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2019年11月初,汨罗市白塘镇白玉精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基地负责人黄志红和当地村民们正商量着对中药材进行采收等事宜。"这几年给贫困户每户每年创收8000元左右。"黄志红指着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的玉竹、白及和黄精等中药材,高兴地说道。黄志红曾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管理学教授,2015年,他回到家乡汨罗种植中药材,当起了"药师"。从一个农业的门外汉到如今的白塘镇中药材产业致富带头人,黄志红凭着一腔热血和不服输的干劲,闯出了一片农业发展新天地。  相似文献   

2.
正在素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美誉的药都江西省樟树市,有位科学种植药材的农民——金土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药都药材种养合作社理事长黄菊林,他靠刻苦钻研种植中药材致富,致富后他不忘初心,积极行动带动周边药农一起创业。聪明而又不失憨厚朴实的黄菊林,出身于农民家庭,一个"穷"字断送了他到大学继续深造的机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中药材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特色产业,近年来中药材种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贫困地区充分发挥当地生态环境优势,结合当地群众种植中药材的习俗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因势利导,因村施策,大力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让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未来,随着中医药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必将成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良药"。  相似文献   

4.
<正>天刚亮,左跃林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些辣椒摘下来就要送去合作社,小范说这种辣椒如果不及时烘烤会影响质量。"左跃林口中的"小范",叫范祥灵,今年只有24岁的她毕业后回乡种植工业辣椒,试种成功后,带着村民一起致富。"别人忙着找工作我忙着创业"。寻甸县甸沙乡红果树村委会海拔高,坡地多,村民世世代代只能以种玉米和土豆为生。1993年,范祥灵就出生在这里。靠着父母勤劳的双手,范祥灵走出甸沙,走出寻甸,顺利考上了昆明学  相似文献   

5.
正初秋,盂县西烟镇南头村的千余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里,成片药材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临近收获,启耀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南秀斌隔三差五地到地里查看药材的长势,与社员们商讨采收计划,估算最佳采收时间。从带领村民规模化种植中药材、研究野生中药材的驯化栽培技术,到扩大种植规模、完善中药材产业链,43岁的"药材大王"南秀斌正一步步地实现着"振兴盂县中药材产业"的梦想。2012年,南秀斌带头流转了南头村200亩土地,出资成立了中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家能开垦荒山,靠种植珍稀苗木脱贫致富,多亏了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卫,她不仅免费赠送珍稀种苗、有机肥料给我们,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苗木,是农民群众致富领路人,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她!"在益阳市资阳区迎风桥镇,村民们对张卫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乳山市徐家镇吴家电村的“致富网吧”里,8台液晶电脑一字排开,20名村民正在三三两两地一起上网。陈昂是村里的葡萄种植大户,种植了20亩无核巨峰葡萄。自打村里的“致富网吧”向村民开放,他每天都来上网,现在主要是浏览青岛果品批发市场和济南堤口路果品批发市场的葡萄最新报价信息,春夏则在网上看看葡萄高产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5月,笔者来到桃江县桃花江镇栗树嘴村种中药材的地里,只见成片的玉竹长势喜人,3名村民正忙着拔草、施肥。"我在基地学了技术,在自家也种了几块地的中药材,如今长得一腿深了。"村民莫赛美兴奋地比划着。他是村上因病致贫的典型贫困户,靠着在中医药基地务工和股份分红,2017年收入近4万元。栗树嘴村田少山多,交通闭塞,是省级重点扶贫示范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水稻种植。2013年,该村创业青年封志强联合村上种养大户发展中药材种植,5年来,共开发名贵中药材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7,(2)
<正>在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镇南新庵村,有一位叫吕定云的村民,她扎根田野,依靠自己的勤劳努力种植西兰花等蔬菜,创造出了不凡的业绩。她还热心帮扶村里的其他种植户解决种植上的难题,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50岁的吕定云原先在慈溪市城区做副食品生意。1993年是榨菜丰收大年,吕定云意识到种地也是能够致富的,便在慈溪市长河镇承包了2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土地,与丈夫一起开始种植榨菜和棉花。第二年,吕定云看到当地  相似文献   

10.
<正>他,依靠智慧和双手,历经十多年打拼,把一个当初几个人的小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固定资产三千万元、自有药材种植80公顷的大企业,成为全省最大的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他,以"龙头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模式,完成从种植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带动七千农户致富,全县中药材种植年产值达4.5亿元,创出了中药材行业津津乐道的"禾宝"模式……这一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济南市禾宝中药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孟建。  相似文献   

11.
<正>杨秀敏是靖宇县启运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个人种植50亩人参、天麻等中草药。她参加了白山市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参观后,她学习到了一整套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她决定带领全村农户共同富裕起来,把龙西村建设成靖宇县有名的中草药种植基地,让全村农民过上富足的生活,把龙西村建成小康村。在培训机构的指导下,她鼓励村民和自己一起种植中草药,但村民害  相似文献   

12.
熊飞 《农家顾问》2014,(3):29-31
<正>在山区种植中药材,与种植玉米、土豆等常规粮食作物相比,效益明显较高。但中药材一是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严,二是市场价格起伏波动较大,缺时为"宝",多则为"草",因此虽有不少农户很想通过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但却因风险过大不敢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陆川县中药材种植现状、存在问题,为助推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陆川县为对象,实地走访调查中药材种植情况,分析陆川县中药材的种植现状、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建议。【结果】调查发现,陆川县成立了专业合作机构,培育了一大批种植专业户;橘红种植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重要的药源基地,橘红种植初具规模;限制陆川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土地经营权分散,规模种植难;农业种植风险大、投入高,农业投入不足;产业开发力度差,大部分产品只是原材料,没有与加工、制药厂形成对接,产-供-销产业链没有形成;主产品不突出,品种多、杂、乱,难以形成名牌产品;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得不到充分推广应用。【建议】确定主导品种,制定相应的政策,形成一心抓品牌的局面;搞好土地经营权流转,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种植中药材;增加政府和社会资金投入;加强主导中药材的开发力度;加大中药材人才引进和培养;大招商,招大商,引进和培育一批种植企业、大户;充分依托和利用好"南方药都"这个大市场;充分利用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中药村产业,并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措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4.
正周登学是瓮安县银盏镇鱼河社区的村民。从28岁时起,他一直在外打工,二十多年的打拼,他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不少宝贵的经验。3年前,他决定回乡创业,发展猕猴桃种植,带动父老乡亲一起致富。记者来到银盏镇鱼河社区周登学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只见建在山坡田地的"T"型水泥架密密麻麻,村民们正穿行其间忙碌劳作。周登学今年53岁,他告诉记者,过去他一直在修文打工,从事猕猴桃种植。虽然在外发展得还不错,但周登学心中有一个在家乡土地上创业的梦想。2014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翼城县南梁镇冯史村村委主任助理吴海玲凭着智慧与执着,为村民们找到了一条致富路。冯史村是翼城县人均收入较低的一个贫困村,仅有2216亩地用来种植粮食,2008年人均收入只有2100元。吴海玲到村后,决心带领村民致富。为选项目,每次她到城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邵县巨口铺镇津溪村,村民们喜笑颜开地为黄精忙碌着。只因黄精成为了村里的主打产业,让百姓更好地奔"钱"程。津溪村位于巨口铺镇西北方,系省级贫困村。2017年以来,津溪村在新邵县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组织返乡创业人士和中药材行业专家成立湖南精亿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以黄精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目前,该公司已累计投入资金850万元,种植黄精等中药材约41公顷,3年共帮村民增收180余万元,其中劳务增收130余万元,土地流转增收5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崔孟河畔,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铁棍山药村"。全村一半以上的土地种植了铁棍山药,由于铁棍山药营养价值高,去年每斤卖到七八元钱,仅此一项全村收入300余万元,村民靠种植铁棍山药增收致富。村民吕永平介绍,孟庄村种植山药的历史已有百年之多,只是过去一直在零散的地块种植普通山药。2005年,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药材市场全面升温,金银花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节节攀升,种植金银花成了农村致富又一门路。种植金银花不需要强劳动力,且种植一次,收获几十年,因此成了大多农户致富首选项目。  相似文献   

19.
<正>马银彩,卢氏县瑞东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始人,卢氏县瑞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河南省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河南农业大学培训班第3期学员。马银彩主要从事名贵中药材九大仙草金钗石斛、铁皮石斛和其他石斛的人工授粉、驯化、仿野生栽培种植、技术管理、销售和业务扩展。她在网络销售平台创办的“名优山货”直播间,除线上交流技术、售卖合作社的产品外,线下每年还为当地村民无偿提供致富信息,义务推销香菇、鸡蛋、挂面、红薯粉条等当地土特产100万公斤,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药材市场全面升温,金银花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节节攀升,种植金银花成了农村致富又一门路。种植金银花不需要强劳动力,且种植一次,收获几十年,因此成了大多农户致富首选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