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现任辽宁省稻作研究所杂优育种研究二室主任、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会员、辽宁省农学会会员的张忠旭研究员.1963出生辽宁沈阳,1997年获沈阳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2.
专家简介     
《辽宁农业科学》2011,(5):F0002-F0002
王延波(1966-).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1991年7月获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6月获沈阳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株型是高产的基础.选择良好的株型是选育优良品种的基础。提出了旱稻优秀株型的模式:中矮秆、叶片夹角小、株型紧凑、上三叶发达、大穗、高冠层。并在育种过程中应用。成功选育出新旱稻品系。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近20年大豆育种进程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 2 0年来 ,辽宁省大豆单产水平在逐年提高 ,其中很大程度取决于大豆新品种产量潜力增大 ,适应性增强。为了总结过去的育种经验 ,将来进一步提高大豆育种水平和效率 ,本文对近 2 0年来辽宁省大豆育种进程进行了初步评价。1 辽宁省大豆区域试验中产量性状的遗传获得采用Martin等 (1 991 )的统计分析模型 (表1 ) ,对 1 979年至 1 997年间的辽宁省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计算了这阶段产量的遗传获得。表 1 区域试验中产量性状的遗传获得统计分析模型统计分析参数产量性状 (占对照的百分率 ) 区域试验第 1年对照品种性状的平均…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小麦育种研究的回顾与设想孙连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所沈阳1101611小麦育种与生产简要回顾辽宁省小麦育种研究工作始于1955年。到1997年共选育出近20个品种(系)在生产上示范和推广应用,省内外累计种植面积达746.7万公顷。有15...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2010,(5):50-51
近日,第六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扬州市开幕。五年一届的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代表了我国小麦遗传育种领域的最高水平。本届研讨会为期3天.与会专家代表将围绕小麦超高产育种与栽培、抗病与抗逆育种、品质改良、生物技术等领域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7.
《辽宁农业科学》2004,(4):F002-F002
王延波,男,研究员。1991年7月获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玉米杂交种选育研究。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所长兼院种子公司总经理职务,中共党员。  相似文献   

8.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14(4):F0002
裴忠有,男,汉族,1967年11月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到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所工作,1995年在职获得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在职获得沈阳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4年9月出站到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工作,现任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并担任中国杂粮学会理事和天津遗传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现为天津市“131人才”第一层次人选。  相似文献   

9.
专家简介     
陆晓春(1970),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1997年获东北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硕士,2000年7月获浙江大学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10月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工作。  相似文献   

10.
同工酶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工酶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石太渊(辽宁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自从Markert及Moller等在1957年首先提出同工酶这个概念以来,同工酶被迅速地应用于植物遗传育种、物种起源与分类、杂种优势预测和植物生理生化等研究领域。生物体内的大多数酶都存在多种...  相似文献   

11.
在“绿色超级稻之节水抗旱稻”现场考察暨学术研讨会上.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为主的科研团队提出了“绿色超级稻”计划.期望通过品种资源研究、基因组研究与分子育种技术的结合,在高产、优质的基础上实现水稻生产基本不打农药、少施化肥和节水抗旱等三大目标。目前在节水抗旱稻育种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2):F0003-F0003
史桂荣(1961-),女,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干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89年曾到南斯拉夫国际玉米培训中心进修玉米遗传育种一年。现任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高产遗传育种室主任,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辽宁省2008-2012年审定的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育种应用种质可归纳为改良Reid、Lancaster、旅大红骨、外杂选、PN、唐四平头、其它等7个类群.同时在众多杂优模式中改良Reidx旅大红骨系占主导地位。辽宁玉米育种资源狭窄.育种手段单一.急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拓宽种质资源,更新观念,明确今后育种目标.利用先进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新的种质.从而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水稻育种专家许雷,1966年毕业于辽宁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曾在基层单位从事推广、教学和水稻育种研究工作。1985~1995年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任水稻育种室主任。1995年至今,在辽宁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原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总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这期间他还兼任辽宁省经济理事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5.
<正> 山东农学会于1989年8月12日至15日在烟台市召开了山东省九十年代作物遗传育种展望学术讨论会.目的是总结我省作物遗传育种工作的经验,学习国内外育种先进技术,研讨九十年代全省作物遗传育种工作的方向、任务、技术路线和对策.与会代表全面回顾了我省粮、棉、油、果、菜等作物遗传育种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总结了经验;特邀省外三位知名专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5~2009年期间辽宁省玉米育种的审定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了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包括种质基础、杂种优势模式、审定品种应用情况和玉米育种的基础研究等,提出了辽宁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和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浅谈大豆辐射育种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辐射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诱发生物遗传物质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培育新品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育种方法。如何掌握大豆辐射育种遗传规律和理论及发展动向,需要在实践中研究总结.并逐步发展。以下结合自身实践对大豆辐射育种的研究动向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节水抗旱稻在湖南的发展前景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水抗旱稻以较强的耐旱性、丰产性,对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生产的适应性,成为棉田改种和水资源不足稻田的高效种植选择。国内多家育种单位培育的一系列节水抗旱稻品种,但湖南省内尚未有育成品种或栽培技术研究。为此,提出了选育和引进适应湖南省栽培的节水抗旱稻品种、研究推广配套的栽培技术规范,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的技术策略,即:加强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引进筛选,加强节水抗旱稻新品种选育,加强节水抗旱稻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花生生产国之一,1977—1986年年平均总种植面积为980.86万亩,总产荚果165.33万吨,排印度、中国之后居第3位,平均单产荚果205.14公斤/亩,在10个花生种植面积超500万亩的国家中居首位。美国的花生遗传育种研究开展较早,1924年Nevano就提出了高产育种理论,70年代以来,美国对花生的遗传育种研究更加深入细致,在高产育种、抗病育种、品质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已在世界上处领先地位。因此,了解美国的花生遗传育种研  相似文献   

20.
大豆育种专家杨伯玉同志简介杨伯玉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的大豆育种专家,河北省秦皇岛市人。1949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先后在辽宁省锦州农科所、铁岭地区农科所、辽宁省农科院油料所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历任课题主持人、院学术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