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吉祥鸟窝     
在我的家乡,一户人家如果房前屋后有一片竹园,其间又有几株高大的古树,这些树便成了老门老户的招牌。如果这些树上还有鸟窝,这鸟窝便被视为吉祥的图腾,是家庭兴旺的象征。小时候,我家屋后就有一片竹园,其间有不少大树,据说有一两棵是祖父的祖父栽下的。有了这竹园,有了这树林,自然引来了不少鸟儿来我们家落  相似文献   

2.
那是困难时期,天灾人祸,我却得了一种叫不出名来的病。腿的关节部位溃烂,止不住流脓流血。本来瘦得像麻秆一样的腿,肉一点一点烂掉。真是“鹭丝腿上刮精肉”。那年月,命都难保,哪有钱治病啊!但父母还是拼命凑足了钱把我送到医院。医生诊断后摇了摇头,这好像是对我弱小生命的否定。母亲“扑通”一声跪在医生面前,父亲二话不说,把我背起来就离开了医院。母亲在后面呼喊着,但父亲头也不回……到了一个土地庙前,父亲把我放下,只见他奇怪地找了一个树权,在庙前的地上桶起蚂蚁窝来。不多时,炸了窝的蚂蚁,黑压压的倾巢而出,父亲不…  相似文献   

3.
雪天想回家选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回家可重温当年打工像在坳口等到我时焦急的那句话“儿啊你回来哪……”选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回家可再一次远远地仰视坳口上那慈祥的银玉镶嵌的佛雕靠近后再轻声唤“娘啊好冷哪……”选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回家娘在路上又会说“有钱无钱都不挂就盼过年能圆个家……”娘啊选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跟您回家纵然可细数这一路纷飞的花朵却无法数清您那被霜雪梁就的一首白发父亲,犁……父亲的犁弯弯的父亲的犁坯却标在的土地任父亲的犁翻来覆去父亲任日月和风雨翻来覆去翻来覆去疫工松松活活地肥沃起来了翻来覆去父…  相似文献   

4.
风县坪坎乡银母寺村窑洞湾1995年3月4日发生山林大火时,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冲上火场,与烈火英勇搏斗,壮烈牺牲。以自己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少年英雄壮歌。人们将永远记住他的名字:沈来学。 沈来学是坪坎乡中心学校初二学生。发生火灾那天,他正在和父亲一起干活。中午,奶奶给他端了碗饭,他刚吃几口,就听外边有人喊:“后头茅坡着火了,快去打火”!他父亲沈宏民也急匆匆跑进屋说:“山上起火了,你若能去,就跟我去打”。沈来学说了声:“能!”便和父亲向屋后着火的山上冲去。他父亲  相似文献   

5.
前人栽树     
前人栽树向斌我家在这个村子里算得上老门老户了。50年前,正是祖父年轻体壮的时候,他在这片荒坡上一锄一锄地平出屋场,一砖一瓦地垒起房子,又在房前屋后见缝插针地栽满了树。斗转星移,人世沧桑。我出生时,祖父早已作古。待我稍谙世事,祖母便指着一帧发黄的炭精像...  相似文献   

6.
家乡的树     
我的家乡在我国的中部,地理上不南不北,没有什么特色。表现在树木上,似乎也就“乏善可述”,没有什么值得为她夸耀的名优品种,不像南国有独木成林的大榕树,结红硕花蕾的木棉,也不像北国,有光洁挺拔、成林成片的白桦,它们都是可以入诗的,而在我的家乡呢?所有的只是一些普通的树木,杨柳桃杏梨之类的,都很常见,不值得为它写诗,为它咏唱的。上中学时,读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心里跳出意外的惊喜。啊,原来桐花是可以入诗的,而桐树,在我的家乡不正很多么?我的家乡正是以桐为名的呀。每到春天,家乡的山野上所有的桐花一起开放,远望去的确像洁白的云彩,一层层,一片片,高高低低,随着山岭起伏漂移,如果你走进去,也还真有一条宽阔的大路,从桐花丛中蜿蜒穿过,把你带向万里之遥的远方。传说周朝初建的时候,曾经“苞茅裂土”,分封王室,其中就有一位“王叔”被封在我的家乡,因此地多产桐树,故称“桐国”。从此,这周的子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下来。一直到今天,家乡仍然以产桐树著称,只是此桐是否是彼桐,颇让我思量。我小时候就喜欢在桐树下玩耍,和小伙伴们一起把桐花摘下来,插在柳条上,编织成花环,然后戴在颈项上,或者爬到树上,...  相似文献   

7.
故乡屋后的那棵老槐树啊这个假期我又不能去看你了我梦中的老槐树记得当年常常爬到你的胸口吃着你乳汁一样香甜的花儿在你的怀里撒娇听你讲风里的故事……过年了,你的孩子来看你了你很心酸像个围裙里少了零食的母亲拿不出招待孩子们香甜的花儿你哭了老槐树呀,你身上的那个疤好了吗脚上有暖和的鞋子穿着吗还有没有淘气的孩子掰你的头、折你的枝前年,他们说你老了说你病了说你身上有虫子了要砍了你我说,不!只要有我,老槐树就该坚强去年,他们又说要在你的脚下建一所漂亮的还是我大声地说,不!老槐树你知道吗你知道你的孩子在遥远的他为你担心、…  相似文献   

8.
我出生在吉林临江,那是祖国东北的一个边陲小城。它有长白林海的簇拥,更有鸭绿江水的缠绕。父亲的工作正是守卫这片青山和绿水,他是一名森林公安。不过,小时候他最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倒不是父亲那身帅气的公安制服,而是父亲的勤劳和简朴。与平时生活中一样,父亲在学习上对我很严格。他不看名次,只看分数,所以每每赶回家报喜的我,总要在父亲那里碰一鼻子灰。父亲读书不多,但若不是时代环境所限,以父亲的智慧,今天绝对能考入名校。我小学时参加了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白天由老师辅导,晚上就是父亲辅导。父亲的方法虽然不像教科书中那样严…  相似文献   

9.
漠上柳     
纳林河是我的家乡,这里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誉,无定河、纳林河两条河流穿境而过,像两条玉带缠绕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小时候,父亲工作调动,我和母亲也随着去那里住过几年.但在儿时的记忆里,对那里的柳树似乎没有太多的印象,想来是少不更事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10.
山魂     
柱子把父亲背上了山。柱子说:“爹,你考我吧?”爹摇摇头,只问午饭吃什么菜。柱子说,昨天下山专门买了猪肉,还有酒。爹问:“有豆子吗?”柱子说:“有,买了5公斤呢!”爹说:“那就吃豆子吧!煮一碗,熬一碗,炒一碗,别的菜都不要。”柱子就按父亲安排的去做。父亲坐在木凳上,什么话也不说。后来,父亲站了起来,来到朝东的一个窗口,拿起望远镜朝外望。父亲说:“柱,东山那边的映山红还没谢呢!”柱子就笑:“爹,都六月天了,哪还有映山红呢!那是杉木林长的新芽,被太阳映红了哩!”父亲来到北边窗口,举起望远镜望了好一会,又问:“…  相似文献   

11.
麻雀     
天未放亮,一觉醒来眨眨眼,我梦见了麻雀。梦得很自然,那是模糊的记忆里藏得很深很深的事:我将诱雀的门打开,伏在地上却居高临下,几只麻雀飞落进来,我将门关上……还是祖父的祖父建造的老木屋,座落在桃李成荫,竹相摇曳的乡野上,距村一里地。远远望去,木屋美丽而宁静。父亲与叔伯从不打闹,母亲和叔伯母们从不高声叫骂,院里院外,除了犬吠声家禽鸣叫声,一天到晚从不停息的就是雀噪。我小时候就生活在雀们的天地里。没懂事时,走路摇摇摆摆手握未根竹竿朝雀们追打;稍大一点,便学会拉石子偷袭,雀们恐惧地逃避,但我一转背,它们…  相似文献   

12.
家乡管父亲的兄弟叫爷,祖父的兄弟叫爹,正好跟北方颠个倒儿。二爷突然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地告诉我,乡下的两棵泡桐树被老李砍了,而且卖了一个好价钱。我知道二爷泣  相似文献   

13.
我与“树”很有缘份,我们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我出生以前。我家是个园林之家,自祖父起就从业于“树”,以“树”为生,待“树”如人,兴“树”之利。爷爷是个老秀才,他视“树”如命,做了一辈子“树”的工作,既“树”木,又“树”人。他在家“树”木,在房前屋后和自家的...  相似文献   

14.
一株鱼鳞松很早就想到海边落户。这天,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老山杏朋友。他说:“我本是森林贵族,却祖祖辈辈生活在原始森林,寂寞孤独,简直受不了。我要到海边扎根。”山杏道:“我们的家乡何其富庶,脚下有肥沃的黑土地,身边有烂漫的山花,高兴时随风起舞,安闲时聆听百鸟争鸣,何孤独寂寞之有?大海虽然广阔,但海边却不是我们的去处。你可不能随心所欲,冒然行事。”鱼鳞松很不高兴,问:“我比海边那些碱莲草如何?难道我没有他们高大?”山杏说:“那些矮趴趴的野草,怎么能跟你比,你像一峰骆驼,他们就像一群老鼠。”鱼鳞松又说:“难道我没有勇气?”山杏说:“十级大风都不能叫你弯腰。”  相似文献   

15.
哭泣的老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哭泣的老树”指名木古树之外的那些成熟后期至过熟的树木。老树不都是高龄,常见的杨、柳几十年就到老龄,无性起源和速生树种老龄来得更早。老树的特征是:生长减慢、枯枝、秃顶,甚至心腐、空腹。这样的树在城乡、公园、老一点的厂矿、学校常见。不信,指给你北京的几处你去瞧瞧:香山公园大门外买卖街两侧衰老的刺槐;八达岭青龙桥火车站(老站)左右出现枯梢的榆树;清华东路北道旁的过熟、断腰、空腹的柳树(见照片)……我感到这些老树给人的感觉也颓丧,他们好像在哭,我也想哭……哭什么?浅说:一哭老颜衰态无人喜爱——失去了观…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树     
卢永 《国土绿化》2024,(1):62-63
<正>父亲似乎与树有着不解之缘。父亲喜欢种树,也种过很多树,它们中有的已成为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大树中几棵最大的。父亲说:“多种一棵树,村里就多一点美,后人就多一片荫。”对于父亲所说的话,我深信不疑。父亲是地道的农民,种庄稼、种树都是一把好手。老家小院四周栽满了刺槐、柿树、梨树等,它们棵棵树干粗壮,树冠硕大,枝叶茂密交错。一年四季,院落四周花香鸟鸣,蜂蝶飞舞,是村子里难得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泥蛙兄弟     
蛙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然而我却做了一件愧疚难忘,永远也对不起泥蛙的事。那年岳父60大寿,家里家外忙个不停,看岳父满脸的喜气,高兴极了。作为女婿的我想为他老人家分担一些活计,减轻活儿份额,便主动请缨:“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岳父说:“算了,你们年轻人就等着吃我的寿宴吧!”既然如此,我便走到一边去了。不久,岳父大呼我:“快来帮我剖泥蛙。”一说剖泥蛙,我想推辞:“我不知道怎么剖。”“没关系的,我来教你,保证你一学就会。”显然,这一回想躲也躲不了了。岳父麻利地揭开桶盖,手握一只大泥蛙,先是把泥蛙洗净,然后用拳头砸泥蛙的头,等…  相似文献   

18.
父亲有一部"林史",一部用心书写的"林史"。从小就听父亲说,他小时候每天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由于家里劳力不多,每天赚取"工分"少,日子过得异常艰苦。虽然我无法触摸到那个时代最痛苦的神经,可是从父亲的话中便也能知晓大概。  相似文献   

19.
春天物语     
正燕子泥四季的泥土并不一样,那是父亲告诉我的。阳春三月,燕子回归时节的泥土是最有活力的,燕子筑巢、农家建房、做田埂都在此时,因此,春泥也被称作燕子泥。农家的娃子都是在泥土里滚大的。我孩提时的生活充满了欢乐,而带给我欢乐的也便是那些随手可取的泥巴。立春以后,我和小伙伴们就开始在塘前屋后到处挖泥,然后再找有水泥地面的地方去摔打。当年村头有座水泥桥,我们都争抢着到那里摔泥。十几双小手一齐抡开,只听见一片  相似文献   

20.
北芪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林区不产茶。人们喝茶大都到商店去买,什么“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应有尽有。但以我父亲为首的几个林子里的叔叔大爷们,喝不惯那种昂贵的南方茶,他们喝的茶是自己制的。 我父亲他们常喝两种茶,一种是黄芩茶,另一种是黄芪茶。黄芩茶沏出茶汤是红色的,像云南风庆“101”。黄芪茶颜色橙黄,像桔子汁,不过非常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