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昆虫病毒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针对昆虫病毒的作用机制、后效作用以及重组昆虫病毒和昆虫病毒感染增效物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昆虫病毒是以昆虫作为宿主,并在宿主种群中流行传播的一类病毒.昆虫病毒种类繁多,至今发现的已超过1000多株,涉及900多种昆虫.近20年来,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农作物害虫已成为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昆虫病毒与开发无虫害的微生物农药关系极大。本文综述了昆虫病毒的形态特点、繁殖特点,并依据寄主种类进行了分类。根据昆虫病毒的传播特点及生产上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利用昆虫病治虫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替代寄主是繁育天敌昆虫及昆虫病毒的中间载体,对天敌昆虫和昆虫病毒的规模化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就替代寄主的应用范围和意义、影响替代寄主繁育天敌的因素、替代寄主被寄生后的组织结构及生理生化变化、利用天敌昆虫的学习行为在繁育过程中对其进行驯化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提出用替代寄主繁殖天敌昆虫和昆虫病毒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天敌替代寄主的筛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昆虫病毒对宿主的侵染力,除因宿主品种不同而受感染的程度各异之外,取决于病毒、昆虫生理状态、环境条件和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宿主昆虫感病率因病毒株系毒力强弱及感染病毒剂量的不同而异;同时,也因宿主昆虫的虫态龄不同而异.然而病毒和宿主昆虫又都受到环境条件各种因子的影响.为了解和掌握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以下简括AOGV不同剂量对不同虫龄的感染效果及某些理化因子对病毒侵染力的影响,为病毒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下述感染试验.  相似文献   

6.
昆虫病毒杀虫剂相对其他化学及生物杀虫剂,具有如下优点:①兼容性好。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没被昆虫取食并感染昆虫时,只具有一般的蛋白质大分子的特征。因此,病毒杀虫剂能与绝大多数的化学及生物农药混用。②高效持效。昆虫病毒能在害虫种群中水平传播,害虫相互多次感染,形成  相似文献   

7.
昆虫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组织培养目前已在生物学领域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特别是成功的筛选出对杆状病毒敏感的细胞系及空斑技术的应用,使病毒的基础研究达到分子水平,如病毒的遗传改良、DNA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及病毒的物理图谱等.近年来,人们已成功地利用昆虫组织培养进行病毒杀虫剂的大量生产,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更显示出昆虫组织培养的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昆虫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作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传粉昆虫尤其是蜜蜂种群数量锐减,蜂群崩溃失调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是严重威胁蜂产业发展和农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在蜜蜂疾病病原中,RNA病毒被认为是造成CCD的主要原因。蜜蜂RNA病毒在非蜜蜂属膜翅目传粉昆虫中也能被大量检测到,暗示蜜蜂RNA病毒的广泛传播可能导致了世界范围内传粉昆虫数量的急剧下降。就蜜蜂囊状幼虫病毒(SBV)、卷翅病毒(DWV)、黑蜂王台病毒(BQCV)、急性麻痹病毒(ABPV)等常见蜜蜂病毒在传粉昆虫中的分布情况以及蜜蜂病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这对于整个传粉昆虫的流行病毒学研究和传粉昆虫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蜜蜂病害综合防控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昆虫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食用昆虫、饲用昆虫、药用昆虫、工业原料昆虫、天敌昆虫、观赏娱乐昆虫、传粉昆虫、环保昆虫、昆虫病毒的利用、昆虫在仿生学上的应用、昆虫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昆虫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以及害虫资源开发及其资源化管理等方面综述了昆虫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毒能引起昆虫种群流行病,是导致昆虫种群密度下降的重要病因之一,作为昆虫病毒杀虫剂,它具有专一性强,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能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密度而成为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对我国野生型及重组型病毒杀虫剂的研制、生物安全性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拖拉机仿真机组控制系统的组成、作用和工作原理。它是一个由中央监控系统和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响应有滞后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对这样的控制系统,串行通信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在控制系统中,上下位机的信息交换通过串行口完成,可靠地传输控制信号和准确地执行控制命令是实现控制目的的关键。在VC++6.0环境下利用MSComm控件,制定了具体的通信协议,编程实现了和80C196KC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分布式综合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效果很好,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矢量控制技术控制电机,在连续控制上有很大的优势,但它对被控电机的参数要求很高,且计算繁琐。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计算相对简单很多,它简化了控制结构,直接对转矩和磁链进行砰-砰控制,低速性能较差,调速范围受到比较大的限制。鉴于上述两种控制方法的优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三相电机控制方法,仿真表明,这种新型的控制方法继承了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的部分优点,又抑制了这两种控制方法性能上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控草措施对丘陵茶园杂草的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3~6月开展了间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稻草覆盖、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4种措施控制茶园春季杂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对茶园春季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与化学除草结果相当,对茶园主要杂草的株高也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间种三叶草处理措施对茶园主要杂草数量、生物量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化学除草对茶园各种主要杂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主要杂草平均株高仅为3.72 cm;中耕除草对茶园主要杂草防效不及稻草覆盖和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介绍美国白蛾的显著特性及社会危害性,概述了寿县美国白蛾发现过程、分布情况。检疫封锁是源头治理,“飞机防治为主、人工地面防治”相结合的的美国白蛾立体综合防治技术是空中飞机防治和地面人工防治相结合的立体空间全域防治,地面防治和空中防治同时进行,织成一张密密的除虫大网,让美国白蛾无藏身之地,最终彻底消灭美国白蛾。人工地面防治技术是美国白蛾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飞防的不足,空中飞防和人工地面防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防治的不漏缝隙,达到“除虫勿净”的目的。以本县美国白蛾防治成功为例,详细阐述了美国白蛾立体综合防治美国白蛾技术。  相似文献   

15.
作为航空飞行器的动力装置,冲压发动机以其高推比性能日益应用广泛,其控制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工作性能。推力控制系统是冲压发动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推力控制器使其在复杂环境和比较宽的马赫数下获得很好的鲁棒性。本文利用MATALB仿真软件的Simulink工具箱建立推力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对冲压发动机推力回路进行控制,通过调节参数,设计出高性能的控制器。其后对设计出的模糊PID控制器进行动稳态性能、鲁棒性、抗干扰性以及跟踪性的测试,并将其控制结果与设计的传统PI控制以及鲁棒控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在动稳态性能、鲁棒性、抗干扰性以及跟踪性能方面,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下垂控制微电网客错运行的弹性控制框架,该框架以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功率控制.针对微电网中考虑非线性滤波电感的功率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无传感器控制策略.首先,提出了一种虚拟通量模型用来估算输出电压信号,以取消实际电压传感器;然后,分析了非线性滤波电感对电压估计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观测器的VF方法来消除这种影响.此外,通过在功率控制和电压控制回路中引入电压估计,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观测器的无电压传感器下垂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在不使用电压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理想的功率控制性能.该控制器具有较好地抑制非线性电感影响的能力,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微电网的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17.
烟蚜防治应采用“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控制虫害,减少损失。该文综述了烟蚜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PID控制与模糊控制各自的优点,将模糊控制与常规PID控制相结合,并运用变论域的方法,设计了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然后,以直流电机为模型,实现对其转速的控制,使用Matlab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将其仿真结果与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直流电机的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求解旅行商问题的新算法“最小调整法”,给出了该算法求解旅行商问题的具体步骤以及有效性证明,对算法的复杂性及近似程度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典型算例进行了检验说明.与经典算法相比,新算法体现了简单易行的特点,对求解旅行商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切实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鼠害防控工作,减少粮食损失,本文结合贵州省鼠害防治研究成果,总结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鼠害防控技术,提出了下步鼠害防控工作建议,旨在进一步普及鼠害防控技术,有效控制鼠类危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