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敏  张怡 《湖北农业科学》2023,(12):243-251
梳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具有显著的南北方区域异质性差异,但数字化程度却未呈现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与“宽带乡村”试点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为更好地推动农业农村绿色转型,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普惠性、便捷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从数字普惠金融整体层面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3个子维度层面对河南省2012—2021年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据此提出要加强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扶持监管体系、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适配性等,以促进河南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经济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正向效应,但其效应大小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梅州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等方面依旧有待提升。基于此,需要继续完善梅州市金融体系建设,注重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普惠金融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利用2011~2018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的广度、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能抑制城乡收入差距但抑制效应不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民稳步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之一,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可能,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基于数字基础和城镇化视角,以广东省为例,利用2011—2020年各地级市数据,运用OLS模型、分位数回归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变异系数逐步缩小,区域间差距发展趋于均衡;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变异系数稳定在0.3左右,但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存在显著差距。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且具有非线性特征,其子维度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逐步递减。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在高收入农民群体和珠三角地区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此外,数字基础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因此,基于帮助低收入农户实现共同富裕的角度考虑,提出应积极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完善欠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21年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女性创业,且其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村女性创业有促进作用;社会支持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女性创业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人力资本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低人力资本的农村女性创业影响更显著。因此,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同时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最大程度激发农村女性创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农户增收和共享经济增长红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匹配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农户间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农户收入尚处于较低水平。48.0%的农户非农就业水平为0,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仍是一项严峻任务。数字普惠金融、非农就业均正向促进农户收入增加,非农就业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渠道,中介效应占比为3.507%。另外,相较于财富较多的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对财富较少农户的增收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建议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化建设,为不同农户精准提供数字金融产品;鼓励引导使用数字金融产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水平,进而带动农户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阳谷县数字农业发展的现代,提出优化策略,旨在更好地提升数字化生产力,从而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调研的方法,总结阐述了阳谷县数字农业发展现状。【结果】阳谷县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发展,通过不断打造电商平台、推广水肥一体化、建设智慧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应用农产品合格证、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和病虫监测体系等措施,数字化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同时存在水肥一体化应用水平相对不高、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全面推广难度较大、病虫害智能化监测相对薄弱、智慧农业建设主体积极性相对不高等突出问题。【结论】针对这些问题,需采取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研发、强化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监管和引导、优化农村电商环境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抓重点、补短板,以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为阳谷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有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服务、金融科技公司的农村产业链金融和互联网+农村供应链金融服务三种模式。数字普惠金融具有低成本、跨空间、速度快等特点,农村地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金融服务全覆盖,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不高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还存使用程度不足、缺乏有效的征信体制和监管较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农业”对于提高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概述数字农业的发展背景及概念等,介绍了淄博市数字农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分析了淄博市数字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并对近年来成功的数字农业典型园区案例进行介绍分析,总结了淄博市数字农业快速发展的经验,同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山东省淄博市抢抓农业3.0时代数字农业农村重大机遇,以数字标准化建设为引领,数字赋能农业产业全链条、农村治理全领域、农民生活全方位,使淄博市的数字农业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可持续发展。【结论】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的大力发展为全国数字农业成功模式的推广提供重要参考,并进一步推动了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为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贡献淄博智慧。  相似文献   

11.
伍小东  姚远 《农业考古》2020,(1):189-194
章文才是我国柑桔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一整套独特的农业教育思想。他十分重视教学、研究与推广工作,认为农业教学"当教以学生实用知识""教课与实习并重,以养成刻苦耐劳之意志",而加强研究工作,则"教学始可日新月异,推广始有实际材料",同时要积极向农村推广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要用科技让农民富起来"。对于战后的整个农业建设,他认为"农业企业化是农业建设的首选途径",而且农业建设必须与农业教育密切联系起来。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和理念极大地推动了战时和战后我国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农业的现代化,工程化和产业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得出结论,农业工程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与保障;而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根据10年来全面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农业区域开发的总体布局提出如下建议:(1)发展我国农业的战略重点,应当放在约占国土一半的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同时要加强对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2)20亿亩耕地是国土资源的精华所在,缓和人多地少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努力挖掘耕地的内涵潜力;(3)种植业应主攻中部地带、中产田,并要巩固提高高产田,有计划地改造低产田;(4)农区牧业要根据种植业的承受能力确定发展速度,着重从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上增产畜产品,草原牧区要采取适应与改造相结合的发展战略;(5)林业建设在继续搞好平原、城市绿化和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同时,尽快把重点转向南方亚热带山丘地区;(6)改善生态环境必须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以开发促治理。  相似文献   

14.
论农业信息与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产业一体化营的特征剖析了农业信息在家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中的作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为农业信息提供源泉,是检测信息的尺度。为了发挥其作用,提应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加强农业科技信息部门、农情信息部门和市场信息部门的联系,形成高效的农业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5.
农业企业化经营路径研究——农业企业化创新研究之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主体错位、政府行为越位和服务缺位等现象。文章重新明确了农户、农业企业和农业企业化等相关概念,并从企业化经营农户、准农业企业、农业企业、产品农业企业化、区域农业企业化等方面,对农业企业化经营路径进行了研究。认为:农户是农业企业化经营的主体,扶持农业企业是企业化经营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应优先发展农业大户、联合农户等内生性农业企业;"企业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形式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 企业 企业"是企业化经营的最高形式;产品农业企业化即为农业产业化,区域农业企业化是企业化区别于产业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采用TOPSIS法与信息熵定权结合的方法研究新疆各地市农业综合投入、综合产出及农业综合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南疆、北疆区一(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与北疆区二(北疆其他地市)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大体上农业综合投入由低到高分别是北疆区二、南疆、北疆区一,农业综合产出由低到高分别是北疆区一、南疆、北疆区二;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则是北疆区一低,南疆中等偏低,北疆区二高。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投入与自然资源的丰缺程度有关,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农业投入相对低;二是投入高低受经济发展程度制约,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农业投入相对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率高低则依赖于农业投入与产出的相对大小。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实践中应尽量利用自然资源,合理投入,实现高效、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以四川省射洪县1981—2010年30a农业机械化的投入统计资料定量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区域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总产值、降低农业劳动力的使用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优化农业的种植结构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04年出台的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重要的支农政策。为对购机补贴政策做出系统性评价,从政策背景、目标和手段着手,对购机补贴及其效果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评述,剖析政策的经济学基础,讨论WTO框架下的政策属性及其与关联性政策的协调性,重点关注政策的实施效果与评价,结果表明:购机补贴政策具有明显的多目标性,政策的实施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政策效果是政策研究与评价的核心内容,也是争议的焦点;多数学者对购机补贴政策整体做出肯定性评价,认为补贴激发了农户购机能力,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业化水平的提升和区域均衡,缩小了农机跨区作业的操作空间,增加了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同时带动农机工业的发展;作为一项普惠性的农业投入品补贴,购机补贴属于"黄箱"支持政策,与深松作业补贴的政策属性不同,两项政策应该分开实施。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背景下,继续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应注重发挥补贴对农机使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同时防范政策目标之间的潜在冲突。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才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从国家层面来看财政农业支出的总量是稳定持续增长的,但具体到县级财政农业支出中就会出现财政支出吃紧、财政农业支出被挪用等诸多问题,这是由当前对县级政府绩效考核的导向和农业自身效率不高所决定的.要以财政农业支出为支撑并带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就必须总结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并利用好我国农业的有利基础,从强化县级政府作为财政农业支出的主体角色、建立灵活的县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和规范县级财政农业支出程序的公开透明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地方农业情报信息机构在当地农业标准化建设中的作用 ,提出地方情报信息机构应主动地收集和制订适合当地的农业标准 ,积极研究、整合和宣传农业标准化信息 ,为标准化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监督和认证等提供优质的情报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