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从山东引进上海的10个北美海棠品种的适应性、观赏生物学性状和物候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其在园林应用的前景。结果显示,10个品种在上海地区均生长良好,其冠型、花形、花色覆盖了该类花木的主要类型,花期从3下旬延续至4月下旬;除了白兰地海棠外,其余9个品种均是秋冬观果的优秀品种,可以丰富上海地区园林秋冬季景观观赏树种。果实大、可食用的品种如艾瑞斯等可以作为旅游观光采摘园树种,也可作家庭园艺的盆栽、盆景;果小、密的草莓果冻等5个品种除了用作观赏树种,还可以作为招鸟生态林树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丰富我国木瓜属海棠资源,为其新优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从日本引进上海的10个木瓜属海棠品种(国内首次引进)的适应性、观赏生物学性状和物候表现开展观察和分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景观应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0个品种在上海地区均生长良好;品种黄华、宴为我国木瓜属海棠资源增加了淡黄色、桃红色;早花品种黑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赏海棠叶片色泽类型多样,为了研究McMYB10基因对不同叶色观赏海棠品种呈色的影响.[方法]利用PCR克隆的方法,从两个极端叶色观赏海棠品种中克隆得到两个McMYB10启动子,同时对这两个启动子在5个不同叶色类型的观赏海棠分布进行检测.[结果]McMYB10启动子在不同观赏海棠品种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即R1型和R6型;在McMYB10启动子中存在逆境、激素、光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同时在变色类观赏海棠品种中,R1和R6型启动子都存在.[结论]R1和R6型启动子在不同叶色的观赏海棠品种中,可能对叶片的呈色起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沂州海棠形态分类标准及品种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沂市木瓜属观赏海棠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对不同品种类型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了沂州海棠资源形态分类标准,并介绍了部分品种的形态学性状。  相似文献   

5.
沂州海棠数量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试验选取28个分类性状,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数量分类学原理与方法对沂州海棠11个样本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数学方法对沂州海棠进行品种分类研究是可行的。Q型聚类分析结果反映了各品种之间的亲缘及演化关系。R型聚类分析表明,性状的选取是正确的,各个分类性状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对品种的演化具有较独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1981-2010年育成的62个水稻(Oryza sativa)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时期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多样性和亲缘系数的变化,并通过主坐标分析、聚类分析了解品种间的形态距离和遗传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育种时间的推移,辽宁省水稻品种间品质性状多样性下降,遗传基础狭窄。在今后的水稻品质育种工作中应拓宽亲本来源、加强种质交流,充分利用现有育成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最大程度发挥优质骨干亲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观赏海棠是北温带重要的观赏植物,目前在我国和世界园林中广泛应用。介绍了观赏海棠的起源与分布、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阐述了目前观赏海棠的研究进展,并对观赏海棠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观赏海棠的引种驯化、推广应用、品种适应性及抗性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观赏海棠'火焰'果皮中可变剪接基因.[方法]利用已有苹果属观赏海棠品种'火焰'果皮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可变剪接类型和数量,并对发生可变剪接的基因进行KEGG分析,研究观赏海棠可变剪接基因与其发育过程的关系.[结果]在观赏海棠果皮发育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可变剪接是第一个外显子可变剪接和最后一个外显子可变剪接两种类型.可变剪接在果皮发育前期发生较多,同时KEGG通路分析表明可变剪接主要发生在嘌呤代谢、氧化磷酸化、糖酵解/糖异生等通路过程中.[结论]可变剪接在观赏海棠果皮的整个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观赏海棠果皮发育过程中共有的可变剪接基因主要与磷酸化和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健  丰先红  蔡一林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6):2758-2767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评估其遗传基础,探索拓宽其遗传基础的对策,推动青稞新品种选育工作。【方法】以1950s后,影响力高、推广面积大的105个藏区青稞育成品种和3个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亲缘系数分析法分析参试品种的遗传基础,进而以亲缘系数为基础,采用兰氏距离、类平均法对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累积直系亲缘系数,筛选藏区主要骨干亲本。【结果】18.01%的品种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各组合亲缘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000—0.750,组合平均亲缘系数为0.053,显著高于中国大麦主栽品种以及北美大麦品种。根据参试品种的育成时间,以十年为期,将参试品种划分为7个时期,1970s和1980s 2个时期,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分别达到0.115和0.107;1990s和最近十年,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分别为0.040和0.032。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数分别为48、27、17和12个;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最高,达到0.220,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为接近,分别为0.094、0.122和0.138。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参试品种聚为7类,Ⅱ、Ⅲ类群共包含25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其他5个类群共包含83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40个参试品种的累积直系亲缘系数大于0,其中9个育成品种是藏区青稞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了67个参试品种。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种占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72.38%。1960s,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该时期参试品种总量的41.76%,之后的4个时期,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各时期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80.00%、80.77%、76.47%和72.22%;最近十年,该指标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68.75%。对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和甘肃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数占各地区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79.17%、62.96%、70.59%和75.00%。参试育成品种所使用的亲本合计118个,其中本地亲本97个,占比82.20%,外引亲本15个,占比12.71%;剩余6个亲本的来源信息缺失。【结论】藏区青稞的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品种构成了育成品种的主体,外引大麦种质利用率低,从而导致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脆弱。  相似文献   

10.
河南审定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河南审定的122个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之前审定小麦品种的亲本系统为阿夫,丰产3号,抗辉红,St 2422/464,高加索,内乡5号,山前麦,碧蚂1号和玛拉,共涉及到66个审定品种,占94.29%,亲缘系数总和为32.24,占46.06%.这9个亲本在16个主要推广品种中的亲缘系数总和为7.89,占49.31%.2000年之后审定的小麦品种主要是利用中早期审定的品种作为亲本选育成的,共涉及到43个品种,占82.69%,亲缘系数总和为29.08,占55.92%,主要推广品种豫麦21号,豫麦2号,豫麦13号,豫麦25号和豫麦18号成为骨干亲本.豫麦2号在1990年以后审定品种的亲缘关系中占有突出地位,共涉及到43个品种,成为利用率最高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