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沙冬青群落的区系组成与结构特征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在乌恰县不同分布地点的新疆沙冬青群落中随机设置10个样方,对新疆沙冬青群落种子植物的科、属、种的组成及其结构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新疆沙冬青群落由22科39属62种种子植物组成,群落物种较为丰富,科的区系以世界分布类型为主,属的区系以地中海-中亚-西亚成分为主,区系地理成分古老而复杂.新疆沙冬青群落的水平结构,大部分植物以丛生形式在群落中聚集分布,少数植物散生于群落中;群落的垂直结构,按生长型可分为2层(灌木层、草本层)和6个层片,构成新疆沙冬青群落的植物,其中草本和半灌木种类较多,所占的比例较大.群落中草本层片占植被总覆盖度的15%~31%,新疆沙冬青群落属于草原化荒漠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2.
沙冬青属植物种子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沙冬青属植物仅两种: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和蒙古沙冬青(A.mongolicus)。近年来对沙冬青属的研究已经从种群分布、生境特点、形态特征等深入到了生长发育、内部解剖构造及生理生化等方面[1-13]。但是对其种子特性的研究做得不多。本文将近几年的研究工作做一初步的总结,以供沙冬青属植物的迁地保护及合理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沙冬青中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沙冬青为豆科旱生植物,在沙冬青属中仅有两个种,一种名为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或蒙古沙冬青),另一种名为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nanus(或小沙冬青、矮沙冬青)。沙冬青分布于我国、蒙古和原苏联。属古老的第三纪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残遗植物,列为我国三级保护植物。该植物中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就其成分的研究工作前后已经历了40多年,其中关于生物碱类研究的工作报道较多,其次是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而其他成分报道较少,近年来科学家已对成分的功能研究给予重视,为更好地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为人类造福,现将主要…  相似文献   

4.
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Maxim.)Chenf.]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珍稀濒危的沙冬青属2种沙冬青群落的区系组成、生活型、生态型组成、群落中物种恒有度、群落结构、多度、盖度特征的对比研究,发现其群落组成均以藜科、菊科、豆科占优势,以温带分布和泛地中海分布为主,且早生的多年生草本、半灌木等比重较大,均表现出草原化荒漠的特点,群落结构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明显,具较强的相似性;二者共有科、属虽较多,但共有种数少,群落中常见种不同,蒙古沙冬青群落物种组成和区系组成比新疆沙冬青丰富,结构也较复杂,群落类型较多,多度和盖度也大,但均一性较差;新疆沙冬青群落早化程度较高。从整体上看,2种沙冬青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多度、盖度不高,很容易受到破坏,新疆沙冬青群落比蒙古沙冬青群落更容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5.
大沙冬青组织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沙冬青(AmmoPiP tanthus C heng f)属豆科,系亚洲中部荒漠特有常绿灌木,在我国有两种,均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其中,矮沙冬青在我国仅分布在新疆西南部乌恰县山地;大沙冬青则为阿拉善荒漠特有种,由内蒙西部库布齐沙带至甘肃境内中条山均有分布。沙冬青(A.·mogolicus),又名大沙冬青、蒙古黄花木、蒙古沙冬青,为我国三级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珍稀濒危的沙冬青属2种沙冬青群落的区系组成、生活型、生态型组成、群落中物种恒有度、群落结构、多度、盖度特征的对比研究,发现其群落组成均以藜科、菊科、豆科占优势,以温带分布和泛地中海分布为主,且旱生的多年生草本、半灌木等比重较大,均表现出草原化荒漠的特点,群落结构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明显,具较强的相似性;二者共有科、属虽较多,但共有种数少,群落中常见种不同,蒙古沙冬青群落物种组成和区系组成比新疆沙冬青丰富,结构也较复杂,群落类型较多,多度和盖度也大,但均一性较差;新疆沙冬青群落旱化程度较高.从整体上看,2种沙冬青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多度、盖度不高,很容易受到破坏,新疆沙冬青群落比蒙古沙冬青群落更容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7.
刘美  吴世新  潘伯荣 《干旱区研究》2015,32(6):1186-1191
沙冬青是亚洲荒漠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目前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准确掌握沙冬青的空间分布将有助于其生境保护和物种恢复。采用ASD Field Spec便携式光谱仪测定新疆沙冬青和蒙古沙冬青的叶片反射率,利用一阶导数和倒高斯模型提取沙冬青的高光谱特征,以探究冬季识别新疆沙冬青群落主要物种的可行性以及2种沙冬青的光谱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 1月,新疆沙冬青仍具有绿色植物的基本光谱特征,与其群落中的膜果麻黄和琵琶柴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780~1 300 nm)具有明显差异,反射率之差最高可达33%。因此,选择冬季进行沙冬青的遥感识别是可行的;2新疆沙冬青和蒙古沙冬青的光谱反射率曲线波形相似,"红边"位置分别为720 nm和719 nm;3倒高斯模型可很好地模拟红边区域的光谱特征,模拟结果表明2种沙冬青均存在"蓝移"现象,且新疆沙冬青的"蓝移"偏量大于蒙古沙冬青,说明引种环境对沙冬青的生长有胁迫。  相似文献   

8.
两种沙冬青耐盐性测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Cheng f.)为豆科植物,是亚洲中部荒漠特有常绿阔叶灌木,本属仅两种。新疆沙冬青[A.nanus(M.Pop.)Cheng f.]仅分布在新疆喀什地区,蒙古沙冬青[A.mongolicus(Maxim.)Cheng f.]分布在我国西北、外蒙古。两个种分布区和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已被列为保护植物。沙冬青属第三纪残遗种,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又是荒漠地区有希望的固沙、绿化、观赏和药用植物,对其耐盐的研究,可为推广引种和迁地保护这一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沙冬青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冬青是一种超旱生灌木,其生物量的系统研究尚未见过报导,本文在样本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地径苗高及冠幅因子对新颖沙冬青的生物量分布进行了全面的模型拟合,其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另外对不同年龄蒙古沙冬青的生物量分布规律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不同种(新疆沙冬青和蒙古沙冬青)9年生的沙冬青比较,展示了各自生物量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沙冬青属植物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沙冬青属是亚洲中部荒漠特有常绿灌木,仅2种,分布区和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已被国家列为珍稀保护植物。文章从引种驯化的角度,比较了沙冬青原产区与引种地吐鲁番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多年定位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一年生、多年生蒙古沙冬青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以二年生苗木为例,比较了两种沙冬青生长发育异同。通过多年观测,证明两种沙冬青在吐鲁番的引种是成功的,它们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由于光热条件的影响,生长量和物候期较原产地有改变。  相似文献   

11.
沙冬青幼苗生长规律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Cheng f.〕是我国蒙新荒漠特有常绿木本孑遗植物,现处渐危状态,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吐鲁番沙漠植物园1979年从内蒙古引进沙冬青,现已开花结实,表现良好。1987年,对1年生播种苗生长发育等指标进行定期观测研究,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蒙古沙冬青的园林价值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我国干旱区面积很大,在这辽阔的土地上,植物资源贫乏,而园林树种更是单调,到冬季所有荒漠植物纷纷凋落,只有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新疆沙冬青(A.nanus)是亚洲中部荒漠地区唯一的常绿阔叶树种。由于它的常绿和耐干早的特点,不少人认为这两种植物应属于干旱区有园林价值的树种。近几年来,我们在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研究其特点的基础上,对蒙古沙冬青的园林价值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荒漠灌丛及其伴生种对灌丛下土壤粒径、养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混生群落、单株沙冬青为研究对象,以周围无植被覆盖的裸沙地为对照(CK),对比分析不同灌丛分布类型下土壤粒度特征、养分积累变化及养分与粒度组成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单株沙冬青土壤黏粒、粉粒、细砂的体积百分含量较沙冬青-霸王分别增加0.8%、0.8%、0.71%。随灌丛种类减少,土壤粒径依次变细,分选性变差,分形维数变小,土壤颗粒分布逐渐不对称,颗粒组成向细粒物质集中。(2)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随灌丛种类的增多分别增加了1.85 g·kg-1、8.18 mg·kg-1。单株沙冬青对有机质、速效磷的富集作用较沙冬青-霸王更强,对碱解氮的积累效果较沙冬青-霸王稍差。(3)沙冬青-霸王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细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沙冬青土壤碱解氮、速效钾与粗砂呈显著正相关(P<0.05)。沙冬青-霸王、沙冬青可有效促进土壤颗粒细粒化、显著改善土壤养分,但伴生种霸...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环境下沙冬青属植物的蛋白质氨基酸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尹林克  张娟 《干旱区研究》2004,21(3):269-274
对 2种沙冬青叶和种子中蛋白质结合氨基酸及种子游离氨基酸的组成成分进行测定 ,其结果显示 :9种主要结合氨基酸含量之和占总氨基酸含量的 73.71%~ 76 .0 7% ,反映了属内种遗传的一致性。不同器官中的氨基酸组成含量不同 ,并随生存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 ,栽培条件下总结合氨基酸及大部分结合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状态 ;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 总结合氨基酸及大部分结合氨基酸含量稍高于新疆沙冬青 (A .nanus)。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栽培条件下 ,沙冬青种子中结合氨基酸的含量大于叶中的含量 ;两种沙冬青叶中含有一定量的Cys(半胱氨酸 ) ,而种子中几乎不含Cys。总游离氨基酸的绝对含量范围在 2 .10~ 12 .5 1mg/g·dr.wt;均含有较高的Asp(天门冬氨酸 )、Glu(谷氨酸 )、Ser(丝氨酸 )和Arg(精氨酸 ) ,Met(蛋氨酸 )、Ile (异亮氨酸 )、Leu(亮氨酸 )和Gly(甘氨酸 )含量普遍较低。种间种子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差异明显 ,栽培条件下种子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明显提高 ,其中Pro(脯氨酸 )和Asp含量分别是野生状态下的 2 .4和 4 .1倍。结合引种栽培区的气候环境因子分析 ,这些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植物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主根长、毛细根少,育苗生根困难、移栽成活率低的林业技术难题,该研究对不同发育程度沙冬青幼苗进行不同强度断根与不同浓度激素处理(IBA)添加,促根培养后测定并分析不同组合处理对沙冬青幼苗根系形态、根系质量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探究沙冬青促根成活关键措施,为沙...  相似文献   

16.
人工环境下沙冬青水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冬青是一种特殊的常绿荒漠植物,具有很强的抗热性,抗寒性以及抗旱性在本文中,我们在人工控制环境下,研究了沙冬青叶片嬗怀蒸腾作用的关系,沙冬青叶片水势与叶片含水量的关系 以及叶片蒸腾作用与叶片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氮,磷营养元素的不同配比对新疆沙冬青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复因子裂区试验,研究圃地中施入N、P元素后,一年生新疆沙冬青幼苗各项生长指标所受影响的大小。结果表明,单独施用N或P肥,对苗木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配比的  相似文献   

18.
甘肃北砸山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甘肃省的北砸(音)山区选择不同坡向,在不同坡位上采用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沙冬青群落和种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沙冬青种群稳定,山地阳坡中部的种群稳定增长,人为干扰较频繁的山坡下部为下降型种群.在山地阳坡和阴坡的上部,中龄个体比例最大,幼龄次之,老龄最少,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该部位的种群将较稳定.阳坡沙冬青的密度和生长势均大于阴坡,在同一坡向上,山坡中部的种群密度最大,绝对密度约为5 000株/hm~2.在阴坡,沙冬青个体的总平均高度略大于阳坡,但阴坡植株基部的分枝数小于阳坡.不同龄级沙冬青植株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冠幅.所观测年的沙冬青植株间的生长量差异较小,但同株的生长具有年际差异.不同坡向的沙冬青种群分布格局相似,山坡上部和中部的种群呈均匀分布;在坡体下部,种群则以母株为中心,形成集群分布.北砸山沙冬青种群分布位置特殊,有可能成为沙冬青种群未来存在和扩展的重要源地,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9.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我国西北荒漠区重要的防风固沙造林树种,当地高温、少雨的气候条件常会对其生长产生高温和干旱的双重胁迫,文中以沙冬青幼树为试材,通过人工气候箱调控气温(25℃、32℃、39℃和45℃),采用自然失水的方法(停止浇水0、3、6、9、12d),模拟研究荒漠区定植后的沙冬青幼树对夏季高温和干旱双重胁迫的生理及光合的响应过程,以期为该地区沙冬青定植后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气温在25-39℃下,随土壤含水量降至10%,沙冬青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指标小幅升高;土壤含水量小于6%时,沙冬青幼树叶片含水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明显降低;复水后上述指标均呈现恢复趋势。当气温升至45℃,沙冬青幼树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土壤失水逐渐降低;当土壤含水量为6%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接近0;复水后上述指标也未见恢复现象。此时,高温、土壤失水或复合胁迫都使沙冬青幼树无法正常生长。当气温从25℃升高至39℃时,沙冬青的生理及光合指标受水分的胁迫...  相似文献   

20.
新疆沙冬青的叶片气孔行为以及对空气湿度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蒋进 《干旱区研究》1991,8(2):31-35
干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由于干旱缺水,极大地限制了各种植物在该地区的生存和分布。因此有必要开展对植物抗旱机制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原分布于新疆喀什地区南部昆仑山与帕米尔高原交界处的豆科常绿灌木一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