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基于6个重要农艺性状的四川地区大蒜资源表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四川地区81份大蒜种质资源的株高、叶长、叶宽、假茎长、假茎粗和鳞茎质量6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评价,同时结合海拔高度开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大蒜资源的遗传变异丰富,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9.13%~73.43%,其中大蒜鳞茎质量的变异系数高达73.43%。6个农艺性状可综合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804 6%,第1主成分反映植株株型,第2、3主成分反映鳞茎质量。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将81份大蒜资源在欧氏距离169.8的水平上聚为4个类群,类群Ⅱ适合作为选育独头蒜品种的重要资源,类群Ⅲ适合作为选育高产大蒜品种的重要资源。海拔高度与大蒜鳞茎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假茎长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脱毒大葱农艺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毒大葱从幼苗期至收获期的株高、最大叶片长度、叶片数、假茎长度、假茎茎粗等性状优于未脱毒大葱。在收获期脱毒种子大葱与未脱毒种子大葱的最大叶片长度、叶片数、单株重量和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假茎茎粗则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假茎长度无显著差异。脱毒种子大葱比未脱毒种子大葱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外源补硒和黄腐酸钾(FAK)对缺硒地区土壤和洋葱种植的效应,采用盆栽方式,以东北缺硒黑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黄腐酸钾配施不同浓度硒(Se,0.1%、0.2%、0.3%)对洋葱富硒转运特征、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洋葱各部位硒含量随着亚硒酸钠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优化配方处理相比,FAK施用后能提高洋葱对硒的富集系数,增加根到鳞茎的转运系数;随着施硒浓度的提升,洋葱中硒含量显著增加,FAK与0.1%亚硒酸钠配施时,根到鳞茎的转运系数最大,鳞茎到假茎和假茎到管状叶的转运系数最低。较优化配方处理,FAK能提高洋葱产量,FAK与0.1%亚硒酸钠配施时,洋葱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洋葱株高、假茎粗、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也优于其他处理。温室盆栽条件下,"优化配方+0.5%FAK+0.1%硒"施肥处理对缺硒土壤中洋葱的鳞茎硒富集、产量和农艺性状具有较好促进效应,为最佳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4.
增施钙对镉胁迫下大蒜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营养液水培方式,探究了镉(Cd2+)对大蒜生长、光合特性、主要矿质元素吸收及品质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增施不同浓度钙(Ca2+)对镉胁迫大蒜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镉胁迫处理可明显减小大蒜植株的形态指标(株高、假茎粗、假茎长、鲜质量和干质量),降低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减少根中矿质元素(N、P、K、Ca、Mg)含量并增加镉积累,降低蒜薹和鳞茎(蒜头)的外观品质(鲜质量、蒜薹直径、抽薹率和鳞茎横径)及营养品质(大蒜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增施钙可有效缓解镉对大蒜生长的抑制,随所增施钙浓度的提高,大蒜植株的形态指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大增幅分别为54.4%、26.0%、45.2%、61.4%和77.3%;同时,增施钙能显著提高镉胁迫大蒜叶片的色素含量及光合参数(Pn、Tr、Gs),其变化趋势与形态指标相似,最大提高量分别为44.6%、36.6%、31.8%和18.4%;另外,增施适量钙增加了镉胁迫大蒜根中矿质元素含量并减少了镉积累,有效提高了蒜薹和鳞茎的外观、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
李志萌 《长江蔬菜》2014,(10):22-23
以成都二水早大蒜品种为试材,研究2种种植密度及单层、双层2种播种模式对大蒜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层播种或加大种植密度,对大蒜植株株高、假茎高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鳞茎大小、抽薹率、独蒜率有极显著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蒜头直径随之变小、抽薹率下降、独蒜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南方地区生长种植、外观优良且高产的大蒜资源,本试验以195份国内外大蒜种质资源为材料,系统调查了大蒜11个农艺数量性状在湖南长沙的表型,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5份大蒜种质资源在南方地区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分布范围为15.94%~45.87%,其中单头鳞茎质量在大蒜资源中变异程度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数量性状之间几乎都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与鳞茎性状具有相关性的植株农艺性状为株高、叶长、单株叶片数、地上假茎高和地上假茎粗,且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5.96%,包含的要素信息量可以基本反映11个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通过聚类分析,195份国内外大蒜种质资源可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和第Ⅳ类群的性状指标均较为优异,初步筛选出适宜南方地区生长的优质资源13份,为南方地区大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蒜气生鳞茎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吉福  许娥 《蔬菜》1999,(12):35-35
大蒜通常是以蒜瓣(地下鳞茎)进行无性繁殖的,在长期的无性繁殖过程中,易感染多种病毒并在体内积累,导致品种种性退化,产量和品质下降。而大蒜有性繁殖产生的气生鳞茎,在抱子体和配子体的世代交替过程中,均有“自然脱毒”的过程。我们针对大蒜的繁殖特点,采用大蒜气生鳞茎留种技术,进行有性繁殖1年,使其“自然脱毒”,然后再进万无性繁殖,可使大蒜每6672m2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一、气生群茎繁殖增产效果据试验,用实生种繁殖出的第3代大蒜与始终以蒜头进行无性繁殖的大蒜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生长势强。植株生长繁茂,株高增25…  相似文献   

8.
植物免疫诱抗剂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植物免疫诱抗剂氨基寡糖素和几丁聚糖对黄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黄瓜生育期4次施用2种植物免疫诱抗剂,并在苗期、生育期测定黄瓜株高、茎粗、单果质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黄瓜苗期,株高增高4.4%~7.4%,茎粗增加2.7%~6.9%;生育期内,黄瓜株高增高10.57%~13.57%,茎粗增加8.1%~13.8%,地上部鲜质量增加17.5%,干质量增加18.5%,单瓜质量增加8.01%~10.12%,每667 m~2增产约300 kg;综上说明,植物免疫诱抗剂对黄瓜具有较好的促生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离地栽培模式下马铃薯脱毒苗高密度栽培对农艺性状和原原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脱毒苗栽培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当密度增至300株/m2时,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栽培密度有利于马铃薯脱毒苗生长。当密度为300株/m2和260株/m2时,合格薯(单薯质量3~5 g)占比较大,分别为53.59%和41.8%,说明提高栽培密度能够增加合格薯比例。当密度为180株/m2时,单株有效结薯数最多,为1.8粒/株;当密度为300株/m2时,总产量最高,为489粒/m2;当密度为260株/m2时,有效结薯数最多,为390.3粒/m2。生产上建议采用260株/m2的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10.
以‘金乡白皮蒜’为试材,采用设施水培探讨了不同K+浓度对大蒜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可显著增加大蒜幼苗生长量及根系活力;当营养液K+浓度为6.0mmol/L时,大蒜幼苗叶长、叶宽、假茎高、假茎粗、根长及根系活力最大,绿叶数及根系数最多,大蒜幼苗叶片、假茎、鳞茎及根系干、鲜重也最大,较不施钾处理干重分别增加133.91%、167.22%、146.31%和116.74%,鲜重分别提高168.34%2、43.18%、153.24%和128.78%。  相似文献   

11.
脱毒兰州百合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董铁  李红旭  郝燕 《北方园艺》2007,(7):146-148
通过对脱毒兰州百合试栽后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脱毒兰州百合较常规不脱毒的开花后各物候期延迟3~9 d,整个生育期延长8 d左右;在各物候期,脱毒兰州百合地上、地下各器官的生长量始终较常规苗大,其中,叶片数在前期的(幼苗期及显蕾期)差异为极显著,而开花期后差异显著;但鳞茎重量的差异却与此相反,前两个时期差异不显著,而开花期后差异极显著;根重在幼苗期及开花期差异显著,而在显蕾期及谢花后差异极显著.根数始终表现为差异为极显著.脱毒兰州百合的叶绿素含量及内外在品质都有提高.不同海拔的3个试验地点,脱毒兰州百合均表现出优于常规未脱毒兰州百合的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12.
以脱毒嘉定白蒜为试材,研究水肥供给对组培苗和组培鳞茎的生长及原原种质量的影响以及继代次数和组培鳞茎播期对原原种质量的影响,然后进行脱毒原种和常规蒜种的生产比较试验。通过水肥供给试验筛选出最佳处理组合(组织类型为组培鳞茎、32 孔穴盘、灌溉时间为30 min、补肥间隔为14 d);15 代组培鳞茎相比8 代组培鳞茎更适合用于嘉定白蒜原原种繁育;相对晚播有利于提高原原种鳞茎中正常分瓣比例,但是显著影响鳞茎生物量的积累;在生产比较试验中,脱毒大蒜原种各项生长指标以及鳞茎质量均显著优于常规蒜种。试验结果为实现嘉定白蒜脱毒种苗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蒜苗生产中化学肥料用量过大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设置CK(不施肥)、T1(普通化肥常量施肥)、T2(普通化肥减量施肥)、T3(缓释肥减量施肥)、T4(缓释肥常量施肥)5 个处理,研究缓释肥替代普通化肥对蒜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减少化肥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T1 处理相比,T3 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蒜苗茎粗、叶宽、假茎长、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也可显著提高蒜苗中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各指标分别增加78.2%、84.2%、12.6%;可显著降低蒜苗硝酸盐及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大蒜素含量,产量增加4.1%,净收益提高9.7%。综上所述,缓释肥减量施肥有利于蒜苗生长,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又显著提高蒜苗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为本试验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全程营养解决方案对大蒜长势、根系数量、感病率、抽薹率、倒伏率、蒜薹和蒜头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 种习惯施肥相比,全程营养解决方案明显提高了返青期和蒜薹伸长期大蒜的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显著增加了大蒜根系数量;蒜薹抽薹率显著提高了23~26 个百分点;倒伏率显著降低了30 个百分点;叶枯病和根腐病的发病率均显著降低。全程营养解决方案蒜薹和蒜头产量分别为192 kg·(667 m2-1 和1 537 kg·(667m2-1 ,每667 m2 净收入增加495~581 元。表明全程营养解决方案可以促进大蒜生长,减少病害发生,实现增产增收,适宜在山东金乡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ptimum plant population has been shown to be one of the most crucial determinants of the marketable yield of bulbous crop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best plant arrangements for maximum yields and maximum bulb quality in rainfed garlic (Allium sativum L.) grown under Mediterranean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row width and plant spacing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the two cvs. Morado de Pedroneras and Germidour, were investigated on Córdoba, Spain, in Vertisol Chromoxerert soil. In 1987–1988, a wet growing season, higher yields and higher bulb quality were obtained than in 1988–1989; cv. Germidour yielded more per unit of land area of higher quality bulbs during both seasons. Narrow row width and/or narrow plant spacing resulted in higher values of dry matter, LAI, LAD, CGR and yield, whereas wide row spacing and/or wide plant spacing resulted in higher ware-sized bulb yield. LA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yield (r2 = 0.96**) and total dry matter (r2 = 0.90**). Mean leaf surface was affected by plant density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showed a high positive relationship (r2 = 0.90**) with the percentage of Extra grade of bulbs (>50 mm). As a result of this study, a row width of 45–60 cm with plant spacing of 12–16 cm is recommended for cv. Germidour and 45 × 16 cm for cv. Morado, to maximize the proportion of high-quality yield under Mediterranean rainfed cropp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堆肥及其浸提液在设施温室甜瓜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甜瓜蜜世界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功能性堆肥及其浸提液对甜瓜生长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品质、单果质量及产量的影响,探讨堆肥及其浸提液在设施温室甜瓜栽培上的应用效果.为其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堆肥及其浸提液促进根系发育,有利于甜瓜叶面积、茎粗和株高的增加及叶片叶绿素的累积;显著提高qP,对Fv/Fm影响不显著;促进果实营养物质的累积,提高产量且改善品质;使甜瓜提前上市5-6d;降低施肥量63.28%以上,进而减少肥料成本42.86%。  相似文献   

17.
以75份长荚豇豆品种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75份长荚豇豆品种的14个农艺性状,以期更好的挖掘利用长荚豇豆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参试的75份长荚豇豆品种荚长、叶片含水率和叶厚3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最小,性状最稳定,而豆荚含水率、667 m^2产量、荚肉厚、初花节位、单荚质量、叶绿素含量、小叶长宽比、茎粗、第3节长、荚横茎、百粒种子质量等11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较高,可作为豇豆选育与筛选改良的方向。14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豆荚含水率>667 m^2产量>荚肉厚>初花节位>单荚质量>叶绿素含量>小叶长宽比>茎粗>第3节长>荚横径>百粒种子质量>10%>叶片含水率>荚长>叶厚。14个农艺性状可转化为8个主成分,其中特征值前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2.41%,能较好代替14个农艺性状来评价75份长荚豇豆品种。75份长荚豇豆材料在欧式距离为11时可分为Ⅰ、Ⅱ、Ⅲ、Ⅳ、Ⅴ5类,其中Ⅱ类产量高,适合海南种植,Ⅴ类产量最低,不适合海南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