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水产科技》1992,(5):44-44,43
广东水产学会淡水渔业专业委员会经与澳大利亚有关科研单位联系,取得一批金鲈、银鲈养殖的技术资料,其中包括:金鲈人工繁殖技术、促性腺激素诱导金鲈排卵和产卵的研究、金鲈幼鱼和鱼苗的摄食和生长及澳大利亚几种鲈鱼类等,已译成中文,并已提供试养单位和个人参考应用。最近又得到澳大利亚鲈鱼养殖专家S&;#183;罗兰(Rowland)博士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澳洲银鲈及其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洲银鲈〔Bidyanusbidyanus(Mitchell)〕又名银鱼立、甘旨鱼 ,英文名SilverPerch。原产地为澳大利亚莫莱 -达令河流域。作为食用鱼 ,其肌间刺少、肉质鲜美、肥而不腻 ,受到消费者喜爱 ;由于澳洲银鲈的适应性和抗病力强 ,生长又快 ,广东、福建等地已进行移植。现根据近年来上海市南汇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示范基地养殖澳洲银鲈的经验 ,对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养殖技术作简单介绍。一、形态特征据澳大利亚养殖专家LancePerker先生介绍 ,澳洲银鲈的祖先生活在海里 ,后来移至淡水中生存繁衍 ,故在…  相似文献   

4.
银鲈全人工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鲈(Bidyanus Didyanus)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河流域,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淡水经济鱼类。银鲈体呈银灰色,细鳞;适温范围广,2~37℃皆可生存,最适生长水温20~28℃;广盐性,在纯淡水及半咸水中均可生存;食性杂,在河流中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性温和,起网率高。  相似文献   

5.
淡水银鲈(Biduanus bidyanus)属鲈形目(Peraponidae)、鱼刺科(Terapoidae)。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河(Murray-Dadling)流域,是澳洲东部有名的淡水经济鱼类。淡水银鲈体呈银灰色,细鳞,肉质好,无肌间刺.肌肉具弹性且略有香味,体内胶性脂肪充积,肥而不腻,营养丰富,是一种商品价值高的优良品种。据记载  相似文献   

6.
澳州银鲈(Bidyanus bidyanus)(图见彩中插2)是银鲈的一种,为澳大利亚本地的一个淡水品种。其肉质鲜嫩、少刺,可食率达60%,深受游钓业者的喜爱。澳州银鲈属广温性鱼类,生存温度为2~37℃,对溶氧的要求较低,并具有较广的pH值适应性。属杂食1生,人工养殖可投喂配合饲料,2~3年可达性成熟,怀卵量大,可达15万粒/千克。可进行池塘、水库、网箱、工厂化等养殖。本项目组于2006-2008年间在工厂化养鱼车间成功进行了澳洲银鲈的商品鱼养殖,现将养殖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澳洲银鲈(Bidyanus Bidyanus)又名甘旨鱼,原产地是澳州昆士兰省的Morry-Darling河流体系。1996年,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昌盛渔业公司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银鲈苗种进行试养,经过多年的养殖试验,在鱼种培育、成鱼养殖、亲鱼培育、苗种繁殖以及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养殖模式等方面取得成功,总结并得到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澳洲银鲈养殖技术。一、澳洲银鲈的生物学特性澳洲银鲈的鱼体稍呈纺缍体型而侧扁,头部细尖且口小,尾柄细长。体侧线上方至背部颜色较深,常呈灰黑色;体侧线下方至腹部以上则呈白金色或黄色;腹部则呈白色。体侧线明显延伸至尾柄中央。澳…  相似文献   

8.
正澳洲银鲈(Bidyanus bidyanus),又名银锯眶鯻,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鯻科(Teraponidae),原产于澳大利亚Murray-Darling河流域,具有性温和、养成率高、饵料系数低、生长速度快等诸多优良性状,且该鱼环境适应性强、易驯化,适宜在淡水池塘、海水池塘以及山塘水库养殖。近年来,我国多地从台湾省引进该鱼,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鉴于澳洲银鲈良好的开发前景,诸多学者先后  相似文献   

9.
澳洲银鲈 ( Bidyanus bidyanus)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 ( Murray- Darling)河流域 ,属广温性鱼类。该鱼体色银白 ,肌间刺少 ,肉质鲜美 ,头小 ,可食部分所占比例大 ,食性杂 ,不互相残食 ,生长快 ,适宜在淡水池塘、水库养殖。近年来 ,闽南地区从台湾省引进该鱼 ,获得较好养殖效益。但由于苗种来自台湾 ,价格较高 ,难以推广养殖。自 1999年以来 ,笔者进行了银鲈人工繁殖试验 ,并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   1.亲鱼试验用亲鱼是用 1998年 5月从台湾引进的 3cm左右银鲈鱼种在本地池塘饲养选留而得。选择体重 1.1~ 1.2 kg、…  相似文献   

10.
<正>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泥鳅苗种,主要是靠人工捕获得到的野生泥鳅鱼苗,可占市场供应量的80%。由于野生泥鳅苗体内有大量病毒、细菌和有毒有害物质,在之后的养殖过程当中会出现一系列的病害问题和一些不可预见的疾病。但人工养殖泥鳅培育出的苗种由于科学孵化、科学喂养则不会含带这些病毒细菌。在人工养殖孵化的过程中,泥鳅种苗生长速度快且病害少。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在泥鳅人工苗种孵化技术这方面,鸿腾水产公司具有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刘必美 《科学养鱼》1994,(11):15-15
甲鱼人工孵化技术甲鱼的产孵期一般在五月下旬到八月上旬结束,如用薄膜棚加温可提前、延长产卵期,达到多产卵提高效益的目的。那么如何将亲鳖产下的卵提高它的孵化率和成活率呢?本人经几年的实践,总结了几点看法。一、把好消毒关孵化鳖卵所用的孵化箱、孵化用砂(河砂...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广东省水产厅与省水产研究所于七月下旬召开了全省鲢鳙人工孵化技术会议,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广泛交流了技术经验并对今明年的鲢鳙人工孵化任务作了安排。为了贯彻会议精神,广泛地推鲢鳙孵化技术,省厅还发出通知,要求各专区设立指导站,开展群众性的孵化运动。通知说:去年省水产研究所鲢鳙人工控制池塘产卵孵化成功后,由于各地党政重视和加强领导,目前全省已有25个县(市)54个单位  相似文献   

13.
刘金兰  吕娟 《水利渔业》2007,27(5):9-11
通过对澳洲银鲈消化道蛋白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蛋白酶活性以幽门垂最高,为(1780.43±474.52)μg/(g.m in)。蛋白酶活性从高到低顺序为幽门垂>后肠>前肠>胃。胃、肠道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6和7.4。初步探讨了人工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含量对澳洲银鲈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当饲料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29%、35%和44%时,消化道不同部位的蛋白酶活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陈永乐  简绍基 《水产科技》1999,(4):24-25,20
银鲈(Bidyannsbidyan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条纹鱼科(Teraponidae),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Murray-Darling)河流域。一般体长35—40厘米,体重0.75—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8.0公斤,是该流域游钓业、捕捞业特别喜爱的四种鱼类之一。其资源量日益减少,目前在该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已不多。  相似文献   

15.
采用肾细胞直接制片法获取银鲈(Bidyanus bidyanus)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银 鲈的染色体数2n=48,核型公式为2m+2sm+6st+38t,臂数 NF=52,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但在一条染 色体中发现随体。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银鲈血清、肝脏、肌肉3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苹 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等3种同工酶图谱,结果表明3种同工酶在银鲈中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17.
澳大利亚银鲈的人工繁殖和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乐  简绍基 《淡水渔业》1999,29(12):30-32
银鲈(Bidyanusbidyan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条纹鱼科(Teraponidae),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Murray-Darling)河流域。一般体长35~40厘米,体重0-75~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8-0公斤,是该流域游钓业、捕捞业特别喜爱的四种鱼类之一。其资源量日益减少,目前在该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已不多见。银鲈体形似梭形,色银白,故得名。肌间骨少,肉质鲜美,可食部分大,肉片率达40%。银鲈适应性广,生长较快,体长5厘米、体重2克的鱼种,12个月可生长至1…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报道了淡水银鲈大批量人工育苗技术及其早期生活史阶段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银鲈(Bidyanusbidyanus)属鲈形目,条纹鱼科,闽南一带又称为金鳟、甘旨鱼。该鱼适应性强、广温广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澳大利亚将其开发成最温和的养殖品种和理想的游钓鱼类之一。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澳大利亚银鲈的体形似梭形,体色呈银灰色且富于光泽,鳞片细小,幼鱼阶段体形较修长,随着生长其体干宽度逐渐增加。前鳃盖骨有片状的细突刺,第2鳃盖骨的后端有2个突起的棘,背鳍有硬棘12支,其末梢尖锐,捕捉时容易互刺受伤。胸鳍及腹鳍各有1对硬棘,臀鳍有3支,尾鳍内凹,上下末梢呈圆弧形。头及嘴小,齿细。2…  相似文献   

20.
黄鳝(Monopterusalbus)是我国近年养殖发展十分迅速的特色淡水鱼类之一,其养殖已遍布全国,靠自然捕获的苗种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黄鳝苗种供应问题严重限制着黄鳝大规模养殖生产的发展.2018年开始引进良种黄鳝进行选育,并着重在人工繁殖条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养殖试验.经过近3年的养殖,积累了一定的人工繁育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