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境要求以艺术构图手法与生态学原理营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植物景观,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在公园、居住区、休闲广场等绿地中与其它景观元素共同营造不同类型的花境植物景观。本文结合华南地区花镜营造以及实践进行分析,为整体设计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许改平 《现代园艺》2021,(6):125-127
花镜具有一次投入多年观赏的特点,符合现代构建节约型、可持续型园林景观理念和自然生态型概念。国内的花镜多见于上海、广州、杭州、南京等大中城市,以宿根花卉为主的混合花镜为主,是其公园和街头绿地重要节点景观提升的重要形势。杭州的花镜景观主要应用于核心区公园绿地以及西湖风景区。国内花镜的设计应用并不普遍。分析了花镜设计原则、植物材料选择、花镜应用形式,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城市花镜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园景观中采用的花镜,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种植形式,从属于园林绿地。在公园景观设计中使用花镜,不仅可以帮助平凡的植物变得有生机,还可以呈现一种意境美。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植物的材料将花镜分成1-2年生草本花境、宿根花卉花境、球根花卉花境、灌木花境、专类植物花境和混合花境。它的设计形式也能分为单面花境、双面花境和对应式花境。本文探讨了公园景观应用花镜的设计以及当前在城市公园中花镜绿化现状与当前的应用问题。以期为城市公园花镜设计提供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花镜作为一种模拟植物自然生长的园林应用形式,在营造植物景观时发挥着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从花镜植物材料本身出发,考虑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植物材料自身的个体特性,如花期、色彩、株型、质感,以及考虑植物景观的可持续观赏性等方面来研究如何合理选择配置花镜的植物材料。针对各城市花镜配置水平不均衡的现象,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长效混合花镜是一种景观水平高,并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植物配置模式,符合现代园林行业对植物景观可持续性与生态多样性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长效混合花镜的理论研究与营建水平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南通地区花镜应用时间短、次数少,且植物材料不够丰富;长效混合花镜栽植模式在南通地区更是并未得到实际运用。针对南通地区长效混合花镜进行了系统研究,可以优化地区景观配置形式,提高南通地区园林绿化物种丰富度,为长效混合花镜在南通地区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园林行业多元化发展提供实践依据。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①对花镜及长效混合花镜在国内及国外的理论研究及实践作出分析。②总结学术界对花镜及长效混合花镜概念的不同阐释,明确花镜及长效混合花镜的概念,并分析长效混合花镜的特点。③从调研分析、平面设计、竖向设计、背景设计等方面,对长效混合花镜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探究长效混合花镜在南通地区的具体设计手法与运用形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花镜在国内迅速推广,已成为城市绿化与美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花镜景观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就是缺乏地域特色,全国花镜景观相似度太高,不能体现当地独特景观。通过分析北京地区气候特点、乡土植物种类,以及北京地区花镜发展状况,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营建适合北京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花镜的方式方法与花镜后期养护要点,并筛选出一批适应北京地区的优秀花镜材料植物。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地区城市绿地为例,分析了花镜的设计要点。通过实地考察,对花镜材料的选择、植物的配置形式、应用景观效果及后期养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居住区绿地空间的植物尺度与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居住区的绿化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与居住区建筑建设速率相匹配,居住区植物景观建设往往期盼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忽略了对植物空间尺度的把控和对植物种植密度的合理化设计。植物尺度与种植密度决定了植物景观的空间形态以及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居住区绿地空间的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分别从植物个体空间尺度、植物种植尺度与种植密度以及杭州居住区绿地案例3个部分综合分析居住区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中有关于植物的尺度应用问题以及植物的种植密度问题,并给出空间营造改善的相关建议。讨论如何从植物造景的角度,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区绿化空间,提升居住区绿地环境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廖怡  郝桂枝  姜竹颖 《现代园艺》2021,(3):151-153,155
成都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近年来的城市绿化建设越来越好,特别是在绿道建设和公园提升改造方面;而花镜作为一种观赏期长、换花少、管理养护成本低的景观,也迅速地发展了起来。通过探讨成都市植物园的花镜景观营造,研究如何结合现有场地情况确定花镜应用形式和应用手法,并对成都本地花镜植物材料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种植的种类,以期为其他公园的花镜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覃婧 《现代园艺》2011,(11):111
在公园、休闲区以及居住地等绿地上配置上不同类型的花镜,能够给人以极大的视觉效果。以小桃源花镜方案设计为主线,对花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具体探讨了小桃源植物景观的现状和改造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贵阳市登高云山公园是贵阳市唯一一个示范性公园,也是目前贵阳市品种最全、最新的花镜景观。对公园中具有代表性的花镜样地进行调查,通过花镜类型对样地周边的植物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类别花镜植物中,禾本科植物优势最大,蔷薇科其次,百合科、木犀科、杜鹃科并列第3;最佳配植模式为观叶草本+观花草本+观花灌木+观叶灌木+观叶乔木,以期对花镜植物景观的搭配、构建等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植物配置在居住区绿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是在满足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考虑绿化景观效果和安全,使绿化与美化相结合,丰富了居住小区的室外环境,为居民创造出生态优良、景观优美、环境优雅的人居乐园。本文从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类型,植物的空间功能,植物配置原则以及不同区域的植物景观配置的方法 4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以延吉市商业居住区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延吉市36个商业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运用AHP法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准则层权重值从高到低的排序为生态效益、视觉质量、服务功能;指标层中权重值排在前4位的依次为植物乡土性、植物色彩与季相变化、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观赏性;36个延吉市商业居住区中,植物景观评价结果Ⅰ级10个,占评价总数的27.8%,Ⅱ级19个,占评价总数的52.8%,Ⅲ级7个,占评价总数的19.4%,无Ⅳ级,表明延吉市商业居住区植物景观总体较好。基于评价结果,提出延吉市商业居住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设发展中,为满足城市居民居住需求,居住区"开放式"模式得以推广应用。开放式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也随之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关注。如何营造开放式居住区植物景观,逐渐成为优化居民区内容结构的重要部分。以开放式居住区植物景观为主题,以开放式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原则入手,简要分析了开放式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朱勤建  周丽娟 《花卉》2019,(2):36-38
结合现有对居住区植物景观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嘉兴市云东公寓绿化植物运用及景观现状,从绿化植物景观应用情况、植物景观配置特点等几个方面对嘉兴市云东公寓的植物景观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总结出云东公寓植物景观的特点: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植物配置形式丰富多样;植物景观层次及色彩丰富;立足乡土树种等,并且对居住区绿化种植密度大、草坪面积过大、草本花卉单调以及养护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为今后江南地区居住区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莒县盏元御景花园为例,论述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指导思想,总结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时植物选择的原则,并对居住区景观的植物配置方式进行分析,指出居住区园林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植物造景是居住区景观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品种选择和植物空间营造是植物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到项目所处地区的气候,以及环境特点来选择植物材料,植物材料的选择对整个项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每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但是各个项目在设计手法上都有相通的地方,如果可以总结、掌握这些设计手法,就可以对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邢台龙岗示范区项目为例谈居住区植物配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秋季北京植物园花镜、花坛及其他形式的植物景观的考察、分析,总结秋季植物景观的选材、搭配、及展示方式,以期为华北地区秋季植物景观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顾金明 《花卉》2019,(22):152-153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苏州百花节植物园花镜进行实地调查,深入阐述了目前该植物园花镜配置方式以及后期的养护情况,既然能够对花镜在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因素,环境因素等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植物园花镜的应用,并提出在花镜景观建造中养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青岛市居住区夏季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园林美学、景观评价理论和实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指导理论,运用BIB-LCJ法和SD法对青岛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景观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居住区中植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居住区植物配置景观较好,植物群落丰富的景观具有更高的美景度。该项研究为青岛营造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居住区植物景观,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