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室内测定了不同浓度S.longicaudum X-7线虫对小云斑鳃金龟不同龄期幼虫的侵染效果,结果表明,线虫侵染剂量、侵染时间对致死小云斑鳃金龟幼虫具有重要意义。该线虫对小云斑鳃金龟1龄幼虫的感染活性较高,致死时间主要集中在48 h内,当线虫浓度为3 000 IJs/m L时,线虫对1龄小云斑鳃金龟幼虫的致死率可达92.86%;该线虫对小云斑鳃金龟3龄幼虫的致死率较低,当线虫浓度为2 500 IJs/m L时,致死率仅为40%,当线虫剂量为3 000、3500 IJs/m L时,该线虫对1龄幼虫的致死率均极显著高于3龄幼虫。通过提高线虫用量、延长致死时间,在小云斑鳃金龟幼虫1龄期可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旨在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用于防治小云斑鳃金龟。采用毒土法,对几种农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农药处理后的小云斑鳃金龟平均虫害指数为8.26~13.94,马铃薯薯块的平均被害率为22.57%~34.85%。不同药剂处理后不小于5级的薯块被害率为4.28%~9.95%。除马拉硫磷对小云斑鳃金龟1龄幼虫的防效为88.89%外,其他供试药剂对其防效均为100%。毒死蜱、辛硫磷、马拉硫磷、吡虫啉对2龄幼虫的防效好。毒死蜱、马拉硫磷、三唑磷对3龄幼虫防效较好。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小云斑鳃金龟,可降低产量损失5%~10%,增产效果达到21.33%~82.52%。可见,毒死蜱、吡虫啉、马拉硫磷3种农药对小云斑鳃金龟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一定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云斑鳃金龟的生活史在贵德县为4年1代,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羽化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对小云斑鳃金龟进行诱杀,每盏灯控制诱杀面积1~2公顷,今年在贵德县园艺村143.67公顷果园进行诱杀,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 laticolla laticollis Lewis)是近年来云南省危害马铃薯块茎的地下害虫之一,发生危害严重。本试验在室内测定了从棕色金龟子(Holotrichia titanis Reitter)幼虫体上分离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schnikoff (Sorokin)] MA0107对小云斑鳃金龟(P. laticolla laticollis Lewis)幼虫的毒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对该菌种在土壤中的宿存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绿僵菌菌株对小云斑鳃金龟幼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剂量效应参数为0.74;该绿僵菌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的宿存量随接种后时间的延续而下降,每克土壤中的成菌落数的对数与处理后的天数成线性相关关系,其有效杀虫成分的分生孢子在土中的半衰期为17天。由此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内,在土壤中施放该菌种防治小云斑鳃金龟幼虫时,放菌次数应为2~3次。  相似文献   

5.
室内测定了从棕色金龟子Holotrichia titanis Reitter幼虫体上分离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etschnikof(Sorokin)KMa 0107对危害马铃薯的小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 laticolla laticollis Lewis幼虫的毒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绿僵菌菌株对小云斑鳃金龟幼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剂量效应参数为0.74;在108~106孢子/mL下,接种后第10 d小云斑鳃金龟的累积死亡率达100%,在102孢子/mL下的累积死亡率为3.3%.在108孢子/mL下对小云斑鳃金龟的LT50和LT90分别为4.6 d和6.4 d,在106孢子/mL下的LT50和LT90分别为5.6 d和7.9 d.绿僵菌菌株对小云斑鳃金龟第7 d的LD50和LD90分别为5.5×106和2.3×108孢子/mL,第10 d LD50和LD90分别为1.0×106和4.7×107孢子/mL.分生孢子在灭菌和未经灭菌的土壤中的宿存量随接种后时间的延续下降,在未经灭菌的土壤处理中分生孢子活力下降快于灭菌土处理,每g土壤中CFU的对数与处理后的天数x成线性相关关系,在未灭菌土和灭菌土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7和23 d.  相似文献   

6.
绿僵菌对小云斑鳃金龟毒力及在土壤中的宿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测定了从棕色金龟子HolotrichiatitanisReitter幼虫体上分离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Metschnikoff(Sorokin)KMa0107对危害马铃薯的小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laticollalaticollisLewis幼虫的毒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绿僵菌菌株对小云斑鳃金龟幼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剂量效应参数为0.74;在108~106孢子/mL下,接种后第10d小云斑金龟的累积死亡率达100%,在102孢子/mL下的累积死亡率为3.3%。在108孢子/mL下对小云斑金龟的LT50和LT90分别为4.6d和6.4d,在106孢子/mL下的LT50和LT90分别为5.6d和7.9d。绿僵菌菌株对小云斑鳃金龟第7d的LD50和LD90分别为5.5×106和2.3×108孢子/mL,第10dLD50和LD90分别为1.0×106和4.7×107孢子/mL。分生孢子在灭菌和未经灭菌的土壤中的宿存量随接种后时间的延续下降,在未经灭菌的土壤处理中分生孢子活力下降快于灭菌土处理,每g土壤中CFU的对数与处理后的天数x成线性相关关系,在未灭菌土和灭菌土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7和23d。  相似文献   

7.
对韭黄地害虫小云斑鳃金龟进行了地上成虫糖醋液诱杀、地下幼虫乐斯本灌根的联合防治,经过2年试验,比单纯40%辛硫磷乳油防治提高防效69.04%。挽回当年10.22%的韭黄产量和次年28.06%的韭苔产量,每公顷挽回产值45000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陕西省内核桃园内小黄鳃金龟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在阐述了小黄鳃金龟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症状的基础上,研究了陕西核桃小黄鳃金龟的发生规律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春季杨树苗圃主要地下害虫群落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杨树苗圃春季主要地下害虫群落的空间生态位、时间生态位以及时空二维生态位。结果表明:6种主要地下害虫生态位各不相同:在空间维度上,小黄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以及阔胫鳃金龟生态位宽度较大,黑绒鳃金龟和沟金针虫生态位宽度较小;小黄鳃金龟与沟金针虫生态位重叠值较大,毛黄脊鳃金龟与沟金针虫重叠值较小。在时间维度上,除毛黄脊鳃金龟生态位宽度较小外,其他地下害虫生态位宽度均较大。在时空维度上,阔胫鳃金龟生态位宽度最大,沟金针虫生态位宽度最小;阔胫鳃金龟与沟金针虫生态位重叠值较大,黑绒鳃金龟与沟金针虫重叠值较小。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云南板栗种植区14种鳃金龟和2种丽金龟的识别特征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鳃金龟和丽金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麻竹笋苗期主要地下害虫的种群生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麻竹笋苗期主要地下害虫种群的时间、空间以及时空二维生态位。结果表明,5种主要地下害虫生态位各不相同。在空间维度上,黑绒鳃金龟和沟金针虫生态位宽度较小,小黄鳃金龟、阔胫鳃金龟生态位宽度较大;毛黄脊鳃金龟与沟金针虫重叠值较小,小黄鳃金龟与沟金针虫生态位重叠值较大。在时间维度上,除毛黄脊鳃金龟生态位宽度较小外,其他地下害虫生态位宽度均较大。在时空维度上,沟金针虫生态位宽度最小,阔胫鳃金龟生态位宽度最大;黑绒鳃金龟与沟金针虫重叠值较小,阔胫鳃金龟与沟金针虫生态位重叠值较大。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云南板栗种植区14种鳃金龟和2种丽金龟的识别特征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鳃金龟和丽金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黑绒鳃金龟又名东方绢金龟,是东北林区常见的地下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落叶松、杨、柳、榆等针阔叶树。简述了黑绒鳃金龟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东北大黑鳃金龟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占及西北部分省(区),其主要危害榆树、杨树、桑树及各种果木等。东北大黑鳃金龟食性复杂,不仅喜欢取食林木和果树,也取食各种粮食作物和蔬菜及多种杂草。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金龟甲触角感器与其行为之间的关系,探索昆虫化学通讯机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毛黄鳃金龟(Holotrichia trichophora Fairmaire)、赤绒鳃金龟(Maladera verticalis Fairmaire)和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 Motsch)3种金龟甲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毛黄鳃金龟触角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板形感器、腔锥状感器(Ⅰ型和Ⅱ型)和Bhm氏鬃毛6种感器;赤绒鳃金龟和黑绒鳃金龟触角仅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4种感器。毛黄鳃金龟较其他2种金龟多2种触角感器,可作为其种的鉴别特征。但同种金龟甲的雌、雄虫个体间感器种类、分布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金龟甲的分类研究及科学理解金龟甲类对信息素的感受行为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福建莆田沿海地区花生蛴螬种类2科7属14种,内含2个新种,1个中国新纪录属。其中京都大黑鳃金龟等4种为优势种,并列有田间常见种类检索表。本研究首次报导常见种类种群数量动态:小阔胫绢金龟以2、3代幼虫和个别成虫越冬,成虫、幼虫一年出现3次高峰,其年度间种群数量变动幅度较大;京都大黑鳃金龟、肖似鳃金龟和卵圆齿爪鳃金龟分别以成虫和老熟幼虫越冬,一年均出现一次高峰;常见的金龟中成虫以小阔胫绢金龟,幼虫以京都大黑鳃金龟数量居多。从而查清成虫、幼虫防治适期分别为4月中、下旬和5月下旬至6月上旬,对制定花生蛴螬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苗圃地下害虫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坑调查法和查阅历史资料,查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苗圃地下害虫计有3目17科约105种。其中,半翅目1科1种,鞘翅目15科64种,鳞翅目夜蛾科40种。主要危害种类有鳞翅目的黄地老虎、警纹地老虎,鞘翅目的棕色鳃金龟、黑绒鳃金龟、大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等金龟甲的幼虫———蛴螬,细胸金针虫、褐纹金针虫的幼虫———金针虫等。总结生产经验,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金龟甲类是危害严重的地下害虫,利用化学信息素可以有效监测与防治金龟甲。昆虫触角感器是感受外界信息素的主要器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成虫的触角形态及感受器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鞭节棒状部由5节组成,铜绿丽金龟由4节组成。暗黑鳃金龟触角感器有10种,华北大黑鳃金龟触角感器有8种,铜绿丽金龟触角感器有9种。3种金龟甲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科学理解金龟甲类害虫感知信息化合物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金龟甲是危害严重的一类地下害虫,其成虫和幼虫均可造成危害,防治比较困难。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小黄鳃金龟(Metabolus flavescens brenske)和小黑棕金龟(Apogonia chinensis Moser)2种金龟甲触角感器超微结构。结果表明:2种鳃金龟触角的柄节和梗节形态基本相同,鞭节分为棒状部和鳃状部,鳃状部都是鞭节末端3节扩展构成,棒状部都由4节组成,小黄鳃金龟触角感器有6种,小黑棕鳃金龟触角感器7种。2种鳃金龟雌、雄个体间触角感器种类、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一、蛴螬的识别与防治措施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总称,俗称地蚕。这类害虫除少数为腐食性种类外,60%为植食性。在林业上危害严重的有20余种,主要有东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黑绒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等。其中东北大黑鳃金龟分布最广(北起黑龙江,南至江、浙,西到陕西等地),危害最重。蛴螬危害林木幼苗造成的症状和辨别方法是:苗床上萎蔫苗木呈团、块状分布;萎蔫苗木用手轻拔即可拔出;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