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11年3月14日,《湖南日报》报道了辰溪县城郊乡王家坪村女村民李杰将自己在外打工赚的钱买了收割机、油菜免耕直播机等10多台农业机械,上门为村民耕种田地服务。2009年9月,她租赁了村民11公顷稻田自己耕种,2010年共收稻谷8万多公斤。她搞农机服务和耕种田地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以南宋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连续家"快乐牧场"鲜奶吧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主城区开业,为广大居民提供"没有防腐剂、绝对零添加"的当日鲜奶,深受广大居民欢迎。鲜奶吧的创办者是一位"80后"的女大学生。10年养牛路,她带动了附近村民致富,鲜奶吧又让她成为全市鲜奶直销"第一人",她就是刘晓红。创业养牛,艰难起步成规模2003年,大学毕业的刘晓红放弃了深圳的好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养牛创业。刘晓红回忆说:"那时候,我自己只有5头  相似文献   

3.
赵海伶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青川开网店,不仅帮助自己致富,还带动周围农户的收入提高。她的故事赵海伶,"5·12"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青川县的女孩。22岁的她2009年从四川外语学院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在淘宝网上开了家小店,专卖青川土特产,目前月收入上万元,不但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勇,男,现年40岁,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河西村农民,2004年10月,靠在外打工10年所积累的资金和掌握的养殖黄粉虫技术回到家乡成立了丰达虫业有限公司,当起了民企老板,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之路,而且还解决了邻村8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在当地被人称为返乡创业明星.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改变就业观念,选择返乡创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并造福桑梓。80后郭晨慧便是其中一员。3年前,郭晨慧从北京一家游戏公司辞职返乡创业,以电子商务形式经营土豆、藜麦、奶皮等内蒙古农特产品。过去,她是村里人羡慕的首都白领;现在,她是带动农户增收的电商专家。从北京到内蒙古,400多公里的归乡"路",郭晨慧走了10年。郭晨慧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她留在北京一家  相似文献   

6.
<正>从一个大山里走出来,连大学都念不起的农家女,带着梦想经过多年的打拼,如今,农家女周元源在四川泸州市龙马潭区当上了老板,拥有自己的花卉市场、苗圃基地以及家庭农场等绿色产业,年产值预计400万以上。现年32岁的周元源来自四川叙永县一个贫困山村,19岁从南充农校园艺专业毕业后,她应聘到成都一家润滑油公司,跑起了销售。2005年4月,通过对四川泸州市场的几次调研,周元源决定回家乡创业开花卉租赁,并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你愿意,可以给10年后的自己寄张明信片,由别人来为你投递。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户部巷美食街上,有一家专营"慢递"的小店,小店的主人是四个80后女孩,她们的创业念头完全是一时冲动。李琛是小店的发起者,2010年,李琛去北京旅游。在创意街,她看到了网上有名的"熊猫慢递",店  相似文献   

8.
正"走,回农村去。"现在,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开始返乡,掀起了农村"双创"的热潮,他们将在外学到的技术、理念带回农村,想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闯出一番事业。而这仅仅只是农村农业"双创"队伍中的一支。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深入推进,一大批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人员投入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双创"人数越来越多。农业部农村创业创新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办公室  相似文献   

9.
<正>龙雅宜是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研究员,一辈子从事草本花卉研究,科研成果丰硕,著作等身,她亲手栽培的花卉种类有1000多种,隶属40多个科、100多个属,是我国在研究宿根花卉,尤其在培育多倍体萱草、铁线莲及百合等花卉方面的著名专家。"龙先生"是大家对龙雅宜的尊称。先生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后分配到中科院北京植物园工作。先生说自己能一生从事于花卉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以来,山东青州市黄楼街道大力实施花卉电商创业计划,鼓励花农"网上卖花",通过建设花卉电商示范街、制定优惠扶持政策、优化配套服务等措施,增加来源于网络渠道的花卉订单,为花农实现二次创业创造了有益环境。移植线下产业集群"上网"位于新花卉市场西厅和中厅之间,由20家沿街商铺组成的"花卉电商示范街"是该街道花卉电商创业者提供的重要平台。于2013年5月入驻新花卉市场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20,(2)
正在江宁的绿水青山间,坐落着网红民宿、设计师手工作坊、乡村野味餐厅等多个"好去处"。600多名大学生扎根农村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大学生纷纷"下乡",扎根乡村注入新鲜血液走进谷里街道徐家院村,一间名叫"若谷"的民宿,尤为引人注目。简欧风格的装修,餐厅供应当地特色野菜烹饪的美食。民宿的主人马超,是一名土生土长的"80后"村里人。他从江苏大学毕业后,曾在外闯荡10年。2016年,徐家村启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村里味美的野菜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尝鲜"。马超心中的创业梦想被激活了,他当即决定返乡开民宿。在不久前举办的南京农业嘉年华江宁系列活动主会场开幕式上,一只只可爱的奶油小南瓜很是"吸睛",不到半斤的小南瓜身价高达20多元。它的"创造者"——晟鲜果蔬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张静,是横溪街道一名返乡创业女大学生,同时也是一名"新农人"。从河海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因为热爱农业,她带着2万元资金毅然回乡创业。  相似文献   

12.
5年前。房淑霞只身来到漳州,在花卉走廊承包了600平方米的土地.种上了当时还没人敢种的加纳利海枣及一些耐寒棕榈科植物.成立了房淑霞花卉种苗场。这几年她的业务越做越大.基地面积已经从最初的600平方米发展到了近10公顷.她讲述了自己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3.
正"我不想荒度人生,我要在年轻时好好拼搏一番。"两年来,这个信念让吕晓芳成立了浙江省缙云县地缘家庭农场,注册了物联网软件,申请了西红花水培装置实用新型专利,投资完善了农场硬件设施……,走上了智慧农业创业的道路。找到创业方向今年32岁的吕晓芳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办过修理厂、做过小生意,还当过英语代课老师,然而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吕晓芳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吕伟德教授那里了解到,西红花属名贵紧缺药材品种。她当即对种植西红花产生兴趣,并决定跟  相似文献   

14.
<正>10多年前,她背着不满一岁的儿子,怀揣85元钱,从村里来到云南省会泽县城创业。这个叫张建兰的女人做梦也没想到,油炸马铃薯(别名洋芋)一年也能卖得100多万元。目前,她正在申请注册"洋芋西施"的商标。怀揣85元创业张建兰出生在云南省会泽县郊一个村子里,从没上过学,大字也不识一个。26岁的时候,她嫁到会泽县小乌龙乡。虽然没有文化,但她不甘心窝在山里一辈子,总想出来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5.
最近见到赵林飞,她正忙着商标注册的事,除了"旺夫部落",还想再注册一个有显著长白山文化的商标。"这样,消费者一看到这个商标,就知道出自我们长白山区了。"她说。今年30岁的赵林飞,大学毕业后赴荷兰斯坦顿大学深造,2008年任职于美国迈阿密市希尔顿酒店,待遇丰厚。可是仅仅过了一年,她就毅然回家乡创业,  相似文献   

16.
桥头牧歌     
<正>24年来,她只唱一首歌,那就是"桥头牧歌";24年来,她只走一条路,那就是"兽医之路"。24年里,她风雨无阻地穿行于大小村庄和无数养殖场。她将如火的青春燃烧在广袤的原野,把科技的雨露播撒到群众的心田。每每行走在山间田野,一声声金妹子,让她感到无比亲切自豪。她就是怀化市辰溪县桥头乡动物  相似文献   

17.
今年34岁的李强.2002年结婚后在外打工多年.先在广东的一家电子厂打工.虽然每月有一些固定收入.但他觉得与其做一名打工仔.还不如自己创业实现财富梦想。  相似文献   

18.
正"15万尾鱼苗订单攥在手里!要脱贫致富,桥寨人找了个好出路!"陈运荣村支书十分感慨地说。2015年6月21日,在通道县牙屯堡镇桥寨村到处可见青翠的禾苗,听到潺潺的水声。稻田养殖的"埋头鲤",已逐渐成为桥寨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46岁的陈敏凡是桥寨村一个普通农民,在外务工多年,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艰难支撑起自己的家。前年,得知村里大多数农户发展的"埋头鲤"很有市场潜力,便返乡创业,并成为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18,(22)
正陈美丽,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杭州和金华工作过。2015年底,她放弃银行的工作,回到老家浙江金华开发区汤溪镇白鹤殿口村,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说起离职回乡下创业的初衷,陈美丽的回答很简单,"为了孩子"。当时,家里地基刚批下来,陈美丽就此开启自己的"美丽家园"建设。她对原来的房屋设计结构进行了调整。然而成功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打造"美丽家园"的过程中,陈美丽  相似文献   

20.
顾仕权 《农家致富》2012,(20):56-57
发现养狐商机,江南女子"卧底"取经赵红芳今年40岁,家住江苏省金湖县陈桥镇新桥村。从1996年开始,她的丈夫梁晓军由于厌倦了土里刨食的苦日子,自己开始创业。然而事事不顺,养鸡遭遇鸡瘟,养鱼又遇上水灾。几年下来,他不仅把积蓄赔了个精光,还负债2万元。赵红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她在翻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