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杉又称东北红豆杉,为红豆杉科常绿乔木,树形优美别致,是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小老树也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繁殖紫杉一般以扦插为主。时间在5月中旬至6月末。采用露地遮荫覆膜扦插育苗。作床:插床基质以素沙上或沙质壤土为宜,床面宽一米,插前浇一次透水再覆地膜,两边用土压实以防水分蒸发。准备插条:插条采用二年生成熟枝条,剪成10—15厘米长一段,上部留小枝或叶。将剪好的插条捆成小捆,浸到500ppm萘乙酸溶液中10秒钟。取出后用清水洗净便可扦插。扦插:将插条按10×10厘米的株行距插入插床基  相似文献   

2.
一、秋插时间每年8月下旬到10月下旬,是北方月季扦插的最适时间。此时枝条组织充实,营养物质丰富,易于形成愈伤组织。二、插穗处理从生长健壮、无病母株上剪取一二年生枝条,径粗0.5厘米以上,去掉花果和嫩梢,以3~4个芽为一段(芽少的品种可留1个芽)。插穗下口要紧靠最下部芽的节下部,削成马蹄形,因节的部位形成的细胞比较活跃,扦插后容易产生愈伤组织而生  相似文献   

3.
叶子花的繁殖常用扦插法,多数较易成活。但苞片白色者插条易腐烂、不易生根,成活率很低。笔者经过多次试验摸索,使白色叶子花的扦插成活率达到90%,现将方法介绍如下。插条选择:从母树上剪取当年木质化的无病虫害枝条,长约10—20厘米。试验证明:粗枝比细枝生根快,当年生木质化枝条比过嫩、过老枝条扦插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6—8月,在花谢之后,剪取花下绿枝,截成15—20厘米长的带叶插条。将基部浸于1000ppm的自制生根剂(主要成分有吲哚丁酸、维生素、氨基酸、硫酸亚铁、硼酸和磷酸二氢钾等)溶液中处理1分钟,而后在全光自动喷雾苗床中扦插,基质为河沙,深度2.5—3厘米。插后7天,插条基部切口愈合,皮部有多数根原基发生。插后15天,插条皮部生出大量不定根,生根率高达100%,单枝平均生根15条,根长0.5—2厘米。移栽后成活率达95%以上。此法比常规月季扦插生根快、发根多、周期短。  相似文献   

5.
笔者根据秋菊的短日照特性,摸索出一套使秋菊单侏一年内三度着花的栽培方法,增加了见花次数,延长了观花时间。现将栽培方法分述于下: 一.人为实施短日照——一度着花 4月初剪取秋菊母株顶芽,长约6~7厘米,插入高约5~6厘米的营养袋中进行温室育苗。扦插介质用普通培养土。20天后当插条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插条生根,缩短繁殖周期,下面向您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1.增加插床底温。当扦插介质的温度比适宜扦插某种花卉的空气温度高出3℃—5℃时,有利于插条的早日生根。尤其是冬季在温室内使用此法有明显效果。具体做法是:在插床下部铺垫20—30厘米厚  相似文献   

7.
2005年8月初,我对月季红石榴进行夏季修剪,其中有几枝直径稍粗的。恰好旁边有一盆栽杜鹃花用的松针腐叶土和一盆田园表土,夏季雨水已经把它们淋湿了,我便将剪下的石榴粗枝修剪好,顺手插入松针腐叶土中两枝,田园土中一枝,以后也没去特别管它们。1个多月后,松针腐叶土中的插条成活,且分别长成15厘米、18厘米高;而田园土中的插条才5~7厘米。去年我想再验证一下腐叶土和其他不同基质对石榴扦插苗的影响,便做了一个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8.
用冬藏春插法繁殖月季,可避免冬季野外扦插易冻伤之苦,又可免除因使用塑料薄膜保暖而到春天插条容易闷死之弊。方法如下: 将冬季重剪得来的生长旺盛且无病虫害的枝条,剪取10厘米左右长、保留2—3芽(上下端分别在芽外1厘米处)作插穗。将插条每15枝左右为一捆,用湿润的沙土或细沙埋在不  相似文献   

9.
插条的选择以二年生枝条的中段扦插效果最好。插条的长度一般在10—15厘米,主要以其节间的长短来确定。插条上保留两片叶。盆土的泡制橡皮树的幼枝一般为半木质化,内含大量水分。剪离母体后会流出白色汁液,故一般强调扦插用土以胶泥为好,以封住伤口,减少养分的损失。但是,胶泥土质粘重,通透性极差,扦插如浇水管理不当,容易使枝条腐烂。因此,扦插前应首先做好盆土的泡制,使其疏松透水性好,利于发根萌芽。做法是:先在盆底铺沙,沙上再铺一层用清水冲洗干  相似文献   

10.
在冬春二季,剪取花卉插条前1—2天,就在植株上喷洒吲哚丁酸、萘乙酸等植物激素。对容易生根的插条,浓度为5—10ppm;对难生根的,浓度为100—200ppm。然后再剪取充实的枝条作插条,在扦插时不再用植物激素处理。插条的长短依花卉种类而定,一般为10—20cm左右。剪枝时,插条上端  相似文献   

11.
1.时间:春、夏、秋三季皆可进行。春季要在萌芽前利用上一年的老枝扦插,夏秋两季可用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扦插。 2.插条:插条必须粗壮(直径约3——5毫米),可剪成10厘米左右的枝段,嫩枝还需带点老踵。切口要光滑。为了减少蒸腾,可剪去插穗下部叶片,保留上部2——3张叶。由老树上剪取的枝条大部分已有花芽形成,最好在扦插前把顶芽剪掉,以促使插后嫩芽萌发。同时要用薄片刀在插穗基部对劈1——2厘米深,并嵌入粗砂,不使闭合,以增加土壤接触面,促进生根。 3.基质:用山泥(阔叶林中的肥沃土)拌上1/3的清河砂作基质,拌匀后喷少量清水,使土壤  相似文献   

12.
月季的扦插繁殖方式很多,普遍采用的是沙插和水插,两者各有利弊。本人经反复试验摸索出一种绿枝悬水扦插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一、插条的采集剪取花谢后10~15天生长充实的枝条,直径最好在0.5厘米以上,腋芽生长饱满而尚未萌发。二、插条处理 1.插条分为长、短两种类型,长插条长23~25厘米,短插条长12~14厘米,长短插条之比应为1∶4~5。从插条上部距芽1.5厘米处平截,以减少蒸发面积。  相似文献   

13.
家庭繁殖金银花可用扦插、播种两种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扦插繁殖:于春、夏秋季均可进行,以伏天6~7月最好。可选取当年生粗壮枝条,剪成10—15厘米长的插条,除去下部叶片后插入通透性较好的砂质壤土中,入土深度为插条长度的2/3,盆插、地插均  相似文献   

14.
<正> 促进生长用5000毫克~1000毫克/千克的比久溶液浸泡一品红、茶树等插条基部,可促进生根,提高扦插成活率。用50毫克~2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可促进种子发芽生长,花卉细胞、叶片扩大。扦插时,将长度为6厘米~8厘米的月季枝条的基都浸泡在100毫克~150毫克/千克的萘乙酸溶液中,可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15.
山茶是一种不易繁殖的名花,大量繁殖更是难觅良方。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封闭育苗试验,一举成功。不仅花工少,管理方便,而且保险可靠,成活率一般能达95%。具体做法是: 一、制作苗床扦插前,整地作床。床宽1—1.3米,长10—15米,步道宽40—50厘米,南北走向。畦高15—20厘米,上铺过筛山泥7—10厘米,整平。二、插条和扦插入梅前夕(苏州地区在5月下旬),选半木质化健壮、无病虫害枝条,用手或快刀带踵(也称蹄)取下(如属枝端,则需从新老部分交接处剪取),踵的一端若带有母体枝皮,须剪去。插  相似文献   

16.
塔式南洋杉(Araucaria enc-elsa)枝叶潇洒大方,根、茎呈古铜色,油光可见,越古老越油亮,是极好的盆景树材。但所见造型,自然生动的不多。现据我多年的实践经验,谈些制作体会。一、扦插苗造型南洋杉扦插苗不定根发达,一般插条长出3~4条粗细较均匀的长根。但用它来制作盆景有局限性,因其插条多取自母株上的侧枝,生根成活后顶芽继续向前延伸生长,宛若瓜藤,很多人不知如何处置。实践证明,扦插苗离发根部位向上12—15厘米处可以剪断,剪后切口周围可不断密集地长出很多分枝,利用它很适合做  相似文献   

17.
月季大批量繁殖,扦插是简便易行的好方法。经验证明,月季扦插,技术要求也是很高的。笔者于1985年秋采用阳畦扦插10万株,成活率不足10%,1986年和1987年改进扦插技术,成活率提高到70%左右,1988年扦插成活率在90%以上。为什么月季扦插繁殖成活率有高有低呢?原来月季插条生根发芽也是有条件的。现以阳畦扦插作介绍。 1.月季插条生根,本身必须具备3个条件。 (1) 插条上部保留2—3片叶子。插条分离母株后,光合作用大幅度降低,扦插后,如果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大于其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质,并且有所积  相似文献   

18.
盆栽葡萄每年能结果3—7斤,既不受土壤面积的限制,对美化环境也有好处。葡萄的品种很多,一般盆栽通常选用两性花品种。如巨峰、黑甲玫瑰香,巨峰系列品种等。 1.育苗盆栽通常采用扦插法育苗。每年秋季葡萄修剪时,收集修剪下的一年生枝蔓做硬枝插条。选择梢粗且健壮的枝条,以两芽为一插条,将这些硬枝插条用湿砂覆盖后保存。翌年春2—3月将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年采用简易的全光照喷雾进行嫩枝扦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管理方便,而且易于生根,成活率达90%以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插床准备在背风向阳处,用砖块围成高20~25厘米、宽1.2~1.5米、长度随插条数量而定的东西向插床(如果插条数量较少,可直接插于盆中)。底层先铺5~10厘米厚通气透水性能较好的粗煤  相似文献   

20.
增加插床底温当扦插介质的温度比适宜扦插的气温高出3~5℃时,有利于插条早日生根,在冬季温室内使用尤为明显。具体做法:在插床下部铺垫20~30厘米厚的谷壳、麦糠、马粪或牛粪等作酿热物,利用其发酵时产生的热量增加温床底温。如采用电热温床扦插(床温便于人为调节和自动控制),效果更佳。白糖水溶液处理插条草本插条用2~5%的白糖水,木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