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俗称“懒汉病”和“羊病”。布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分别被列为依法管理的乙类和二类传染病,布病属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所造成的危害是双重的,既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又影响畜牧业发展,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羊、牛、猪、犬及人等均可发生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可引起患病动物不孕、流产和死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0IE)将其列为多物种动物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人畜共患病之一。进入21世纪,布病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回升趋势,我国布病疫情在人畜间也呈现出逐年持续上升的态势。这一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根据《动物防疫法》,该病在畜间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在人间被列为乙类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新发疫点疫情的处置及扑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侵入动物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报告的二类疫病。2008年6月,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在每年例行奶牛"两病"检疫过程中,在一新建奶牛场检出布病阳性病牛18头。笔者对本次疫情的具体检疫及处理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分析和讨论了当前疫病防制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同时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入乙类传染病。2019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发生的因实验室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布病感染事件,为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布病防控再一次敲响了警钟。本文结合畜牧兽医行业实际,对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布病防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致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动物布病主要由羊种、牛种、猪种布鲁氏菌感染羊、牛和猪等动物呈急性或慢性经过,另  相似文献   

7.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又被称为"千日病""懒汉病""蔫巴病"。"布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危害较大,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传染病种。1"布病"的危害1.1"布病"的传播途径由于易感牛、羊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从口入或通过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和交叉进入体内感染。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牛结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被列入我国二类动物疫病病种目录。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这些疫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呈现季节性和零星式散发状态,但发病的场户、点数、头数和频次持续上升,预防、控制和扑灭畜间布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逐渐成为各地开展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一种新常态。为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和公共卫生安全,国家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  相似文献   

9.
正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养殖过程中牛、羊、猪及犬等动物都有可能患有布病,同样也能引起人的感染发病,根据患病动物的不同,布鲁氏菌的种型也不同,对人的感染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羊种、牛种对人的致病力较强。人主要通过与感染动物直接接触以及食用被污染的动物产品如奶、奶酪和肉而感染。布病虽然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有一定的致病能力,但布病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OIE把布病定位为B类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把布病列为乙类传染病。布病是世界上最广泛流行的人畜共患病之一,该病在全世界范围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影响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科研院校相关人员感染布病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了解基层动物布病检测安全现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贵州省黔南州在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科技扶贫”项目中,严格把好牛、羊引种关,力求将布病杜绝于省门、州门之外。通过全面落实综合防治措施,遏制布病疫情,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保持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属于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和动物二类传染病。为进一步提高新疆畜牧业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尤其是布病的防控水平,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派遣,自治区兽医局及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相似文献   

13.
裴建飞 《当代畜牧》2013,(24):23-24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波浪热、马尔他热、地中海热,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羊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886年,英国军兽医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马的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其为二类传染病。牲畜患该病可引起流产、死胎、不孕、跛行或后肢麻痹  相似文献   

14.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病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贵州省黔南州在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科技扶贫"项目中,严格把好牛、羊引种关,力求将布病杜绝于省门、州门之外,制定策略。通过全面落实综合防治措施,遏制布病疫情,消除布病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保持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感染羊布病比较常见,为了确保人畜安全,宜昌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羊布病净化示范区建设,羊布鲁氏菌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菌病(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我国《畜禽防疫条例》和《传染病防治》规定的二类传染病和限期控制的地方病之一,它不但影响畜牧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危害人身健康。因此,对家畜布病的调查,可以及时发现疫情,以便采取措施防制人、畜布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养殖业、肉食品加工、兽医人员是感染布病的高危人群.因此,要高度重视布鲁氏菌病对人的危害性,依法依规制定对家畜禽中的易感动物的监督净化管理,加大对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宣传,落实净化措施,做好异地调运动物的管理,减少或杜绝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重要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也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优先防治的16种动物疫病之一[1-2]。人感染布病主要来自于患病动物及其产品,我国与人布病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羊、牛[1-2]。自2000年以来,我国人畜布病疫情开始反弹,并高位维持,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人间布病聚集  相似文献   

19.
正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家畜布病总阳性率出现上升势头,为此,需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加强布病防控。一、切实执行免疫方案各地需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常见动物疫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的通知(2014年3月12日)认真加以执行:一类地区除牛羊种  相似文献   

20.
正布鲁氏菌病(也叫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临床上,家畜常表现为流产和跛行,人常表现为波浪热和关节疼。因其传染性强、易反复等特点,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畜间二类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在人间,布病被《传染病防控法》列为乙类传染病。近五年来,河南省博爱县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人间及畜间布病疫情经历由高起到低落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