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全国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约有占国土总面积41.7%的草原,草原生物灾害是影响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累。受多种因素影响,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草原鼠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全国性的问题。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为例,提出了目前在我国草原生物灾害(鼠、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1)对综合治理认识不足,过分依赖化学方法;(2)长期缺乏对草原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的系统研究;(3)基础设施建设不力;(4)监测预警体系落后;(5)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同时,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对策:(1)加强科普宣传、草地管理、生物防治综合治理草地鼠虫害;(2)加强对草原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的系统研究;(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尽快建立完善的、全国性的草地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4)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马松江 《草业科学》2010,27(9):161-168
对青海三江源地区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的投资分析发现,自2004年以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为促进藏区发展在该地区投资已达到户均30.837万元、人均7.609万元,用于草原的投资为15.61元/hm2。在投资项目的影响下,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藏区经济、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效益。针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巩固投资项目成果,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草业和畜牧业发展基地,草原占地面积0.87亿hm^2,居五大牧区之首。现代化草牧场的建设作为现阶段内蒙农牧区解决草畜矛盾,以草兴牧、以牧富民,实现草原生态环境改善与畜牧业经济发展双赢目标的主要战略途径,在草牧业由传统粗放型增长向现代化集约型增长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建设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大多数草牧场缺乏合理的宏观规划与调控,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规模化的畜群结构不合理,超载过牧,草原沙漠化、退化严重,加之草牧场生产力落后,科技薄弱,牧草产量与质量逐年下降,生态与经济效益相互冲突,因此如何在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合理的草牧场总体规划倍显重要。  相似文献   

4.
张功 《兽医导刊》2020,(8):37-37
在我国的众多经济体系中,农田土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草原环境推动牧业经济的发展,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化国家做出贡献。关于草原牧业经济的发展,其中受制约大的便是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我国草原面积占全球草原总面积的12%,是世界上草原面积拥有最多的国家。在影响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众多影响因素中,鼠害、虫害以及土地沙漠化等对于草原的环境影响极大,其中鼠害的危害更胜一筹,在大量老鼠的挖掘、啃噬下。草原草场被破坏,牧草根系被咬断,使得牛羊的食物处于紧缺状态,同时由于草场鼠洞的挖掘,使得草原土质不断流失,致使荒漠化现象进一步增加。为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好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草原鼠害的防治措施的建设与管理措施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草原环境保护二者矛盾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中,生态补偿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区域环境友好、资源永续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当前草原生态补偿存在诸多不可持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的短视性、措施的盲目性、标准的随意性和效果的反复性方面,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长远的规划、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以及政策执行的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6.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针对呼伦贝尔市草原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发展对策,全面彻底落实草原“双权一制”工作,实行依法治草,积极开展以人工草地建设和治理退化草地为重点,大力加强牧草种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秸秆养畜等技术措施,解决畜草矛盾,保护草原生态,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阿勒泰地区是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地区,草原既是该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牧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今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生产发展、牧民收入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科学地发展畜牧业生产,促进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是当前畜牧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实现阿勒泰地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浅谈几点看法,与广大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草原为例,论述了锡林郭勒草原的生态-生产重要意义及其生态脆弱性。强调了牧区经济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环境保护是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减少草原牧区工矿业无序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是恢复和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指出滥牧、滥垦和无序的工矿业发展都会对草原造成彻底的破坏,要全面地从牧业、农业和工矿业对草原减负。引述了东乌珠穆沁旗工矿业无序发展对草原和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综述了草原的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出东乌珠穆沁旗几家无序发展的工矿业占有、破坏、污染草原2733hm2,每年造成的草原生态系统服务损失达528万元人民币,环境污染造成的人、畜中毒、死亡,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生态损失尚未计算在内。提出了要通过加强领导、教育和宣传,增强全社会保护草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依靠法制;建立草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综合措施,切实和有效地保护东乌珠穆沁旗和全国的草原。  相似文献   

9.
畜牧业是本地经济的主要支撑,针对当前牧业生态环境现状,如何实现提高牧民收入和改善草原生态的“双赢”目标。必须加强草原建设规范管理,加强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项目建设。严格实行“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等保护生态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保护这片美丽地草原。  相似文献   

10.
草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草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草原调查监测是草原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梳理我国及主要草牧业发达国家的草原调查监测发展历程,发现在监测内容上国内外主要经历了从生产指标到生态指标的逐步涵盖;调查监测的方法上国内外均以长期和短期相结合,以长期监测为主,短期监测为辅,随着技术发展,各国均根据草地类型、利用等特点,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调查监测体系。建议我国在草原监测上应科学布局固定监测点;完善草原长期监测网络体系;建立系统的天地空一体化草原监测技术体系;健全多功能草原监测的指标体系;加强草原监测人员和科技的投入,以推动我国草原监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侯德强 《草业科学》2005,22(11):45-45
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的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上,青海省副省长李津成提出,三江源这一重要生态区域的保护与建设要坚持以限制和减少人类活动作为保护生态的基本思路,坚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治理为辅。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又具有特殊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李津成介绍说,当地的生态保护必须从限制、减少及至制止超载过牧、开垦草原、滥采乱挖、偷猎盗伐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入手,调整结构,有计划地转移牧业人口,逐步减少牧民对草场的生存依赖。要努力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传统思维,转变单纯追求牲畜头数增长的落后生产方式,顺应自然,以草定畜,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草原管理与畜牧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内蒙古有丰富的天然草地资源,但由于利用和管理不善,畜牧业难以持续发展。草地畜牧业遇到了草原退化、牧草数量和质量下降、畜产品数量少以及畜牧业抗灾能力弱四个问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是,走生态牧业、增草增畜的发展道路,并采取草原有偿承包使用制度、核定草地载畜量、合理放牧、增加植被数量以及执行草原法等草原管理措施。只要加强草原管理,草原的生产潜力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13.
面对内蒙古自治区被列为西部大开发省区和呼盟被国家列为草原生态示范区的大好机遇,作者根据本地区草场利用现状和草场日益退化的实际情况,阐明了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全旗草原建设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步伐的观点,并提出近期全旗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向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西藏高原草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藏自治区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指导思想,西文在分析西藏全区草、牧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受自然、社会、人为、鼠虫害等不利因素影响而导致草畜矛盾突出,草场沙化、退化、盐碱化现象发生,严重影响草原畜牧业顺利发展的问题,就如何重视和加强西藏记原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出了调整畜群结构、防治鼠虫害、以法制止人为破坏、发展人工种草业等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丁佩秋 《内蒙古草业》2010,(1):26-28,33
作为北方最大的天然草原,锡林郭勒草原是沙尘暴入侵首都的最后一道屏障,对北京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在保护和开发上存在很多问题及矛盾导致草场退化,长期缺乏治理.短期内无法彻底恢复草原原有的生态功能和原有的生产能力。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草原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经济发展对草原的破坏。为解决该问题,应当首先从法律上完善对草原的保护;其次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同时政府也应当加大草原执法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6.
在西部实施草原禁牧舍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促进生态环境、现代牧业、草业经济协调发展的长远大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为了使西部草原生态实现根本性恢复,牧业生产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牧业经济和草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青海高原区域性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生态功能加速紊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灾民逐渐增多,经济损失逐年增加。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为: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自然环境演变;人为破坏因素。为此,应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建立稳定可靠的生态保护投入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科研工作;加强生态保护监管跟踪;建设生态功能E试点;采取对不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立亚 《青海草业》2010,19(3):52-52
2010年7月2日,由青海省草原总站牵头组织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草地生态监测项目2010年度草地生态监测技术培训班在海北州西海镇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普遍提高,但却忽略了环境的保护。草原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遭到了一定破坏。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并不能可持续,因此,应当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构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从草原的监理执法做起。本研究分析了草原在执法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方面的问题,并对加强草原执法力度,加强草原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数万公顷草场恢复生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枫 《草业科学》2005,22(9):27-27
巴音布鲁克草原主要位于新疆中天山地区的和静县境内,是中国海拔最高的高山草原。由于实施退牧还草项目,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保护得到了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高度重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编制完成了《巴音布鲁克草原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五年总体规划》。规划总投资8.09亿元,实施“天河”工程、牧区水利、水土保持、草原建设等。2004年国家投资2085万元,实施了退牧还草项目,总规划11.3万hm^2。2005年,国家和新辐维吾尔自治区投资1.4亿元。安排和静县牧区水利项目.使草原生态彻底得到保护。为配合工程的实施.近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拨出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草原现有的水利设施改造和维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