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盆景艺术誉为"高等艺术",它是一门包括了盆景技艺、园林艺术、绘画艺术、文学及美学在内的综合艺术。说它是诗、是画,它却生机盎然,应时而变,犹如立体的画,寓意深刻,韵味无穷,犹如无声的诗。它给人以遐想,具有"三度"空间,年复一年,通过巧妙技艺造型并需要时间雕刻沉淀的艺术品。在欣赏一件成功的盆景佳作时,往往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置身于诗情画意中,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正扬派盆景博物馆总工程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说,扬派盆景融"诗、书、画、技"为一体,堪称中国盆景艺术代表作。"层次分明、严整平稳"的风格和"一寸三弯"的剪扎技艺是扬派盆景最显著的特征。正因为如此,扬派盆景技艺才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扬派盆景的成就已占据了‘塔尖'部分,但现在也面临着不少尴尬,非物质文化遗产光靠宣传和老艺人的支撑还远远不够,是时候形成系统的"带徒"机制,培养更多大师,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宣  相似文献   

3.
盆景三思     
卢林 《花木盆景》2008,(8):16-17
一思:传统之精神 中国风情的盆景作品,体现了民间艺术中的创造精神。那众多门派风格的产生与当时大众的乐意接受,其价值远远超过了盆景艺术本身。过去延续下来的优秀风格与技法,成为了现在而言的传统,不论那正统的还是民间的作品最初功能的非艺术性正是人类创造艺术的最初表现,尤以民间作品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盆景艺术历史悠久,在世界园艺当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本文尝试从传统文化和精神当中,探求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目中,盆景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刘少红 《花木盆景》2014,(11):60-61
9月29日,一年一度的岭南盆景痴友会联谊活动在顺德金桂园举行。 岭南盆景痴友会是一个纯粹的民间组合,由曾安昌、韩学年、彭盛材、罗汉生、张新华等人于201 1年自发组成。五位痴友志同道合,在盆景爱好上都是倾情投入,淡泊名利,疏离交易,醉心习艺。痴友会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章程,但却有着统一的共识,即加强交往,互促技艺,繁荣岭南盆景艺术,增强顺德盆景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我看盆景     
李新 《花木盆景》2005,(10):14-16
这篇章如作所说,是“放胆直言”之作。中对盆景界多年来已成定式的一些理念,诸如盆景“高于自然”、盆景是“高等艺术”等等提出了质疑,并作了一些认真的思考。细细读来,字里行间虽觉时有突兀之处,却并没有偏颇之词。也许,作所提出的观点并未完全能让人信服。但这种思辩的态度应有值得借鉴之处。中国现代盆景已进入“创新、求精”阶段.近年来盆景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相比盆景技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盆景理论范畴似乎过于“安静”了。故刊登此,期望读参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动势盆景的发展之路,贺淦荪先生说:"在完善单体造型的基础上,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又说:"树石组合盆景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传自然之神、作者之神于一体,熔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是中国盆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盆景艺术创新的主攻方向,是让盆景真正步入艺术殿堂的必由之路"。树石盆景突破了树木盆景、山石盆景的局限性,组合形式上的多样性,表现情感内容的丰富  相似文献   

8.
正上个世纪90年代末,笔者在一篇素仁盆景专论的开篇语中这样写道:"中国盆景,流派纷呈。余独爱岭南素仁之风格。然今人多务实,素仁风格已鲜有人为,余深以为憾。"(见《中国花卉盆景》1997年第4期《素仁盆景风格谈》)十五年后,笔者又写了《‘素仁’‘文人’辩‘禅树’相与析》(见《花木盆景》2013年第9期),文中在谈到世人总爱习惯性地将"文人画"、"文人树"、"文人木"与素仁盆景等相互铰接在一起而纠缠不清并时常争论不  相似文献   

9.
《花木盆景》2008,(8):20-21
丹·巴顿于1938年在中国香港出生,家中排行十三,前面有六个哥哥和六个姐姐。1969年,时任布里斯托尔理工学院(现更名为西英格兰大学)资深艺术讲师的丹喜欢上了盆景,并且通过自学掌握了制作盆景的基本技艺。丹为了专心钻研盆景艺术,提前从学校退休,专事盆景制作,并应邀参与各大盆景展会的示范表演与盆景理论演讲。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盆景艺术的风格是高雅、豪迈和壮美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是独具特色的。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盆景艺术,自然而然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凝聚着不同于往古的,更加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历史内涵,同时具备了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坚实基础。每个艺术家都应有精品意识,精品是艺术家们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鲜明的地方色彩与时代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  相似文献   

11.
正文人树盆景以"文人"限定,显然这种艺术载体是表现文人的。何谓文人呢?《辞源》、《汉语辞典》(原名《国语辞典》)都解释为"有文德之人"。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各时代,文人成了儒家知识分子的代名词。"文人树"的文人,即是指儒家文人。儒家文人的"文德"是什么呢?文是指有学问会做文章;德是指人的为人之道。儒家文人的"德"体现在儒家思想上。儒家思想(儒学),是孔子创立的思想体系,包括九个方  相似文献   

12.
未来果树盆景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果树盆景的发展为盆景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普通人而言,即使不能完全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和制作者的高超技艺,观看花果也会感到赏心悦目.这本来就和圣哲追求众生愉悦的目标相一致.作为一门微化的艺术,果树盆景的素材来源、品种特性、追求目标都有别于制作技艺已经成熟的树木盆景,如果简单地以为果树盆景就是树木盆景和果树栽培技艺的组合,很有可能顾此失彼,即使制作了大量的作品,也只能称之为果树盆栽.为凸显果树盆景的优势,当以结果为主体,另辟新径,让造型为结果服务,并尽量赋予它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近年对盆景与艺术的关系讨论很多。盆景实践是一门纯园艺的技艺,还是具有很强艺术性的东西?很多热心于盆景的人,起初都是从园艺实践方面开始的,而当他们追求树桩风格的时候,艺术性和原创性在他们的实践中就是作用了。事实上,当我们改造树桩的时候,盆景的艺术原理就在起作用,只是作用的多少罢了。这些艺术原理就包含在通常所运用的“盆景规则”这中。  相似文献   

14.
<正>双干式盆景是树木盆景常见造型形式之一,两干组合,形式灵活多变,相映成趣,既增加了层次感,又显得生动活泼。此次精选3件颇具文人风格的双干石榴盆景与大家共赏。《扶摇》是笔者打破常规创作思路,有意为之的一件作品。图1、图2分别拍摄于2012年的3月和10月。从图可以看出当年这件石榴盆景的形态较为稚嫩,许多小枝条尚未修剪。  相似文献   

15.
《花木盆景》2008,(8):29-31
魏绪珊,男,1941年生于山东省日照市。工作之余酷爱盆景艺术,拜中国台湾盆景大师梁悦美教授为师,虚心钻研盆景艺术,数十年如一日。其作品清新自然,古朴典雅,风格独特,不拘流派而自成一家,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展览中荣获各类奖项。2001年退休后,为潜心研究盆景艺术,推广、宣传盆景这一中华艺术瑰宝,他在日照市征地40亩,  相似文献   

16.
正已故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乐国先生是我的恩师,他曾写过一篇文章《盆景是文化》(《花木盆景》2005.11B),文中写到"盆景是文化,它和诗、书、画……一样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盆景艺术讲究文化内涵、讲究人品个性和意境的表现"。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似乎盆景的文化属性也在渐渐稀释,而大家对盆景技艺的关注却与日俱增,不能说这是个不好的现象,但我认为盆景只有上升到文化的层次,才足以成为艺术,而恰恰也是因为注重文  相似文献   

17.
正1991年,非洲盆景协会宣告成立,它是世界盆景友好联盟(WBFF)成员之一。20多年来,非洲盆景致力于与世界各国的盆景艺术交流学习,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制作技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经过他们的努力,现今非洲盆景在世界盆景的舞台亦有了一席之地。2015年10月22日-25日,以"非洲的天空下"为主题的第四届非洲盆景大会在非洲西开普省的市政厅举行。以前我看到的非洲盆景都是通过朋友的书和CD,这是第一次我去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常说创作盆景作品"贵在发现、精在技艺、重在养护",一件成熟的盆景作品从发现素材到因材施艺以及最后的精心养护,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在日常养护与管理中,摘芽是五针松盆景保型的一个重要环节。大部分盆友都是在春季五针松新芽萌发后进行摘芽,把参差不齐的新芽切摘平整,使之不抽发徒长枝,保持原有枝片的优美造型,均衡长势,促使侧芽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花卉》2015,(17)
中国盆景的艺术具有上千年的传承历程,经历过历史的变迁和许多的自然灾害,最终得以保留成为了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我国的盆景艺术是一种高等的艺术文化,既能美化自然又具有文化底蕴。盆景技艺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其独特的社会地位,不但能够装点园林还能增添园林的独特魅力,而且本身堪称集"诗、书、画、技"为一体的迷人园林。但目前盆景技艺在现阶段的传承和发展中却面临着很多困境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简介:郑国顺先生,生于1958年,安庆市人,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安庆市盆景艺术研究会会长,安徽省盆景艺术大师。他生长在皖江文化名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盆景创作与研究上,尤其致力于松、柏盆景创作。十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微派盆景的传统技法,在继承和发扬徽派盆景传统方面有所突破,创作上走出了徽派传统模式。其作品弘扬微派雅士盆景中借景抒情的特点,在盆景艺术共性中追求自己的创作个性,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