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珙桐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珙桐又名水梨子、鸽子树,为我国特有种,属珍稀、古老、孑遗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上,为珙桐科、珙桐属,且仅有1种和1个变种,即珙桐和光叶珙桐.100万a前,地球上植被十分丰富,珙桐及其家族曾繁荣一时,但受第四纪冰川侵袭后,许多植物惨遭灭绝.由于我国高山大川多,成了各种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珙桐就是在我国中西部偏僻的山区幸存下来的古老植物之一,植物学家称它为“林海中的珍珠”、“植物活化石”.因其花开时,山风吹动,像一群群跃跃欲飞之白鸽,蔚为壮观,故又被誉为“中国鸽子树”.  相似文献   

2.
珙桐种子散布、萌发及其种群龄级分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苏瑞军  苏智先 《林业科学》2005,41(3):192-195
珙桐 (Davidiainvolucrata)为我国单属种的特有植物。珙桐起源古老 ,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 ,在植物系统发育和地史变迁研究上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此外 ,珙桐开花时其头状花序基部有 2枚白色的大苞片 ,随风飘动 ,如白鸽展翅 ,有“中国鸽子树”之称 ,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 (贺金生等 ,1 995 ;傅立国等 ,1 992 )。过去对珙桐的研究涉及到许多方面 ,如它的分类地位 (Li,1 95 4)、引种繁殖 (唐晓军 ,2 0 0 2 ;沈作奎等 ,1 998;张家勋等 ,1 995 )、解剖特征 (孙彬等 ,1 993 )、生殖…  相似文献   

3.
珙桐又名鸽子树、水梨子树等。1种1变种(光叶珙桐)。为我国特有之国宝。是第四纪冰川后古老孑遗植物,亦是世界公认名贵观赏树种。植物学家称“植物活化石”、“绿色熊猫”、“林海中珍珠”等。国家列为珍稀濒危一级保护树种。《中国绿色时报》曾推荐为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一、种子与苗圃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珙桐,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誉称“活化石”“植物中的大熊猫”。珙桐又名鸽子树、水梨子,为蓝果树科珙桐属落叶大乔木,树高15~25米,以花形奇特闻名于世。它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高海拔山地常绿阔叶或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珙桐有令人惊艳的美。它树体优雅,单叶互生,叶片宽卵形,大如桑,质若纸,基部形同心脏,顶端又长又尖,四五月间开花,花紫红色。最特殊的是,由数朵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状若一个有眼睛和嘴巴的鸽子脑袋,花序基部两片长而洁白的总苞,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中国鸽子树”——珙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珙桐(Dauidia involucrata Baill)系珙桐科珙桐属,别名又叫鸽子树、山白果(湖北西北部)、水梨子(四川)、水冬瓜(四川宝兴)。珙桐是驰名中外的观尝树,为我国特有树种。珙桐因具有美丽奇特的苞片,开花时形如满树群鸽栖止,非常独特雅丽。木材白色,心材淡黄色,纹理细致,质轻而坚,干后不翘不裂,略带光泽,是良好的家俱、箱板材。早在一百万年前,珙桐在世界许多地方均有分布,到第四纪冰川时期国外即已绝迹。但我国是冰川时期很多植物的“避难所”,珙桐得以幸存,传种接代迄至于今,被誉为“活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地调查法,在峨眉山海拔1 500~1 800 m的珙桐分布区内对珙桐群落进行野外调查,设置5个样地,总面积共2 000 m~2,重点调查该区域内珙桐的群落结构、年龄结构和垂直分布状况,此次调查结果表明:(1)珙桐的分布区域中群落植物种类丰富,有高等植物147种,分属于68科,102属;其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40.5%,以中叶(53%)、单叶(79.5%)、纸质叶(77%)为主;乔木层重要值分析显示,珙桐在群落中的优势度最高;(2)珙桐种群中,中龄级的个体数量较多,幼龄个体和老龄个体数量较少,呈纺锤形结构,为衰退型种群;(3)从垂直分布看,海拔最高的仙峰寺,成年个体和实生苗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7.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别名鸽子树、鸽子花树,为珙桐科珙桐属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古老的孑遗植物,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野生植物.珙桐树高可达25 m,花形奇美,盛花时犹如满树群鸽栖息,因而被称为“中国的鸽子树”,有和平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珙桐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又是古植物孑遗的单属植物。 珙桐的树型端正,树干通直,尤其是它的花,非常奇特,酷似展翅的鸽子。每当四、五月盛花季节,满树白花,好像一群群白鸽展翅,微风吹拂,作群鸽翩翩欲翔状,煞是壮观。因此,它又有一个很美的名称,叫做“鸽子树”。  相似文献   

9.
珙桐为珙桐科、珙桐属树种。该属仅一种和一变种。据记载珙桐原产中国、北美及马来半岛。第四纪冰川时期后,珙桐属在国外已经绝迹,现为我国历特有,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花色洁白,奇特美观,开花盛期树上如群鸽栖止,风吹又象白鸽展翅欲飞,因此国外有“中国鸽子树”之称,驰名世界。珙桐在我省的分布原无文献记述。1961年陕西省林科所李家骏同志曾在镇坪县文彩  相似文献   

10.
近日 ,笔者从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 ,该区植物研究获得系列重大发现 :一是发现“中国独有、世界罕见”的中国珙桐 (鸽子花 )原始大群落 ,并考证认定其为历经第三纪冰川的幸存者 ,从而将后河的原始性向前推进 40 0多万年 ;二是发现东南亚面积最大的集中分布的水丝梨群落 ;三是发现世界罕见的成片红豆杉原始群落 ;四是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白辛树原始大群落。位于三峡库区宜昌市所辖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后河 ,处在国际上公认的“奇特的北纬 30度地球圈”上 ,与神农架一同被专家认定为三峡库区南北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  相似文献   

11.
珙桐与气候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稀有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珙桐在古代分布较广,第四纪冰川后,国外已绝迹,仅存于我国一些省区的山林中,被誉为“活化石”。本世纪初,欧洲一些国家从我国引种,如今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园林树种,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为有利于珙桐的引种栽培工作,本文以我省珙桐产地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其对光、热、水的适应范围,以供引种栽培时参考。光、热、水是影响树木生长发育及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素。我省珙桐分布于北纬25°01′~28°36′,  相似文献   

12.
珙桐是世界珍稀古老的孑遗植物,为中国所特有,被列为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有着“植物活化石”、“绿色熊猫”、“中国奇树”的美誉。珙桐花色纯白,盛花时节微风吹来时,宛若一群群跃跃欲飞的白鸽,因而又名“鸽子树”。珙桐木材纹理通直,不易腐烂,是优质用材,种子、果皮能榨油,果内皮可提炼香精,经济价值高。种子处理珙桐种子后熟期长,发芽十分困难,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采用毛种露天低温催芽法效果好。做法是:将采收的珙桐毛种不作任何处理,直接置于冬天寒冷的露天环境中,让其自然冷冻,加速其生理转化。据测定,毛种堆…  相似文献   

13.
珙桐(Davidiainvolucrata) ,别名鸽子花、鸽子树、水梨子,珙桐科珙桐属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和世界著名的珍稀观赏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其树形高大端正,以花开娇艳,风姿绰约,婀娜多姿而闻名于世。为适应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和城市乡村美化之需,浙江省淳安县新安  相似文献   

14.
<正>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属珙桐科,珙桐属落叶乔木,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也是世界著名的活化石植物之一。分布于我国的湖南、湖北西部、四川、贵州部分山区及云南北部。生长在海拔1 800~2 000m的山区林中,  相似文献   

15.
成都平原珙桐驯化繁育及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珙桐为我国特有的单型属树种,被列为我国I级重点保护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经济和生态价值。但以珙桐为主的阔叶林群落逐渐衰退,局域种群的稳定性不尽相同。本研究根据"近区采种"的原则,对成都平原珙桐生物学特性、繁育、栽培及驯化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1)嫩枝插条在50 mg·kg-1吲哚丁酸处理下,树龄为5~6年的珙桐生根率分别约为70%;树龄在11年~15年的珙桐生根率却在50%以下。不同激素(IBA、NAA、IAA)对嫩枝生根率比较发现,以IBA和NAA处理生根效果较明显,生根率在65%~97%间。与嫩枝扦插比较,硬枝扦插明显生根率低,其生根率最高的基部萌生条下段也只达5.5%。2)嫁接苗株高比实生苗低,地径比实生苗大;嫁接珙桐愈合好,植株健壮。3)不同时期沙藏方式对种子出苗率影响不明显。不同温度条件下沙藏的珙桐种子出苗率除低温沙藏出苗率较低外,其余处理对出苗率无促进作用。4)高压育苗繁殖成活率高达87.6%,尤其在珙桐林区,短期内可提供早开花的珙桐苗木。同时,对珙桐人工种植管理栽培技术从低海拔引种栽培、播种繁育、扦插繁育和嫁接繁育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珙桐的引种繁育及自然资源保护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6.
珍稀濒危树种珙桐的生存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珙桐(Davidiainvolucrate)为中国一级保护植物,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的孑遗树种,属于珍稀濒危的单属单种植物。近年来,由于区域开发项目的增多,致使这种古老而珍稀树种的天然分布生境和天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此,本文通过大面积的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研究了珙桐的生物和生态特性,系统分析了珙桐在不同地质阶段的地理分布状况,探讨了促使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年份标准样地调查表明,在没有人类干扰的区域,珙桐种群数量随年份增加;但是在有人类干扰的区域,珙桐种群数量随年份减少;随着人口密度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珙桐种群数量呈对数曲线y=-100.7ln(x)+178.09的速度下降,这表明珙桐种群已由优势种群衰退到濒临灭绝的程度。基于对珙桐的现有研究,提出了珙桐的保护措施。图3参31。  相似文献   

17.
珙桐苞片是重要的生殖器官和观赏部位。将珙桐各个生长期的苞片依据颜色和苞片横径比划分为4各阶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各个阶段苞片及叶片各阶段中的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细胞分裂素(ZT)、3-吲哚乙酸(IAA)4种植物内的主要内源激素含量,分析其比值的动态变化,将叶片各阶段激素动态变化做对比。本实验旨在阐明和揭示内源激素在珙桐苞片发育过程中的的作用,有助于对珙桐苞片生长发育过程的了解,还可以进一步对开展珙桐苞片的生长,激素相关基因调控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珙桐(davidiainvolucrate)是珙桐科珙桐属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和世界著名的珍稀观赏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皖南黄山市祁门县从2002年开始,在江西九江种子公司引种,2006年再次引种,都在大洪岭林场苗圃育苗,种子虽经过处理,但发芽率都在12%以内,这是造成珙桐优良树种在祁门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遮荫条件(50%、25%和自然光)下适应生长1 a后的珙桐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珙桐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生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的遮荫处理下,珙桐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有"午休"现象。但不同光强下出现峰值的大小和时间有差异。不同的光强下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也是不一致的,全天蒸腾速率大小顺序为一层遮荫(50%)两层遮荫(25%)全光照。(2)遮荫下珙桐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柄长均大于全光照下,表明珙桐利用弱光的能力很强,提高了对有限光资源的吸收。遮荫试验结果说明:适度的遮荫(50%透光率)有利于珙桐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20.
湖南珙桐及其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珙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湖南珙桐群落包含多种珍稀保护植物,为独特的群落类型。本文初步论述了珙桐的研究历史、亲缘关系及生境条件,着重分析了湖南珙桐群落的多个特征因子,同时提出了本种珍稀濒危原因的初步看法及行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