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鹏顺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758-1760,1779
安庆市对农业后备资源的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破坏,法律保障不足,管理缺位,利益分配不均等。相应的对策是:确定后备资源合理的开发方向,做好后备资源开发的规划工作,建立环境资源的补偿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改善生产条件等。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农业开发模式主要研究的是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根据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农业后备资源的开发涉及自然环境系统、人类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农业后备资源开发模式应由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组织模式和投资模式4种基本模式组成。农业后备资源开发可根据当地情况,在4种基本模式中进行选择、组合,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符的农业后备资源开发模式。因而,农业后备资源的模式研究,对农业后备资源开发有很大的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辽宁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途径王丕章李庆春(辽宁省计委)耕地后备资源是农业后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所谓耕地后备资源是指待开发利用的耕地资源,包括已开发但开发深度不够的中低产田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宜农荒山荒地。辽宁是人多...  相似文献   

4.
黔西北地区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棣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4):105-106
耕地后备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地处黔西北的毕节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区,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依赖耕地数量来保证提高粮食产量的现状,近期难以改变;毕节地区耕地后备资源极为有限,且动态变化明显、区域分布不均匀、开发利用制约条件多,如何科学认识毕节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现状,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生产能力,以此来保障毕节地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为全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毕节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主体趋势。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耕地是土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农业技术水平条件下,要保证人口不断增长的刚性食物需求,开发后备资源,增加耕地面积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但后备资源的开发,要统筹规划,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以建立良性土地生态系统为目标,增加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新耕地。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耕地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湖南省耕地资源的现状及合理利用的制约因素;从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后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诸方面,提出了湖南省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福建省农业资源与区划》、《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后备资源调查评估报告》等研究成果,通过分析福建省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区的划分情况,对我省热作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方案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正安县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的分析及研究,可以看出该县的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主要为其他草地.通过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分析其耕地后备资源分布状况,并提出了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准确地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是其开发利用的基础。以2010年黑龙江省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源,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气候状况和区域指标等方面构建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对其数量、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来源具有多样性,可开垦其他草地、可开垦内陆滩涂、可开垦沼泽地、可开垦裸地、可复垦采矿用地、可开垦沙地、可开垦盐碱地面积依次递减;市域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及类型具有差异性,佳木斯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最大,而七台河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最小;县域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均值为1.355万hm2,其中密山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最大,而友谊县、宝清县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浅议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其强 《福建农业》2005,(12):11-12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我国为实现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而采取“占一补一”的措施,从这几年的实施情况看,基本上能做到占补平衡,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我省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是查清集中连片土地开发、复垦耕地后备的类型、数量、质量、利用状况、权属以及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并进行了科学评价,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提出开发利用措施等工作。这项工作将对今后我省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下面,就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情况,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如何应对占补平衡做个探讨。一、我省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  相似文献   

11.
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能够为保证粮食安全而进行的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二调数据库为基础,将集宁区的耕地后备资源作为评价对象,选取了内在和外在2个方面的6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运用经验指数和法,进行全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集宁区有4 603.52 hm~2耕地后备资源具有不同程度的宜耕性,其中,高度适宜等级占18.52%,中度适宜等级占33.64%,勉强适宜等级占47.84%;南部的翟家沟村和大十号村的部分洼地等拥有面积较大的耕地后备资源,可作为开发关注重点。此评价结果中集宁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等级和数量,可为内蒙古和其他相似区域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3S技术的古浪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3S技术、野外实地考察与测量等方法,结合土壤、农业、土地利用、土地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资料,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构建自然-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性评价指标法开展古浪县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结果发现:古浪县共有未利用地182 155.00 hm~2,可开垦的易耕性土地15 878.29hm~2,占全县未利用土地资源的8.73%;后备资源中可开垦的其他草地和沙地规模占绝大多数,为总规模的97.88%。建议统筹考虑古浪县石羊河流域、北部沙漠区的生态效益,结合水利、农业、林业等规划编制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以避免盲目开发利用。在耕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配套采取工程、生物、节水等技术,要加强区域综合治理的力度,提高开发耕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阐述了天津的耕地分布、质量状况、工业发展对耕地资源的影响,以及耕地利用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历年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农业后备资源等增加耕地面积措施和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土地适应性评价,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与普通的土地适应性评价比起来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文章以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工作为例,对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怀文  武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49-16851,16926
阐述了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目的、方法和工作程序,以长沙县为例,分析了其耕地后备资源分布状况,并提出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河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探讨标准样地在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提出了用“4层控制”及限制性指标作为控制层,用标准自然质量分与后备资源自然质量分相减,得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根据开发潜力分确定开发级别,最终确定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杨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5,(1):286-288,324
以内蒙古杭锦旗辖区内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为评价对象,以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作为评价底图,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对研究区内的677 021.40 hm2耕地后备资源了宜耕性评价,并分析了杭锦旗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杭锦旗宜耕后备资源面积总面积为52 200.02 hm2,占评价对象面积的7.71%.灌溉条件与土层厚度是限制本地区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杭锦旗未来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土地整治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增加耕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以融水苗族自治县可开垦土地、可进行耕地提质改造土地和可复垦建设用地为调查评价对象,采用3S技术、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土地、气候和区位等方面构建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调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性因子法,对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进行调查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揭示融水苗族自治县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为县域内的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分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孟凡娥 《甘肃农业》2007,(10):40-40
在分析甘肃省耕地利用现状及形势的基础上,结合全省耕地后备资源分布特点,探讨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方略。  相似文献   

20.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是维持耕地资源总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该研究基于相关数据与资料分析,分析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的土地敏感性和土壤质量,构建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相关规划数据,运用GIS技术,测算松原市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区。结果显示,松原市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总量为58 257 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24.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