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种瓢虫幼虫捕食麦二叉蚜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冠芳 《昆虫天敌》1992,14(4):180-18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三种瓢虫即多异瓢虫、七星瓢虫和横斑瓢虫各龄幼虫捕食麦二又蚜的功能反应,捕食者对猎物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 Holling Ⅰ型模型拟合,经卡方检验,其理论值与实际观察值很接近,说明模拟后的各方程可用来描述各龄幼虫捕食功能反应的情况。各龄幼虫理论最大捕食量以横斑瓢虫最高,次为七星瓢虫,一至二龄幼虫捕食量较低且差异不大,三至四龄捕食量激增,四龄又明显高于三龄。  相似文献   

2.
异色瓢虫对槐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条件下,就异色瓢虫对槐蚜的捕食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各龄幼虫、成虫对槐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在相同槐蚜密度条件下,老熟幼虫和成虫的捕食量要远远高于低龄幼虫;各龄幼虫、成虫的捕食量均随槐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槐蚜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于稳定。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经Χ2检验,各圆盘方程理论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异色瓢虫各龄幼虫、成虫对槐蚜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田间3种主要瓢虫对飞蓬指管蚜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在5 min内的移动距离分别为137.14、109.1 cm和9.1 cm,前两者在相同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均显著高于后者;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在不同猎物密度下对飞蓬指管蚜的日捕食量均显著高于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对飞蓬指管蚜的捕食上限分别为157.21、120.52头和81.66头。3种瓢虫对飞蓬指管蚜捕食功能均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3种瓢虫捕食飞蓬指管蚜的寻找效应与飞蓬指管蚜密度呈线形相关,随飞蓬指管蚜密度增加,3种瓢虫的寻找效应均降低。  相似文献   

4.
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雪松长足大蚜Cinara cedri的捕食能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种内干扰效应及环境温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 II型,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能力强于幼虫,幼虫的捕食能力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强,1~4龄幼虫及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是11.41、41.32、61.73、140.85、188.68头;异色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4龄若蚜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二者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758~0.9993,其中2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下降趋势最大,成虫则下降趋势最小;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受到较强的种内干扰,在猎物密度和捕食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单头日平均捕食量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间关系符合模型A=58.8391x~(-0.3313);异色瓢虫的捕食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在15~35℃范围内,其成虫对雪松长足大蚜的捕食量先增加后减少,25℃是异色瓢虫最适宜的捕食温度。表明异色瓢虫对雪松长足大蚜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尤其是成虫和高龄幼虫,但应用时还需考虑温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比较了用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和蚜虫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对豆蚜捕食作用的异同。结果表明,两种七星瓢虫种群各虫态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人工饲料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9、36.0、100.2、403.2、490.9和395.3头,蚜虫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0、28.9、102.1、476.2、472.2和396.4头。结果说明两种种群各虫态对豆蚜的最大日捕食量差异不大,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也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多异瓢虫对豆无网长管蚜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内测定了多异瓢虫成虫,各龄幼虫对豆无网长管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多异瓢虫成虫及4龄幼虫对豆无网长管蚜有较强的捕食作用;多异瓢虫成虫及各龄幼虫对豆无网长管蚜密度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多异瓢虫成虫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能用Hassell数学模型较好地反映。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对梨瘿蚊Dasineura pyri (Bouche)幼虫的控害效能,在室内进行了龟纹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能力及捕食偏好性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各龄期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II模型,龟纹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梨瘿蚊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9.58、17.42、44.96、51.71和100.56头。在不同猎物密度设置下,各龄期龟纹瓢虫对猎物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升高而下降。相同猎物密度设置下,随着龟纹瓢虫成虫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龟纹瓢虫成虫日均捕食量逐渐降低。当梨瘿蚊与梨二叉蚜两种猎物共存时,龟纹瓢虫偏食梨二叉蚜。综合比较各龄期龟纹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相关捕食功能反应参数,成虫态龟纹瓢虫在各个方面能力均较1~4龄幼虫表现好,说明龟纹瓢虫成虫能够对梨瘿蚊幼虫发挥较好的控害作用。本研究可为龟纹瓢虫防控梨瘿蚊技术在田间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对柴胡明蚜Hyadaphis bupleuri B9rner的捕食作用及防治潜力。本文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对柴胡明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4龄幼虫及雌、雄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其中雌、雄成虫的捕食能力(a/Th)较强,分别为222.7和199.3,捕食上限(1/Th)最大,分别为190头/d和182头/d。异色瓢虫对柴胡明蚜的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但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果明显,天敌密度与其对柴胡明蚜的捕食量呈负相关,反应符合Watt模型。异色瓢虫对柴胡明蚜有较强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9.
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圆斑弯叶毛瓢虫Nephus ryugutus(Kamiya)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iiLa(Lobdell)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结果表明瓢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ing-Ⅱ型模型,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1~4龄幼虫和成虫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3.63头,/d、21.57头/d、55.07头/d、66.39头/d和93.40头/d;对猎物的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下降。在猎物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捕食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成虫个体之间的干扰反应经检验.符合Hassel-Varlev干扰反府模型。  相似文献   

10.
异色瓢虫对桃大尾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测定了异色瓢虫 2龄、4龄幼虫和成虫对桃大尾蚜捕食功能反应及自干扰作用 ,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式 ,寻找效应与自身密度的关系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描述。异色瓢虫对桃大尾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对猎物的寻找效应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大而下降。模拟后的各方程理论值与实测值经X2 检验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和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是新疆棉区棉蚜的主要天敌。为探索2种天敌对温度的适应性,室内设置25℃,30℃,35℃和40℃恒温处理,测定温度对2种瓢虫体内水分散失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瓢虫水分散失程度对温度响应具有差异性,多异瓢虫散失量高于七星瓢虫,约为七星瓢虫水分散失量的1.7~2.3倍;不同温度处理24 h内,多异瓢虫的死亡率显著高于七星瓢虫(p0.05,df=49)。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七星瓢虫与棉蚜有十分明显的跟随关系。因此,七星瓢虫种群崩溃的直接影响因子不是温度,可能与获取食物所得到的水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七星瓢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七星瓢虫各虫态对豆蚜的捕食能力。[方法]将野外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采回并在室内饲养一代后,就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捕食能力进行室内测定。[结果] 七星瓢虫各龄期幼虫以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模型,1、2、3、4龄幼虫捕食反应拟合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a=1.121 86N/(1+0.059 92N)、Na=1.217 04N/(1+0.049 33N)、 Na=0.789 92N/〖JP2〗(1+0.008 00N)、Na=0.967 01N/(1+0.001 41N),雌、雄成虫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a=0.958 64N/(1+0.001 03N)、Na=0.976 20N/(1+0.001 52N),经χ2检验各虫态的捕食反应的圆盘方程理论值与实测值相符。用七星瓢虫雌成虫进行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测定,利用Hassell模型进行拟合,所得模型方程为E=0.447 4P-0.433 7,经χ2检验雌成虫的捕食作用率实测值与理论值相符,该模型方程能很好地反映雌成虫自身密度的干扰程度。[结论] 1~4龄幼虫、雄成虫和雌成虫对豆蚜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8.7、24.7、98.8、685.5、642.5、927.5头。  相似文献   

13.
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估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对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的防控效果,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种内干扰研究。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33.100头、1.204和0.103 h;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41.220头、1.075和0.582 h。七星瓢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作用受到较强的种内干扰。试验证明七星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  相似文献   

14.
异色瓢虫成虫对槐豆木虱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室内测定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成虫对槐豆木虱[Cyamophila willieti(Wu)]若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槐豆木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1959)型方程,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1.128 47Nt/(1+0.010 1Nt),经χ2适合性测验表明,圆盘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符;对猎物的捕食选择效应表明,在槐豆木虱和槐蚜(Aphis robiniae Macchiati)之间,异色瓢虫更喜好槐豆木虱;异色瓢虫的捕食率与个体间的相互干扰关系,用Hassell(1969)等的模型拟合为E=0.577 668P-0.275;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att(1959)模型拟合为A=98.73P-0.705 3;在此基础上,根据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Na=a•exp (-bN-1t)拟合,求得日均最大捕食量102.3头,最佳寻找密度61.1头。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田埂杂草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的保育作用以及多异瓢虫对其趋性行为反应,为棉田蚜虫等害虫的绿色防控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采用种群系统调查法研究新疆棉区田埂3种常见豆科杂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骆驼刺Alhagi camelorum、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上多异瓢虫和棉黑蚜Aphis atrata的种群动态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同时通过Y形嗅觉仪测试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对3种豆科杂草不同处理的趋性行为反应。结果表明:5月下旬至6月下旬,田埂3种豆科杂草上多异瓢虫成虫和幼虫的种群密度均较高,最大值分别达1.35~2.80头/m2和0.93~1.80头/m2,在这一时期每种豆科杂草上多异瓢虫的猎物棉黑蚜种群密度也较高;在整个调查期间3种豆科杂草上多异瓢虫与棉黑蚜的种群密度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甘草)、0.774(骆驼刺)、0.839(苦豆子)。同时,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对3种豆科杂草不同处理间的趋性选择反应相似,均为棉黑蚜为害植株>棉黑蚜>健...  相似文献   

16.
苜蓿斑蚜刺吸胁迫对苜蓿幼苗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苜蓿斑蚜为害苜蓿幼苗初期0~9 d内,15、30头/株两个虫口密度下苜蓿幼苗植株叶绿素含量、SOD、POD、PPO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苜蓿斑蚜刺吸为害使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与同期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叶绿体内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SOD活性及POD活性、PPO活性均随为害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同虫口密度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15头/株、30头/株处理植株同期内其3种酶活性明显升高,与对照相比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虫口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这反映出苜蓿斑蚜刺吸胁迫后使苜蓿幼苗对苜蓿斑蚜的防御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4种主要捕食性瓢虫对烟蚜的控制效能及其与优势寄生性天敌烟蚜茧蜂的取食竞争作用,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六斑月瓢虫和龟纹瓢虫对烟蚜的捕食效能和异色瓢虫与烟蚜茧蜂的取食竞争作用。结果表明,4种瓢虫捕食烟蚜后均能正常完成发育,发育历期分别为异色瓢虫(17.11 d)七星瓢虫(16.25 d)六斑月瓢虫(13.69 d)龟纹瓢虫(12.73 d),其中异色瓢虫的4龄幼虫期最长,达4.15 d,显著高于其他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六斑月瓢虫和龟纹瓢虫完成生长发育对烟蚜的总捕食量分别为687.0、635.6、359.2和253.2头,各瓢虫间差异显著。在烟蚜茧蜂和异色瓢虫的共存系统中,增加异色瓢虫的数量,异色瓢虫和烟蚜茧蜂对烟蚜的个体控制数量均会降低;增加烟蚜茧蜂的数量,显著降低了种内的个体寄生量,但对异色瓢虫的控蚜作用无明显影响。该研究结果将为合理利用天敌昆虫组合控制烟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宁夏固原苜蓿斑蚜种群发生的适宜生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宁夏首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适宜生境不明,监测预报技术落后的局面,在大尺度上对首蓿斑蚜适宜生境进行分析.将宁夏固原市不同时期首蓿斑蚜种群分布插值图与生态气候图、数字高程图叠加,分析首蓿斑蚜密度与生态环境和地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首蓿斑蚜的分布和发生程度与气候、地貌和海拔密切相关,其适宜生境为海拔1501~2 100 m的半干旱丘陵区和半干旱川道区,最易暴发成灾的区域为海拔1701~2100m的半干旱丘陵区.表明首蓿斑蚜的适宜生境与不同时期的空间分布插值图相结合,可定量分析各生态区首蓿斑蚜种群的空间动态.  相似文献   

19.
伪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伪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伪钝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卵、幼螨、若螨和雌成螨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搜寻效率a′与处理时间Th值分别为0.5902、1.0025、0.9697、0.3146和0.0150、0.0240、0.0520、0.1681。伪钝绥螨的雌成螨喜食二斑叶螨的卵、幼螨和若螨,而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捕食能力较弱。伪钝绥螨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捕食者密度低时,捕食率下降较快;随着捕食者密度进一步增加,捕食率下降缓慢,干扰反应方程拟合为E=0.3101P~(-0.4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