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饲养强群才能优质高产,也只有强群才能抗逆境、获收益。所以,我年年都要为培养强群付出辛勤的劳动。可是到了生产季节,往往就只因为闹自然分蜂,发挥不了强群蜜蜂的积极性,影响了计划生产。从实践中大家都体会到:蜂王年龄越老,分蜂性就越强;年青的蜂王分蜂性就弱;蜂王在壮群里分蜂性就强;把蜂王限制在固定产卵区里就能预防分蜂。分蜂的因素是随群势同步发展的,但在有足够的幼虫供蜜蜂喂饲的蜂群,就不闹分蜂;大流蜜期蜜蜂忙于工作也能抵消蜂群的分蜂情绪,而辅助蜜源又能刺激蜂群分蜂。针对上述因素,82年春我试用了蜂群“分区管理”,经三年的摸索和改进,使我体会到:蜂群  相似文献   

2.
薛诚 《蜜蜂杂志》2006,26(12):39
1986年冬季,妻子的肩周炎疼痛难忍,吃药、打针、电疗都无济于事。我在朋友家订的《蜜蜂杂志》上看到,用蜂毒治疗或许能治好。但北方的冬天蜜蜂早已入室越冬。第二年春天,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7团的吴春祥蜂友送了我一箱蜂,并借给我他订阅的《蜜蜂杂志》。我如饥似渴地认真阅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妻子的肩周炎经过十几次蜂疗,慢慢痊愈了。当年我的蜂群也发展到4箱,还产了100多千克蜂蜜。以后,我每年都订阅《蜜蜂杂志》,在它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养蜂。2000年,我们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张家界,这里一年四季繁花似锦,春天大面积的油菜花、柑橘花和…  相似文献   

3.
1991年,我地蜂群暴发白垩病,很多蜂场垮场,养蜂人改行。我的蜂群也不例外地染病,尽管用了很多方法,但始终没有治好。在我的所有蜂群中,惟有一群蜂没有感染白垩病。这群蜂采胶能力极强,蜂箱的所有裂缝均被蜂胶糊严,几天检查一次蜂群,覆布就很难扯下。当时我猜想这群蜂具有抗白垩病能力,并设想用它作种蜂群,培育抗病蜂群。第二年春天,没有染病的这群蜂强壮后,我用其雄蜂作种用雄蜂,又用这群蜂的蜂王产的卵培育蜂王,还用这群蜂作哺育群。我把其他蜂群中的雄蜂处死,病重蜂群的蜂王也处死,并安上了王台。到蜂王产卵后,我把病群的蜂王全部换成新王…  相似文献   

4.
上饶中蜂ABC     
<正>我对中蜂既感神秘,又有畏惧。总想走进它们的世界,探究未知的科学知识。妻子说我"久慕成痴",同事称我"蜂我两忘"。现将本人养上饶中蜂所察所悟写成文字,以求在技术上与蜂友的共同进步。一、饲养中蜂几个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1.避免蜂群飞逃中蜂有极强的恋子性,尤其是未封盖子。故蜂群内有健康的未封盖子,是蜂群不飞逃的诀窍。新收捕的蜂群要给子脾,新分群的蜂王出房后要补充子脾,人工分群提出的老王群内要有子脾。总而言之,只要巢内有健康的子脾,蜂群就不会飞逃了。  相似文献   

5.
养蜂不仅是我的一大爱好,也是我的经济依靠。我的蜂龄三十多年,从1箱蜂、2箱蜂到十来箱蜂时都觉得还顺利,没有碰到众蜂友谈到的幼虫病、盗蜂等情况。但是当我的蜂群发展到二三十箱的时候,蜂群的一些应激反应都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春季,我地爬蜂病特别严重,据了解,河北、河南也有发生。有的蜂场爬蜂几天之后蜂群就溃不成军,满脾满框的蜜蜂三五天就稀稀拉拉的了,满地的死蜂和爬蜂,叫人看了都心疼,有的养蜂人被急哭了。究其原因,有人说是除草剂引起的。可能跟除草剂有点关系,但也不全是除草剂的事。如果说是除草剂引起的,那么城里的养蜂户,他们的蜂群根本沾不上除草剂的边,其蜜蜂不也是爬蜂不止,损害也  相似文献   

7.
李家勤 《蜜蜂杂志》2011,31(10):21-21
在我初养中蜂的多年间,多次遇到蜂群越养越小的个例,这样的蜂群到了秋末冬初季节,只剩下饭碗大的蜂团时(俗称碗碗蜂),便会神不知鬼不觉地飞逃了。这么小的蜂群飞到哪儿去了?能不能度过寒冷的冬季?多少年来在我脑海中一直是个谜。2010年11月6日下午,我在蜂场里自始自终亲眼目睹了自行飞来的一窝“碗碗蜂”,  相似文献   

8.
<正>至于蜂群春季管理,很多蜂友都有一套成熟的经验,但仍有个别蜂友在蜂群春季管理中存在误区,违背蜜蜂繁殖的生物学规律,致使春季繁蜂失败。我地赵蜂友在2008年春繁时给蜂群保温,箱外三面加保温物,箱内子脾外空间处也塞满保温物,越冬蜂交替时箱内只剩下刚出房的蜂。我地龙蜂友,繁蜂两个月,到5月初采洋槐时,勉强上继箱,继箱内几乎无蜂,开繁时多少蜂到采洋槐时还是那么多,究其原因是在春季繁蜂时对群内各型蜂认识不清,管理不当。  相似文献   

9.
毁台促分     
分蜂,是蜂群发展、繁衍的一种自然现象。当各种条件成熟时(如气候温和,蜜源丰富,哺育蜂大量过剩等),分蜂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这时,如对一个已有分蜂热的蜂群只采取简单的毁台措施,不但达不到控制分蜂热的目的,反而能促成分蜂。去年,有位养蜂人员告诉我,他的一群中蜂在王台被全部毁尽后的第二天还发生了分蜂。当我去查看时,蜂群的所有台基中还是卵。因此,有人认为这是蜂群飞逃,而不是分蜂。根据对蜂群检查情况的分析,我认为这还是一种分蜂现象。理由是:蜂群飞逃是全群飞出,而这群蜂还有一半左右留在原箱中;另外,这群蜂无病,也无其它敌害侵犯。因此可以肯定,是毁台促使蜂群提前分蜂了。同年5月我又对三群具有分蜂热的中蜂做了这种实验。结果有两群蜂分别在王台  相似文献   

10.
春天,越冬苏醒后的蜂群,蜂王开始产卵。此时蜂群的管理工作如跟不上,将直接影响全年的收入。几年来,我对蜂群春繁措施做了几点改进,使每年生产王浆的时间能比常规管理提前半个月。具体做法如下:按常规,我地蜂群排泄在3月中旬左右,而我是将排泄的时间提前到3月初。柳树花期在4月5日~5月5日,这样在柳树开花的初期,蜂群就能度过恢复期,使蜂群的哺育能力大大提高。一般蜂群紧脾是4框蜂放3张巢脾,3框蜂放2张巢脾。而我是4框蜂只放1张脾,因为即使有5框蜂的群势,蜂王也要一张脾一张脾地产卵。剩余的蜜蜂让它休息,保存…  相似文献   

11.
丝瓜花粉花蜜能抗白垩病去年春季,我的蜂群有几群患了白垩病,可是到了丝瓜开花期,没有治疗而渐渐地自愈了,去年至今没有复发过。今年我又栽种丝瓜给蜂群搭棚遮荫,而且我的蜂场附近栽种丝瓜较多,到了丝瓜开花,蜂群采集非常积极。今年我从蜂友处引种的一箱蜂,今年又...  相似文献   

12.
我曾在《蜜蜂杂志》上发表过一篇镄旨捉分蜂群三法》的文章,最近在山东省临清市蜂业协会召开的会议上,临清市蜂业协会副会长55岁的女蜂农赵玉平谈起了她在捕捉蜂群中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3.
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中蜂蜂群,依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在每年的一定时间内都规律性的发生自然分蜂,人们称为自然分蜂期,但在自然分蜂期,总是有一些蜂群不发生自然分蜂,有少数蜂群甚至几年也不发生自然分蜂。自然蜂群的分好,在蜂群生物学上涉及到蜜蜂生存和群体的增殖问题;在养蜂生产方面,又直接关系到对蜂群的管理措施和产品收  相似文献   

14.
我饲养的越冬蜂群,群势一般都有8~13框蜂,到来年开春,群势都保持在5足框蜂以上。经过春季短期繁殖,到本地油菜花期,大多数蜂群都能上继箱,成为采蜜群投入生产。由于蜂群提早投入生产,经济效益自然也就提高。那么我是如何将越冬蜂群养的强壮呢?下面将我的做法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越冬蜂的繁殖好坏直接关系到来年养蜂生产的经济效益,如我县一年中定地饲养的蜂群,主要有刺槐和荆条两大蜜源,越冬蜂繁殖不好就直接影响到刺槐花期蜜浆收入,所以在养蜂生产中,特别是定地饲养的蜂群越冬蜂的繁殖尤为重要,笔者在近几年实践中总结出了4条繁殖越冬蜂的改进措施,供同行们参考。一、改进治螨办法我地饲养的蜂群,一般是越冬前治螨,这种做法得不偿失,因为大小蜂螨7、8、  相似文献   

16.
李贵良 《蜜蜂杂志》2006,26(3):41-41
严冬已过,暖春到来,一年一度的春繁开始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把蜂养得又壮又强。所以个个使尽技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尽管有的蜂友采取了各种繁蜂措施,如提前繁蜂、紧缩巢脾、治螨等,蜂群还是繁不好,到洋槐花期时只有6框左右的群势,一个很有把握取蜜的蜜源期白白浪费。究其原因,我认为就是往往被一部分人所忽略的良种良王良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我的4次引种经历谈谈体会。1993年6月15日我到安阳乡霍家庄采荆条蜜。当地有位蜂友因蜂群进蜜不好而请我帮其查看蜂群。该蜂友蜂群的工蜂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蜂业》2019,(10):23-24
<正>张老师您好:我是建平县的养殖户,饲养意蜂已经3年多了,去年夏天我的蜂群很好,我平时也很重视蜂螨的防治工作,也没少用药。可是,到了秋繁时,却还是受了螨害,出现了很严重的爬蜂,有的蜂翅残缺不完,新出房的蜂也不健康。让我很不理解的是,本来挺好的蜂群,为什么一到秋季就出现很重的蜂螨呢?今年又到了秋繁季节,我应该如何去防治蜂螨呢?读者:刘志良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偶然机会,我发现中蜂特弱蜂群连箱带蜂(除蜂箱巢口的一面和箱盖),将其余部分埋入地下,蜂群能加快繁殖发展。尤其是在秋末、春繁更显其优越性,即使春天只有一群蜂的群势,只要在无病不缺蜜无盗发生的情况下,不但能快速发展,到6~7月份还能分蜂。在不分蜂的情况下能保住6~7个脾蜂的群势。这主要是因为虽然蜂少但能保温保湿,满足了蜂群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张老师:您好,我饲养蜜蜂3年多,是业余养蜂,是我们当地的中华蜜蜂,每年都是靠自然分蜂进行繁殖.可今年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5月份,我的蜂群发展到五六框蜂,蜂群内已经起了王台.根据以往经验,这个时候该分蜂了,但是我发现王台都被蜂王给咬掉了,请问张老师,这是蜂种的原因吗?我想分蜂,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20.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对中蜂危害很大,也是广大中蜂养殖者最头疼的疾病。我养意蜂30多年,同时也养中蜂,2015年我的中蜂群发展到40多箱,蜂群很强,我暗自欢喜,结果中囊病一来,飞的飞逃的逃死的死,最后只剩十来箱。我对养中蜂丧失了信心,干脆全养意蜂。2016年1月,我把中蜂和意蜂一块运到贵州安顺春繁、采油菜,将中蜂放在亲戚家饲养,我只管意蜂。中蜂到贵州同样也发展不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