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作者一直从事紫菜研究工作,曾从事紫菜自由丝状体接种培育技术的研究,并随中国渔业协会代表团赴日本考察。现就自由丝状体直接采苗和接种育苗的沿革及其利弊,作一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紫菜栽培生产中的苗种培育,其实质是对紫菜贝壳丝状体生长发育进行调控管理的过程 ,包括了由果孢子发育到丝状藻丝生长、壳孢子形成与放散的管理。近年来,在紫菜贝壳丝 状体培育中普遍遇到了果孢子采苗缺种藻、病害及壳孢子采苗不顺利等问题。本文根据多年 的研究与生产实践,针对上述问题所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及方法作一介绍。1 果孢子采苗  选择优良品系,获取良种种质进行种苗培育,是紫菜良种化栽培的关键之一。目前条 斑紫菜果孢子采苗有两种途径:由成熟的叶状体(种藻)获取果孢子接种贝壳;由自由丝状体 接种贝壳。1.1 果孢子接种…  相似文献   

3.
紫菜丝状体的培养,岩崎(1961、1963)报道过甘紫菜(Porphyra tenera)自由丝状体在人工培养液中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史,并对自由丝状体采苗,培养技术作了介绍。在日本利用自由丝状体作为推广纯种的主要手段,对于纯化养殖种群,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国近年来对自由丝状体的利用进行了研究,陈国宜(1980)直接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采苗成功,王素平等(1983)对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自由丝状体的生态以及  相似文献   

4.
紫菜人工育苗有三种方式,即贝壳丝状体人工育苗、自由丝状体直接采苗、体细胞有苗。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是贝壳丝状体人工育苗。据笔者实践,并结合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教训,简述对紫菜贝壳丝状体人工育苗的几点看法。1影响贝壳丝状体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光照、营养盐比重、pH值等。在生产管理中必须随时注意这些因素的变化,使之符合藻丝各生长阶段的要求1.1温度的控制9月份温度变化较大,特别是“白露”降温季节池内水温低于22.5℃时苗易早熟,并自然放散,出现“跑苗”现象,影响了采苗生产。1993年我市采苗单位就遇到了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紫菜是国内外养殖较多的经济海藻之一.它的养殖包括果孢子采苗、丝状体培养、壳孢子采苗和叶状体养殖等过程.这种育苗方法周期长,操作管理复杂,不但费工费时,而且很容易感染疾病.目前国内已开始了酶法育苗,并进行养殖试验.青岛海洋大学的戴继勋教授及其研究生在利用生物技术分离紫菜单细胞和原生质体,并获得再生产植株方面有了突破.为了尽快使这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们一起进行了生产性中试,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坛紫菜在自然分类系统中属于红藻门、原红藻纲、红毛菜目、红毛菜科、紫菜属,在其生活史中具有2个明显的发育阶段,即叶状体阶段和丝状体阶段.叶状体是由丝状体放散出来的壳孢子萌发形成的,即日常食用的紫菜;丝状体是由叶状体放散出来的果孢子萌发形成的,多数在贝壳中生长.坛紫菜的育苗就是指叶状体成熟后形成的果孢子,通过采果孢子培育贝壳丝状体,丝状体在秋季成熟后放散壳孢子的过程.南日木平养殖场自2003年1月开始承担"坛紫菜优质纯系苗种培育技术研究"项目,现将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紫菜叶状体细胞的分离及酶法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原平 《齐鲁渔业》2001,18(4):29-30
紫菜是国内外养殖较多的经济海藻之一。它的养殖包括果孢子采苗、丝状体培养壳孢子采苗和叶状体养殖等过程。这种育苗方法周期长,操作管理复杂,不但费工费时,而且很容易感染疾病。目前国内已开始了酶法育苗,并进行养殖试验。青岛海洋大学的戴继勋教授及其研究生在利用生物技术分离紫菜单细胞和原生质体,并获得再生植株方面有了突破。为了尽快使这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们一起进行了生产性中试,现总结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的来源和保存 条斑紫菜采集于胶州湾南侧青岛开发区后湾,此品种是中日合作公司青岛荣兴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8.
1.紫菜全人工栽培有哪些生产环节? 紫菜全人工栽培的主要生产环节有:果孢子采苗、丝状体培育、壳孢子采苗、海上叶状体栽培、采收与加工等。各生产环节之间有密切联系,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紫菜栽培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初永娟 《齐鲁渔业》2008,25(11):12-12
1人工栽培紫菜的生长过程紫菜的人工栽培分丝状体培育和叶状体养成2个阶段。丝状体培育阶段:春末取成熟的叶状体经阴干刺激后,放入盛有海水的容器内放散果孢子,当放散量达到要求时,捞出叶状体。把孢子水按一定比例喷洒到已放有贝壳的培育池内,果孢子即附着到贝壳上,萌发钻人贝壳内生长成丝状体。秋季水温下降时,贝壳内丝状体成熟并放散壳孢子,将维尼仑网帘放入培养池内采苗,  相似文献   

10.
贝壳紫菜单孢子和叶状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家海 《水产学报》1996,20(2):132-138
贝壳紫菜的叶状体是由丝状体直接产生的。通过试验,笔者发现贝壳紫菜生活史中虽没有壳孢子,但存在着单孢子。由单孢子萌发发生的叶状体在形态上与由丝状体直接发育而来的叶状体相似,而前者的生长速度较后者快。经Wittmann氏染色法染色,1-3细胞期的单孢子幼叶状体的细胞间不存在胞间联系。本种的单孢子囊仅出现在叶状体成熟阶段,在幼苗期未发现有单孢子放散。由于在贝壳紫菜的生活史中存在果孢子和单孢子而没有壳孢子  相似文献   

11.
条斑紫菜系我国长江以北的养殖品种,1986年和1987年南移福建连江进行了丝状体育苗和叶状体养殖,均获成功。叶状体产量折合亩产干品67.9公斤。条斑紫菜南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丝状体育苗时间长,温度高;叶状体则是生长期短,产量低。实行坛紫菜和条斑紫菜轮养,可提高紫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将条斑紫菜自由贝壳丝状体和果孢子贝壳丝状体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①前者接种后贝壳需要黑暗沉淀3d,适宜接种的最高温度为23℃,肉眼见苗时间为20d,肉眼见苗前显微镜下贝壳上查不到单丝;后者接种贝壳不需要黑暗沉淀,适宜接种的最高温度为19℃,接种5d后显微镜下可以查到丝状单丝,肉眼见苗时间为15d。②前者壳孢子放散需要流水刺激,在20.5℃开始放散,日放散量为(200~400)×104个/壳,持续时间(5~10)d;而后者壳孢子开始自然放散水温为23℃,日放散量为(10~200)×104个/壳,放散持续时间(14~16)d。③网帘采苗时,前者壳孢子的采苗密度为后者的2~3倍。④在海区的养殖过程中,前者网帘下海20d肉眼见苗,见苗前显微镜下查不到苗,未发现叶状体放散单孢子,叶状体生长速度快,叶状体上未出现硅藻斑,春节前菜平均产量为475kg/667m2,但菜体偏黄,柔韧性差;后者网帘下海3d后,显微镜下就能够在网帘上查到苗,11d肉眼见苗,叶状体0.5cm开始放散单孢子,春节前的菜质好,但叶状体生长速度慢,养殖后期叶状体上容易出现硅藻斑,春节前菜平均产量为325kg/667m2。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的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养殖发展迅速。2005年全市养殖面积创历史记录,达7598hm^2,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紫菜养殖基地,同时,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培育面积达12万m^2。但是,因各紫菜育苗场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常有育苗、壳孢子采苗失败等问题出现,影响了紫菜生产。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条斑紫菜壳孢子采苗前后丝状体培育及壳孢子采苗时易出现的四大误区,供紫菜育苗场以及壳孢子采苗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条斑紫菜的人工育苗技术包括果孢子采苗、丝状体培育、壳孢子采苗三项内容。一果孢子采苗 1.准备工作 (1)贝壳的处理:贝壳是果孢子的附着基质。放在育苗池内浸泡一个月以上,用刀刮除贝壳上前后闭壳肌、韧带和边缘的胶  相似文献   

15.
坛紫菜在自然分类系统中属于红藻门、原红藻纲、红毛菜目、红毛菜科、紫菜属,在其生活史中具有2个明显的发育阶段,即叶状体阶段和丝状体阶段。叶状体是由丝状体放散出来的壳孢子萌发形成的,即日常食用的紫菜;丝状体是由叶状体放散出来的果孢子萌发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正>坛紫菜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种类,也是我国南方养殖的主要经济红藻。坛紫菜的叶状体和丝状体是其生活史中的两个重要阶段。紫菜栽培生产中,苗种供应是生产的关键环节,而获得健康优良的丝状体则尤为重要。坛紫菜丝状体有两种培养方式,即自由丝状体和贝壳丝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生长阶段的坛紫菜对琼胶寡糖激发子的抗性响应差异,选择生长期为50、60、80、110和140 d的坛紫菜叶状体以及自由丝状体,检测在琼胶寡糖刺激后各生长阶段坛紫菜的H_2O_2释放,相关防御基因(Phhsp70、Phrboh、Phsod、Phlox)的表达,以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丝状体H_2O_2的释放量显著高于叶状体,100μg/m L琼胶寡糖可诱导不同时期坛紫菜的H_2O_2爆发。丝状体响应琼胶寡糖刺激后,4个防御相关基因出现显著上调,而叶状体各生长阶段的基因上调幅度较小,各基因变化趋势不同。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但C8类物质较多。经寡糖处理后,80 d叶状体和丝状体时期的挥发性物质增加的种类较多。研究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的坛紫菜对琼胶寡糖刺激的响应能力和方式不同,以丝状体的响应最强烈。  相似文献   

18.
新品种条斑紫菜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瑜  纪培福 《齐鲁渔业》2007,24(12):18-19
研究了新品种条斑紫菜的苗种培育、苗网解网、干燥、包装、入库等技术以及紫菜栽培海区的选择和栽培设施等技术关键,引用日本条斑紫菜育苗的技术工艺,采用高密度投放果孢子、丝状体恒温培育、回转式(水车式)采苗等技术,有效控制了出苗帘数量,缩短了育苗时间,提高了壳孢子的利用率,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达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关于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培养和直接采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国宜 《水产学报》1980,4(1):19-29
本文报道了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通过培养自由丝状达到直接采苗的试验,这项试验的结果表明可以代替目前生产中用贝壳培养丝状体的方法,这就有可能克服当前作为紫菜丝状体培养基质的文蛤壳不足的困难,而且操作简便,有利于单株培养,取得纯种,少受病害。这种方法已经应用于生产。自由丝状体培养的成败关键,首先在于做好种菜的去污处理工作,杀灭附着于种菜的杂藻。其简便有效的方法是将种菜经过晒干1—2小时,再经消毒海水洗刷。为使丝状体有尽可能长的生长时间,由种菜探集果孢子的时间应在三月以前进行。在有充分营养盐的海水中,光照达到1000Lux以上,则每一个800ml的玻瓶,约能培养自由丝状体2—2.5克(湿重),这样,有20个玻瓶,就可以供应秋季采苗一亩网帘所需的丝状体。对丝状体进行夜间流水刺激是使其放散孢子进行直接采苗的有效方法,如能在流水过程中,又逐渐降低水温,(从26℃降至22℃)其效果更能提高。  相似文献   

20.
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扩增的意义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紫菜的生活史由两个形态截然不同的阶段组成,即宏观的叶状体阶段和微观的丝状体阶段.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的丝状体是其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果孢子是粘附在含钙的贝壳等基质上萌发,并钻入壳内生长、发育成贝壳丝状体(conchocelis),如果不钻壳,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这种丝状体称为自由丝状体(free-living conchocelis)[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