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主题的支持下,综合运用网络通讯技术,建立了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和乡镇四级“多网合一”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制定了农业信息资源标准,研究开发了26个中心数据库系统。基于主流计算机技术,研究开发了50多个农业资源与农情信息管理,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与优化配置信息系统、动植物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和农业企业购销存及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其中作物生产病虫害网络化远程诊断系统,通过农业病虫远程诊断图像库、模型库和知识库的系统集成,建立农业病虫害网络远程诊断系统软件平台,  相似文献   

2.
我国为农业病虫害多发国家。如何准确、及时、快捷地监测病虫害动态,发布病虫信息和诊治方法,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保障农业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与咨询系统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系统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集成智能代理技术、远程诊断与呼叫技术,详细设计用于鱼、玉米、小麦、棉花与蔬菜、果树疾病诊断的远程诊疗系统,并将GIS领域国际大牌公司ESRI的软件技术应用到果树病虫害远程诊断、预测预报过程中,达到显提高果树病虫害诊断准确率和预测预报精度的目的,很好地解决我国农业病虫害严重、生产分散、专家缺乏、农民素质低、科技服务与推广水平差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现代化农业的病虫害远程诊断平台的设计架构。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平台包含了远程诊断系统和专家咨询系统。农户根据提交病虫害的相关信息,运用远程诊断系统的图像处理技术和专家咨询系统的在线咨询进行病虫害远程诊断,为农业病虫害的诊断工作提供准确便捷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农业网络信息》2007,(5):F0002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推广技术实验室(IPMist)近二十年来承担了许多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包括国家863项目“农业病虫害网络化远程诊断技术研究与示范”中子课题“农业病虫害网络化远程诊断平台技术研究及应用”(2002AA243031,2002~2005年)、农业害虫鉴定系统的研究开发(863-306-ZD05-02-3,  相似文献   

5.
我国为农业病虫害多发国家。如何准确、及时、快捷地监测病虫害动态,发布病虫信息和诊治方法,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保障农业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与咨询系统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系统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集成智能代理技术、远程诊断与呼叫技术,详细设计用于鱼、玉米、小麦、棉花与蔬菜、果树疾病诊断的远程诊疗系统,并将GIS领域国际大牌公司ESRI的软件技术应用到果树病虫害远程诊断、预测预报过程中,达到显提高果树病虫害诊断准确率和预测预报精度的目的,很好地解决我国农业病虫害严重、生产分散、专家缺乏、农民素质低、科技服务与推广水平差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茭白无害化生产专家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数据库、人工智能、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有机结合,研究开发出基于PAID开发平台的茭白无害化生产专家系统。该系统包括品种选择、栽培技术、主要病虫及其无害化治理技术、茭白田杂草、茭白田养殖技术以及采收与保鲜等10类决策模块,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栽培决策服务、病虫害诊断决策服务和远程技术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在农业信息化方面取得的成果,认为发达国家在农业环境监控信息化、农业自动灌溉施肥信息系统、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食品安全信息化、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信息化、通过农业信息化改善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通过农业信息化沟通城乡信息提高经营效率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病虫害发生的周期规律调查是研究农业病虫测报、防治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已有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些较为实用的农田病虫调查统计仪及诊断系统移动终端。但这些系统存在使用成本高、时效性较差、标准不统一以及功能单一等缺点。结合日益普及的手机等智能终端平台,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于Android平台的病虫调查统计系统,该系统结合农业病虫调查统计的实际需求,构建了一个基于统计数据的病虫害诊断规则库和诊断系统,设计了向导式人机交互界面,并且所有统计数据和诊断记录能够通过移动网络随时共享。经实地测试分析,该系统操作方便,对病虫害诊断准确率较高、时效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专家系统的农业远程诊断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基于网络专家系统的农业远程诊断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实现方案,为通用农业诊断平台的设计与架构,实用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病虫害不能正确诊断和有效控制是农民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迫切需要一种快速、准确的病虫害远程诊断方法。介绍了作物病虫害自我诊断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构架以及前台和后台实现的功能,旨为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开辟网络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要推进农村信息化的进程,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需构建包括农业生产决策信息系统(农业生物信息系统、农业环境信息系统、农业技术信息系统、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信息系统在内的农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开拓多种信息传播渠道,形成一个快速有效的农村信怎资源传播网络,即通过计算机农业信息站点网络、农村远程信息服务系统、语音服务系统、人工信息站点网络等多种传播手段,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蒋平安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863计划课题“大规模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棉花生产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宇 《河南农业》2006,(5):29-29,31
一、加强农业综合防治 农业综合防治是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技术的主要方法,它是指采用合理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合理轮作,精心安排茬口和布局,应用科学的耕作、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增强蔬菜植株的抗逆性,减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农业科技攻关的支持下,我国农林重大病虫灾害生态调控和治理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促进了农林业的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研究从农业生态系的整体性出发,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针对不同生态区农业生产水平和特点,生物群落和病虫草鼠害的种群结构差异,建立了以优化作物种类、调整品种布局、轮作换茬、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信息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农业系统学原理,提出了我国农业信息系统在横向上由农业生物、农业环境、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4个年信息子系统构成,在纵向上由国家、省、市、县4级农业信息中心构成.各级中心根据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农业系统的4个基本要素建立农业信息系统,通过横向、纵向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应用各项绿色植保技术,扎实做好病虫害防灾减灾工作,持续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稻病虫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近年来,我们组织专家对我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快速、便捷地诊断茶树病虫害,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根据茶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规律,将网络开发技术与农业信息相结合,基于JSP和Android技术,构建基于Web的茶树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并介绍了系统框架、系统流程及各功能模块的实现.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进行茶树病虫害实时求助、快速诊断和信息检索,为茶树病虫害诊断提供一种便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技术远程咨询服务系统"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信息系统.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经验交流和咨询服务三大功能模块组成,采用B/S体系结构,利用ASP、CSS、Html等脚本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9.
将GIS、GPS、无线通讯和手机开发等技术融为一体,探讨建立基于GIS无线服务的农业生产信息系统,即将处于田间终端的用户手机和GIS农业生产服务器通过无线通讯技术进行交互,针对氮素平衡推荐、病虫害防治和选种指导等田间问题提供生产服务。结果表明,系统降低了GIS的技术门槛,使GIS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服务于普通用户的手机设备,并使农业生产信息技术延伸到了田间地块。同时,系统能够适时为农民提供氮素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选种指导等意见,并为相关农业机构的精确施肥、自然灾害防治等专项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伊犁州设施农业的规模发展,一些次要的、潜在的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灾害,病虫灾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证农民增收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有效控制农业病虫害的危害,现对设施农业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