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仔猪水肿病是由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菌株感染小肠所引起,发生于断奶仔猪的肠毒血症,其患猪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某些部位如胃壁与肠系膜、眼睑水肿和胸腹部发生水肿,四肢麻痹,运动平衡失调。本病主要发生于2—2.5月龄,体重  相似文献   

2.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上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发生于仔猪,断奶前后最易发,个别乳猪和育成猪也易发。本病多由于饲料成份过于单一,或蛋白过高,或缺少维生素、矿物质引起。近年  相似文献   

3.
浅谈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水肿病临床表现为仔猪头部、眼睑水肿及发生神经症状,剖检可见仔猪下丘脑、胃壁、肠壁和肠系膜出现水肿,是一种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散发性和致病性肠毒性血症。仔猪水肿病发生死亡迅速,主要发生在断奶仔猪(有时发生在4个月大的仔猪中),该病给养猪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危害,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特别是生长迅速、强壮的仔猪往往多发,目前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仔猪水肿,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杨果平 《新农村》2023,(10):33-35
<正>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中发生的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水肿是其特征性病变,以仔猪脸部、眼睑、结膜、齿龈、颈部、腹部皮下和胃壁等部位水肿最为常见,在饲养管理不善的猪场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春秋季节。加强饲养管理,科学调配饲料,适时断奶保健,强化免疫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坚持消毒灭源,减少应激反应,可有效防控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5.
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上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5%~30%,死亡率达90%以上。1流行特点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常限于某些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和秋季。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突然发生,病程短,致死率高。发病猪多是饲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本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突然改变,如饲喂单一或喂给大量精饲料、  相似文献   

6.
仔猪水肿病也叫仔猪胃肠水肿病,或称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是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所引起断奶仔猪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水肿。  相似文献   

7.
一、圆环病毒病的两种表现形式 1.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本病常发生于保育阶段猪和生长期猪,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或停滞,消瘦,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和呼吸困难,有时腹泻和黄疸等。早期常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眼睑水肿。  相似文献   

8.
<正>仔猪水肿病又叫大肠杆菌毒血症、胃水肿,是由溶血性埃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以水肿和高度致死性为特征的传染病,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近年来,仔猪水肿病的发生日益增多,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仔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成为早期断奶后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重视。本病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尤其是断奶后5~15天、生长快、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常限于某些猪场和某些窝的仔猪,不广泛传播,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  相似文献   

9.
仔猪水肿病也叫仔猪胃肠水肿病,或称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是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所引起断奶仔猪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水肿。此病发生突然,而且多发于采食旺盛、个体肥胖的小猪,说明水肿病与采食状态有相当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溶血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断奶仔猪以突然发病,运动障碍,叫声嘶哑,胃壁、结肠系膜、眼睑部和全身水肿为特征,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为5%~15%,个别地区可达30%,病死率90%以上,是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危害仔猪育成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仔猪水肿病又叫浮肿病、肠毒血症、胃水肿,主要危害断奶前后的仔猪。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凋,惊(忄厥)和麻痹。剖检可见胃壁和肠系膜水肿,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较高。 1.流行病学 主要为带菌母猪传给仔猪,呈地方流行性,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秋季。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常见于身壮、生长快的小猪,如初生得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 2.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体温39~40℃,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  相似文献   

12.
仔猪水肿病是常见于断奶仔猪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仔猪水肿病实际上是由一定的血清型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急性肠毒血症,剖检主要病变为胃壁水肿,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水肿、头部水肿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后仔猪由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的一种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散发性传染病,死产率高达85%以上。其特征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眼睑水肿,剖检可看到胃黏膜下和结肠膜的水肿明显。一旦发病,很难挽救,是养猪生产中重要的疑难病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猪水肿病又称大肠杆菌毒血症、浮肿病、胃水肿,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断奶仔猪,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常见,瘦小的仔猪却很少发病。本病的发生一般与断奶前后生活条件骤然发生变化,如过量饲喂高蛋白饲料、昼夜温差大等应激因素有关。本病常突然发病,出现头部水肿,胃壁、肠壁、肠系膜呈胶冻样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现将本人近年来所遇到的水肿病病例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22团1连猪场有断奶仔猪28头,2011年10月7日有1头猪开始发病,至12日共计发病8头。从  相似文献   

15.
<正>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以春秋季节多发。本病发病率不很高,但死亡率极高,且以体况健壮、生长快的仔猪多发。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食欲废绝,精神沉郁;眼睑、前额等处皮下水肿,有时可见颈、腹部皮下水肿;病畜叫声嘶哑,前肢麻痹,有的后肢也出现麻痹,患猪躺卧于地,四肢作游泳状划动,行走时共济失调,行走不稳,盲目行走或作圆圈运动。剖检时可见皮下、喉头、胃壁、肠系膜等处有胶冻样水肿,胃底部、小肠粘膜呈弥漫性出血变化,淋巴结充血、出血、水肿,心包和胸腹腔有较多积液,心、  相似文献   

16.
苏成东 《新农业》2005,(7):27-27
猪水肿病又称猪胃肠水肿,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头部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发生于断奶1~2周仔猪。2003年4~5月份,祝家镇下楼子村、佟家峪村一些养猪户饲养的体重15~30公斤的育肥猪,突发此病,诊治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绞股蓝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的饲养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绞股蓝粉作为一种药物添加剂,分别按1%、2%、3%的量添加到断奶仔猪的日粮中,通过35d的饲养观察,与对照组比较其饲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绞股蓝添加剂对降低断奶仔猪的料肉比、下痢率和死亡率效果都很明显,特别是添加1%的试验1组,料肉比比对照组降低30%,下痢率和死亡率为0,日增重提高9.21%。采用LD50法对绞股蓝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其LD50为972.75mg/kg,说明绞股蓝对断奶仔猪为无毒级,是具有极强药效的中草药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仔猪水肿病及其中西医结合诊疗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神经症状、胃壁和肠系膜水肿为主要特征。该病发病率不高,但是病死率高达90%以上,严重危害仔猪健康。该文阐述了仔猪水肿病的病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重点介绍了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以期为该痛的防治提供参者。  相似文献   

19.
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后仔猪的一种散发性、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本病发生也越来越普遍,常常给养猪造成很大的损失.我们在2001年4月至2004年5月共接诊仔猪水肿病例62例.  相似文献   

20.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最易发生的一种疾病,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多发,流行较广泛,致死率高达80%以上。本病是由一定的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生长发育快、体格健壮、营养良好的仔猪最易发病,常是突然死亡1-2头,其他仔猪不见发病,有时仔猪先后发病。病猪以眼睑水肿、面部水肿、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为主要特征。仔猪患该病后极易发生死亡,是导致仔猪发生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