性病害有兰花腐烂病。根据发病部位不同 ,把兰花腐烂病分为蘖腐病和软腐病。症状 :蘖腐病症状——蘖芽基部呈水渍状绿豆大小的病斑 ,后成为暗绿色烫伤状大斑块 ,蔓延到芽鞘外部 ,呈深褐色腐烂 ;软腐病症状——在叶的末端出现水浸状的暗绿色…  相似文献   

10.
随着桐梓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市场经济格局的变化 ,人们对保健食品的要求不断提高 ,魔芋在桐梓县的栽培面积已不断扩大。但是 ,发展魔芋生产 ,首先要抓好病害防治 ,现将桐梓县魔芋栽培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作如下简述 :1 发病症状1.1 软腐病 魔芋软腐病属细菌性病害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球茎。苗期发病后 ,叶柄、种芋发生腐烂 ,叶片展开后染病 ,叶脉、叶柄出现水渍状条斑 ,有汁液流出使叶柄腐烂 ;球茎染病 ,全株或半株发黄、叶片萎蔫 ,球茎逐点蓝灰色或灰褐色粘液状腐烂 ,并发出恶臭味 ,植株基部染病 ,呈软腐倒伏干枯。1.2 白绢…  相似文献   

11.
芹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植物病原细菌引起的芹菜软腐病在北京地区普遍发生,其中以顺义及通州区县较为严重。自发病芹菜茎段中分离细菌,通过接种芹菜进行致病性测定,确定了54个致病菌株。虽然菌株间致病力有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菌株对芹菜致病力强。通过培养性状和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Biolog测定,结合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6个管家基因(pgi、rpoS、mdh、proA、mtlD、icdA)的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的3个亚种。其中45个菌株为P. carotovorum subsp. odoriferum,频数为83.33%;6个菌株为P.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频数为11.11%;3个菌株为P.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频数为5.56%。上述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芹菜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的3个亚种,其中以P. carotovorum subsp. odoriferum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2.
芦蒿是一种因其具有独特气味而广受市民欢迎的野菜,尤其在南京被广泛种植与消费。南京的八卦洲地区每年因芦蒿可获得数亿的产值。自2012年,该地区芦蒿在8~9月份相继出现一种新病害。病害发生初期,扦插在土壤下部的植株茎秆外皮变褐色,伴有臭味,随着病害发生严重,植株表现枯萎直至全株死亡。在八卦洲每年该病害的发生率在10%~20%左右,部分田块绝产。本研究采集发病植株,进行组织分离,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共获得了30余株具有致病性的分离物。随机挑选了12株细菌,通过生理生化反应、Biolog测定以及多位点序列分析,将该病原菌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本研究为芦蒿细菌性软腐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正>Dickeya和Pectobacterium属细菌的植物寄主广泛,包括十字花科、茄科、百合科、伞形花科和禾本科等科的农作物[1],所引发的细菌性软腐病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威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Dickeya和Pectobacterium属不同种的菌株能侵染同一种植物,产生相似的病症。如已发现能侵染马铃薯并导致软腐病害的有D. solani、D. dianthicola、D. dadantii、D.chrysanthemi、D. zeae、P. versatile、P. carotovorum、P. brasiliense、P. atrosepticum、P. betavasculorum、P. parmentieri、P. parvum、P. peruviense、P. polaris、P. actinidiae和P. punjabense等种的细菌[2-3]。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芹菜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对芹菜软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菌株ZF75。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平板对峙结果表明,菌株ZF75对番茄疮痂病菌等10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用温室栽培试验对菌株ZF75进行防病效果初探,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75对芹菜软腐病防效可达89.62%。同时,该菌株对芹菜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经菌株ZF75菌悬液处理后的芹菜平均株高和茎粗分别达24.18 cm和0.51 cm。综合分析表明,菌株ZF75具有良好的田间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2000年在内蒙古和新疆的哈密瓜上发现一种新细菌病害-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从病叶和病果上分离到33个细菌菌株,接种哈密瓜、西瓜和甜瓜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而且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此病原细菌,这33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法则证明均为该病的致病菌。各菌株致病力无明显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细胞化学成分分析(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mol% G+C)、DNA-DNA杂交,确认该病原菌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et al.1992)=类产碱假单胞菌西瓜亚种(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ubsp.citrulli Schaad et al.1978)。该病菌除侵染哈密瓜外,人工接种尚能侵染多种葫芦科及番茄、茄子等作物。  相似文献   

16.
软腐病和菌核病是生菜生产中两大毁灭性病害。为有效控制这2种病害,利用平板稀释和对峙法,从生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拮抗菌BPC6,其菌悬液、无菌滤液对软腐病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和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生长均具有抑制效果,该菌株也能抑制其他14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形态学、16S rDNA及基因组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PC6能产生纤维素酶和蛋白酶,不能产生几丁质酶和嗜铁素。比浊法分析的生长曲线显示,BPC6能在1%~10% NaCl及pH 5.0~9.0条件下生长。通过分析不同浓度BPC6对软腐病菌和菌核病菌侵染生菜离体叶片的影响,明确了菌株BPC6适宜用量为1.4×109~2.8×109 CFU/mL。菌株BPC6对生菜软腐病和菌核病盆栽防效分别为44.09%和53.58%,对菌核病大田防效为77.41%。本研究表明BPC6是一株对生菜软腐病和菌核病具有拮抗作用的潜在生防菌。  相似文献   

17.
半夏细菌性软腐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浙江省人工栽培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上发现一种新的软腐病害,软腐症状常常表现在块茎上,高温高湿条件可导致叶面腐烂和整株死亡。为了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从软腐的半夏病株块茎中分离到10个菌株,分别指定为RF1~RF10,并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观察和细菌学特性分析,同时对RF1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0个菌株均可经人工接种导致半夏、胡萝卜、马铃薯、番茄、黄瓜和白菜软腐。在电镜下菌体呈短杆状,两端钝圆,具有4~6根周生鞭毛。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DNA中G+C mol%为51。RF1菌株的16S rDNA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其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M1菌株报告的序列相同点为99%,与该亚种另2个菌株(E161和441)的序列相同点达97%。结果表明,半夏软腐病原菌应归属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河南丹参产区发生一种新的病害,将其命名为茎基腐病害。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课题组从河南丹参产区采集典型病害标本并进行病原菌分离,共获得25株真菌分离物,其中23个分离物(SM1-SM23)形态与链格孢属真菌一致,2个分离物(SM24-SM25)形态与镰刀菌属真菌一致。选取代表性菌株SM10和SM24对丹参茎基进行致病性测定,分离物SM10能够引起与病样一致的症状,并且在发病部位重新分离出该病原菌,完成科赫氏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及分子特征鉴定确定引起丹参芝基腐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在温度为28℃,光暗交替(12 h)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pH值在5~11之间该菌生长良好,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产孢的最适碳氮源为乳糖和酵母浸出物。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参试的5种药剂均对A.tenuissima有抑制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抑菌率分别为78.4%、100%和93.3%,可作为防治丹参茎...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报告菌平板法及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并筛选到10株具有较强降解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能力的细菌,其中菌株WX14降解AHLs能力较强,且菌体和菌体外泌物均具有降解活性。利用PCR法从菌株WX14中克隆到hacAhacB两个群体感应淬灭酶基因,基因全长分别为2286和2370 bp,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HacA属于阿库来菌素A酰化酶蛋白家族,HacB属于青霉素G酰化酶蛋白家族。这两个基因编码产物均为N末端亲核(N-terminal nucleophile,Ntn)水解酶家族成员。将hacAhacB导入到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后,可减弱该细菌在马铃薯块和白菜上的致病性,因此这2种AHLs降解酶对依赖于群体感应的软腐病有一定防病作用。经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3株为假节杆菌Pseudarthrobacter spp.、1株节杆菌Paenarthrobacter sp.、4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2株芽胞杆菌Bacillus spp.。  相似文献   

20.
甘薯茎腐病症状及其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甘薯茎腐病是危害甘薯的一种严重病害,甘薯茎、叶柄、叶片和块根均可被害。该病典型症状是茎基部发黑和变软腐烂,叶发黄,茎和块根维管束黑褐色,引起块根腐烂、有臭味。通过对甘薯茎腐病典型症状样本的采集、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以及致病性测定,明确该病害是一种细菌病害。通过对甘薯茎腐病菌的菌体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发现,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约为2.36 μm×0.4 μm, 周生鞭毛,可在烟草上激发过敏性反应(HR)。Biolog测定、脂肪酸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MALDI-TOF质谱鉴定和8个看家基因(dnaX、rplB、fusA、gapA、gyrA、purA、recArpoS)的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高度一致。这些结果说明,浙江省发生的小番薯病害是甘薯茎腐病,病原为D. dadant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