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桂林漓江上游的灵川县重视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加大对各种破坏森林资源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倾心呵护漓江水源头 ,从根本上确保漓江这个黄金水道流域千嶂叠翠水长流。灵川县是桂北的一个中等林区县 ,毗邻国际风景旅游名城桂林市。森林资源丰富 ,现有天然林面积140190公顷 ,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面的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和东南面的海洋山水源林保护区 ,涵盖漓江水域的上游和中游。做好灵川县的水源林保护这篇文章 ,对桂林漓江这个旅游黄金水道的给水、调水、补水和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建设及桂林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漓江流域森林植被景观恢复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合平  徐刚标 《广西林业科学》2001,30(4):163-165,188
分析漓江流域森林植被的景观生态问题,探讨流域森林植被景观恢复的技术和途径,包括源头森林植被景观、农田森林景观和河岸森林景观可能的规划措施和方法,指出地带性植被景观的恢复是漓江流域风景区的森林恢复唯一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发展中研究了影响桂林漓江流域发展演变的堤坝渠堰,探析了桂林漓江流域主要水系演变对城市规划发展造成的影响,探讨了漓江流域堤坝渠堰的营建智慧,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近年来随着桂林工农业发展、人口的增多以及旅游业兴起,漓江流域内也出现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水质下降、水土流失、枯水期延长、水生物减少、河床损坏等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桂林农业、工业、水运等相关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为此,分析了漓江在桂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探讨了漓江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漓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建设是桂林市正在进行的城区大“手术”的宗旨。桂林市委市政府正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优势,着手把桂林建设成一个风光秀丽,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 城市外围,桂林按世界一流水平启动了漓江植树与水土保持、漓江流域绿化、漓江中上游水源林保护、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等工程。 漓江流域绿化与水土保持由国家林业局指派北京林业大学专家负责总体设计,总投资8 530万元。其中集自然保护、旅游、珠江水源林保护建设于一身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正启动综合考察工程,计划建成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 绿色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森林资源的管…  相似文献   

6.
桂林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是甲天下桂林山水的摇蓝,奇特的喀斯特经大自然风,雨、热等因素的长期“雕刻”,奇峰耸立、形态万千、景色秀丽、尉为壮观。尤其是蜿蜒穿梭于喀斯特地区的漓江,山峰浴水、山水相依,似一江流水千幅图,天然百里长卷画廊,系桂林山水的精华。桂林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自然资源丰  相似文献   

7.
正4月25日-27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4年再次踏上八桂大地。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风雨兼程,步履不停;足迹所至,牵系民生;殷殷关怀,暖人心田;谆谆嘱托,催人奋进。擦亮绿色底色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桂林是一座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这是总书记在漓江流域考察时,对当地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的肯定与期许。  相似文献   

8.
正猫儿山的初夏,天气仍然偏冷。但,记者还是按既定的时间,随广西林科院森林生态专家团队一行前往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看建在这海拔2142米的半山腰上的广西漓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森林小气候梯度观测塔""集水区测流堰""标准地面气象站""漓江源"……广西  相似文献   

9.
1998年五月间访问桂林的时候,见到了环保界的许多朋友,聊起桂林的山水、生态、旅游、环保来,似乎都离不开漓江。确实,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如果漓江一旦变黄、变质,或者萎缩、干涸,或者变成别的什么东西,那桂林就不成其为桂林了。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新年第一天,广西第一个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关注方向的社会艺术组织——桂林生态诗书画摄影研究院在桂林成立。来自桂林12县5城区文联、诗词文学书画摄影艺术家、爱好者等10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据了解,桂林生态诗书画摄影研究院是广西目前第一个以生态文明建设普及和生态文化培育传播为主要关注方向的纯公益社会组织。该研究院依托花坪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协助桂林市林业、环境保护以及桂林市12县、5城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立足举世闻名的漓江,为大桂林和漓江生态态环境保护、生态文  相似文献   

11.
毛竹作为生态和经济两用林,是桂林市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毛竹产业,特别是对现有12万公顷的毛竹低产林进行改造,提高竹林的立竹量和改善林相,对保护漓江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大桂林旅游圈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业提供优美的环境资源,及为不断繁荣的桂林竹制品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议桂林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桂林漓江全长214km,流域面积12285km^2,对流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漓江流域水资源危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漓江流域枯水期漓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造成漓江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主要有地理环境和大气的影响;流域内工农业与生活用水增加过快;上游森林的林分结构不合理,林地涵养水源能力弱;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致使水源林枯竭等方面。针对漓江水资源危机形成的原因,从保护漓江上游生态环境,节约用水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桂林以甲天下的山水闻名于世。因此自治区党委、政府确立了桂林以旅游和农林为重点构建桂北经济区的发展战略 ,提出了把桂林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构想。桂林在参与西部大开发,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议这篇文章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桂林市林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目前桂林市共有森林面积2588.74万亩 ,森林覆盖率为62.05 %。这些森林的蓄水为396座水库和72条江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 ,从而保障了桂林工业和365.03万亩农田的生产用水和470多万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连续6年获自治区表彰 ,森林…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2月10日讯:近日,由北京林学会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同承担的北京市科委"北京密云水库流域森林景观恢复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课题通过了专家验收。在这一课题中,北京林学会率先打破行业、地域的限制,从林、农、水、经济等多个学科角度,研究北京和河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协调发展的问题。专家们认为,课题组从密云水库流域森林景观破碎化、森林生态功能较低的现状出发,借鉴国内外先进  相似文献   

16.
李宁 《绿色科技》2015,(2):197-199
基于3S技术对漓江流域进行了生态环境的整治与科学规划,利用遥感图像作为整治与规划的底图和参考,联合GPS观测技术,建立了一套漓江生态规划与整治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为漓江航道的开挖和疏通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实现对漓江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位的实时的动态监测,实现漓江流域相关信息的资源类型、分布、查询以及更新、统计和分析。通过3S技术平台系统对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了整治对策,为实现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及资源信息化和建立高效实用的漓江流域生态整治与规划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保护和营造水源林对解决漓江枯水问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漓江流域森林与水源林变迁的历史与水流量的关系、猫儿山林区水源林的地位和作用、漓江上游森林的水文功能现状等方面阐述了保护和营造水源林对漓江的重要性,保护和营造水源林是解决漓江枯水问题的最首要、最根本的措施,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说起桂林,人们会想到“山水甲天下”,但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桂林清秀柔美的山、清澈灵动的水,或者说,只看到了桂林外在的美。只有将目光落到那一片片青翠的竹林上,只有走进那郁郁葱葱的森林,感受到生态与环境的生机盎然,才能体会到桂林蕴涵着的人文之美。因为这林、这山、这水,莫不倾注着林业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诠释着他们对美好生存环境的不懈追求。走进森林看桂林,才能看到一个天工与人力共同缔造的精美作品。  相似文献   

19.
“宅后青山老山界、门前绿水漓江源”,“家居漓水青山畔,人在春风和气中”。1月21日,由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桂林市硬笔书法家协会、桂林文化艺术学校、桂林炎黄书画院,共同主办的2006年“关注漓江源保护母亲河”免费送生态春联大行动,在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启动。桂林市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桂林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唐贤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桂林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孔祥珠及桂林市文化艺术学校的“小书法家”近20人,现场为当地群众书写、赠送一幅幅充满生态气息和迎春气息的生态春联,给广大群众带来了一份新年祝福。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知道桂林是以溶岩取胜的自然风光,桂林的风景主要是由漓江和环城的奇峰以及分散在市区内的风景点所组成。这些风景点象珍珠一样把桂林风景串成一条闪耀着奇光异彩的桂林风光。本文想谈谈桂林风景点的特点及其建设。一、桂林风景点的特点: 桂林风景点是以奇美秀丽的孤峰为主体,山中常有洞穴,洞内石壁上历代留下较多的诗画碑刻、壁书,这些孤峰多在漓江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