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周芹  吴玉梅 《中国糖料》2007,(2):33-34,38
应用甜菜品质分析仪测定了甜菜块根中钾的含量,与经典的方法——火焰光度法比较,结果火焰光度计测值的转换值均高于甜菜品质分析仪的测值,二者相关性极显著(r=0.9996**)。添加回收率实验测得回收率在101.0%~104.2%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极差值在0.2~0.33μmol/g,小于一般化学分析中含量范围0.1%~10%,标准偏差在0.013%~0.062%范围内,表明本方法的精密度较好,满足一般分析方法的要求。甜菜品质分析仪测量准确、误差小,速度快且精度高。  相似文献   

2.
应用甜菜品质分析仪测定了甜菜块根中钠的含量,添加回收率实验测得回收率在97.67%~98.67%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极差值在0.04%~0.06%之间,小于一般化学分析中含量范围0.1%~10%.标准偏差在0.015%~0.041%范围内,表明本方法的精密度较好,满足一般分析方法的要求.甜菜品质分析仪测量准确、误差小.速度快且精度高.  相似文献   

3.
甜菜的施肥与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丹 《中国糖料》1999,(1):41-42
黑龙江省是我国甜菜主产区之一,播种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的1/2。由于甜菜收获块根用于制糖,其需肥规律明显不同于禾本科作物,因而其平衡施肥特点也有别于其它作物。本文讨论了化学肥料对甜菜块根产量、含糖量及工艺品质的影响,为黑龙江省甜菜产区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原子吸收法和甜菜品质分析仪对甜菜块根中的钾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我国甜菜主要产区之一,约占全国甜菜播种面积的50%左右。随着甜菜栽培水平的提高,微量元素在甜菜生产中的应用已日趋重要,本文综述了几种常用微量元素肥料对甜菜块根产量、品质及病害的影响,为我省甜菜产区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1微量元素肥料对块根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甜菜发芽试验误差,分析了甜菜发芽试验中避免误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谈谈我国甜菜的质量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剖析了我国甜菜生产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有:甜菜生产过多施用农药、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甜菜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标准和操作规程不健全;甜菜种子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甜菜原料品质逐年下降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几项改进措施:建立甜菜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健全甜菜种子、甜菜原料及制品质量标准;建立我国甜菜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制度和程序,确保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建立甜菜种子和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无公害甜菜生产技术及检测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氮素肥料在甜菜生产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甜菜氮肥吸收分配规律以及氮肥对甜莱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品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氮肥在甜菜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提高甜菜氮肥利用率以及块根产量、改善甜菜块根品质寻求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甜菜含糖率资料与相应年份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影响含糖率的农业气象指标,采用逐步回归对显著因子进行了筛选,组建含糖率综合评估模式,利用细网格推算模型,在CityStar4.0平台上进行了甜菜品质的区划,为当地制糖企业选择甜菜种植基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玉米、大豆、小麦、甜菜、亚麻5作物的4种不同轮作体系、1个轮作周期的试验,分析了不同前茬对甜菜根产量及效益、甜菜茬对后作的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是甜菜的最好前茬,比其它茬口增产块根10.8%~14.4%,纯效益可增收26.5%~37.1%;甜菜茬种玉米、大豆比种其它作物产量高、效益好;从产量和效益综合分析,较好的轮作体系应为:大豆一甜菜(亚麻)一玉米,或大豆一甜菜一玉米一小麦。  相似文献   

11.
玉米引种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4个热带玉米引种材料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上位叶面积、穗位叶叶面积、穗下位叶面积、抽雄期、粗蛋白和粗脂肪等20个性状进行了测定,对得到的各性状值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和产量因子、生育期因子、穗行数因子、低产因子、脂肪含量因子、蛋白质含量因子和穗长因子这7个主要因子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83.149%。依据主成分向量将24个热带玉米引种材料聚为6类。  相似文献   

12.
阐释了竞争情报的定义,介绍了竞争情报的标准模型,以及竞争情报的基本要素和特点;阐述了其作用和意义,指出了海南省农业实践中竞争情报工作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谱分析的H-P滤波和B-P滤波,对食糖的产量和价格进行定量化处理,分离出食糖产量和价格的周期项,来分析食糖产量和价格周期波动规律。  相似文献   

14.
茶叶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东灵 《茶叶通讯》2009,36(3):38-39,42
茶叶与可可、咖啡同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醇饮料,以其健康、环保、绿色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本文介绍了茶叶的产品特性,分析了茶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5.
甘薯主要亲本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甘薯杂交育种中常用的亲本材料40份进行了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确实存在真实遗传差异。用9个主成分中代表95.26%变异的6个主成分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将供试材料聚为8个类群,性状差异大的品种分别聚为不同的类群。  相似文献   

16.
黄仲先  蒋洵  李赛君 《茶叶通讯》2009,36(3):17-18,20
从唐代开始就有人用“韵”来评价茶叶品质。品茶的韵有两种含义,一是味觉的感应,即余味或回味,一是品茶可以领会的茶韵,这种茶韵是精神产物。茶韵与茶叶品质有关,但不等于茶叶品质。影响茶叶品质的只有客观因素,而影响茶韵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领会茶韵,首先要有好茶,其次要会喝茶,第三要有好的环境和心境。  相似文献   

17.
花生品种(系)生物学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SPSS统计软件,研究了不同花生品种(系)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分别对10个花生品种(系)的16项生物学性状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按照方差累计贡献率85%提取了4个主成分,通过计算各品种(系)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值,把10个品种(系)按生态区分别划分为3类:综合性状优良品种(系)、综合性状中等品种(系)和综合性状较差品种(系),并采用最长距离法进行了系统聚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的主成分分析合并因子不同,综合得分值及排序有较大差异,聚类结果也有所不同。不同花生品种(系)生态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在所有供试花生品种(系)中,冀9814的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表现也最稳定。  相似文献   

18.
21个花生地方品种的数量性状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郭贵敏 《花生学报》2004,33(3):29-31,40
对贵州省21个花生地方品种和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数据的平均值进行性状比较、相关系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枝长、分枝数、单株荚果数、百果重、单株荚果产量变异系数较大,可用于杂交和选择育种,单株荚果产量与百果重、单株结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21个地方品种可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甘蔗品种抗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甘蔗品种(系)抗螟性评价指标,建立甘蔗品种(系)抗螟性综合评价体系。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以螟害株率、螟害节率、螟害指数、枯梢率、蛀道数、蛀道长度和羽化率为甘蔗生长中后期抗螟性评价候选指标,对19个甘蔗新品种(系)的抗螟性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螟害株率外,其余6个候选指标均有望作为抗螟性评价指标,其中螟害指数与单茎重损失量、蔗糖分损失量间同时具有显著正相关,是评价甘蔗受害程度的最佳指标。因子分析结果表明,6个抗性相关指标可简化为3个公因子,即植株受害因子、蛀道解剖因子和螟虫生长发育因子。根据品种因子得分,对19个甘蔗新品种(系)抗螟性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粤甘42号对螟虫抗性最高,福农38号、桂糖29号、柳城03-1137和桂糖31号对螟虫抗性最低。本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甘蔗抗螟性评价指标与综合抗性评价方法,还明确了19个甘蔗新品种(系)对甘蔗螟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铃薯》2013,(2):122-126
2012年,法国马铃薯产量相对2011年减产10%,虽然种植面积相当,但单产下降了。产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马铃薯生长季节的不良气候,特别是初夏潮湿的天气导致霉病比较严重。2012年法国马铃薯品质低于前几年的平均水平,小马铃薯居多。法国马铃薯主产区集中在北部(北部-加莱海峡、皮卡第、香槟-阿登、中央和上诺曼底)。本文对法国马铃薯产业进行了分析,包括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并且对马铃薯加工业、家庭消费新鲜马铃薯的情况及法国马铃薯对外贸易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