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大棚养蚕的规模化、省力化,熟蚕上蔟成了最困难、劳动强度最大的工作,因此进行了家蚕登蔟剂的研制,登蔟效果为:10min登蔟率为90 67%,而对照仅为36%。登簇剂对家蚕生长发育无任何不良影响,虫蛹率略见提高,茧丝长、解舒丝长、净度等重要指标,都不同程度地超过对照,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将融合6个组氨酸(6×his)序列的hGM-CSF基因插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8中得到杆状病毒重组转移载体pBacPAKHis-GM-CSF,pBacPAKHis-GM-CSF DNA与线性化病毒BmBacPAK6 DNA共转染BmN细胞,获得了表达rhGM-CSF融合蛋白的重组病毒vBacPAKHis-GMCSF.用重组病毒感染家蚕五龄起蚕,分别在24、48、72、96、120 h和144 h剪腹足取蚕血淋巴,ELISA法测得rhGM-CSF融合蛋白在120 h的蚕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约为15μg/mL蚕血淋巴.融合蛋白通过Poly-His Protein Purification Kit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表达产物是3种糖基化程度不同的,分子量分别约为18、20、31 kD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3.
用0.35%~0.4%柏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桑叶,以不浸叶为对照,全龄饲养827原原种家蚕,每组蚁量3g,至四龄起蚕,每区400头,重复5次,以探讨其对家蚕发育等的影响。1 对家蚕发育的影响。处理与对照及区组间发育历期基本一致。即全龄31日,五龄8日,蛹期17日。2 对家蚕健康性影响。处埋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漂白粉处理与对照相比。结茧率低8.57%,健蛹率低10.34%,蔟中病态蚕率增加9.02%,4~5龄病蚕率高0.76%,死笼茧  相似文献   

4.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蚕茧质量,全国各地逐步推行家蚕纸板方格蔟上蔟,然而熟蚕的登蔟速度严重地制约了纸板方格蔟地推广.为此我们进行了方格蔟登蔟剂研究,筛选出了登蔟剂DCH.经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对家蚕无任何不良影响,10 min登蔟率90%,比清水对照15%,效率提高5倍.且茧质和丝质的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蚕茧质量,全国各地逐步推行家蚕纸板方格蔟上蔟,然而熟蚕的登蔟速度严重地制约了纸板方格蔟地推广。为此我们进行了方格蔟登蔟剂研究,筛选出了登蔟剂DCH,经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对家蚕无任何不良影响,10min登蔟率90%,比清水对照15%,效率提高5倍,且茧质和丝质的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家蚕为模式生物,研究了2种不同粒径的银纳米颗粒[Ag NPs,直径分别为(23.2±2.8)nm和(47.6±5.2) nm,分别记为Ag NPs-23.2 nm及Ag NPs-47.6 nm]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在家蚕5龄的第3天,将不同浓度的Ag NPs(60μg/头、120μg/头、180μg/头)通过腹足注射的方式导入家蚕体内,分别于注射后24、48、72 h解剖家蚕,获得家蚕血液、丝腺和中肠,同时收集蚕砂,结茧后收集蚕丝,然后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各组织及蚕砂、蚕丝中Ag的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A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120μg/头Ag NPs注射24 h后,血液中Ag的浓度分别为(23.87±3.00)μg/mL(Ag NPs-23.2 nm)、6.54±0.33μg/mL(Ag NPs-47.6 nm),中肠对应的Ag浓度分别为(200.34±12.11)μg/g(Ag NPs-23.2 nm)、(20.12±1.60)μg/g(Ag NPs-47.6 nm)。血液中Ag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而中肠中Ag的浓度则持续升高;蚕砂中Ag浓度也随时间而降低。由此可见,注射进入血液中的Ag NPs会向中肠转运,再通过代谢进入蚕砂而被排出体外。小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家蚕吸收并在体内富集,而大粒径的Ag NPs更容易被代谢进入蚕砂。通过对不同粒径Ag NPs在家蚕体内的转运、分布和代谢的研究,可为Ag NPs的毒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阿维菌素和氟虫腈对家蚕毒性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饲叶法和接触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和氟虫腈对家蚕的毒性.结果表明,饲叶法中阿维菌素和氟虫腈对2龄家蚕的LC50(48 h)分别为0.0180 mg/kg桑叶和1.9156 mg/kg桑叶,其浸渍桑叶的药液浓度分别为0.0360mg/L和3.8312 mg/L.接触法中阿维菌素和氟虫腈对2龄家蚕的LC50(24h)分别为13.3329μg/cm2和29.7100μg/cm2.阿维菌素和氟虫腈对家蚕的毒性比均小于1,对家蚕的毒性为高毒,应禁止其在桑园及附近农田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掌握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的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能力,为挖掘具有特色的家蚕抗病材料及培育适应当地的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龄起蚕经口添食相同浓度病毒、逐日调查存活率的方法,对200个家蚕品种(品系)进行BmNPV抗性评价和筛选;并通过接种后每日存活数、各发育时期存活率等指标分析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对BmNPV的抗性水平、发病死亡规律、不同抗性品种的发病死亡时期及同一品种不同品系间抗性差异.[结果]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抗BmNPV的品种有731、795、854B、872A、966B、B黄肉色茧、P50、山河B、选二甲白和竹印,感病品种包括955、242A、242B、963B、DW3、锦秀A、锦秀B、日、野乙和云夏A油.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首次出现死亡差异的时间截点分别是接种后96和48 h,二者相差48 h;部分抗病品种在秋季对BmNPV的抗性水平低于春季;同一家蚕品种A系和B系的抗病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大多数品种的抗BmNPV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其中P50为BmNPV抗性最强品种.对未知品种进行抗BmNPV测定时,可选择接种后168 h作为抗性评价的时间截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家蚕上蔟管理技术,包括壮蚕饲育、蔟室准备、蔟具选择、上蔟适期、上蔟密度、上蔟方法、蔟中管理和蜕皮激素的使用等内容,为其它地区家蚕上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定量涂体法测定蝇僵灵对家蚕四龄48小时幼虫、五龄24小时幼虫的毒力,结果四龄48小时KD50为07464μl原液(下同)头或09275μlg体重,MPD为02000μl头或02541μlg体重,MED为16000μl头或20200μlg体重;五龄24小时KD50为39390μl头或18760μlg体重,MPD为08000μl头或08333μlg体重,MED为128000μl头或60952μlg体重。家蚕五龄幼虫对蝇僵灵的耐药性大于四龄。目前推广应用的稀释浓度350倍,对家蚕壮蚕的发育过程、经济性状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