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及2007年的鱼粉市场.许多人可能会心痛。的确,由于2006年全年进口鱼粉大幅攀升至令人不可想象的高峰,导致2007年上半年以来鱼粉需求锐减。虽然2007年第三季度以后由于鱼粉价格回归到7000元/t的理性水平时.引起了市场备货,但全年看需求水平仍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
鱼粉的质量现况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10年第一季度,我所饲料检测室按照鱼粉国家标准GB/T19164-2003规定共检测了73个送检鱼粉样品,结果表明,鱼粉的质量仍是参差不齐,现将检测结果汇总分析如下,希望广大厂家在购买和使用鱼粉时引起高度重视。1检测结果1.1粗蛋白质按照国家标准"GB/T6432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规定,测定了34个鱼粉样品的粗蛋白质含量,32个样品的粗蛋白含量在50% ̄68%,其中  相似文献   

3.
鱼粉是一种含有蛋白质较高的动物性饲料。其氨基酸组成完善,富含蛋氨酸和赖氨酸;其 B 族维生素和钙、磷含量也高。用鱼粉配料喂饲,对肉鸡的生长有良好效果。但当在运输、贮存等方面管理不善时,会引起鱼粉变质,造成损失。为了确定变质鱼粉能否喂鸡,笔者进行了下列饲养观察。  相似文献   

4.
鱼粉是各种鱼类的全身或鱼身上的某一部分经油脂分离后,再经干燥压成粉末的一种产品。优质鱼粉应有新鲜鱼粉的外观及色泽,但其颜色随鱼种的不同而有差异,从淡黄至黄褐色到红褐色,但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热过度或者含脂肪高时,颜色会逐渐加深。鱼粉为粉状或颗粒状,表面干燥无油腻感,闻时具有较浓的烤鱼的香味,并略带鱼腥味,但无异味。对不合格鱼粉的简易判断方法如下:1.烧焦鱼粉 也叫焦化鱼粉,颜色偏黑红,外观失去光泽,有炭化感,有焦臭味。这是由于鱼粉在长期运输和贮藏过程中,鱼粉所含的磷高,容易引起自燃,所造成的烟或高温…  相似文献   

5.
鸡肌胃溃疡病也叫肌胃糜烂、肌胃腐蚀症或黑色呕吐病.是由劣质鱼粉中含有肌胃糜烂素或称糜烂因子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不同年龄的鸡群均可发生,但多发生1~5月龄之间,死亡率为0~5%.实践证明,日粮中鱼粉达10%以上时,可发生本病.鱼粉含量越多,发病率越高,鱼粉颗粒越细,发病越严重.现将我地区一例此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马杰 《中国家禽》1996,(4):21-21
使用鱼粉应注意的问题马杰(河北农技师院066900)鱼粉做为一种高蛋白饲料,在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由于鱼粉货源紧张,价格较高、鱼粉的质量差别也较大,因鱼粉质量问题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屡见不鲜。下面就饲喂几种劣质鱼粉引起雏鸡发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对鱼粉的需要量越来越大,有的鱼粉厂生产的鱼粉、杂质多,盐份高或掺入变质的原料。至使鸡食后生长速度慢,产蛋率下降,有的造成食盐中毒,有的发生肠炎,有的甚至引起死亡。使养鸡者蒙受经济损失。为使饲料厂和养鸡户正确使用鱼粉与鉴别鱼粉质量,避免受骗,现将有关鱼粉的常识介绍如下,供作参考。一、鱼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温度、油脂和昆虫通常是决定饲料储存时间和质量的关键。水分含量高的饲料,由于微生物(真菌、酵母和细菌)生长发育迅速而产生热和水。但当水分含量处于平衡时,酵母活动就引起饲料快速产热,当温度升至60~65℃时,饲料就会呈现焦黑状,而升至70~75℃时,饲料就会灼热和着火。预防鱼粉自燃的办法有三种。一是在储存前将鱼粉晾开,使其充分散热;二是将鱼粉装在不透气的迭层聚乙烯袋里,三是添加抗氧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饲料蛋白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需要开发新的蛋白资源。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畜禽水产养殖业所需的豆粕、鱼粉等蛋白饲料添加剂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原来我国是豆粕出口大国,最高时年出口上百万吨,但到1996年豆粕出口停止,1997年反而进口19.3万吨,1998年进口更加大至33.4万吨。鱼粉产量我国历来不能自给,1997年进口鱼粉96万吨,98年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世界鱼粉产量下降了41%,当年五大鱼粉出口国少生产鱼粉155万吨,最大的鱼粉出口国秘鲁出口下降了90%,智利下降了50%,进口鱼粉价格大涨,直接影响了我国畜禽水产养殖业的正常蛋白资源的需求。这些情况更引起我国饲料行业专家们的重视,他们多次在有关刊物上呼吁:要重视开发利用新型高蛋白羽毛粉饲料及装备。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进口鱼粉市场亟待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进口鱼粉可获丰厚利润,进口鱼粉企业急剧增多,千军万马挤上了进口鱼粉的独木桥。我国进口鱼粉市场所表现的这种无序甚至恶性的竞争,已引起业内人士众多的议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肉用仔鸡肌胃糜烂穿孔症在国外已有报道,其原因与某些鱼粉的成分有关。Kulena认为秘鲁鱼粉在肉鸡日粮中达7~10%时会引起肉鸡肌胃糜烂。增村忠宏(1980)证实肉鸡肌胃糜烂是由鲭鱼、鲳鱼为原料的鱼粉所引起,在这类鱼粉中含有过量的游离组氨  相似文献   

12.
鱼粉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其所含的氨基酸全面、比例适当、易消化吸收 ,是配合饲料中较理想的蛋白源。但市售鱼粉的品质有很大差异 ,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用低质原料加工的鱼粉 :如用蛋白质含量较低的鱼类、鱼品加工下脚料、盐、小干鱼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鱼粉 ;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所引起的鱼粉质量的改变 :如鱼油氧化酸败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导致的鱼粉质量不良 ,存贮时间过长引起霉变 ,虫害或贮存方式、条件不当 ,引起自燃造成鱼粉的营养水平下降等 ;在国内常见的还有因人为掺假导致鱼粉质量的降低 :如掺入尿素、羽毛粉、皮革粉、血粉、…  相似文献   

13.
鱼粉是一种优质的动物性蛋白质补充饲料,在饲粮配合时较常使用。可是市场上的鱼粉质量参差不齐,掺杂现象较为严重。由于近年来养殖户的警惕性提高,对所购鱼粉一般都到有关部门作粗蛋白的测定;同时又凭一些经验,能粗略地辨识出优劣。但是有些掺杂手段十分高明,使人们不能用这些常规的方法分辨出优劣,现介绍几种对掺杂鱼粉的鉴别方法:1掺有尿素的鱼粉鉴别尿素是一种非蛋白氮化合物,虽然它的含氮量在46%以上,但是利用价值却很低。饲喂含有尿素的鱼粉,能造成畜禽肾脏损害,钙磷代谢障碍,甚至引起尿素中毒。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取…  相似文献   

14.
三、鱼粉破伪及判劣3.1 鱼粉的色泽属黄棕色(一级品)、黄褐棕色(二、三级品),气味无异臭,无焦灼味。鱼粉厂落后生产工艺是以干法为主,不能进行脱脂除臭,在高温烘干过程中蛋白质有烧焦现象,产品颜色较黑、腥臭味重,不易保存,时间长就易结块、发霉、酸败。尤其是酸败引起的变质,营养的生物学效价显著下降,在水份大于12%以上时,由于酸败导致鱼粉产生毒素——亚硝酸盐,在GB饲料卫生标准中指令鱼粉产生的亚硝  相似文献   

15.
从鱼粉中检出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其中对动物及人致病力强的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对动物及人存在安全隐患的芽胞杆菌、非发酵菌、枸橼酸杆菌等,这些病原菌在进口鱼粉中检出比例也较高。文献报道已检测到动物健康的鱼粉中的毒素主要有:组胺、肌胃糜烂素、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肉毒梭菌毒素等。使用不新鲜、腐败霉变的鱼制作的鱼粉其组胺含量一般较高,当机体摄入组胺超过100mg(或每kg体重1、5mg)时,即可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肌胃糜烂素是组胺的衍生物,主要与鱼粉加工时的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有些鱼粉生产厂家唯利是图 ,在生产鱼粉时掺杂、掺假 ,坑害用户。一般掺假材料有棉籽饼、菜籽饼 ,其颜色与鱼粉相似 ,使人不易辨别 ;有的掺杂有尿素等 ,从而提高含氮量 ,这样经得起含氮量高低的检验 ;有的掺有麦麸、花生壳粉、稻壳粉、锯末等 ,增加鱼粉的疏松度 ,让人摸起来与鱼粉一样疏松。还有的自己不生产鱼粉 ,而把购进的进口鱼粉和国产鱼粉混合 ,用回收的进口鱼粉包装袋包装 ,以进口鱼粉出售。另外 ,有的鱼粉运输贮藏不当 ,受潮发霉 ,造成鱼粉变质。由于假劣鱼粉泛滥 ,养殖户只有学会辨假识假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大部分养殖户都没有检…  相似文献   

17.
陈静 《北方牧业》2004,(10):16-16
<正> 一、发病原因通常引起食盐中毒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大量添加成鱼粉(条)引起中毒。在不清楚家禽的食盐中毒量的情况下,养禽户为片面追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盲目加大咸鱼粉(条)的用量,同时又忽略了咸鱼粉(条)本身的含盐量而造成日粮中实际含盐量超常引起中毒。这种现象在养鸭、幼鸡中最易发生。2.添加食盐治疗鸡啄肛、食羽引起中毒。当家禽尤其是快速生长的肉用仔鸡出现啄肛、食羽时,一般都认为是饲料中营养不平衡导致的,其中食盐含量不足是主要原因,因而加大饲料中食盐的含量或饮给食盐水,而且添加量往往随添加无效而加大,最终导致中毒。3.食盐配比计算错误引起中毒。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强制饲养时,忽略了每千  相似文献   

18.
鱼粉是鱼类饲养中的重要物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因为市场上鱼料的价格较高,鱼类饲养时使用量较大,所以很容易出现掺假鱼粉,采取鉴别及检测的方法,避免采购掺假鱼粉.掺假鱼粉中的鉴别及检测应用,提高了鱼粉的使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鉴别及检测方法在掺假鱼粉中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9.
1雏鸡肌胃溃疡病 雏鸡肌胃溃疡病也叫肌胃糜烂病,是由劣质鱼粉中含有肌胃糜烂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这种有毒物质可能是游离的组氨酸和组织胺,在加热时与鱼粉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本病的特症为病鸡吐黑色物,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  相似文献   

20.
鱼粉中蜡状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由蜡状芽胞杆菌引起的腹泻病。某鸡场鸡群因饲喂了某批鱼粉而引致发病, 经检查证明鱼粉中含有蜡状芽胞杆菌, 经计数为60 ×106 个/g , 远远超出鱼粉的卫生标准。文中对该菌的致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可致死小鼠,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蒽诺沙星、环丙沙星敏感。该研究表明, 对饲料尤为鱼粉的卫生问题, 即饲料源性疾病问题应引起畜牧及兽医工作者的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