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早期断奶是当前国内外养猪业中一项先进技术。应用这项技术可使母猪在产仔后7天开始补料.28~30天断奶,母猪年产仔猪2.2~2.4窝.比传统方法多产仔0.7~0.9窝。这项技术可明显提高母猪繁殖率、仔猪育成率和增长速度。超早期断奶仔猪好饲养、抗病力强、成活率高。为推广这一新技术,吉林省农科院开发研制出超早期断奶仔猪全价饲料.超早期断奶仔猪全价饲料可弥补母猪乳汁不足.促进仔猪胃场发育,并有解除仔猪牙床发痒和防止下痢等作用。1.超早期断奶仔猪全价饲料的营养成分指标:消化能不低于13.44兆焦,粗蛋白质含量应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2.
1早期断奶对于工厂化养猪,仔猪可在28日龄断奶。一般规模化猪场可在35日龄断奶。早期断奶可缩短配种间隔,提高母猪年繁殖力,由原来的年产2窝,提高到2.3 ̄2.4窝,年增产仔猪3 ̄5头。还可节省饲料:35日龄断奶与60日龄断奶的母猪相比,一个繁殖周期可节省饲料70 ̄90kg;与仔猪相比,每头可节省饲料4.74kg。由于母仔早分离,可减少母猪压死小猪,减少仔猪传染疾病的机会,有利于提高仔猪哺育率。实行早期断奶要给仔猪喂全价饲料,保持圈舍卫生和加强饲养管理。否则,会适得其反。2网床饲养地面饲养仔猪,粪便难以清除,地面卫生不尽如意,不能防止仔猪下痢。…  相似文献   

3.
1 断奶前母猪减料。仔猪断奶前的5~6d,每1d适当减少母猪精饲料的供给量,以减少母猪泌乳量,促使仔猪多吃饲料。减少精料喂量还可防止母猪发生乳房炎。2 仔猪断奶日龄必须适宜。以仔猪35~42日龄,体重达5kg以上,日采食量达150g以上断奶为宜。3 避免应激因素影响。仔猪进行免疫注射、割骟时应暂缓断奶,因为这些因素会加重断奶应激。体弱的仔猪应待体重和采食量达到断奶要求时,再行断奶。4 实行逐渐断奶法。为避免仔猪断奶后,因环境和营养方式变化而产生不适,要实行逐渐断奶法断奶。具体步骤为:第1d仔猪哺乳5~6次,吃完奶即与母猪分…  相似文献   

4.
1断奶前给母猪逐渐减料 从断奶前7天开始,先减少到原来饲料量的70%;4天后减为原来饲料用量的50%;断奶的前1天要降到原来的25%;断奶的当天对母猪停止喂料,只供应清洁饮水,这样可防止发生乳房炎。  相似文献   

5.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营养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传统的仔猪断奶时间在8周龄左右,而饲养水平较高的地区和猪场都采取早期断奶的饲养制度,一般在3~5周龄时断奶,目前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推广应用14日龄超早期断奶技术。采用仔猪的早期断奶技术,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减少由母猪向仔猪的疾病传播,并能提高生长期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然而,对仔猪进行早期断奶也会给仔猪的生长发育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造成仔猪断奶后生理机能紊乱,表现为食欲差、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出现腹泻和水肿等疾病。其中腹泻是最普遍的现象,轻度腹泻会导致仔猪营养不良及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6.
仔猪早期断奶(SEW)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关注的先进技术,能缩短仔猪的哺乳时间,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年产仔数,减少由母猪向仔猪的疾病传播,并能提高分娩舍利用率和生长期的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但如若管理不善,往往又会造成仔猪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下、抗病力下降甚至导致仔猪精神不振和下痢等“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断奶仔猪发生腹泻有多方面的原因,除遗传因素外,一些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往往伴有腹泻;环境应激易导致仔猪消化功能紊乱,诱发腹泻;早期断奶心理应激以及分群、换料等条件下都易诱发消化道疾病,而营养应激是造成仔猪腹泻的基本因素,在养猪生产中,由于补料方法和饲料质量造成仔猪腹泻是最常见的。在饲养管理上,断奶仔猪早期进行补料是减轻仔猪断奶后饲粮应激的一项有效措施,断奶前补料不仅可以弥补仔猪通过母乳摄入的营养不足,而且能促进仔猪消化道的发育,使其逐渐适应固体饲料,通过补料能有效地增强仔猪断奶后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少腹泻发生率,在饲料营养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8.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仔猪断奶保育期间的生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其今后肥育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影响极大。有研究表明,56日龄时多增重1.1kg,至肥育出栏时可多增重5kg,过去农村的传统养猪早就有这样的讲法,“小猪多长1斤,以后大猪要多长10斤”。而仔猪早期断奶,减少了母猪的体能损耗,提高了母猪的繁殖力和饲料利用率,节省了母猪的泌乳饲料,降低了分娩猪舍的成本分摊,从而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1影响早期断奶仔猪生长的因素仔猪断奶日龄现已大多提早至21~35天,但是,早期断奶的小猪在饲养条件不能相适应的情况下,会引起腹泻、水肿等疾病的发生(仔猪断奶综…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仔猪断奶时间在8周龄左右,而饲养水平较高的地区和猪场都采取早期断奶的饲养制度,一般在3~5周龄时断奶,目前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推广应用14日龄超早期断奶技术。采用仔猪的早期断奶技术,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减少由母猪向仔猪的疾病传播,并能提高生长期的生产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村已有许多人采用了仔猪早期断奶方法。但往往由于技术原因,使仔猪断奶后生长发育效果不佳。现根据我们的一些生产经验谈谈仔猪早期断奶的技术关键。一、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在饲养上,哺乳母猪的饲料营养要全面,其日粮要求是:每千克混合饲料中可消化能为12.55-13.99兆焦,粗蛋白为14%-15%,钙为0.4%-06c/c,磷为032%-0.5%,食盐为0.32%-05%。同时,还要注意哺乳母猪的饲养方法。母猪产后2-3天,体力消耗大,食欲及消化力都较差,这时喂的饲料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粗,宜稀不宜稠…  相似文献   

11.
仔猪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生产中最大程度发挥母猪生产潜能,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仔猪断奶后生长速度加快,要求饲养管理水平比较高。因此,需要做到科学合理的饲养,做好科学技术的规范。1时间上,控制断奶期需要控制断奶日龄,只要具备上述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和育肥的各项饲养管理条件,就可以尽早进行断奶。而根据我国目前大多数猪场的情况,仔猪断奶日龄控制在28日龄左右为宜。但还应结合天气变化,健康状况,窝仔猪头数及诱食补料效果等具体生产情况,灵活决定具体断奶日期。防病即做好清洁卫生、消毒及常见疫病免疫等工作,随时注意圈舍内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在饲料中添加助消化防病药物,早期断奶仔猪最易发生消化不良而引起细菌性下痢,对此,除在断奶期间控制饲料的喂量外,还应在饲料中投入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添加剂克服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约化的养猪生产中,国内外已广泛地采用ZI—28天龄早期断奶。仔猪早期断奶可增加母猪年产胎数,提高母猪生产力和栏舍利用率,同时可弥补仔猪的生产营养需要。但过早断奶又会因仔猪消化能力和抗逆能力差,造成食欲差、消化不良、生产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下痢、精神状况以及貌表现不佳等,一般称之为“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为此,既能保证仔猪顺利地早期断奶,又能缓角和克服因此而对仔猪造成的强烈应激,是当代养猪科学与动物营养学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应用饲料添加剂克服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并且…  相似文献   

13.
仔猪早期断奶(3~5周)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分娩猪舍及其设施的利用率。但由于早期断奶的仔猪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极易发生腹泻和下痢,成为阻碍仔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断奶仔猪的日增重和成活率。因此,预防断奶仔猪腹泻和下痢,是养好早期断奶仔猪的关键。仔猪下痢虽然可以通过被动免疫加以预防,但实践证明,这种预防只能起到减少发病率和减轻发病症状的效果。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断奶仔猪消化道组织学和形态结构的损伤性变化是导致仔猪腹泻和下痢的根本原因所在。由于消化道损伤,一方面,使…  相似文献   

14.
断奶应激导致的仔猪在断奶后出现生长发育迟滞 ,是困扰养猪生产者最常见的问题。实际生产中仔猪哺乳期内 ,在饲养管理良好情况下 ,仔猪表现肤红毛亮、体型健壮圆实。而断奶的第 1~ 2天 ,仔猪几乎不吃饲料或吃得很少 ,第 3天因饥饿而大量采食 ,第 4天出现吃进的饲料不能及时有效地消化吸收 ,发生营养性下痢 ,随后仔猪逐渐消瘦 ,体重不增反减 ,精神不振。断奶后近 1 5天仔猪才能逐渐恢复膘情。我们习惯将这种情况统称为断奶应激所致仔猪生长发育迟滞。了解仔猪断奶前后生理特性 ,掌握断奶仔猪生长发育迟滞的原因 ,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对策 ,是…  相似文献   

15.
<正>做好产房母猪的饲养管理,能够防止产房母猪失重过多,保证断奶后的发情率,并能有效提高母猪泌乳性能,提高仔猪成活率与断奶重,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产房母猪除了要维持自身的正常需要外,还要泌乳用于哺乳仔猪。泌乳量和乳中成分取决于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供给量,且泌乳量和母乳质量又直接影响仔猪成活率与断奶重。因此,做好产房母猪的饲养管理,能防止母猪失重过多,使其断奶后尽快发情,并能有效提高母猪泌乳性能,提高仔猪成活率与断奶重。  相似文献   

16.
1 早期断奶 对于工厂化养猪.仔猪可在28日龄断奶。一般规模化猪场可在35日龄断奶。早期断奶可缩短配种间隔,提高母猪年繁殖力,由原来的年产2窝,提高到2.3~2,4窝.年增产仔猪3-5头。还可节省饲料:35日龄断奶与60日龄断奶的母猪相比,一个繁殖周期可节省饲料70~90kg;与仔猪相比,每头可节省饲料4,74kg。由于母仔早分离,可减少母猪压死小猪.减少仔猪传染疾病的机会.有利于提高仔猪哺育率..实行早期断奶要给仔猪喂全价饲料.保持圈舍卫生和加强饲养管理、否则,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7.
<正> 仔猪断奶后腹泻,是养猪业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饲喂营养水平高的乳猪料时,发病率就更高。病死率10~20%,当腹泻呈水样便时,病死率可高达40%以上。本病发生于断奶后2~10天的仔猪,由于仔猪受断奶因素的应激,致使小肠机能紊乱,引起寄生在大肠内的大肠杆菌逆行至小肠,造成小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增殖,从而促使仔猪腹泻。 在预防本病的发生方面,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1)在断奶前5天,逐渐减少哺乳母猪的饲料喂量,至断奶时母猪料的喂量为日常喂量的2/3,促使母猪泌乳量减少,使仔猪多吃料,有利于仔猪增强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及饲养母猪的经济效益,现代养猪已普遍采用3~5周龄早期断奶。但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及其酶系发育不健全,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分泌不足,淀粉酶活性较低,不具备消化大量植物性饲料的能力。断奶仔猪免疫功能不完善,易被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源微生物侵袭。另外,仔猪离开母猪,外界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断奶后仔猪出现断奶应激,如消化不良、下痢、抗病力差、死亡率高、饲料报酬低、生长缓慢。试验证明,这些应激主要来源于营养方面,为此我们根据仔猪阶段的不同消化特点,设计了3种易消化高营养水平的日粮,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许多规模化猪场已广泛采用21天、28天和35日龄早期断奶的技术,以缩短母猪哺乳期,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减少由母猪向仔猪的疾病传播。然而,对仔猪进行早期断奶也会给仔猪的生长发育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造成仔猪断奶后生理机能紊乱.表现为食欲差、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出现腹泻和水肿病等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20.
1加强断奶前母、仔猪的饲养管理1.1适时、适量、全面给断奶前母猪补料,但要防止蛋白质饲料补充过多,注意青绿饲料的补充;补料宜从分娩后15~20天开始逐渐补充。1.2减少母猪哺乳次数,强化训练仔猪自由采食。在仔猪吮乳结束后,将其隔离在补料间,迫使其在饥饿后自由采食,再放出让其吮乳,这样“吮乳”与“补料”轮番进行,强制与诱导相结合,训练仔猪自由采食,通过增加自主采食次数和采食量,既可补充仔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又有助于仔猪胃肠道机能的改善。1.3减少母猪与仔猪接触的机会,训练仔猪独立生活习惯。每次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