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和酶活性,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基质好氧微生物数量下行池大于上行池;基质上层好氧微生物数量显著大于中下层基质;人工湿地基质中酶活性下行池大于上行池;基质上层磷酸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显著大于中下层基质;不同时间的基质酶活性不同.基质上层区域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最有效的净化空间.由于人工湿地下行池基质中好氧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大于上行池,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中,下行池的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特征与湿地结构、布水方式及植物种类密切相关.总体上,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和数量沿水流方向呈递减趋势,植物对湿地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主要在基质表层的根际效应区间,采取控氧措施可促进微生物群落向纵深发展.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氮代谢微生物主要是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有新的研究表明,厌氧氨氧化细菌不仅具有较强的去氮能力,还能显著提高废水COD的去除率.不同种类的磷细菌在湿地系统中磷的溶解、沉淀和转化利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的应用可提高磷的去除率.人工湿地系统中还存在一系列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种类,包括可降低镉等重金属污染毒性、降解石油类化合物、多环芳烃以及酚类的微生物菌种等.研究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季相变化演替规律及其净化机理、考察分析微生物与植物及基质之间的综合效应和筛选驯化功能菌种,是发展人工湿地技术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3.
唐山乐亭古滦河湿地公园生态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乐亭古滦河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依托,通过对湿地基质的考察和自然特征的辨别,分析了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的3个方面:总体生态策略定位,以生态基质识别与分区为基础的景观塑造和生态水处理研究,尝试寻找湿地生态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和谐融合的规划途径.规划过程中,在遵循场地基质和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湿地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建立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用人工的方式营建一个环境友好型、生态健康型、可持续的湿地公园,同时达到湿地科学理性规划开发和自然美学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温吸附实验研究沸石、生物陶粒、磁铁矿石、膨胀珍珠岩、砾石及石英砂这六种人工湿地基质对铅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沸石、磁铁矿石和砾石对铅的吸附量均随着铅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生物陶粒、膨胀珍珠岩及石英砂随着铅溶液浓度的增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6种基质对于铅的吸附量总体趋势由大到小依次为沸石、磁铁矿石、砾石、生物陶粒、膨胀珍珠岩、石英砂;除沸石外,其余5种基质对Pb2+的去除率随着铅溶液溶度的增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通过比较实验结果,确定沸石为除铅效果较理想的人工湿地基质。最后,用沸石和香蒲组建人工湿地系统,验证沸石作为基质对酸性含铅废水的处理效果,经分析实验数据表明:其出水到后期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排放标准。因此,确定可用沸石作为人工湿地处理酸性含铅废水的基质,其对铅的处理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采用1991、2003年Landsat—TM影像及2009年的CBERS02B—CCD影像为遥感数据源,在对遥感影像精处理基础上,对影像进行外业建标、内业解译和信息提取,获取了武汉市3期湿地景观数据。运用景观质心、动态变化度和相对变化率模型对武汉市湿地景观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3年期间,自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整体景观的基质景观类型由自然湿地转向了人工湿地中的水稻田湿地;2003~2009期间,自然湿地的减少幅度变缓,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幅度变大,整体景观的基质景观类型由人工湿地的水稻和库塘湿地类型共同组成。从1991~2009年近20年间,武汉城区周边的丘陵及边远地区如黄陂、新洲、汉南各湿地景观类型变化较小,蔡甸区、江夏区各湿地景观类型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
选择4种不同湿地植物和3种不同湿地基质,并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冬季低温条件下,不同植物、不同基质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同化和基质吸附等协同过程高效去除污染物的综合生态系统,但在低温环境中湿地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差,导致其在低温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通过分析低温对湿地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结构的影响,思考了解决低温对湿地净化影响的具体强化措施,从内部改善优化(植物配置优化、生物强化和基质优化)和外部措施(保温和人工曝气)两大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对收割后的植物资源化利用、强化湿地基质、提高湿地大棚经济效益以及将外部措施与组合工艺配合等建议。以提高低温下湿地系统性能,为低温地区湿地系统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省朝阳市凉水河湿地生态恢复为例,在遵循湿地生态恢复地域性、生态学、最小风险性和最大效益、优先性原则前提下,着重从水体生态恢复、湿地植物生态恢复、生境栖息地生态恢复阐述了自然湿地生态恢复对策;从工艺流程、湿地基质和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分析阐述了人工湿地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浩洋丽都居住小区为例,从潜流式人工湿地的表面积、水流坡度、曝气充氧及雨水利用、基质介质的种类选择和水生植物的造景等方面介绍了居住小区水景中的人工湿地技术,以期对人工湿地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潮汐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间歇式进水的新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可以显著提高人工湿地的氧环境, 弥补植物根系放氧的不足, 有利于N的去除.近几年来, 利用潮汐流人工湿地去除水体中的N等污染物以改善水质并促进水资源再利用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潮汐流人工湿地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途径去除N等污染物依赖于各种环境要素.文中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潮汐流人工湿地N去除研究成果, 综述不同类型潮汐流人工湿地N去除效果, 分析潮汐流人工湿地N去除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今后应从微观角度、空间角度、工艺设计角度以及模型模拟角度4个方面加强研究, 从而为潮汐流人工湿地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孙盛 《广东林业科技》2015,31(4):121-127
表面流人工湿地是一种发展中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成本和运行费用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的相关概念、优缺点,总结比较国内表面流人工湿地实际应用中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阐述相关机理及提高去除率的方式。最后,探讨表面流人工湿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开展铁碳人工湿地中废水处理的机理、湿地内部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湿地工艺设计及运行优化的研究,对环境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铁碳人工湿地的发展、铁碳材料的净化机理,阐述了内、外部因素对系统运行的影响、铁碳人工湿地与传统人工湿地的环境差异、对特殊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去污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和相对较低的基建投资和处理成本,在许多国家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通过工艺创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有向工业污水、农业废水等特殊污水处理方向发展的趋势.简要论述了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预测其研究与应用发展的趋势,探讨了处理机理及性能,分析了现行的工艺设计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盐城滨海湿地是江苏省重要的滩涂湿地,在珍稀动植物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滩涂湿地的过度开发利用,盐城滨海湿地正面临严重的破坏,生态功能逐渐退化。湿地植被恢复是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该文基于盐城滨海湿地的退化现状和退化原因,提出了盐城滨海湿地植被恢复需遵循的生态学原则,包括:生态系统完整性、自然演替、优先选用乡土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等原则;同时,对植物筛选、植物配置、植物种植等植被恢复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盐城滨海湿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随着国家对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采用SBR工艺进行污水处理的水厂需要进行提标改造。投加填料作为一种SBR工艺改造途径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应用。针对填料选择时性能要求不明确的问题,结合填料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对SBR处理生活污水工艺中所用填料的性能要求进行了总结,为实际工程中填料的选择提供依据,为SBR污水处理工艺中新型填料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为切入点,在研究区域科学合理布设调查样点,基于ArcGIS核密度分析法探究湿地分布规律,基于多样性指数计算法对临港湿地浮游植物做出评价,基于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以PSV和PSE指数计算湖北省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对湖北省湿地面积分布特征、湿地植物群落特征、湿地植物多样性以及湿地植物生活型及生态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湿地具有较明显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以及植物多样性差距。提出科学规划植物分布,全方位进行清淤截污,合理控制水位变化等生态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7.
Wetlands     
A natural wetland is a mixture of characteristics from upland areas combined with those of an aquatic environment. The water table is usually at or near the surface, or the land is covered by water less than two metres deep. They occupy depressions in the landscape and are often recipients of waterborne pollutants. The inherent ability of wetlands to purify gives them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in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8.
湿地退化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退化湿地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湿地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投入巨大, 只有在对湿地退化进行评价, 确定湿地的退化程度, 充分认识其价值和潜力及对人类发展的支持作用的基础上, 恢复与重建工作才有意义。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湿地退化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内容, 提出湿地退化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未来湿地退化评价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湿地,由于对人类、自然的特殊、重要之意义,其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范围的普遍关注.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湿地资源不合理利用,湿地污染比较严重,重大湿地污染事件的频发,湿地侵权损害赔偿问题日益突出,可以逐步建立湿地污染损害补偿基金制度、湿地民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和湿地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等,形成完善的湿地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协调湿地法律和利益关系,保证我国湿地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梯田是人工湿地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人们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农业系统类型来对待,并未重视其生态、景观、文化价值。加榜梯田湿地是由山、水、林、田、寨共同构建的森林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结合的复合型,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文章通过对贵州加榜梯田湿地在保护与利用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