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化肥、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和无肥4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群体根系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群体地上部干重表现为习惯施肥秸秆还田+化肥化肥无肥。地上部茎群体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叶群体干物重均以秸秆还田+化肥和习惯施肥水稻最高;穗群体干物重均以习惯施肥水稻最高,秸秆还田+化肥和化肥水稻次之。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重的比例均以习惯施肥水稻最高,茎的比例均以无肥水稻最高,叶和穗的比例均以秸秆还田+化肥水稻最大。早稻主要生育时期,各施肥模式水稻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晚稻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间大小顺序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化肥无肥。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水稻LAI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化肥无肥。各施肥模式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比无肥增产3108.2、3592.2、3409.4和1917.7、2797.5、2635.5 kg·hm-2。说明不同施肥模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化肥相比,秸秆还田+化肥和习惯施肥模式水稻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于2020年在肥西县进行了配方肥结合侧深施肥在水稻上的试验示范,以明确侧深施肥的成效。结果表明,水稻侧深施肥可节肥4.9%~20.0%,增产3.70%~28.66%,化肥利用率提高3.7%~5.2%,可实现水稻减肥增效。  相似文献   

3.
目前新疆旱田施肥逐步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但水稻田施肥方法很大程度上仍依靠经验,导致稻米品质不高,肥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不高。为此我们进行了水稻配方施肥试验,以摸清不同产量水平水稻的需肥规律、不同类型土壤供肥规律,为建立水稻平衡施肥专家系统和推广水稻科学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源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配方肥的水稻产量表现为腐殖酸配方肥含钾配方肥常规施肥CK。通过分析不同配方肥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可知,配方施肥分别比常规施肥增产906.0、2 118.0 kg/hm~2,增加经济效益2 370.0、5 268.0元/hm~2。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水稻侧深施肥作业相邻秧苗间化肥利用率低的问题,结合穴施肥农艺方法,设计了间歇定点穴式水稻侧深施肥装置.该装置采用垂直螺旋搅龙强排固体颗粒肥,依据预设的插秧与施肥动作之间的延时,控制步进电机的启停实现间歇的排肥动作,进一步控制螺旋搅龙的旋转角度,从而保证定点精量排肥.应用EDEM软件对穴式水稻侧深施肥装置进行仿真试验及分析,以行进速度、排肥能力、施肥高度为试验因素,以施肥位置合格率和排肥稳定性为响应指标,对装置排肥性能进行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并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响应面分析,获得最优解为行进速度0.47 m/s、排肥能力2.69 g/r、施肥高度16.7 mm,施肥位置合格率93.02%和排肥稳定性6.52%.以最优解为试验参数进行台架试验,验证得到施肥位置的合格率为91.23%和排肥稳定性为7.15%,与优化结果基本一致,满足穴式水稻侧深施肥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机械,并配以水稻专用肥料,考核水稻侧深施肥机械的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重点对侧深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探索适合绥棱县的水稻田节肥增效技术,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赵祥伟 《乡村科技》2019,(4):95-95,97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年产量和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给水稻种植行业带来了新发展。近年来,以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种植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为主要研究目的的水稻种植研究不断增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种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对作物合理施肥的技术手段,能在科学施肥的基础上解决水稻需肥与土壤供肥的矛盾,更好地促进水稻生长,减少肥料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水稻质量。本文主要总结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以提高水稻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6,(13):35-36
为了通过改变施肥品种(配方肥和有机肥化肥)和施肥方式,的实验,以观察配方肥、有机肥的施用较习惯施肥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状况,为全市化肥零增长工作推进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安排了2016年祁门县水稻主产区进行水稻化肥施用零增长试验。  相似文献   

9.
奥特农化施肥专家认为,广东本地的水稻施肥应遵循科学合理的模式,据实地调研结果显示,我省应推广水稻测土施肥技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就是以土定产、以产定肥、因缺补缺、有机无机相结合、氦磷钾平衡施用,使水稻肥得以合理、高效的被吸收利用,以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侧深施肥搭配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肥效试验, 研究了侧深施肥+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同施肥量下, 侧深施肥技术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化肥侧深施用的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化肥浅施高11.5%和10.2%, 缓控释肥侧深施用的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缓控释肥浅施高16.1%和14.0%。同等施肥方式下, 应用80%常规用量的缓控释肥替代化肥, 水稻产量未显著降低。侧深施肥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 缓控释肥具有减少肥料用量的作用, 实践生产中建议采用侧深施肥+缓控释肥的方式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化肥投入。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专用缓控肥应用效果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水稻专用缓控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水稻专用缓控肥和普通专用肥的肥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肥料相比,缓控肥的肥力释放缓慢,施用缓控肥后水稻生长后期不需再施肥,可减少施肥2次;施用缓控肥不仅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减少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还可增加水稻上部三叶的总面积和籽粒的结实率及千粒重;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每667 m2施用水稻专用缓控肥75 kg+46%尿素11 kg的水稻产量为最高,以每667 m2施用水稻专用缓控肥55.8 kg+46%尿素11 kg的水稻投产为最好。  相似文献   

12.
该试验通过五洲丰霸王套餐肥和五洲丰多元营养肥与当地不同肥料进行对比试验,了解五洲丰复混肥料在水稻生产上使用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从株高、根长、SPAD、穴株数、干重等指标上看,五洲丰多元营养肥施肥处理表现最优,其次是五洲丰霸王套餐肥。水稻收获前对水稻进行产量性状调查可以看出,从植株穗长、有效穗粒数、千粒重上看,五洲丰多元营养肥施肥处理性状表现最优,其次是五洲丰霸王套餐肥。从产量上看,五洲丰多元营养肥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公顷增收稻谷583.5kg,增产率6.6%;五洲丰霸王套餐肥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公顷增收稻谷400.5kg,增产率4.5%。  相似文献   

13.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以土壤供肥和作物需肥为基础的测土配方施肥,能提高科学施肥水平,为求得本市水稻主栽品种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的供应量和肥料当季利用率等技术参数,2005年我站分别在水稻土和潮土两大代表土壤类型区进行了水稻三要素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旨在为不断完善科学施肥指标体系,指导大面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青浦地区水稻种植品种苏香粳为材料,在等量氮肥条件下,设置全有机肥(OT)、全无机肥(CT)、混合施肥(MT)及无肥区4种不同施肥处理的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有机肥搭配氮化肥施用的混合施肥处理有助于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水稻株高较全有机肥处理和全无机肥处理提高2.2%和3.1%、有效分蘖数均提高18.3%,地下部分干重提高9.1%和26.8%;全有机肥处理在烤田期的有机质指标比混合施肥处理和全无机肥处理分别提高11.7%和13.7%;同时混合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为8 028.6kg/hm2,较全有机肥处理和全无机肥处理分别提高9.0%和9.5%。而全有机肥处理的水稻地上部分干重较混合施肥处理和全无机肥处理则提高9.9%和43.6%。  相似文献   

15.
<正>常规施肥是以水稻主茎叶龄进程为依据,但施肥次数少,没有考虑水稻不同生育期需肥水平不同进行追施氮肥,造成穗率低、结实率低等问题,为探究水稻叶龄与施肥技术,找出最佳施肥时期和次数,特进行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合理施肥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目前水稻上存在用肥不合理(重视N肥,轻施P、K肥),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甚至制约了水稻产量的提高。为此,我们进行了蔬菜茬水稻优化平衡配套施肥试验,为我区水稻生产施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品种特性,研究不同种类缓控释肥对水稻生物学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有机缓控释肥、控释水稻肥和配方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水稻的产量,较习惯施肥分别增产2.16%、1.08%、0.59%,其中以木质素缓释肥的增产率最高,但与习惯施肥相比较,增产效果均不显著。经济效益以配方肥处理最好,缓控释肥的增产增效情况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8.
以华南水稻品种香粘米为供试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研究缓释肥、专用配方肥、农户习惯施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减肥增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和专用配方肥水稻的穗长、有效穗数、株高、分蘖数均较不施肥及习惯施肥处理呈显著差异。施用缓释肥比习惯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增长23.9%~29.2%,与专业配方肥处理产量基本持平,但施用缓释肥较习惯施肥节省总养分8.9%,较专用配方肥节省总养分20%,科学施肥既增产也节肥。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水稻产量略低于缓释肥分2次施用,意味着在缓释肥施用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红塔区水稻生产中以单元素化肥施用为主,供肥失调问题突出.从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肥料效应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探索出适宜红塔区生产实际的水稻配方施肥技术.经田间生产实践证明,该配方施肥技术简便实用,节本、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水稻栽培中施肥控制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栽培过程中,施肥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植株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都离不开养分的供应,水稻的产量与肥量的供给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肥量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水稻的需肥特点,结合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施用,才能达到高产优质的生产目标。本文主要针对水稻栽培过程中,如何科学的施肥及控肥进行分析,希望对水稻种植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